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丹江口歷史

丹江口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0 14:33:38

『壹』 丹江口庫區的歷史沿革

早在1952年,毛澤東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內自此,南水北容調這個偉大構想拉開序幕。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庫大壩破土動工。
2003年國家頒布丹江口庫區停建令,國家、集體和個人都不允許在庫區投入建設,准備隨時啟動搬遷和移民工程。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丹江口大壩由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總庫容由174.5億立方米增加到290.5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使淅川新增淹沒面積370平方公里,涉及11個鄉鎮,185個行政村的16.2萬名村民。
2008年,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工作開始實施,原本中央要求4年完成搬遷,但是河南省提出「四年任務,兩年完成」。
2011年,按照當地信息顯示,2011年8月底,淅川縣16.2萬人將全部搬離,8月中旬完成90%多。

『貳』 十堰丹江口城市簡介

丹江口市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南水北調的中線調水源頭,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庫,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 。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撤消均縣改丹江口市.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瀚,一片碧藍,狀如翡翠,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4A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還有中國大型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丹江口是湖北柑橘大市,也是有名的水產大市,各種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詳見http://ke..com/history/id=7897633

『叄』 有誰知道湖北省丹江口市文字605廠歷史,要詳細的......

湖北省丹江口市文字六0五廠屬中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由上世紀六十年代從上海遷至湖北,現隸屬於中國印刷集團北京科印近代印刷技術公司.文字六0五廠是中國最早從事PS版、ctp版生產的廠家之一,現為中國印刷集團南方PS版生產基地,企業長期走科技創新道路,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先後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獲國家專利局授予多項專利證書.所生產的"華文"牌PS版和「華星」CTP版在業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印刷業務包括:彩色名片、彩頁單張、PVC卡、宣傳卡片、宣傳畫冊、貴賓卡、數碼印刷、手提紙袋、優惠卡、服裝吊牌、信封信紙、人像卡、刮刮卡、復寫聯單、充值卡、年歷卡、不幹膠貼、酒水牌、賀卡、封套、菜譜、書簽、門票、杯墊、膠袋、平面設計、菲林輸出、名片模版、印刷報價……

『肆』 丹江口在哪

丹江口
市情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改為丹江口市。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瀚,一片碧藍,狀如翡翠,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

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丹江口市已著手將丹江口水庫和武當山作為著名品牌來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度假休閑區。

丹江口市工業基礎雄厚。她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生產配套基地,是東風公司東進戰略的承接點,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軋和熱軋兩個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產業不斷壯大,鋁業公司、農夫山泉、西寶鋼芯鋁、丹瑞碳素公司、丹傳公司等一批新的企業正在成長,工業基礎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丹江口市生態環境優良。丹江口林木蔥郁、群山含翠,森林覆蓋率達39.3%,近幾年,該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廣泛進行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到2010年,力爭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0.5%,人均公共綠地14.86平方米,曾榮獲全國綠化城市稱號。丹江口水庫水面達112萬畝,優良的水質純凈無污染,獨特的水產品琳琅滿目。鯿、鮁、鯉、鯽、鱖、銀魚等魚類肉鮮味美,是席上佳餚。丹江口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50億千瓦時,豐富的水電資源,為境內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識,力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建成全國最大的飲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產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最北緣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5億公斤,丹江柑桔被國家評為「中華名果」。茶葉、木耳、香菇等農特產品享譽全國,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武當綠羽」、「武當針井」、「武當劍茶」,被農業部、湖北省評為優質茶。其中「武當針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歐盟認證為有機(生態)食品。丹江口探明礦藏40多種,其中鈦鐵、釩儲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白雲岩、石灰岩、電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資開發。丹江口地產中葯材品種多達1100多種。境內武當山素有「天然葯庫」之稱,盛產名貴中葯天麻、靈芝、金釵、何首烏,堪稱武當四寶。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發達,水、陸、空組合交通成網,四通八達,襄渝鐵路、漢十公路、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316國道縱貫五個鄉鎮;漢丹鐵路直達武漢,漢江航道直通武漢、上海等口岸;武當山機場、襄樊機場分別距市區26公里和108公里。移動通訊、信息傳遞方便快捷,工業基礎良好,城市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全國著名企業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資興建的純凈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基地已經竣工投產;美國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關項目,落戶丹江口並投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施工大橋橫跨漢江,將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區連為一體。此外,正在修復的武當山八宮之首的凈樂宮豐富了旅遊線路,南水北調紀念塔、觀景台等一系列建築將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決心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機遇,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經濟強市、旅遊名市、文明靚市」的總體奮斗目標,舉全市之力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擴大招商,開拓創新,發展丹江口經濟,全力打造中國水都--丹江口。

歷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均縣為基礎設置的縣級市。地處鄂西北,漢水中上游。東與老河口市交界,南與房縣接壤,東南與谷城縣相連,西與十堰市、西北與鄖縣相接,東北與河南省淅川縣為鄰。城區丹江口,東南距省會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鄖陽地區行署駐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東西長73公里,南北長81公里,總面積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萬,有漢、回、滿、壯、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縣解放。當時人口23.9萬,其中縣城人口1.5萬。1959年因建丹江大壩縣城遷至丹江口,經過近30年的建設,市區面積已達16平方公里,有4個街道辦事處,20個居委會,17個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業企業108個,職工總數2.4萬。其中,中央、省屬企業25個,職工1.47萬人。工業門類14類之多,冶金、電力、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縫紉、文化用品工業等大門類已形成行業優勢,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等已成為市屬工業的四大經濟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樞紐工程為主的地區性工業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學526所,學生10萬多人。其中,水電部、省屬高等、中等學校4所,本市中等師范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農業中學5所、初中69所、小學445所,在校學生99.722人。除此以外,還有各種成人學校、職工學校、電視大學等。

丹江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歷史對本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資治都是有益的。

『伍』 丹江口水庫風景區的歷史文物

在丹江旅遊區的湖光山色之間,大量文物古跡的點綴,給游覽區更是錦上添花,使之兢力大增。在這座大型「水晶博物館」中,珍藏著「豫西走廊」的古老歷史。庫區的45里順陽川上,古跡名勝苔革,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地。
南陽市自古人傑地靈、風景秀麗。國家級風景區有34個,國家5A級景區2個,國家AAAA級景區有13個: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寶天曼風景區、淅川丹江大觀苑風景區等等。
南陽市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同時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楚國第一個都城所在地,已發現春秋時期楚國的古城址13處,古墓群5000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在這里出土的銅禁將我國熔模鑄造工藝的歷史提前了2000多年。庫區上游的荊關鎮有我國北方13個省市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五里長街、山陝會館、法海寺等古建築,下游保存有河南省最完好的唐代壁畫。
庫區淹沒的腑地就是楚國的古都丹陽。屈原流放時在這里寫下了許多詩篇,其中《國殤》里描寫的秦楚丹陽之戰就發生在這里。水庫岸邊有春秋戰國古墓群,發掘的出土文物編鍾座楚墓中出土的7000餘件珍貴文物記載著順陽川的昔日繁榮,其中楚令尹子庚墓中出土的編鍾是全國出土編鍾於青質最好的一套。彼定為國玉的銅禁,府排蕭等文物,反映了幾千年前這里的悠久歷史和文明盛況。這些文物在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地展出,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丹江岸上河南省四大古剎之一的香嚴寺又給游覽區鑲嵌上了一顆燦爛的明珠,雄偉的古代建築群,從山腰到山腳隱於古柏綠樹之中,幽雅神秘,處處藏秀。在丹江沿岸約4公里內就有20餘處文物景觀,帖山下小島上的龍剿寺。曾是宋代大學士歐陽修的讀書處。還有下王崗新石器時代遺址丫楊河古墓、丹朱家、杜灣洞穴蛇山、龜山、磊山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融匯在一起,使丹江更加神秘瑰麗。

『陸』 丹江口在哪裡.知道嗎

丹江口
市情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改為丹江口市。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瀚,一片碧藍,狀如翡翠,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

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丹江口市已著手將丹江口水庫和武當山作為著名品牌來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度假休閑區。

丹江口市工業基礎雄厚。她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生產配套基地,是東風公司東進戰略的承接點,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軋和熱軋兩個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產業不斷壯大,鋁業公司、農夫山泉、西寶鋼芯鋁、丹瑞碳素公司、丹傳公司等一批新的企業正在成長,工業基礎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丹江口市生態環境優良。丹江口林木蔥郁、群山含翠,森林覆蓋率達39.3%,近幾年,該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廣泛進行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到2010年,力爭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0.5%,人均公共綠地14.86平方米,曾榮獲全國綠化城市稱號。丹江口水庫水面達112萬畝,優良的水質純凈無污染,獨特的水產品琳琅滿目。鯿、鮁、鯉、鯽、鱖、銀魚等魚類肉鮮味美,是席上佳餚。丹江口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50億千瓦時,豐富的水電資源,為境內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識,力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建成全國最大的飲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產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最北緣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5億公斤,丹江柑桔被國家評為「中華名果」。茶葉、木耳、香菇等農特產品享譽全國,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武當綠羽」、「武當針井」、「武當劍茶」,被農業部、湖北省評為優質茶。其中「武當針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歐盟認證為有機(生態)食品。丹江口探明礦藏40多種,其中鈦鐵、釩儲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白雲岩、石灰岩、電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資開發。丹江口地產中葯材品種多達1100多種。境內武當山素有「天然葯庫」之稱,盛產名貴中葯天麻、靈芝、金釵、何首烏,堪稱武當四寶。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發達,水、陸、空組合交通成網,四通八達,襄渝鐵路、漢十公路、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316國道縱貫五個鄉鎮;漢丹鐵路直達武漢,漢江航道直通武漢、上海等口岸;武當山機場、襄樊機場分別距市區26公里和108公里。移動通訊、信息傳遞方便快捷,工業基礎良好,城市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全國著名企業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資興建的純凈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基地已經竣工投產;美國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關項目,落戶丹江口並投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施工大橋橫跨漢江,將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區連為一體。此外,正在修復的武當山八宮之首的凈樂宮豐富了旅遊線路,南水北調紀念塔、觀景台等一系列建築將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決心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機遇,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經濟強市、旅遊名市、文明靚市」的總體奮斗目標,舉全市之力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擴大招商,開拓創新,發展丹江口經濟,全力打造中國水都--丹江口。

歷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均縣為基礎設置的縣級市。地處鄂西北,漢水中上游。東與老河口市交界,南與房縣接壤,東南與谷城縣相連,西與十堰市、西北與鄖縣相接,東北與河南省淅川縣為鄰。城區丹江口,東南距省會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鄖陽地區行署駐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東西長73公里,南北長81公里,總面積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萬,有漢、回、滿、壯、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縣解放。當時人口23.9萬,其中縣城人口1.5萬。1959年因建丹江大壩縣城遷至丹江口,經過近30年的建設,市區面積已達16平方公里,有4個街道辦事處,20個居委會,17個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業企業108個,職工總數2.4萬。其中,中央、省屬企業25個,職工1.47萬人。工業門類14類之多,冶金、電力、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縫紉、文化用品工業等大門類已形成行業優勢,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等已成為市屬工業的四大經濟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樞紐工程為主的地區性工業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學526所,學生10萬多人。其中,水電部、省屬高等、中等學校4所,本市中等師范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農業中學5所、初中69所、小學445所,在校學生99.722人。除此以外,還有各種成人學校、職工學校、電視大學等。

丹江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歷史對本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資治都是有益的。

『柒』 丹江口歷史名人:陳年穀

陳年穀,自號熟美,湖廣均州人。生於1625年,自幼聰穎好學,發憤讀書。清順治八年的舉人,順治十二年中進士。由於政績突出,陳年穀屢受順治皇帝重用。被封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後,陳年穀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攜妻告老還鄉,目前其傳人已有十二世之多。

一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一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戲曲劇目。事實上,忘恩負義的陳世美與忠貞不移的秦香蓮幾乎已經成了國人愛情生活的參照與是非標准。只是現在人們突然發現,《鍘美案》的故事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卻無其事……

創作於清代的戲曲《鍘美案》的主要情節:

民女秦香蓮與書生陳世美本是一對恩愛夫妻。丈夫後來進京趕考,時過三年杳無音信。秦香蓮攜一雙兒女進京尋夫,到了京城方知陳世美科考高中狀元,且已娶了皇帝女兒成為東床駙馬。此時陳世美一心貪圖富貴,不認妻兒,並欲加害她們母子。秦香蓮百般無奈,喊冤開封府。包黑子包拯不畏權勢,為民申冤,鍘了陳世美。

對於均州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陳世美、秦香蓮,丹江口市的百姓幾乎是眾口一詞稱是;而《陳年穀秘史》的作者則認為歷史上並沒有陳世美其人,《鍘美案》中陳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個叫陳年穀的人。

陳世美是否真有其人

大凡說書唱戲,劇中人出場都有自報家門的習慣。在戲曲《鍘美案》中,陳世美、秦香蓮都提到自己是湖廣均州人氏。那麼,湖廣均州又在哪裡呢?湖廣,是明代至清初時的一個行省。包括現在的湖北和湖南。均州,就在湖北,也就是如今的丹江口市。

對於均州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陳世美、秦香蓮,丹江口市的百姓幾乎是眾口一詞:「陳世美是我們丹江人。」「秦香蓮是老均縣人,六里坪秦家樓人。」……

如果均州歷史上有陳世美、秦香蓮這兩個人,那有沒有歷史文獻或文物遺存能證明呢?童德倫,今年76歲,為弄清楚陳世美的來龍去脈,他耗費10年精力,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和民間傳說,寫成40萬字的專著《陳年穀秘史》。出人意料的是,童老先生認為歷史上並沒有陳世美這個人,《鍘美案》中的陳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個叫陳年穀的人。

不僅如此,童老先生還認為:生活中的陳年穀與戲曲中的陳世美,是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他說,我從小時候聽老年人講,戲中的陳世美就是陳年穀。

陳年穀是一個清官,他不徇私情得罪了同學,同學們故意編戲辱罵於他。我一直想把這件事情搞清楚。

在童老先生的書中,陳世美成了陳年穀。同為陳姓,但有兩字之差。

陳年穀,均州人。出生於明代天啟五年,自幼聰穎好學,發憤讀書。清順治八年,陳年穀考取舉人,順治十二年考取進士。由於政績突出,陳年穀屢受順治皇帝重用。被封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後,陳年穀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攜妻告老還鄉。

據童老先生考證,陳年穀不僅在官場上一帆風順,其道德品質也沒有什麼可指責之處,更沒有貪圖福貴、殺妻滅子之事。

而且,童德倫還搞清了陳年穀的號叫熟美,是他上學時自己起的。因為在那時,文人之間很少直呼其名,一般都以字型大小相稱。根據他的字型大小,我們也可以稱陳年穀為陳熟美。這樣,陳年穀又和陳熟美畫上了等號。

而陳熟美和陳世美已經非常接近,只有一字之差了。

既然陳熟美是陳世美的生活原型,那麼陳熟美一是政績突出,二沒當過駙馬,三也沒拋棄糟糠之妻的記載和傳說,與《鍘美案》如此大相徑庭作何解釋?何況陳熟美是明末清初人,又如何讓宋代的包拯給鍘了呢?

《鍘美案》如何出爐

根據童德倫的考證,這出戲是這樣編成的:清順治十五年,陳熟美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與胡夢蝶從均州到京都找陳熟美求官,被陳熟美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仇、胡二人大為不滿,認為陳熟美在求學期間,他們曾接濟過他,現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

怨恨而歸的仇夢麟和胡夢蝶走到河南南陽,正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二人看到戲中所演正是忘恩負義之事,於是計上心來。他們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熟美,編造了一出他們認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

戲的內容差不多,只是把名字換了一下。為掩人耳目,他們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陳熟美變成了陳世美,還把陳世美說成了駙馬。改編後的《琵琶記》在河南、陝西、湖北一帶的演出,還真引起了觀眾的同情和共鳴。後來根據觀眾的願望,又改編成陳世美讓包青天給鍘了。

於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繹」到了宋代,戲名也變成了《鍘美案》。

令仇、胡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為泄私怨一時沖動,釀成了一個無可彌補的歷史冤案。

在《續輯均州志》的歷代秀才名錄里,我們還真的找到了仇夢麟的名字,他與陳熟美是同年的秀才,這就進一步證明他們的同學之說。

作為戲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陳世美的妻子秦香蓮,童德倫先生認為,秦香蓮和陳世美都是戲劇人物,是藝術形象。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樓人氏。她是陳熟美的第二個妻子。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根本沒有戲劇中所編的那些情節。編戲人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蓮改成秦香蓮。

在丹江口市,我們曾多次聽人們說,均州城從來不演《鍘美案》。

原丹江口市豫劇團團長彭書斌介紹說,就是沒演過。解放以後,雖然沒有人再去為這個事那麼認真了,但也沒有演。因為演了也沒有人看,也沒有票房。我本人呢,就是演陳世美的,但那是在外地演的。而我在任團長的時候,1985年我們團曾創作排演過一出戲,就是為陳世美喊冤。

《陳年穀秘史》一書和《陳世美喊冤》這出戲,畢竟屬於文學藝術的創作范疇,難免有演義的色彩。而《丹江口文史資料》,則有對於此事的論述。

均州城從來不演《鍘美案》

《丹江口文史資料》,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寫。是對地方史志的一種延伸和補充,是嚴肅可靠的。

在這部文史資料的第一輯里,我們看到一篇題名《陳世美其人其事》的文章。文章開門見山地說:均州有個陳年穀已是不爭的事實,爭議的焦點在於陳世美是否影射陳熟美?

原丹江口市政協副主席陳天裁介紹說,當時能夠確認陳年穀號熟美的有三位老人。其中之一是原一中的退休教師陳棠,他是陳年穀的第十代子孫。他曾聽到他的祖父給他講過他的高祖叫陳年穀,號熟美,而且屋後有他的衣冠冢,也聽到過有關陳世美就是影射陳年穀的這個情況。

三位老人抱著對歷史和後人負責任的態度,相互印證,搞清了陳年穀號熟美的由來:孟子在《告子章句上》一文中寫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巳矣」。陳年穀由此想到,自己名叫年穀,而穀子熟了才美,於是就自稱號熟美。

關於陳年穀同窗學友編戲辱罵嘲弄之事,文章也作了充分肯定,主要事實與童德倫書中所述完全一致。

陳年穀的第十代孫陳棠已經去世,我們了解到陳棠還有一個胞弟叫陳吉棋,他仍健在,現居住在武漢。陳吉棋老人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愛人是教員,也早已退休。他們育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他們應該是陳年穀的第十一代孫了。

對於陳年穀以至後來陳世美的故事,陳吉棋很早就聽爺爺和父親說過。陳吉棋說,小的時候我見過我家的神龕上供奉的祖宗牌位,有陳一奇、陳年穀。我還清楚地記得陳年穀的號叫熟美,他的墓就在我家的背後。以後修水庫被淹沒了。我小的時候我父親說,我祖父年輕的時候,河南有個劇團到我們縣上來演《鍘美案》,當時我祖父四兄弟,還邀約了些親朋好友,到劇場就砸了戲箱,打了演員,把劇團攆出了均縣。從此以後,這出戲在我們縣上再沒有演出過。

一個傳說可以折射出一段歷史。一段歷史又能演繹多少個傳說?對於這個故事,我們可否這樣去認定:陳世美是陳熟美,因為這是編戲的人渴望達到的目的;但陳熟美又不是陳世美,因為陳熟美沒有忘恩負義,殺妻滅子。

我們無需為陳世美翻案,因為它只不過是虛構的戲劇中的人物。我們也無需為陳熟美翻案,因為陳熟美一生磊落,無案可翻。

我們只需讓人們了解一段歷史,了解一個被人稱為陳世美的陳熟美,是個好人。

陳年穀秘史

自序《陳年穀秘史》描寫的是以陳年穀為主人公的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所謂「秘」就是鮮為人知之秘密。陳年穀是廣大讀者陌生的人物,他祖籍何處?生於何年何月?何處讀書?在爭取婚姻自主中發生過何種矛盾?其家庭在明代衰亡與清兵入關的混亂時局中發生了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陳年穀在坎坷人生旅途中如何度過艱難歲月?怎樣考取功名?怎樣為官?是貪官還是個清官?政績如何?……要知道這樣多的「謎」與「秘史」,請閱此書。因何要寫這部「秘史」呢?作者是古均州城關人氏。清代編出的名劇《鍘美案》源頭就在古均州。《鍘美案》是蜚聲國內外的名劇,劇中的主角陳世美與秦香蓮是否真有其人?戲劇中陳世美中狀元,招駙馬,貪圖榮華富貴,不認前妻秦香蓮,殺妻滅子,包公怒鍘陳世美等情節是否真有實事?民間傳說眾說紛紜,有知內情的老年人講:「陳世美是個清官,因不循私情得罪同學,有人故意編戲辱罵陳世美的。」有些人受《鍘美案》戲劇影響,人雲亦雲,以訛傳訛,說陳世美忘思負義等等。黨的文藝方針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者早在1984年重1989年時,曾擔任丹江口市《金融志》主編、《丹江口市地方誌》主筆,曾以考證歷史的慎重態度,對陳世美與陳年穀進行安號方面的探索與考證。作者查閱清代《均州志》、《續輯均州志》,始閱唐、來、元、明、清五個朝代的歷史和擁請進士題名錄入五個朝代中狀元的都無陳世美這個人,進主題名錄中也無陳世美這個人物《均州志》中記載舉人、秀才、貢生中也無陳世美這個人物,更沒有秦香蓮這位夫人。這里邊就產生一個謎:《鍘美案》怎麼產生的?和陳年穀有沒有瓜葛?為了探謎,作者不辭艱辛進行調查研究,以《均州志》和《續輯均州志》記載陳年穀與陳一奇的墓銘文為線索,進行兩年歷史考證,查閱四個省的通志、七個州縣的方誌,以及明史、清史稿等文獻資料,又對本地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采訪,並特別采訪了陳年穀第十代傳人陳吉棋老人,才弄清陳年穀的坎坷一生的歷史。經過考證與采訪,澄清《鍘美第》與陳年穀的秘史。方誌上記載:「……次子年穀游學京師,遂以順天籍中舉人於順治乙未科考取進士,初投直隸饒陽縣率,屆期報最。」這是康熙六年太子太保交部尚書杜立德為陳年穀父親陳一奇撰寫的墓碑銘文。「屆期報最」四字是對陳年穀為官清正廉潔考核最優下的定語。銘文詳細記述:「陳年穀庚子科(順治十七年)典陝西試復,命之日,上喜能得土,累功升貴州分守思仁兼營思五道接安司副使,布政司參政。」說明了陳年穀為官廣施仁政,不貪污、不受賄、不循私情,是個清官,一些民間傳說講述了有關陳年穀婚戀,家破人亡,艱苦落魄,刻苦讀書,考取功名,為官時為老百姓請命的許多事情。這時,作者以歷史文獻記載為「經線」,以民間傳說栩栩如生的故事為「緯線」,謀篇定章,以通俗民間傳說的筆法,技露陳年穀一生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本書描寫清代鄂西北婚、喪、嫁、娶,及做壽等民風民俗,採用清代均州地方的朴實方言,以寫平凡事件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品德,塑造人物形象。有人誤解此書是為陳世美翻案O作者直言,歷史上無陳世美與秦香蓮這兩個人物,既非真人真事,也就無案可翻。作者認為戲劇中的陳世美與歷史人物陳年穀是兩碼事,不能混淆。這部書交待《鍘美案》是如何產生的,也是為了揭謎。作者認為戲劇是綜合藝術,非常稱贊《鍘美案》戲劇批判陳世美那種一當官就拋棄糟糠之妻的不良行為,但也反對借寫戲曲誣陷好人的惡劣手段。這部書自始至終以通俗文學筆法講述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如陳年穀僅考取進土第三百一十二名,清代按祖宗法規,滿族的格格(即公主)不準把漢族人為額駙(駙馬)。陳年穀沒有中狀元,更不是駙馬。至於戲劇的演變情況,書中也作了揭謎的交待。
作者創作此書的目的,在於撰寫一位清官典範,以史為鏡,啟迪今人與後人。因為作者水平有限,希望專家、史學家、廣大讀者,對不足之處批評指正。

『捌』 丹江口有何特色為何被稱為「中國水都」

有“中國水都、亞洲天池”之稱的丹江口,歸湖北省十堰市所管。丹江口位於漢江中下游,懷抱在襄陽、十堰、南陽的中央,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壩區。作為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丹江口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和時代重任。

作為我國的一張旅遊名片,祝願丹江口再創佳績!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時間 發布:2025-07-15 20:21:42 瀏覽:534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發布:2025-07-15 19:20:08 瀏覽:236
有多少可以重來 發布:2025-07-15 16:35:06 瀏覽:279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