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章
㈠ 求九年級北師大版物理第十章知識點
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知識要點(復習提綱)
第十章 能及其轉化
一、機械能
1、物體能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就具有能。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多。
2、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具有的動能就越多。
3、重力勢能:受到重力的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物體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多。
4、彈性勢能:具有彈性的物體由於發生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同一彈性物體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多。
5、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的單位是:焦耳。
6、物體的動能和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在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7、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二、內能
1、擴散:兩種不同物質自發地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是運動的。
2、分子動能:分子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動能。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越大。
3、組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
㈡ 大學物理第十章物理題求解
對於一個半徑為R,總帶電量為Q的實心均勻帶電球體,其內部任一點的場強大小為
E = Q r / (4π ε0 R^3) = ρ r / (3ε0)
借用上面的結果,根據場強疊加原理,得到
O點的場強:E = 0 + ρ d / (3ε0)
O'點的場強:E' = ρ d / (3ε0) + 0
所以,選(B)
㈢ 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章到十三章的讀書筆記
這是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的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一種粒子;一般大小隻有百億分之幾米(0.3-0.4nm)。
物質三態的性質:
固體:分子排列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液體: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氣體: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並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作用力微弱,易被壓縮,氣體具有流動性。
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和太陽系相似),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納米科技:(1nm=10 m),納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對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單個的原子、分子。
二、質量
質量: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的大小與形狀、狀態、位置、溫度等無關。物理量符號:m。
單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桿原理。
2、注意事項:被測物體不要超過天平的稱量;向盤中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不能把砝碼弄臟、弄濕;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碼放到標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樑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或左右擺動幅度相等)。(3)把物體放到左盤,右盤放砝碼,增減砝碼並調節游碼,使天平平衡。(4)讀數: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註:失重時(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稱量質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殊屬性;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有關,受到溫度的影響,與質量、體積無關。
公式:
單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測量物質的密度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燒杯、細線
量筒:測量液體體積(可間接測量固體體積),讀數是以凹液面的最低處為准。
測固體(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驟:
1、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量m;2、在量筒里倒入適量(能浸沒物體,又不超過最大刻度)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1;3、用細線拴好物體,放入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
註:若固體的密度比水小,可採用針壓法和重物下墜法。
測量液體的密度: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2、把燒杯里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液體的體積V2;3、用天平稱出剩餘的液體和燒杯的質量m2。
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特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與溫度:溫度能夠改變物質的密度;氣體熱膨脹最顯著,它的密度受溫度影響最大;固體和液體受溫度影響比較小。
水的反常膨脹:4℃密度最大;水結冰體積變大。
密度應用:1、鑒別物質(測密度)2、求質量3、求體積。
第十二章 運動和力
一、運動的描述
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二、運動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單位是:m/s;km/h。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三、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時間的測量工具:鍾表。秒錶(實驗室用)
單位:s min h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長度單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厚的刻度尺的刻線要緊貼被測物體。(4).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就叫力的示意圖。
五、牛頓第一定律
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隻與質量有關。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第十三章 力和機械
一、彈力 彈簧測力計
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彈性。
塑性:物體受力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塑性。
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1)認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個部分,但是,對於整個物體,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個點,這個點叫重心。(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決定摩擦力(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實驗原理:二力平衡】1、壓力(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類:1、靜摩擦: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沒有發生相對的運動。2、動摩擦:(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2)滾動摩擦:輪狀或球狀物體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通常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
減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2)減小壓力;(3)用滾動代替滑動;(4)使接觸面分開(加潤滑油、形成氣墊)。
四、杠桿
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杠桿。
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2、動力:作用在杠桿上,使杠桿轉動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桿上,阻礙杠桿轉動的力;4、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三種杠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五、其他簡單機械
定滑輪特點:(軸固定不動)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動滑輪重),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 (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滑輪組:1、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F=G/n(G為總重,n為承擔重物繩子斷數)2、S=nh(n同上,h 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3、奇動(滑輪)、偶定(滑輪)。
輪軸:由一個軸和一個大輪組成,能繞共同軸線旋轉的簡單機械;動力作用在輪上省力,作用在軸上費力。
斜面:(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應用:盤山公路、螺旋千斤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