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結核病的歷史

結核病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5 03:03:48

1.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發展歷史

1882年3月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科學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讀發現結核菌的日子。
當時結核病正在歐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於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為以後結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為可能消除結核病帶來了希望。盡管本世紀50年代有效的抗結核葯物問世,但世界大多數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服務措施。從1882年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以來至少有2億人被結核病奪去了生命。
1982年3月24日由國際防癆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舉辦紀念羅伯特·科霍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活動,國際防癆協會的會員之一非洲馬利共和國的防癆協會提議,要像其它世界衛生日一樣,設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這個建議後來被國際防癆協會理事會採納。從那時起,國際防癆和肺病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就開始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但局限在一定的活動范圍,缺乏大規模行動。
1993年4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46屆世界衛生大會,會上通過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要求世界各國採取緊急措施,積極與結核病危機作斗爭,並希望加強對防治結核病的宣傳,以喚起各國對控制結核病疫情的高度重視。
1995年底WHO為了更進一步地推動全球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宣傳活動,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斗爭的意識,與IUATLD及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要提高這個重要日子的影響力。
1996年2月8日中國衛生部發文,要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積極開展「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宣傳活動。

2. 肺結核在中國的歷史英文版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嚴重威內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結核分容枝桿菌(簡稱結核菌,下同)的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通過呼吸道傳播。健康人感染結核菌並不一定發病,只有在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才發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發生結核病800~1000萬,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結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傳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 認為結核病已成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結核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3.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由來

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3月24日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為了紀念1882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向一群德國柏林醫生發表他對結核病病原菌的發現。以此提醒公眾加深對結核病的認識。

結核病屬於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其中肺結核病最為常見。歷史上,結核病曾與天花、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一樣,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

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從而給防治結核病帶來突破。此後,隨著抗結核葯物研製成功,結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並在一些地區絕跡。

為了紀念科赫的偉大發現,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預防結核病和肺部疾病聯盟在1982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4. 歷史上死於肺結核的中外名人有哪些

1、亨利·戴維·梭羅

梭羅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於1862年5月6日,時年僅44歲。當時在同時代人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個觀念偏執行為怪異的人,一個愛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紀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廣泛和深刻的認識。

2、約翰·哈佛

約翰·哈佛是美國馬薩諸塞州查爾斯城的一名牧師。1607年11月2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638年9月24日因患肺結核病去世。臨死前,他立遺囑將自己一半的財產和所有的圖書捐贈給河對岸那所新成立的學院。

3、魯迅

魯迅本人患有肺結核,加上長期大量吸煙,44歲時便出現咳嗽、咯痰等症狀,並因身心疲憊,日漸加重。而主治的日本醫生須藤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錯誤地當作支氣管炎、胃病、消化不良治療,以致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魯迅先生在55歲時便因肺結核而早早離世。

(4)結核病的歷史擴展閱讀:

肺結核病因

結核菌屬於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結核菌對葯物的耐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葯菌發展而形成,也可由於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葯而較快產生對該葯的耐葯性,即獲得耐葯菌。耐葯菌可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療效。

5. 一病毀所有,歷史上死於肺結核的中外名人有哪些

1、亨利·戴維·梭羅

梭羅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於1862年5月6日,時年僅44歲。當時在同時代人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個觀念偏執行為怪異的人,一個愛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紀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廣泛和深刻的認識。

2、約翰·哈佛

約翰·哈佛是美國馬薩諸塞州查爾斯城的一名牧師。1607年11月2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638年9月24日因患肺結核病去世。臨死前,他立遺囑將自己一半的財產和所有的圖書捐贈給河對岸那所新成立的學院。

3、魯迅

魯迅本人患有肺結核,加上長期大量吸煙,44歲時便出現咳嗽、咯痰等症狀,並因身心疲憊,日漸加重。而主治的日本醫生須藤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錯誤地當作支氣管炎、胃病、消化不良治療,以致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魯迅先生在55歲時便因肺結核而早早離世。

(5)結核病的歷史擴展閱讀:

肺結核病因

結核菌屬於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結核菌對葯物的耐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葯菌發展而形成,也可由於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葯而較快產生對該葯的耐葯性,即獲得耐葯菌。耐葯菌可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療效。

6. 誰能給我介紹介紹肺結核的流行歷史和死於肺結核的中外名人

卡夫卡41歲時死於肺結核

肖邦、契訶夫、雪萊、郁達夫等等死於肺結核

德國詩人伊麗莎白·庫爾曼;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德國戲劇家席勒;還有勃郎寧、勃朗特姐妹、勞倫斯、宮澤賢治、井基次郎、蕭紅

19世紀的「白色瘟疫」——肺結核

「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紀的小說和戲劇中不乏這樣的描寫,而造成這些人如此狀況的就是當時被稱為「白色瘟疫」的肺結核,也即「癆病」。

19世紀,不知有多少人曾被這種無情的烈性傳染病奪去了親人或朋友,雖然20世紀多種有效抗生素和預防葯物的產生使肺結核病例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減少,但因此放鬆警惕就大錯特錯了。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近年來肺結核在全球有卷土重來之勢,對這種傳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了結核桿菌,並將其分為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肺結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結核桿菌侵入肺臟後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發熱、乏力、食慾減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狀。肺結核90%以上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病人通過咳嗽、打噴嚏、高聲喧嘩等使帶菌液體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後就會被感染。

1945年,特效葯鏈黴素的問世使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後,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葯物的相繼合成,更令全球肺結核患者的人數大幅減少。在預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種和化學預防為主。其中1952年異煙肼的問世,使化學葯物預防獲得成功。異煙肼的殺菌力強,副作用少,且又經濟,所以便於服用,服用6至12個月,10年內可減少發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療葯物的問世是人類在與肺結核抗爭史上里程碑式的勝利,為此,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甚至認為20世紀末即可消滅肺結核。

然而,這種頑固的「癆病」又向人類發起了新一輪的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近年來肺結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復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萬人死於此病,是該病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大大超過了肺結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之際,「制止結核病」世界行動組織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於結核病,而每年罹患結核病的人數超過800萬。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許多地區政策上的忽視,致使肺結核防治系統遭到破壞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結核的幾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於肺結核,隨著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結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種抗葯性結核病菌株的產生,增加了肺結核防治的難度等。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處於結核病緊急狀態」。為進一步推動全球預防與控制結核病的宣傳活動,該組織於1995年底決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並於1997年宣布了一項被稱為「直接觀察短期療程」的行動計劃,其目標是治癒95%的肺結核患者。這項計劃的核心是醫務工作者直接監督患者服葯,以免患者延誤治療,造成疾病的大面積傳播。我國衛生部最新公布的中國結核病防治社會評價結果顯示,我國公民對結核病具有傳染性及可以治癒的認知程度低,對結核病防治機構及提供免費診斷和治療的知曉率低,對結核病患者受社會歧視的擔心程度高。
首先,雖然骨結核、腦膜結核等不具有傳染性,但常見的肺結核的一些類型具有傳染性。但只有痰中能夠查出結核桿菌的肺結核病人才具有傳染性,這些患者在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時,唾沫噴到他人臉上就可能造成傳染。

第二,除少數多葯耐葯性結核遷延不愈外,絕大多數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但需要強調的是,結核病的正規徹底治療必須有6至8個月的療程,且需要多種葯物聯合使用,才能徹底治癒。世界衛生組織為此提出的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要求患者每次服葯均要在醫務人員面視下服用。很多患者輕視病情或因葯物副作用私自停葯,沒能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可能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增加治療難度。第三,我國縣級和縣級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城鎮和城市都設有檢查治療結核病的專門機構,國家免費為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提供抗結核葯品和主要檢查。為加強對全國結核病疫情的管理,保證患者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肺結核患者及疑似患者要在結核病防治機構進行統一的檢查、督導化療和管理。

最後,只有結核桿菌痰塗片檢查呈陽性的肺結核患者才有傳染性。肺結核患者開始接受正規葯物治療2至3個星期後,一般就不具有傳染性,可以參加正常社會活動。社會應對結核病患者給予關懷和照顧,不應該歧視結核病人。

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3月24日規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紀念結核桿菌的發現者羅伯特.柯霍,並進一步呼籲各國政府,加強對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視與支持。2005年3月24日是第十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治結核,早診早治,強化基層」。

7. 歐洲歷史上,死於肺結核的名人。

肺結核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17到20世紀,它曾經是美國和歐洲人的主要「殺手」之一。即便是在抗生素得以普及的今天,肺結核仍然是許多欠發達國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且,這種疾病不僅在勞苦大眾中蔓延,許多名人一樣逃不過這場白色劫難。

1、肖邦

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肖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2、契訶夫

安東·契訶夫,俄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契訶夫一生才華橫溢,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和深邃詩意的「非戲劇化」戲劇,在西方他被稱為「自然主義劇作家中最自然的劇作家」。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3、雪萊

雪萊,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他成了副理珍奇的瑰寶。雪萊本人染有結核病。1822 年,雪萊三十歲。7月8日在回家途中,斯貝齊亞海上突然起風暴,雪萊等數人覆舟淹死, 雪萊時年不滿三十周歲。

4、梭羅

亨利·戴維·梭羅,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

梭羅生活的年代,無論康科德鄉間,還是紐約、波士頓等鄰近都市,肺結核、傷寒、麻疹等疾病都相當普遍。他的父親和妹妹海倫先後患結核病去世。卧病在床四五個月後,晚年的梭羅在日記里寫道:「我已病得太久,忘記了健康是什麼樣子。」

(7)結核病的歷史擴展閱讀:

肺結核的起源:

幾千年前的一個寒冷夜晚,某個非洲洞穴里,一群人圍聚在火邊。他們用火焰烹飪食物,製造新的武器,為自己取暖。然而,哪裡有火,哪裡就有煙,這些煙正讓擠在一起的人們難過地咳嗽。在他們發炎的呼吸道中,一種平時生活在土壤里的微生物侵入了,它紮根、變化,演化成了一種新東西。

這個故事,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生物學家麗貝卡・奇澤姆(Rebecca Chisholm)和馬克・田中(Mark Tanaka)認為,可能就是人類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肺結核的起源。

肺結核俗稱肺癆,由結核分枝桿菌導致,它困擾人類已經有成千上萬年的歷史。科學家們在9000年前的以色列人遺骸和2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都發現了肺結核感染的痕跡。

8. 在人類與結核病斗爭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些事件值得記載與慶賀求解

在所有傳染病中,結核病在人類中存在最長久,危害最嚴重,人類在與結核病斗爭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僅100多年來才有一些值得記載和慶賀之事。 (1)1882年德國科學家郭霍(Robert Koch)在肺結核病人的痰中發現了結核菌,確立了結核病的病原體,為人類戰勝結核病明確了戰斗目標,這是控制結核病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被稱為全球控制結核病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2)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W. K. R02ntgen)發現X線,為以後臨床醫學(包括結核病)的影像學診斷打下了基礎。 (3)1897年,德國科學家G. Flügge 提出了結核菌的飛沫傳染說,證實肺結核病人咳嗽時可以從呼吸道排出微滴核,而吸入微滴核是傳播結核病的主要方式。 (4)1921年,法國醫生卡美特(A. Calmette)和獸醫介雲(C. Guerin)將經過多年培育的減毒牛結核菌活菌苗接種於嬰兒身上,此即「卡介苗」。其後經數十年的臨床應用和流行病學觀察,於上世紀30年代開始在全球各地逐漸被推廣應用。至今卡介苗接種仍是一種預防結核病的主要手段。被稱為全球控制結核病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 (5)1925年,日本科學家住吉彌太郎從痰中分離培養結核菌成功。 (6)1944年,美國科學家S. A. Waksman發現鏈黴素,這是第一個治療結核病有效的葯物。 (7)1946年,瑞典科學家T. Lehman合成對氨基水楊酸鈉(PAS),這是第二個治療結核病有效的化學葯物。同年,德國科學家Domagk合成氨苯硫脲(TB1),這是又一個治療結核病有效的葯物。 (8)194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設立結核課,主管全球結核病控制。 (9)1950年,美國發現另一種治療結核病有效的葯物:紫黴素。 (10)1952年,美國和德國報告異煙肼為極有效的抗結核葯物。同年,美國合成另一種抗結核葯物吡嗪醯胺。尋找有效的抗結核葯物得以治癒病人,消滅傳染源,進而控制結核病的流行是證實結核病是由結核菌引起的傳染病以來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異煙肼的問世為有效地治癒結核病開辟了新的紀元。由異煙肼、鏈黴素、對氨基水楊酸鈉組成的標准化療方案(長程療法)使控制結核病進入了化療年代。這是全球結核病發展史中的第三個里程碑。 (11)1956年,法國合成抗結核葯物乙硫異煙胺和丙硫異煙胺。 (12)1958年,日本科學家梅澤濱夫發現抗結核葯卡那黴素。 (13)1959年,印度馬德拉斯化療中心報告肺結核病人住院和不住院化療效果及對家庭接觸者的感染比較並無差異,從而開始了肺結核病人的不住院化學治療時代。同年,W. Fox博士報告在馬德拉斯化療中心研究的另一個成果,即為保證不住院條件下病人確實服葯而採取的直接監視下的化學療法(DOT)。 (14)1961年,美國發明抗結核葯物乙胺丁醇。 (15)1962年,美國發明抗結核葯物捲麴黴素。 (16)1966年,義大利和瑞士共同發明、製造出另一具有殺菌作用的抗結核葯物利福平。 (17)自從20世紀50年代異煙肼等有效抗結核葯物相繼發明,經過將近20年的觀察,雖然臨床結核病人的治療效果及預後有很大改善,但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結核病疫情未見明顯改善。經過大量的觀察研究,發現只靠私家開業醫師,結核病療養院或醫院治療臨床病人以及靠資源很薄弱的民間團體如防癆協會門診治療病人等形式來防治結核病,對疫情的影響極為有限。因為結核病是一種在社會中廣泛流行的傳染病,要想獲得有效的控制,必須由政府來承擔責任。於是二十世紀70年代後期,WHO結核病專家委員會提出並創導了「國家控制結核病規劃」的組織形式,把結核病控制工作納入國家衛生規劃中,依靠政府的衛生機構和資源來控制結核病。這樣全球控制結核病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極大地促進和推動了各會員國的結核病控制工作,這被稱為全球控制結核病發展史中的第四個里程碑。&n

9. 結核的簡介

結核是結核病的簡稱。(tuberculosis,簡稱TB)
結核病是一個很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考古學家從新石器時代人類的骨化石和埃圾4500年前的木乃伊上,就發現了脊柱結核。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公元前403-前211年)上就有類似肺結核病症狀的記載;西方醫學先輩希波格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也曾對結核病做過描述。由此可見,結核病不但古老,而且是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的傳染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tubercle bacillus)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通稱肺病。
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在歷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曾經是危害人類的主要殺手,奪去了數億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發現了結核病的病原菌為結核桿菌,但由於沒有有效的治療葯物,仍然在全球廣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來,不斷發現有效的抗結核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由於不少國家對結核病的忽視,減少了財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長、流動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傳播。使結核病流行下降緩慢,有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所回升。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3年宣布「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確定每年3月24日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結核病還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結核病還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結核病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控制工作任重道遠。只要政府重視,加大投入、實施現代、科學的控制策略、長期、不間斷地與之斗爭,結核病是可以治癒和控制的疾病。
結核
病名。指核樣腫物生於皮里膜外者。《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有:「此症生於皮里膜外,結為果核,堅而不痛」。該病因風火氣郁,或濕痰凝結而致。初起推之可動,久則推之難移,多不作膿。若因風火氣郁結聚,初起伴有寒熱者,宜用荊防敗毒散解表,繼服連翹解毒飲;如濕痰凝結氣郁者,可行氣化痰,用五香流氣飲或千金指迷丸。本病相當於急、慢性淋巴結炎,或淋巴結核及部分皮下腫物等病。
結核治療應該中西結合
中醫與西醫在治療肺結核方面,最終的治療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殺滅結核菌,但是二者之間的治療途徑卻完全不同。化療葯物服用後是直接消滅結核菌,就好似農民把農葯噴到田間治療蟲子一樣,效果是明顯的肯定的,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結核菌的抗葯性耐葯性,為什麼田間的蟲子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殺,為什麼結核菌會死而復燃,為什麼在服用化療葯物時,一直強調十字治療原則(早期.聯用.適量.規則.全程)。其實道理很簡單,西葯治療肺結核時針對的是結核菌,而沒有考慮到人體自身的修復功能,中醫剛好可以彌補這一點。
我們都知道肺結核的發病主要取決於結核菌和個人的抵抗力兩個方面。如果結核菌進入人體後,人體自身會調動一切防禦機能進行斗爭,如戰勝了則不發病,如戰敗了則可以發生肺結核,而不是每個感染上肺結核的人都發病。這就為治療肺結核病又指引了一條道路,那就是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中醫中葯為什麼可以治療肺結核的道理,就在這里。中醫治療肺結核主要針對的是人體自身,如果人體的防禦機能增強了,人體自身產生了抗體,結核菌自然也就會被控制和殺滅。另外中醫葯在治療肺結核的同時,也可以抑制化療西葯對胃.肝.腎所產生的副作用之不足。

10.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背景資料

結核病屬於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其中肺結核病最為常見。歷史上,結核病曾與天花、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一樣,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從而給防治結核病帶來突破。此後,隨著抗結核葯物研製成功,結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並在一些地區絕跡。為了紀念科赫的偉大發現,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預防結核病和肺部疾病聯盟在1982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流動人口增加、結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忽視等多種因素,結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圍內流行。1993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處於結核病緊急狀態。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提高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影響力,以引起公眾對結核病問題的關注。
近年來,全球結核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2006年全球新增920萬個結核病例,有170萬人死於結核病。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提出,爭取在2015年將全球結核病患者減少50%。但目前,全球結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而進展緩慢,其中包括耐多葯結核病患者正在增多、結核病與艾滋病相互作用、防治資金不足等。
盡管我國不斷加大對結核病的防控力度,但結核病疫情仍十分嚴重。今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中國的宣傳主題為「控制結核,人人有責——關注農民工,共享健康」。

熱點內容
2014年高校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7-02 20:46:07 瀏覽:491
2017高考課標2語文答案 發布:2025-07-02 17:31:04 瀏覽:930
數學解析學 發布:2025-07-02 16:24:26 瀏覽:928
老師上了自己的學生 發布:2025-07-02 13:52:03 瀏覽:43
如何寫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2 13:29:22 瀏覽:531
教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7-02 12:31:30 瀏覽:98
柏萊雅眼霜怎麼樣 發布:2025-07-02 11:26:50 瀏覽:295
2017天津數學高考卷 發布:2025-07-02 11:18:39 瀏覽:511
韓劇我的老婆是班主任 發布:2025-07-02 08:55:20 瀏覽:801
辛雷智能物理 發布:2025-07-02 07:44:54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