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的歷史
① 羅甸縣的介紹
羅甸縣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下的一個縣,東西寬63公里,南北長72公里,總面積3013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有漢、布依、苗、瑤、壯、侗等民族。是貴州得天獨厚的「天然溫室」。以早菜、西瓜為龍頭的商品基地。早熟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黃瓜等25個品種。以柑桔為主的水果基地。地處黔南山地西南部,北高南低。年均溫19.6℃,年降水量1150毫米。境內河流屬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盤江、蒙江、曹渡河。蒙江由西北向東南斜貫縣境,注入紅水河。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1%。礦藏有硅石、鐵礦、輝綠岩、米黃色大理石等。101、312省道公路過境,南盤江可通航客輪。境內的羅甸水晶及羅甸奇石等尤為著名。
② 羅甸縣被稱為了什麼之鄉,什麼之城,什麼之…
羅甸縣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下的一個縣,東西寬63公里,南北長72公里,總面積3013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有漢、布依、苗、瑤、壯、侗等民族。是貴州得天獨厚的「天然溫室」。以早菜、西瓜為龍頭的商品基地。早熟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黃瓜等25個品種。以柑桔為主的水果基地。
地處黔南山地西南部,北高南低。年均溫19.6℃,年降水量1150毫米。境內河流屬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盤江、蒙江、曹渡河。蒙江由西北向東南斜貫縣境,注入紅水河。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1%。礦藏有硅石、鐵礦、輝綠岩、米黃色大理石等。101、312省道公路過境,南盤江可通航客輪。境內的羅甸水晶及羅甸奇石等尤為著名。
③ 我的家鄉(羅甸)500個字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山和水。那清幽幽的山,清粼粼的水,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的心頭,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家鄉的山以怪石著稱。只要你拾級而上,便會看到山上數以千計萬記、姿態各異的石頭。它們有的互相依靠,像是在說悄悄話,那神情宛如羞澀的少女,將頭背向遊人;有的則高高站起,抬頭向上,似乎要對天長嘯,以抒發心中的激情;還有的山石這兒一堆那兒一堆向是在游戲的頑童……多有趣啊。
但我偏偏愛的是那漫山遍野的花草樹木。春天百花萬紫千紅、爭奇斗妍;夏日佳木翠綠,樹陰滿地、涼風送爽……真是一派迷人的好風景。我常在暑假上山,流連於果樹林之中,那裡所展示的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芭蕉樹綻著寬闊的枝葉,沐浴著陽光,青翠欲滴,最撩人的是一串串的香蕉,向跟人捉迷藏似的,半遮半掩,把自己的身軀緊緊靠在樹幹上。而在琵琶林里又別有一種氣氛,周圍高聳參天的樹木遮住炎炎夏日,偶爾有一兩點餘光灑落在地面上,林中陰涼極了,琵琶青青的,在暗淡的光線下叫你摸不著它在哪兒。
山的靈氣來自於水,在山腰平坦處有一水渠終日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水,渠中偶爾也見小魚,它們皆若空游無所依。
是這生命的水,造就了靈山,滋潤了沃土花木,也滋潤著家鄉人的心田。
我站在山頂,眺望著遠方:田壟方方,一派勃勃生機,心中不禁贊嘆:「多麼壯觀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衷心地贊美家鄉的山和水啊,我歌唱家鄉的山和水。
④ 羅甸大井風景名勝區的歷史
據中國—法國1986洞穴科學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們對大小井洞穴系統中的響水洞、大硝洞、大黑洞作為較詳細的考察研究,經探測這幾洞總長度已達8739米,J·P·巴赫巴瑞等人稱:「14個法國考察隊員一致認為,這比世界著名的風景勝地—法國南部的伏克留茲泉有過之而無不及」,並慨嘆:「但願生在此山中」。在這里,中法學者們一同進入地下世界,看到了典型的虹吸管狀的洞穴,噴珠吐玉的湧泉,飛湍震掠的地下瀑布,平靜幽深的地下湖泊及絢麗多姿的鍾乳石洞廳。
大黑洞洞廳面積為26000平方米,其規模之大,為世界六個最大的洞廳之一,是我國目前已探測出的最大洞穴大廳。
此外還有兒子洞雄踞大井之巔,洞口開闊,洞廳寬敞明亮,草坪茵茵,相當於一個標准足球場,洞廳旁有鍾乳雄獅拔地10米,10餘羅漢列坐青水池旁相映成趣。清代廣西甲板等地民間騎手常匯聚於此洞賽馬,故有「跑馬洞」之稱。當地有名順口溜:「天德洞好養羊,鄢家洞好住房,獅子洞當體育場,九十九洞搞硝磺」。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府在此設置硝磺處,農民為著謀生,探洞找硝泥,曾有一位羅姓農民帶著火把、干糧進洞,因迷失方向,5天5夜沒有回來,家人認為他已經死了,為他籌辦喪事,不料他又從遙遠的深山老林出洞重見天日,回到家裡。
現成大井成為中外科學家搶險的地下世界,是人們游覽的勝地和樂園,人們把羅甸大井風景名勝區譽為「山鄉洞國」和「溶洞畫廊」。
羅甸文化古跡有邊陽崖墓、城西九里的清代打鈴橋、董架牛角寺塔、邊陽文昌閣、沫陽董當總州安山碑記、城西林場愛吾廬碑記、城內王乃屯、城南王乃山腳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⑤ 1998年羅甸縣的總人口是多少
1998年末,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戶籍人口298842人。
⑥ 貴州省羅甸縣的鄉鎮名稱,以及村子的名稱。
1、鄉鎮名稱:斛興街道、龍坪鎮、邊陽鎮、沫陽鎮、羅悃鎮、茂井鎮、逢亭鎮、木引鎮、紅水河鎮、鳳亭鄉共8鎮1鄉1街道;
2、村子名稱:新街、岩腳、前進、下壩、新豐、新莊、黃泥坳、羅木、打講、關刀、新聯、公納、大文、明星、團田、平洋、交吾、國光、良坪、聯明、高山、勤豐、鳳亭、抗村;
3、羅甸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南部邊陲,地處東經160°23′~107°03′,北緯25°04′~25°45′之間,總面積3013平方千米。羅甸縣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長、秋遲、東短的特點。
(6)羅甸的歷史擴展閱讀:
貴州省羅甸縣介紹:
1991年11月撤區、並鄉、建鎮前,全縣有6個區和一個區級鎮,49個鄉和1個鄉級鎮,271個行政村1770個村民組,3個居委會和11個居民小組。撤區、並鄉、建鎮後,全縣設19個鄉和7個鄉級鎮,27l個行政村,1769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和11個居民小組。
羅甸縣位於貴州省南部邊陲,地處東經160°23′~107°03′,北緯25°04′~25°45′之間。縣境北連惠水、長順縣,西鄰紫雲、望謨縣,東北與平塘接壤,南以紅水河為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樂業兩縣隔河相望。南北長72千米,東西寬63千米,總面積3013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甸縣
⑦ 黔南州的歷史文化
黔東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在春秋以前,黔東南被稱為「南蠻」或「荊蠻」之地,屬牂柯國和楚國的黔中地,後分屬夜郎國。秦時置黔中郡,漢時改秦黔中郡為武陵郡。今從江、黎平、錦屏、岑鞏和鎮遠縣等地均屬武陵郡的鐔成縣和無陽縣,無陽縣即今鎮遠縣的前身。在隋代屬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為「道」後,屬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分屬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廣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蠻安撫司;明代「改土歸流」「開辟苗疆」,遂廢思州宣慰司,分置鎮遠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隸屬貴州布政司,黔東南也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清代區劃基本襲明代。民國初改府、廳、州為縣,今黔東南轄地分屬黔東道和黔中道,黔東道駐鎮遠,領26縣。1935年,國民黨政府在鎮遠設置行政督察區,所轄縣區劃多次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黔東南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1949年11月,設鎮遠督察區專員公署,轄鎮遠、爐山、黃平、施秉、余慶、三穗、岑鞏、天柱、台江、劍河、錦屏和雷山等12縣。1956年7月23日,廢鎮遠督察區專員公署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慶縣劃出歸遵義專區,爐山縣更名為凱里縣(於1984年撤縣建市),黎平、從江、榕江、丹寨、麻江五縣由都勻專區劃入,全州共轄16縣(市),州府駐地凱里。從此,翻開了黔東南歷史的新篇章。 黔東南州有不可移動的文物700多處,民族文物十分豐富。特別是以鎮遠青龍洞、黃平飛雲崖和從江增沖的侗族鼓樓、黎平地坪侗族花橋為代表的名勝古跡,記載了黔東南文化空間環境發展的歷史,底蘊豐厚,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在苗疆腹地台江有距今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在侗鄉榕江板寨有新石器時期遺址,出土有石斧、石鏃等文物。凱里、麻江、黃平、岑鞏和天柱均有古脊椎動物化石出土。1998年,在錦屏亮江出土了一批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及生產工具,有青銅劍、鏃、鉞和鋤等;在岑鞏新興和鎮遠勇溪出土了戰國前的青銅甬鍾。這些寶貴的文物充分展現了黔東南悠久的歷史。 黔東南的摩崖、石刻、碑記眾多,除凱里大風洞、施秉華嚴洞和鎮遠吳王洞摩崖外,還有麻江田哨的寫字崖、劍河翁座的「例定千秋」碑和天柱三門塘碑林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黔東南的古建築古樸典雅,富於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腳樓和侗族鼓樓、花橋蜚聲海內外。鎮遠天後宮、四官殿,岑鞏禹王宮,天柱三門塘劉氏宗祠,錦屏飛山廟,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風雨橋、紀堂鼓樓,台江文昌宮,九擺苗族鼓樓,丹寨萬壽宮和麻江狀元第等雖歷盡滄桑,但都是歷史的見證。 黔東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近現代革命文物十分豐富。紅軍長征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會址、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革命先驅龍大道故居和周達文故居等展現了黔東南輝煌的革命文化歷史。 黔東南有鎮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黃平舊州鎮、黎平德鳳鎮和雷山西江鎮等三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黃平、麻江銅鼓和劍河溫泉等三個國家文化部命名的農民畫之鄉,還有九個省級藝術之鄉,即郎德苗族歌舞藝術之鄉、黎平茅貢侗戲藝術之鄉、從江小黃侗歌之鄉、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藝術之鄉、黎平肇興侗族鼓樓藝術之鄉、黃平泥哨藝術之鄉、岑鞏思州石硯藝術之鄉、施洞苗族刺綉藝術之鄉和雷山挖拜苗族銀飾藝術之鄉。這些斑斕多彩的藝術珍品,不但鐫刻著深厚的文化歷史,而且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個性,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⑧ 羅甸縣的人口
龍坪鎮
人口最多36842人。
羅甸縣總人口29399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龍坪鎮
36842
、邊陽鎮
19299
、逢亭鎮
14935
、沫陽鎮
12698
、茂井鎮
13659
、羅悃鎮
12600、
紅水河鎮
7029、
板庚鄉
12792、
雲干鄉
11133
、八總鄉
7989
、栗木鄉
15125
、羅沙鄉
13066、
交硯鄉
9532、
董王鄉
8274、
術引鄉
17904、
納坪鄉
4365
、董當鄉
12205、
董架鄉
7815
、平岩鄉
旦腸測段爻燈詫犬超華6540
、鳳亭鄉
8792
、大亭鄉
9080、
班仁鄉
4916
、羅蘇鄉
6210
、羅暮鄉
8392、
溝亭鄉
6525、
羅妥鄉
6278。
⑨ 貴州羅甸特產是什麼
羅甸特產:
羅甸玉
「羅甸玉」產於貴州省羅甸縣,其化學成分與產品的玉質特性與我國新疆和田地區和青海昆侖山脈一帶所產軟玉相近,屬於優質的軟玉礦。「羅甸玉」以山料為主,根據玉色分類可分為純白、灰白和青白三類。玉質為半透明,白度好、質地細膩,光澤度好,拋光後呈脂狀光澤,具有極高的收藏和經濟價值,是羅甸不可多得的一種兼有經濟、文化、藝術的品牌產品。
艾納香
艾納香性喜熱帶和亞熱帶氣候,耐旱不耐寒。地處貴州最南部的羅甸縣多屬亞熱帶氣候,栽培艾納香歷史悠久,具有較強的種植和管理經驗。以艾納香葉為原料提取艾粉製造而成的冰片,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各國。近年來,國際市場對天然冰片等天然葯物需求量日趨增大,因此艾納香的市場需求形勢看好。
羅甸臍橙
羅甸縣是貴州省條件最好的柑桔基地縣,羅甸臍橙在國內聞名遐邇。經專家評審,臍橙在羅甸的表現明顯優於原產地,1986年被農業部列為國家柑桔基地縣,羅甸成為貴州省最大的柑桔生產基地,以上隆臍橙為主的「椪柑」、「新橙」、「錦橙」、「雪柑」四個品種獲國家級農產品優質獎和金杯獎。1990年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取得了「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同年,羅甸縣被評為「南亞熱帶作物名優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羅甸奇石
1998年10月,從首都北京傳來令人欣喜的消息:在北京天壇公園舉辦的第3屆全國名人奇石文化藝術節上,羅甸縣奇石協會選送一塊命名為「人與獸」的石頭榮獲金獎。1999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一塊命名為「母與子」的羅甸奇石獲銀獎。2001年,在山樂淄博首屆奇石博覽會上,一塊命名為「0」的羅甸奇石榮獲金獎。2002年,在貴州首屆奇石博覽會上,「母與子」又獲獎……頻頻獲獎,羅甸奇石知名度越來越高,不僅轟動國內,還引起海外的關注。
芝麻劍
「芝麻劍」(學名斑鱯),極其珍貴的淡水魚,僅產於羅甸境內河流及紅水河流經羅甸幾十公里的河段內,為何僅產於羅甸,此謎至今未解。此魚無鱗,形似劍鰭鋒利,因身上有芝麻狀斑點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