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好物理
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對怎樣教好物理這門課,頗有感受。發現只有過硬的業務知識是不夠的,讓學生喜歡教師,也是教好物理課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即使教師的知識水平比較一般,如果學生熱愛這個教師,就會樂意學習這門功課。時常聽到教師和家長朋友恨鐵不成鋼的嘆息,也參加過一些關於學生教育問題的討論,分析這個,探討那個,但大家都忽略了學生們「愛屋及烏」的心理,其實,「愛屋及烏」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剩餘2005字)
㈡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
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用,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從掌握基礎知識的最初目標,最終達到物理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習物理首先要從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入手,因為這是學好物理的先決條件,也是最基本要求,這些都弄不明白,很難學懂物理。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大學學習做准備的,對同學們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學習的基本過程——記憶,積累,綜合,提高就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學會了學習方法,對物理科有了興趣,掌握了物理這門實驗學科與實際結合比較緊密的特點,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定會把高中物理學好。
㈢ 怎樣才能教好初中物理
當好物理老師,首先要當好老師。老師就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那麼要當好老師,就要把你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你又不能讓學生上課感到枯燥,怎麼辦?這就需要你把你學到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引導著學生去學,引導著他們問為什麼,引導著讓他們嘗試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在限定的時間內,如果他們不能解決問題,你再來給他們解答。另外要多表揚他們,而不是多批評他們,鼓勵他們自學,給他們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便利。跟他們交心,做朋友。
目前我作為一個學生,覺得現在的物理老師的問題、在於沒有真正用自己的熱情帶動學生喜歡物理,物理在他們的教授過程中只被當作是應試的組成部分,而非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學科。這樣學生也只會把學習物理當作一種負擔與機械地應試,不會去主動地、獨立地、深入地思考問題,那麼好的物理成績自然是鏡花水月。所以我認為對於初中的物理老師來說,他的知識水平高低都不是問題,畢竟初中這點東西多數都是很常識性的,最為重要的是這個老師的教學態度。當你從內心把物理當作一門高尚的學科、把每節物理課當作一次頭腦的風暴,用你對物理的熱愛與執著去帶動和感染你的學生時,好的教績自然會主動追上你。對一次物理課成功與否的標准就是,下課鈴響時,學生們依然置若罔聞,意猶未盡,集體抱怨這節課怎麼過得這么快。
既然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內心的責任感是在驅使你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名好老師的。加油,希望你能帶動好自己的學生,成為物理老師們的楷模!!!
㈣ 怎樣教好高中物理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它研究力現象、熱現象、電磁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等方面的規律,小到原子和原子核的內部,大到天體和宇宙,都有物理學的足跡。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並且直接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物理學是人類對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的認識,它反映了人類智慧發展較高水平,它研究問題的方法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智慧,它的各種觀念、理論和方法滲透到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因此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物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物理呢?這個問題擺在每個高中生面前。
首先,我講一個愛因斯坦幼年的一個故事。 有一回,愛因斯坦上手工課,老師一隻小凳子,說「世界上哪有比這個更糟糕的小凳子?」愛因斯坦從抽屜里拿出兩只凳子說「這兒還有兩只。」全班同學鬨堂大笑!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是不言而喻的!人類的任何學習都是如此,都是一種經歷。在學習實驗過程中體驗、感受、認識,從而積累各種經驗,最後真正掌握知識,也只有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能對自然界未知領域的不斷地探索。
第一、物理知識來源於實踐,特別是來源於觀察和實驗,因此學好物理就必須做好物理實驗,學會觀察、分析和研究物理現象,從這些物理現象中尋找規律。
這種觀察和分析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的,也是長期努力積累的結果。例如,魯班和他的徒弟帶著斧子到山裡砍伐木材,用斧子砍樹,又累又慢,一連砍了十幾天,砍下來的木料離需要還差得很遠。一天,他到一個險峻的山頂上去找木材,正艱難地往上爬著,突然手指被茅草拉了一個口子,鮮血直流。魯班心想,茅草為什麼這么厲害?他忘了傷口疼痛,聚精會神地研究起茅草。原來茅草的邊緣上長著又密又鋒利的細齒,他用那些小細齒在手上一劃,又是一道口子……這樣他就仿照茅草造出了鋸子。也就是說成功的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因此在做實驗前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懂它的原理,了解所用儀器的性能,搞清楚實驗步驟;實驗中要認真觀察現象,仔細記錄必要的數據;實驗後要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做出合理的結論,必要時要進一步研究那些還不夠清楚的問題,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手腦並用。只有以積極的姿態做好這一項工作才會有所收獲。
第二、必須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物理知識來源於實踐,但實驗經驗並不等於物理知識。要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得到物理知識,人們還必須進行分析、綜合等抽象的思維活動。經過抽象思維活動找出物理現象的共同屬性後,才認識有關物理概念,在抽象出的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後,就發現了物理規律。因此我們必須充分注意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經過怎樣的抽象思維而建立的起理論知識。才能學好物理概念和規律。
一位物理學家曾說過「怎樣叫做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呢?就是對這個物理概念以及相關的規律的形成,能夠像電影一樣全盤地從腦子里再現,這樣才算是一定程度的理解。」 在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過不少物理知識,例如:密度ρ=m/v,速度v=s/t,功率p=w/t,歐姆定律I=u/R,這些概念和規律可寫成數學公式表示,但對於這些概念和規律用文字表述是怎樣的呢?圖象表示又是怎樣的呢?這些分式中為什麼只有歐姆定律的文字敘述是: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歐姆定律數學表述又可寫成R=u/I,為什麼不說成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呢?這些不同內容的知識又有什麼聯系呢?只有通過比較鑒別,才能對這些規律概念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任何物理規律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例彈簧的伸長或壓縮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內,彈簧所受的拉力伸長或壓縮成正比,超出這個限度,伸長或壓縮就不跟拉力成正比了。歐姆定律對金屬導體是正確的,對液體的導電也適用,對氣體導電就不成立了。又如機械能守恆只有在動能和勢能發生相互轉化時才適用,飛機起飛、火車制動時,機械能都跟其他形式的能發生相互轉化,這時總能量守恆,但機械能並不守恆,在這些情況下就不能用機械能守恆定律來分析問題,否則就會得到荒謬的結果。
在高中物理,我們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討論,要比在初中深入得多,物理情景也更加復雜,應用概念和規律來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的機會也很多。因此必須對這些規律概念有一個深入思考,運用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從而加深強化了對物理思想方法有一個准確的理解。
㈤ 怎樣教好初中物理
物理學是一切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它在社會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以及科學領域中應用及其廣泛。但是,許多學生反映物理難學。面對一道道物理題,就像霧里看花,總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我認為要讓學生學好物理,首先教師要教好物理。本人從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效果來看,物理教學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強烈而又持久的物理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學生有了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會花時間去探究它。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途徑很多,而且應該貫穿於整個教學階段,尤其是在學習物理的啟蒙階段培養起來的興趣,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首先在初中第一節物理「引言」課中,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些力、熱、電、光的演示實驗,動手操作簡單的儀器,就會在學生眼前揭開一個嶄新的世界,許多新奇的現象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接著引導學生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學技術密切聯系,息息相關。如提問煮熟了的湯圓、餃子為什麼會浮起來?攔河大壩為什麼修成上小下大的形狀?火箭是怎樣升空的等等。指出這些問題都與物理有關,進而說明要想知道這些為什麼?就要好好
㈥ 怎麼教好物理呢
俗語說:」教育是科學,其意義在於求真」 ,同樣教育也是一門藝術,一門永遠屬於遺憾的遺憾.對於年輕物理教師而言,"教好課,帶好班"是一名稱職教師的基本條件。那麼,如何教好課呢?結合我個人多年的認識和體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實踐,我想我們一定能夠追尋到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師生互動成長的物理課堂。具體的建議是:
第一,不放過一個細節,要讓學生切實理解每個重要的物理核心知識點。
懂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系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為了學懂,同學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閱讀課本;認真聽講;理論聯系實際。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一般會比課本更具體更詳細。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第二,深刻理解物理本質,要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中學的物理規律並不多,但物理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假設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等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第三,重視知識的回顧與再現,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
第四,重視拓展物理能力,注意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體會,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第五,認識物理教師的基本使命,不斷提高個人業務素養和技能
教學課堂的改革對物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物理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師德之外,還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是教師的學術水平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要作到一個「活」字,要精通專業知識,首先必須學好書本知識,學好書本知識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才有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只有把知識學活才可能把知識教活,把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物理新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其它相關學科知識。凡是與自己所教專業在知識上有聯系的學科都應該掌握其基本的知識結構,以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門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結合日益加強,由於學科知識的縱向分支和橫行綜合,學科相互交叉,教師要適應這一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僅滿足於所教專業的狹窄范圍,而應該將各門知識綜合起來作為自己知識結構的整個系統來認識。俗話說:一切東西懂一點,某一知識懂一切;既要百門通,又要一門精。就是這個道理。
第六,切實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提高教師的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教學和諧統一的基本教學規律,課堂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指導下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地學。教學手段指的是教師用以運載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物質媒介。如課堂演示實驗,電化教學等,在使用他們時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備;運用時選擇恰當時機;不要嘩眾取寵,喧賓奪主。
教師工作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實現的,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工作的效果,物理教學掌握語言藝術的目的,就是用最精練的,最能表達自己感情的語言,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物理問題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表現在教師大量的准確的、適時的運用豐富的文學語言中的比喻、誇張、擬人等手法,以不失科學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的語言要准確科學、標准規范,不論是講解概念、規律、原理,還是使用專業術語,語言表達都要符合各門學科的科學性要求,做到准確無誤,完整周密,切忌用詞不準,模稜兩可,要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准確地再現抽象的概念。教師語言還要有啟發性,有幽默感,注重輕重緩急。
㈦ 淺談如何教好物理
是初中的嗎?我也剛接觸物理。我覺得物理學起來關鍵靠理解。如果死記硬背它是不可能學好的。學習物理,關鍵是培養一種能力。不要把它當做一種學科去學,而應當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做自己的興趣。
具體的話:1,多看書,不管課內課外都可能涉及到物理。2,對生活充滿好奇心。3,努力學數學,學習物理,計算是基礎。4,多練習,多理解。
這些也是自己學了半年物理的心得,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