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問卷調查
⑴ 出一些關於校園暴力的調查問卷題目
北極有一塊巨冰,各國窮盡人力物力,終於將巨冰壓入水底。一天,只經過了短短一天,巨冰又再次浮出水面,盡情嘲笑。故事教訓我們:融化巨冰,需要「溫暖」,並非「鎮壓」。
如何融化?「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三尺,亦不能單單倚靠一日之方。問題嚴重、棘手,解決校園暴力這一趟「破冰」之旅,斷不能一時三刻立即解決。
教育、教育……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可從未聽過任何老師教課的時候說要重速效的哦。莫非今天面對校園暴力,面對萬千學子,在座諸君忍心以「速效」掛帥,讓教育的意義,讓教育的百年基業毀於一旦?不會吧!
剛才來此途中,見到幾位崇高的環境保護者正在合力解救一棵枯枝漸現的大樹。無知的人們,看看他們的手法吧。一方面剪斷枯枝,以「綏靖政策」緩減毒害,一刀切斬斷蔓延趨勢,令大樹病情不致於惡化。另一方面,環境保護者由根本出發,尋其根,究其底,送上久違的祝福。大家閉上眼晴,聽聽,聽聽吧——清風慰問、雨水親吻,然後大樹得以重生。
春風化雨,醫好大樹。同樣道理,面對校園暴力同時也面對莘莘學子,莫非我們面前只有「人道毀滅」這一個絕不人道的途徑?絕對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環境保護者,雙管齊下,治標治本。一方面以懲罰達致阻嚇作用,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和蔓延,先收立竿見影的功效;另一方面春風化雨,循循善誘,以禮儀,以道理,以關懷,以溫暖,融化問題學生的冰冷,為迷途羔羊尋找家園——校園。
每次猜拳,我總是出「布」。而「布」一定贏「拳頭」。大家又知不知道原因呢?因為,與其伸出「暴戾的拳頭」,為什麼我們不選擇伸出「關懷之手」?
結束之前,我誠懇呼籲各位,一起離題!對!面對莘莘學子、香港的未來,為什麼我們要「遏止」,而不「解決」校園暴力這個問題?
打個小比喻讓各位思考思考。正如面對咱們的董建華董伯伯,你想「遏止」他,還是想「解~~~~決~~~~」他?可見「解決」才能夠最徹底地令弊病「人間蒸發」,「解決」才是王道!!! !
⑵ 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並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⑶ 在中國學校的校園欺凌的現狀是什麼
網上的信息: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去年抽樣北京的六所中學做了五百多份內問卷調查發容現,20%左右的學生每學期有多次被排擠、起綽號、被嘲笑、被諷刺的經歷。最後這個問卷調查的結論很多,遠遠高於我們以往對校園欺凌普遍性的認識。
還有一個調查,北師大對北京12所中學進行了一千多個樣本的調查,他們把欺凌歸納為三類:第一類身體沖撞,第二類語言類(比起起綽號),第三類是關系類(被孤立排斥等)。調查結果顯示21%的學生有被語言欺凌的經歷,身體欺凌佔29%,關系欺凌佔6.7%。他們得出的基本事實判斷是:小學生比初中和高中生更容易被欺凌,普通學校比優質學校更容易發生校園欺凌,流動人口比本地學生更容易被欺凌,父母離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欺凌。
其實,校園欺凌在全球是一個普遍現象。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每年全球有2.46億兒童遭受校園欺凌和暴力,大約占所有在校中小學生的20%。 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關於兒童暴力的特別代表,針對全球18個國家的10萬名兒童的民意測驗顯示,三分之二的兒童曾遭受欺凌。
通過問卷可以了解現在教師師德和關於校園欺凌的一些情況。對問卷的分析可以了解現在的一些舉措是否有效,一定的措施與調研可以讓組織的活動更加有針對性,運用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