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華僑中學
① 永春華僑中學的中學簡介
四十多年來,學校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10000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 近幾年來,先後被評為「市文明學校」、「市『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省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省綠化紅旗單位」、 「省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1995年 11月晉升為省「三級達標學校」,2000年晉升為省「二級達標 學校」。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高考、中考、 會考、學科競賽成績斐然。2000年高考錄取本科院校56人,2001年上本科線59人;高中99級六科會考平均優秀率達45.14%,2000級地理科優秀率達68%,計算機優秀率51%。
改革開放以來,梁披雲先生、梁良斗先生、周守仁先生、王超英先生等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先後興建了「愛國樓」、「修港樓」、「周福謙科學樓」 、「周公甫紀念堂」、「張獻其科學樓」、「校門樓」、「校垣」、「尤揚祖大樓」、「陳其聰大樓」、「鄭蒼亭大樓」、「英蘭圖書館」、「梁靈光大樓」、「周卿雲大樓」、兩棟教師宿舍,總建築面積達到26870平方米。成立了「陳修港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陳義明先生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陳文彬先生、鄭秀英女士獎教、獎學基金會」。如今,學校擁有67個教學班,教職工 239人,學生3600多人。校園面積360畝(含學農基地)。大鵬哺靈,環翠擁秀。永春僑中師生正為創業績、上檔次、辦名校,成為「示範性、實驗性、高質量、有特色」的窗口學校而努力奮斗。
永春華僑中學坐落在永春縣城北郊的大鵬山下,環翠崗上。這里的雲紫亭,是宋代朱熹和陳知柔講學的書院。大鵬哺靈、環翠擁秀。永春華僑中學在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五十個春秋。
② 永春華僑中學概況
永春華僑中學坐落在永春縣城北郊的大鵬山下,環翠崗上。這里的雲紫亭,是宋代朱熹和陳知柔講學的書院。大鵬哺靈、環翠擁秀。永春華僑中學在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五十個春秋。創辦於1954年秋,始命名為永春華僑子女補習學校,1957年定校名為永春華僑中學,1966-1983年先後改名為永春人民中學、永春城關中學、永春第二中學,1984年恢復永春華僑中學。 四十多年來,學校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10000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 中國中學生聯盟網《 www.cando100.com 》信息:近幾年來,先後被評為「市文明學校」、「市『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省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省綠化紅旗單位」、 「省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1995年 11月晉升為省「三級達標學校」,2000年晉升為省「二級達標 學校」。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高考、中考、 會考、學科競賽成績斐然。2000年高考錄取本科院校56人,2001年上本科線59人;高中99級六科會考平均優秀率達45.14%,2000級地理科優秀率達68%,計算機優秀率51%。 改革開放以來,梁披雲先生、梁良斗先生、周守仁先生、王超英先生等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先後興建了「愛國樓」、「修港樓」、「周福謙科學樓」 、「周公甫紀念堂」、「張獻其科學樓」、「校門樓」、「校垣」、「尤揚祖大樓」、「陳其聰大樓」、「鄭蒼亭大樓」、「英蘭圖書館」、「梁靈光大樓」,總建築面積達到26870平方米。成立了「陳修港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陳義明先生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陳文彬先生、鄭秀英女士獎教、獎學基金會」。如今,學校擁有67個教學班,教職工 239人,學生3600多人。校園面積360畝(含學農基地)。大鵬哺靈,環翠擁秀。永春僑中師生正為創業績、上檔次、辦名校,成為「示範性、實驗性、高質量、有特色」的窗口學校而努力奮斗。 永春華僑中學創辦於1954年。1954年春天,永春縣僑聯為了華僑子女有更多的就學機會,倡議興辦「永春縣華僑子女補習校」。成立第一屆校董會,由顏子俊先生任名譽董事長,尤揚祖先生任董事長,負責籌備辦學事宜。經緊張籌備,聘請了十幾位教師,招收160多位學生,借五里街「姑娘樓」作校舍,於同年秋季開學。 初創校時借五里街「姑娘樓」作校舍,1956年春天,成立第二屆校董會,由尤揚祖先生任名譽董事長,周公甫先生任董事長。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尤揚祖先生和周公甫先生於1956年前往港澳和東南亞各國募集辦學資金,得到我縣愛國愛鄉僑親的熱烈響應,於1957年春天在永春城北的環翠崗上選定新校址,動工興建第一批新校舍:東、西教學樓,東、西平屋教室,禮堂面樓,師生食堂和宿舍。 1957年10月,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定校名為「福建省永春華僑中學」。1958年春天,第一批新校舍竣工,學校遷入新校址(現校址),結束了借校舍上課的歷史。1958年秋天招收第一屆高一新生。成為一所完中。6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出現辦學史上的第一次輝煌。 1966年至1983年學校先後改名為「永春人民中學」、「永春城關中學」、「永春第二中學」。1966年「文革」開始後,該校和其他學校一樣,曾有一度停課。復課後,師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用自己的勞動擴建校舍,創辦學農基地。1984年6月恢復「福建省永春華僑中學」校名,成立第三屆校董會,由周守仁先生任董事長。改革開放的政策重新激發了我縣僑親愛鄉興學的熱情,紛紛在該校捐資興建新校舍。80年代中期,周守仁先生捐資興建禮堂(主體);鄭玉環女士捐建「修港樓」(教學樓);謝玉冰先生和梁清輝先生捐資興建「愛國樓」(教學樓); 周卿雲先生捐資興建「周福謙科學樓」(文科樓);黃涼素女士捐資興建「張獻其科學樓」(理科實驗樓)。70年代以後,特別是恢復高考以後至辦重點中學前,該校聚集一批優秀的師資,又有良好的生源,出現辦學史上的第二次輝煌。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80年代中期。現在校友中一些著名的專家、教授、學者和黨政領導幹部,多數是這一時期畢業的。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由於辦重點中學,該校不是重點中學,一些優秀的師資流失,生源起點低,學校又一次進入辦學的艱難時期。 90年代初以來,在梁披雲先生集中力量辦好我縣幾所完中的思想的指引下,我縣僑親在該校興起第三次捐資辦學的熱潮。顏彬聲先生捐資興建校門樓;周守仁先生捐資興建學校圍牆;梁良斗先生捐資興建「尤揚祖大樓」(辦公樓)、「陳其聰大樓」(教學樓)、「鄭蒼亭大樓」(教學樓)、「梁繩基大樓」(教學樓)、「梁披雲科學樓」、「修拱樓」(教師宿舍樓)、「梁靈光大樓」(學生宿舍樓);王超英先生和他的朋友們捐資興建「英蘭圖書館」。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全校師生得到激勵,工作熱情空前高漲。學校開始軟(件)硬(件)兼施,內練苦功,外樹形象,爭創達標。 在生源起點低的情況下奮力拚搏,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出現辦學史上的第三次輝煌。學校校舍面積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永春僑中1995年11月被省教委確定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三級達標學校」,2000年3月被福建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二級達標學校」。
③ 永春華僑中學的校訓:
第一任校長,徐鳳儀,現任校長邱進南
④ 永春華僑中學校內網
www.ycqz.cn
⑤ 怎麼查看永春華僑中學學生名單
你的問題 太有難度
⑥ 永春橋中是不是永春華僑中學
是兩所學校合並 成了 永春橋中
⑦ 為什麼永春僑中是2級達標學校。大家卻它他是永春第2好的中學。一級的三中卻比不
永春一中、永春三中、美嶺中學錄取數中的「+」為三所學校2010年自主招生已錄取人數,切線錄取時予以扣除。
學校 招生計劃 錄取數 最低錄取控制線
面向各縣招生的
達標中學 泉州一中 統招生 3 3 9A,語數英 424分
泉州五中 統招生 3 3 9A,語數英434.1 分
培元中學 統招生 3 3 9A,語數英 420.5分
一級達標 永春一中 統招生 396 318+80 9A,語數英403. 8分,其中9A,語數英403.9分及以上314人,語數英403.8分4人,共錄取318人
擇校生 189 189 6A3B,語數英389.3 分
永春三中 統招生 367 327+40 3A6B ,語數英357.3分
擇校生 108 108 1B2C6D
美嶺中學 統招生 360 286+74 3A4B2C ,語數英371.1分
二級達標 永春僑中 統招生 432 432 4A5B,語數英383.3分
擇校生 108 108 2A4B3C,語數英313.8分
三級達標 永春五中 統招生 292 292 5B2C2D,語數英278.8分
擇校生 32 31 9D
永春六中 統招生 324 324 3C6D,語數英223.5分
一般完中 永春四中 統招生 180 173 9D
永春二中 統招生 200 200 1C8D
備註:永春一中、永春三中、美嶺中學錄取數中的「+」為三所學校2010年自主招生已錄取人數,切線錄取時予以扣除。
⑧ 永春僑中校訓
巍巍大鵬山下,悠悠桃溪水邊,在永春縣城東郊卧龍山麓,座落著一所花園式的學府福建省永春師范學校。迄今方走過十八個春秋的永春師范,在永師人心血和汗水的澆灌下,已是春色滿園,碩果累累。永春師范創辦於 1906 年,幾度興衰, 1984 年又在縣城東郊張埔村復辦。舊校園面積狹小,設施簡陋,交通不便,嚴重製約著學校的發展。 1994 年,旅外鄉親鄭文堯先生回鄉,得知永春師范亟等遷建,毅然捐資 1000 萬港幣興建「永師」新校園。文堯先生捐建「永師」新校園的義舉,得到了省、市、縣的重視和支持,即使籌足配套資金,劃撥新校園用地。 1995 年春,永春師范首期破土動工,僅用 1 年時間,新校園首期工程就順利落成了。 1996 年春,永春師范正式搬入新校園,告別張埔村,走向卧龍山麓,走向全新的未來。遷校重建,是一項承前啟後的工程,學校抓住機遇,不輟耕耘,又在這熱土上二度創業。梁披雲、梁良斗、黃跨助、潘新生等鄉賢以文堯先生為榜樣,先後捐資續建,校園二期工程,至千禧年來臨之時,新校園校舍功能齊全,有教學樓、實驗樓、音樂樓、綜合樓、體育館、體育場、師生宿舍樓、餐廳、綜合服務樓和紀念鄉賢辦學義舉的「敬德園」。校園佔地 156 畝,總投資 4.2 千萬元,總建築面積為 3.8 萬平方米。如今的永春師范,寬闊的環城水泥大道直通校門。校園依山而建,錯層排列,以綜合樓、禮堂為頂點,分為生活區、教學區、運動區,三區井然有序,和諧統一。佇立永師校門,有南北望:遠處,大鵬山重巒疊嶂,逶迤而下;近處,一溜花崗岩石階映入眼簾,百階之上,危樓飛觀,氣勢雄偉。走進永師,正面黑色大理石上校訓「團結、求是、敬業、進取」八個金色的大字閃閃發亮:走上台階,兩邊的大樓正面白色瓷磚上分別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金色大字折射出縷縷的光芒;拾級而上,正面南望:高樓林立,美不勝收的永春縣城,一覽無遺,優美的永師校園,宛若一道亮麗的風景鑲嵌在卧龍山麓。永師人認為,學校搬遷工程的啟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絕佳時機。搬遷伊始,鄭子琪校長就響亮地提出「五個一流」的辦學目標:一流的校園、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圍繞「外樹形象、內增素質」這個工作重點,永師人注重挖掘和發揮校園環境在教育中的潛移默化作用,把環境育人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教研課題,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之中。狠抓校園凈化、綠化、美化工作及師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今年來,永師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花園式學校、無吸煙先進單位、創安先進單位,福建省綠化紅旗單位,全國綠化「 400 佳」單位。永師人在校園建設方面打了翻身戰,在辦學質量方面也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幾年來,永師的師資力量日趨雄厚,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 95% ,現有高級講師 18 人,在學教育碩士 6 人,又有 30 多名中青年教師在攻讀研究生課程。近幾年來,教師發表在國家、省、市刊物及《永師論文匯編》的教育教學論文 300 多篇,都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也擺上重要議程,學校的陶研工作連年獲省表彰。近期,新的研究課題《「教學做合一」與體驗性學習的整合》已申報中國陶研會立項。科研強師,科研興校,已日漸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三年來,學校先後有 5 名教師獲省優秀教師,先進德育工作者稱號。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突出師范特色,努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形勢一片大好。教學質量年年提高,在全省 25 所師范中,漸露頭角。學生參加全國「小教專業」大專自考,成績居全省中師學校全茅。學校又以人為本,引導師范生「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學校以學生基本功驗收及比武活動,努力促進學生師能發展。學生各項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參加各項比賽,獲國家、省級、市級獎勵計 500 多人次。復辦十八年來,永師已為泉州 10 個縣市區培養合格小學教師近 3000 人,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學校領導和骨幹教師。 2000 年,泉州市教育局確定永春師范為「泉州市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心」, 2001 年 4 月,省教育廳確定永春師范為「五年專」小學教育教學點,目前,永春師范已成為一所容小學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為一體的師范學校。新千年的鍾聲已經鏗然響過,永春師范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永師人不斷進取,正在描繪著一幅「永春高等職業學院」的規劃藍圖,我們堅信:未來的高等學府將雄踞卧龍山麓,光耀八閩大地。永春師范的明天,將是「永遠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