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川中學
Ⅰ 巴川中學2014年國際高中收費標准。
孩子今年小升初,聽人說巴川中學不錯,聽巴川學校宣傳的神乎其神信了,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放棄免費的其它公立重點中學不讀,交了大價錢進了全市可能最貴的巴川小班就讀。開學送孩子上學人山人海,各種雜費交了,想到巴川十多年的辦學經驗應該能放心的將孩子交給他。沒想到,一周,孩子回家後了解學校的情況了,讓我很後悔。
一、 生活 送孩子報名那天中午為體驗了解伙食情況專門在食堂就餐,普通餐7.2元 兩葷一素,雖葷菜肉不多,但基本就吃飽,還基本滿意。孩子回來說,第二天食堂就漲價了,普通餐都至少10元一分還只有一樣菜,飯分量少,孩子吃不飽,添飯還要加錢,食堂工作人員態度還惡劣,很多學生都說吃不飽,早餐一分小面都要8元,分量和味道都比外面面館差太遠,價格卻貴死人。開學一周軍訓,洗個澡,熱水貴的死人,入校買充100元,很多孩子居然一周不到就用完了,我孩子最節約,洗澡只幾分鍾的事,一周都用了60來元,真不知道這個學校是怎麼收費的。
二、學習 開學幾天就是教師節,班主任居然強行要求全班學生湊錢給所有老師買禮物,標准還不能太低了。在當前習太太整風運動下,一個私立學校不事專心教書,通過成績要出效益,居然天天想著孩子可憐的生活費,這樣的學校不辦死也是怪了。
一個想著如何在學生的口糧上打主意,讓學生吃不飽,生活不好,學生身體不好,成績再好有什麼意義,天天想著怎麼賺學生口糧錢的學校,在當前各類名牌公立、私立學校競爭之際怎麼可能脫穎而出。想著當前巴川中學的情況,我真的很後悔把小孩送到這。孩子,老爸錯了。
Ⅱ 江門培英中學的展望未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我校以團結、愛國、愛校為宗旨,積極與海內外的校友廣泛開展聯誼活動。1983年成立校友會籌委會,1984年校友會成立,首屆校友會主席是肖艾;副主席是湯耀南、黃軍川、梁瑞麟;名譽主席是余偉雄;顧問是陳錫臻。校友會成立後,他們倡議發動國內外的校友捐贈教學儀器設備和資金。先後得到梁華濟、張健強等及廣大校友的慷慨捐資。在培英校董會和校友們的幫助下,培英中學的教學設施和設備得到了改善,興建了校友樓、購買了管樂器、設置了語音室、地理室、電腦室等。同時還設有梁華濟獎教獎學金、白綠兒女獎學金、黃仕靈獎教基金和陳端莊國文科獎學基金等多種獎教獎學金。同時,市政府和教育局也加大了對培英中學建設的投入,從1983年至2000年,江門市政府和教育局撥款興建了一棟五層實驗樓、一棟六層教工宿舍樓、一棟五層半的教學樓、一棟五層的科學樓。2002年建成教學綜合樓,該樓由江門市政府出資人民幣190萬元和培英校董會資助港幣40萬元完成遷拆僑房和土建工程,梁華濟、蔡建中、林國鑾、黎鈞衍等眾多校友踴躍捐資,完成綜合樓內部裝飾以及添置教學設備。2003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蔡建中先生和梁華濟先生的大力贊助下,學校運動場得到了擴建,並鋪設了PU膠跑道。
1990年江門市副市長許德立和政協副主席何適瑩來該校視察,臨走時說到:「不錯,政府給錢最少,變化最大,舊貌變新顏。」
又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現校園環境大大改善,學校的綠化、美化得到了很大的改進,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學校在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也在大力抓好教育教學質量。在德育工作方面,堅持以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目標,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逐漸形成了尊師守紀、勤奮好學、艱苦樸素、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1991年,學校在江門邊檢站建立「軍政教育基地」;1994年,該校因德育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師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江門市文明學校」。在教學工作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科學管理制度。對教師,從備課、講課、作業、輔導、考試等整個教學過程都提出了規范化的要求。並健全檢查評比制度,對學生,學校制定了《學生一日常規》、《學生獎懲制度》等,對學生的到校、上課、做操、課間、課後、儀表等都有明確要求,讓教與學都進一步規范化。在教學上還重視提高教學現代化。幻燈、錄像、錄音、投影、電影、多媒體軟體等電教器材廣泛用於各科教學之中。
江門培英中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設有勞動技術教育課、英文打字課、電腦課等。還建立了文學社、航模興趣小組、繪畫、音樂、舞蹈等各種課外活動小組,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熏陶學生的品性、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學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展示自己的優點。1992年,我校在江門甘化廠、客運站、白石管理區等分別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1993年,學校管樂隊參加「第五屆羊城音樂花會,管樂團隊大匯演」榮獲優勝獎;1994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祖國萬歲」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1995年,學校管樂隊代表江門地區參加省委宣傳部、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活動」少兒音樂花會榮獲二等獎。1996年我校管樂隊參加江門市中小學藝術周「祖國頌」榮獲一等獎;1998年凌冬萍、羅傑、何晶晶代表學校參加廣州經濟電視台、廣州市教委、江門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98電視冬令營兩地雙語友誼賽」榮獲亞軍;靳秀蓮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凌東萍獲一等獎;羅傑、余曉敏、黃許然、何晶晶等獲三等獎;1999年林嫦嫦、梁敏儀、鍾建軍、楊國輝代表學校參加江門電視台舉辦的江門市中學生英語電視大獎賽獲銅獎。
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該校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1989年的錄取率為63%,2000年的錄取率為72%,2001年達到93.2%,2002年的升學率達到94.8%,2003年更達到96.8%。1979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我校就有有許多同學考取全國重點大學,其中鄭粵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唐宇寧考取上海交通大學,吳慶平考取復旦大學,陳劍虹考取浙江大學,甘廣達考取華南工學院等。2002年范愛文同學以總分715分考取中山醫科大學;楊德均同學歷史單科成績為827分,列江門市區第一名,江門市第二名,全省第16名。我校曾先後被評為「貫徹學校衛生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愛國衛生模範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師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江門市文明學校」、「江門市優秀家長學校」、「江門市直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標兵單位」,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組織」等。
江門市培英中學經過70年的發展,培養出許許多多優秀人才,桃李芬芳,校友遍及世界各地。蘇澤群,曾任江門市市長,揚州市市長,現任廣州市副市長;趙翠玲,現任江門市人大副主任;梁華濟,江門市榮譽市民,益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中華海外聯誼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廣東省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黃仕靈,江門市榮譽市民,香港東寧集團董事長;陸永嘜,江門市發展計劃局局長;張有榮,江門市農業局局長;吳群星,江門市金羚集團公司董事長;潘皓炫,江門市金羚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胡耀民,廣州第一軍醫大學解剖教研室主任、教授;趙鳳鳴,廣東省醫葯大學流行病與衛生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經歷70多年的風雨,舊的培英中學已經在2007年秋季退出歷史的舞台。新的培英已成功搬遷到江北路16號。
今天,江門市培英中學發揚優良傳統,將一如既往的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對社會有用之才。
Ⅲ 通江中學的學校概況
學校的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通江縣中學;有承傳關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創辦的東皋書院;1932年紅軍入川後將學校更名為「中共川陝省委黨校」,羅世文、廖承志等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在校任教;學校是1982年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目前是巴中市名校,巴中市綠色學校,省級文明單位,省校風示範校,省家長示範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學校坐落在美麗的諾水河畔,環境幽雅,設備先進,管理科學,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業績顯著。學校自開辦以來,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一流大學培育了大批優秀生源。 全面育人,和諧發展。
即以人為本,全面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以教學為本,全面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以質量效益為本,穩步推進學校發展進程。
Ⅳ 成都市華川中學的網址是什麼
貌試沒有網站。這個學校有點小,小學初中高中都在一起,只能說一般。只有一棟樓和兩個籃球場,足球場已經荒廢了。還沒有十陵中學一半大。學生主要是幾個廠的學生和十陵本地的學生,在龍泉只能算一般的學校。
成都市華川中學校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華川中學校是由原華川子弟學校、寧江子弟學校、天興子弟學校和江華子弟學校的中學部分進行整合成立的。四所學校均有近40年辦學歷史,積累了很好的管理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獲得了很高的榮譽。都是西南兵工局命名的普通教育先進單位,搬遷成都前都是當地優秀學校,歷史上高考升學率很高,搬遷成都後包括北大、清華、復旦、人大、科大等重點高校都有我校畢業生,高考成績99年陳磊考取北大,2001年黃川龍泉理科成績第1名,韓冰龍泉理科成績第4名,近幾年專科以上升學率都達到85%以上。早在1998年就被成都市教育局命名為合格高完中,多次受到市區教育局表彰,數次被評為區優秀級學校,是四川師范大學實習基地。
學校教師都是當年在師范院校選的最優秀的畢業生,現在40歲左右,既有能力又有經驗,25人研究生課程班進修畢業。整合後教師隊伍學科配套更加合理,有中學高級教師37人,一級教師50人,有部、市級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6人,區級骨幹教師3人。
學校的不足之處主要是場地小規模小,但是處在工廠小區內,環境安靜外界干擾少,學生離家近便於管理,便於家校聯系溝通,是理想學習之地。
華川中學是十陵地區(龍泉西北片)唯一的一所高完中,在龍泉、十陵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和知名度,為軍工四個社區和十陵地區居民提供了優質教育資源,根據龍泉區教育局安排還接受十陵地區農民工子女入學。
新形勢下,社會、家長、學生對學校教學質量要求更高,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努力工作,把學生教育好,培養好,使華川中學真正成為老百姓信任的好學校。
Ⅳ 江門培英中學的學校歷程
1910年,加拿大長老會(基督教會中的一支)波多馬牧師來華。1911年,他在北街(當時稱洋關,因西方人佔領得名)的海旁街一帶設點傳教,贈醫施葯,開辦識字班。1912年波多馬牧師買下海旁街一塊地皮(即今江門市中心醫院和該校現址)。1914年開始籌建啟智、啟德兩小學。1917年校舍破土動工,1919年建成了兩棟三層樓和兩棟二層樓的學校校舍,三層樓的那兩棟分別命名為啟智樓和啟德樓,啟智招男生,故稱啟智男校;啟德招女生故稱啟德女校。
1934年,廣州培英中學接辦啟智、啟德學校,更名為「私立廣州培英中學北街分校」設小學部,由廣州正校委派吳榮耀為校主任(分校只設主任,不設校長)。 1939年日軍佔領江門,學校停辦,成為日軍的軍營和養馬場。直到1945年9月,學校在日寇投降後才復辦。
1946年,開辦初中部,行政上仍由廣州培英中學管理,但因當時新會縣政府不同意辦分校,就正式更名為培新中學(意為:私立廣州培英中學新會分校)。校內設有中學部和小學部。第一任校長是林社校友。繼其後陳錫臻於1947年、余汝珍於1950年、何耀南於1951年任校長。 十年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圖書館的藏書被毀,教學儀器、設備散失殆盡,許多老師受到沖擊,身心遭受嚴重摧殘。1969年在白石鄉創辦學農分校,學生分年級入校,半天勞動半天上課。1970年,佛山專區曾經發文把該校劃歸江門甘化廠辦,並命名為「江門甘化廠中學」,但甘化廠最後不願接納。
文革期間,學校黨政幹部「靠邊站」,由派駐的「工作組」、「文革領導小組」代替。1968年10月,江門甘化廠工宣隊進駐學校,成立江門市三中革命委員會,戴尚德任主任。後由肖志堅、彭漢鼎、湯耀南相繼擔任。羅志德、張耀柱、彭漢鼎、湯耀南、吳宏迪等相繼任副主任之職。1978年恢復校長制,湯耀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其後的校長分別由譚松新(1986~1988)、唐兆添(1989~1994)、吳名城(1994~2005)、趙啟寧(2006~至今)擔任。副校長有:余偉雄、吳宏迪、李萬昌、歐陽柏衡、黃銳烓、李保根、楊建源、農廣鍾、伍勁鋒等。 時光進入二十世紀80年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一批批旅居海外的僑胞及港澳同胞紛紛回國,或觀光旅遊,或投資產業,其中也不乏我校校友。他們滿懷深情的回到闊別幾十年的母校,探訪師友,緬懷往事。1985年,54屆校友林奕鵬先生回母校向學校領導湯耀南書記、譚松新校長、歐陽柏衡和唐兆添副校長等表達廣大校友希望恢復江門市培新中學校名的要求。湯耀南書記向市教育局提出請求,得到何適瑩局長的支持。
1986年7月1日,經江門市政府批准我校復名為「培新中學」。1989年,校友林奕鵬、市教育局長何適瑩赴港,認識了培英校董會主席蘇棉煥醫生,了解到旅港原江門培英校友希望母校能正名為培英中學。何局長返江門後,與學校領導研究,親自向市政府提出正名要求。旅港校友黃軍川先生也多次親臨香港培英校董會,介紹母校情況,反映培英校友的意願。
1991年4月校慶期間,香港培英校董會校董黃國熙先生到台山培英參加慶典活動。唐兆添校長、譚松新書記親赴台山,拜會黃國熙先生,商議有關正名事宜,黃國熙校董當即表示同意,並許諾由香港培英校董會資助20萬港元,幫助江門培新中學建立一支管樂隊,作為正名培英的禮物。1991年7月1日,為尊重歷史沿革,經江門市政府批准,江門市培新中學正名為「江門市培英中學」。同年8月1日,在本校舉行的培英中學創校112周年暨江門培英建校57年周年及正名慶祝大會,江門市副市長江海燕蒞臨大會並代表市政府致詞祝賀。光臨此次慶典活動的還有:市海外聯誼會會長、原教育局長何適瑩,市教育局長趙廣源;香港培英校董會主席蘇棉煥,校董黃國熙、黎鈞衍等;廣州培英、台山培英、香港培英、沙田培英的校長及校友會代表;江門市各兄弟學校校長及海內外歷屆校友共2000多人。自此,省港兩地五所培英中學在香港培英校董會的關懷和支持下,加強了校際之間的聯系,在「白綠」旗幟下,組成了培英大家庭。江門培英校友、江門市榮譽市民、香港知名企業家梁華濟先生由江門市人民政府聘為江門培英中學名譽校長。梁華濟先生捐資成立「梁華濟獎教獎學金」。後來,校友、江門市榮譽市民、香港知名企業家黃仕靈先生也捐資成立「黃仕靈獎教獎學金」。廣大培英校友為母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Ⅵ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西南軍區川北分校現在的名字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川北分校
該校1950年4月由南充遷來閬中,下設政治、軍訓、後勤部和5個支隊。政治部駐肖家院內,軍事部駐三陳街,其它分駐閬中中學、東岳殿、南嶽殿、書院等處。1951年1月改為第9步兵學校,10月改為川北軍區教導團。1952年7月改為川北軍區幹部學校。同年9月,川東、川南、川西、川北軍區幹部學校合並為四川省軍區幹部學校,11月遷往瀘縣。
在我上小學和中學時,父親有一隻金尖的鋼筆,讓我上中學時弄丟了,上面有中國人民志願軍慰問團字樣,我把這支筆帶在胸前炫耀;父親還有許多外蒙古錢幣,好像是銅幣,很重,我和弟弟很喜歡玩,最後也給玩丟了。父親對自己的東西收藏極緊,但防不住家裡這兩個小賊,我和弟弟,把好多父親珍貴的東西都搞丟了。但是,父親當兵時的帽徽等,還都在。
Ⅶ 紅岩中的人物性格,角色之類的概述
江姐
江竹筠(1920-1949)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按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1940年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後經組織安排考入四川大學。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1947 年,與丈夫彭詠梧一起到萬縣組織下川武裝起義。1948年1月,彭詠梧不幸犧牲,她謝絕了黨組織的照顧,堅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進報事件被叛徒出賣,在萬縣被捕,後與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鈞、唐篡陶、黃紹輝、李明輝、黃玉清、陳繼賢、雷震一起轉押渣滓洞看守所。徐遠舉和張界多次對她進行拷問,使用竹筷子夾手指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被獄中難友稱贊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陳丹墀、何雪松、蔡夢慰等組織了對江姐的慰問活動,為了鼓舞獄中戰友鬥志,提出「堅持學習,鍛煉身體,迎接解放」的口號,與李青林、李其芬、曾紫霞等憑著對林清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的記憶,組織女牢難友學習,討論,並積極進行獄中策反工作,參加獄中追悼會和春節聯歡會。 1949年11月14日與李青林、楊虞裳等三十人犧牲於電台嵐埡。
江姐(1978)故事梗概
1948年春,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戰略反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重慶,已是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我地下黨員江姐帶著省委的重要指示,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離別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據地。在途中,她突然聽到丈夫——華瑩山縱隊政委彭松濤同志犧牲的消息,抑制住內心的悲痛,毅然直上華瑩山,見到了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率領游擊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國民黨反動派四處通緝江姐。江姐在群眾的掩護下,和同志們一道又一次攔住敵人的軍車,繳獲大批武器彈葯,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里,面對特務頭子沈養齋的威逼利誘,面對敵人的各種酷刑,江姐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痛斥敵人的罪行,表現出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崇高精神。重慶解放前夕,敵人在逃跑前,策劃屠殺被捕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的陰謀。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為配合我軍勝利進軍,江姐在集中營組織和領導越獄斗爭。在這生死的緊急關頭,敵人要提前殺害江姐。為了不暴露越獄計劃,保護同志們,江姐毅然走向刑場。山城解放了,五星紅旗在新中國的上空飄揚,它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入黨後,按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人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
本書寫的是《紅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的故事。講述了江姐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歷程,講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積極開拓,被捕後堅貞不屈、頑強地與敵斗爭,直到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Ⅷ 紅岩的作者涉及成瑤和劉思揚的作用
小說《紅岩》中那個形象高大完美的共產黨人許雲峰,主要是根據許建業的原型塑造出來的。許建業的社會職業是志誠公司的會計,化名楊清,1921年生,四川鄰水人。真實身份是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小說中和許建業碰頭的那個人叫李敬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與許建業碰頭的是地下黨員高震明[1] 。
事實上出賣許建業的人,並非甫志高,而是任達哉。許建業被捕之後,他關心在志誠公司宿舍床下的那個皮箱,里邊放著黨的機密文件。看守許建業的特務叫陳遠德,他以同情心騙取了許建業對他的信任。許建業給地下黨員劉德惠寫了一封信,叮囑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銷毀。此信許建業讓陳遠德送去。他萬沒想到,口蜜腹劍的陳遠德把信交到了徐遠舉手裡。特務根據許建業的信,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了那個皮箱,里邊裝有十八名黨員的入黨申請書和自傳材料。於是一大批共產黨員被捕。事情被許建業知道後,憤怒、悲痛、懊悔一齊向他襲來。他知道自己為黨造成了巨大損失,曾三次撞牆自殺,未遂。
陳遠德因誘騙有功,由上士提升為少尉。後到軍統廣安縣華鎣山組任少尉文書。解放後參加西南人民救國軍川東北軍總指揮部,1950年被人民政府鎮壓。
許建業雖是許雲峰的原型,但又不等於是許雲峰。許建業堅貞不屈的感人事跡的確是非常突出的,但考慮到許建業的過失,作者對這個人物作了較大的虛構,把其他烈士的一些光輝事跡也移植到他的身上,比如許曉軒。[2]
《紅岩》中,徐鵬飛宴請許雲峰一節,出席作陪的有朱介、沈養齋,而現實中徐遠舉沒有請許建業,但周養浩卻宴請過另外兩位革命烈士——羅世文和車耀先。上邊的情節就是由這次宴請演化而來。羅世文和車耀先是1940年3月18日被捕的,都是我黨的高級領導幹部。1946年8月18日在歌樂山松林坡被特務用繩索勒死,然後焚屍滅跡。在許雲峰這個形象身上,可以找到羅世文、車耀先兩位烈士的影子。
小說中,許雲峰曾在地牢里創造了一個奇跡:把地牢挖穿。許雲峰犧牲後,白公館的難友們就順著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而實際上許建業沒有挖穿地牢,挖穿地牢的人則是韋德福。韋德福原來是國民黨員、軍統特務。他的任務是檢查《新華日報》。檢查信件時,一些嚮往革命、嚮往延安的熱血青年的信使他深受感動,遂萌生了參加共產黨的念頭。1947年,他參加重慶市大、中學校成立的「抗議美軍暴行聯合會」,後來被捕。在牢房裡,他發現一處石頭松動,便搬開石頭,發現下面是絕壁深澗。一天夜裡,韋德福從地牢里爬了出去,跑過第二道警戒線,就被抓了回來。1948年7月29日,在許建業犧牲後的第七天,在松林坡韋德福被特務楊進興殺死。為塑造許雲峰的形象,便把韋德福挖地牢的情節也移植到了許雲峰身上。
根據小說改編的連環畫
小說里許雲峰就義時,重慶即將解放,已經能夠聽到遠處傳來的炮聲。實際上,許建業犧牲的時間是1948年7月22日,距重慶解放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但許建業當時視死如歸的表現與小說中許雲峰卻是一樣壯烈的。
和許建業一起就義的還有李大榮。李大榮1921年入黨的老共產黨員,敵人把他們押在大卡車上,在市區轉一圈,用意是抖一抖反革命的威風,煞煞革命者的志氣。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許建業和李大榮高唱起《國際歌》,高呼起「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許建業和李大榮被敵人槍殺在大坪刑場,那一年許建業二十八歲。
許建業遇難的消息傳到獄中,難友們非常悲痛。被關押在白公館的許曉軒,為小說中的許雲峰,寫下了祭奠英烈的七律一首:「噩耗傳來入禁宮,悲傷切齒眾心同。文山大節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十次苦刑猶罵賊,從容就義氣如虹。臨危慷慨高歌日,爭睹英雄萬巷空。」
眾所周知,《紅岩》中華子良,就是現實中的韓子棟。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保存的歷史檔案資料中,我們發現從1939年到1949年這十年間,他是唯一一個從被關押期間逃走的傳奇式人物。
韓子棟,原名韓國楨,山東陽穀人,1908年出生,1932年在北平中國大學讀書時參加革命,1933年1月入黨。韓子棟入黨後,根據黨的指示,打入敵人內部做情報工作。1934年,因叛徒的出賣他不幸被捕。經過多次交鋒後,他發現特務機關沒有抓到他的任何證據,更加堅定了不暴露真實身份的信念。他在北平、南京、漢口、益陽、息烽、重慶等地坐過牢。1940年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軍委書記車耀先被捕後,在獄中韓子棟認識了他倆,並在羅、車的領導下,進行獄中斗爭。小說中,羅世文、車耀先犧牲那天,讓華子良陪斬。槍聲一響,華子良一下子嚇瘋了。而實際韓子棟不是利用假槍斃的機會裝瘋的,羅、車二人是秘密殺害,並沒有讓韓子棟去陪斬。
韓子棟在獄中不認識許建業、江竹筠,那時他們還沒有被捕。韓子棟倒是和許曉軒、小蘿卜頭和小蘿卜頭的母親徐林俠有聯系。他出逃前,徐林俠怕他路上帶東西不方便,就以縫枕頭的名義給他縫個口袋,讓小蘿卜頭悄悄送給他。那時韓子棟還不是「瘋老頭」,他只有三十八歲。1947年8月18日,他和特務出白公館,來到磁器口。特務在派出所所長胡為祥家打麻將,乘他們大意之機,韓子棟渡過嘉陵江逃走了。過河錢本是八千元,他付了一萬元。過江後,他走小路奔萬縣,奔宜昌,後來到了許昌,找到一個叫鄭大發子的人,他當年獄中的難友。在那裡幹了一段雜工。從許昌他北上過鄭州、過黃河,到了解放區,一共走了四十五天。在解放軍的護送下韓子棟到了中央組織部。1948年1月23日,韓子棟向中組部遞交了關於自己入獄及脫險經過的報告,經審查後恢復了他的黨籍。解放後,他歷任中央人事部副處長、一機部二局副局長、國家計委辦公廳副主任,1958年調貴州,任貴陽市委副書記、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92年5月19日在貴陽病逝,終年84歲。
小說中雙槍老太婆是虛構的。但當時華鎣山游擊隊中確實有一位槍法如神的中年婦女叫鄧惠中。《紅岩》的作者之一楊益言曾列舉了三位女同志的名字,作為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其中有一位是鄧惠中,另兩位是劉隆華和陳聯詩。他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參加和指揮了農村武裝斗爭,但鄧惠中後來不幸犧牲了,劉、陳二人都堅持到了革命勝利。鄧惠中的丈夫不是韓子棟(小說中為華子良),而是叫鄧福謙,1934年入黨,1937年他去了延安。鄧福謙走後,鄧惠中與鄧福謙介紹的幾個地下黨員認識,於1938年入黨,並擔任岳池縣婦女特支書記。鄧惠中有二子一女,二兒子鄧誠,即小說中的華為,入黨後成為黨內交通員。大兒子和女兒也鍛煉得非常堅強。1948年,鄧惠中主持建立了中共西南民主聯軍華鎣山濟南縱隊,有武裝隊員四百餘名,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縱隊司令。
武裝起義不幸失利,1948年8月2日,鄧惠中潛回家中,被追蹤而至的清鄉隊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二兒子鄧誠、女兒及未婚兒媳。她在獄中經受了殘酷的刑罰折磨,吊打、竹筷子夾手指、豬毛穿乳頭、灌辣椒水等,但她始終嚴守黨的秘密。1949年11月27日夜裡,鄧惠中和鄧誠母子同時犧牲在渣滓洞。
小說中,多次提到老石同志,他是重慶地下黨方面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職務是川東臨委書記兼上川東地委書記。他領導著上川東地委、下川東地委和重慶市委黨的工作。他有一個化名叫石果,黨內的同志認為他姓石,敵人也認為他姓石,但他的真實姓名卻是叫王璞。王璞是湖南韶山人,和毛澤東主席是同鄉,他前進的路上是否與毛澤東個人有聯系,無資料可查考。1938年10月,他出任湘鄉縣委委員兼韶山區委書記,1942年初,王璞擔任重慶市委領導,多在北碚、合川、銅梁、鄰水等地活動。不久,經組織批准,他和共產黨員左紹英組成一個商人家庭,左紹英對外是老闆娘兼總管,黨內是王璞的交通聯絡員。王璞在韶山有個妻子叫賀建修,生有一女。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1939年他們分別後,夫妻從此永別。
王璞和左紹英結婚時生活很困難,連被子都是彭詠梧和江竹筠送去的。左紹英原來是一名紗廠的女工,由王介紹入黨。左紹英原先住重慶,拉扯兩個孩子,身上又懷了孕。《挺進報》事件發生後,王璞成了特務的重點追捕對象,於是左撤離重慶,到合川鄉下堂兄家隱蔽起來。王璞是被他的副手川東臨委副書記兼下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出賣的,他供出了王璞在廣安縣城的住址。1948年7月4日,敵人趕到廣安,沒抓住王璞,卻抓住了他的主要助手——上川東地委委員兼廣安縣縣委書記駱安靖。駱安靖經不住肉體的折磨,當了叛徒。而此時,王璞正在渠河兩岸,華鎣山西側、嘉陵江以北地區發動五省聯合大起義,組建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曾霖任縱隊司令,王璞兼任縱隊政委。1948年9月初,王璞隨第四支隊活動,在岳池縣石盤鄉木瓜寨,被敵人包圍,他負傷了。在轉移途中,因流血過多,不幸犧牲。同志們把他的遺體安放在一個山洞裡,被敵人發現,敵人割下王璞的頭,懸在樹上「示眾」三天。三天後,烈士的頭顱不翼而飛。原來是有人冒著生命危險把它取下來,安葬在一棵槐樹下。
王璞的妻子左紹英轉移到鄉下,因為他堂兄酒後失言,暴露了左紹英的身份,1948年9月9日被捕。這時她已懷孕七個多月了,敵人把她關進重慶的渣滓洞。在獄中左紹英生下一個女兒,同志們給這個小女孩取名為「監獄之花」。所以,在《紅岩》小說中寫道:「監獄之花」這個名字是許雲峰給起的,在她去世之前的一個大雷雨之夜,她的父親被敵人槍殺了」。
在《紅岩》小說的第二章,因為幼稚的陳松林受騙上當,為特務鄭克昌、黎紀綱留下破綻,導致甫志高被捕、叛變。而在真實的生活中,陳松林叫陳柏林,1948年他僅有十七歲,是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他開的書店,在民生路上,書店名叫文城出版社。
特務鄭克昌的真實姓名叫李克昌,是保密局重慶站的一個組長;黎紀綱的真實姓名叫曾紀綱,他是李克昌手下的一個特務。小說中的甫志高,是眾多叛徒的典型形象,是眾多叛徒的集中體現,不能簡單地說是哪一個人。
由於陳柏林的大意,任達哉(小說中甫志高)被捕。他是在1948年4月1日下午3點,在紅球壩和陳柏林一起被捕的。陳柏林雖然年輕,但他經受住了酷刑的考驗,用意志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而任達哉卻成了可恥的叛徒。任達哉供出了重慶市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的「楊清(即許建業)」。任達哉背景復雜,抗日戰爭期間在國民黨中央印刷廠當工人,參加過我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後來又認識了特務李克昌,做了軍統的通信員。因無甚成績,軍統又拋棄了他。1947年,任達哉隱瞞歷史,加入地下黨組織,在許建業的領導下工作。他背叛革命是符合歷史邏輯的,他原來就是李克昌的部下,就是特務。李克昌抓住了他,他不背叛革命那是不可能的。由於任達哉的叛變,1948年4月4日,許建業被捕。
1948年4月6日上午,中共川東臨委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從南岸牛奶場住地來到臨江路寬仁醫院,看望懷孕住院的妻子嚴炯濤後,和江津縣委的塗緒勛來找許建業。劉國定一進門,便遭到特務扣押。隨後塗緒勛見勢不對,主動問特務:「我有幾只輪胎,是否可以在這里抵押。」特務誤認他是生意人,叫他「滾開」了。
劉國定又名劉仲逸,1918年生,四川新都人,1938年入黨。劉國定向敵人交代出達縣大竹武裝起義失敗後疏散來重慶的李忠良。4月8日李忠良被捕,他向敵人供出地下黨員劉國定,指認一起被捕的余天即是達縣大竹起義後被通緝的鄧興豐和與和鄧興豐有關的重慶銀行的余永安。余永安叛變後,又交代和指認出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冉益智。冉益智也背叛了革命。確認了沒有暴露全部身份的劉國定是中共重慶市委書記,交代了一大批地下黨員名單。
當冉益智進一步出賣地下黨組織時,劉國定也「不甘示弱」,他向特務機關交代了比冉益智更有分量的情況: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人錢瑛的地址。當時四川地下黨組織屬於上海局領導,錢瑛具體負責四川、湖北地下黨的工作。劉國定親自帶領特務到上海抓捕錢瑛,因錢瑛已經轉移到香港而撲空。在南京,逮捕了未轉移的華德芳、陸自誠、劉寒松、傅羅、李家楨、陳麗金等人。
冉益智本名冉啟熙,1910年生,四川酉陽人,1936年參加國民黨,1938年參加共產黨,歷任合川縣委、北碚、萬縣中心縣委宣傳、組織部長、縣委書記,1947年10月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分管學運工作。
劉國定被捕後,冉益智和市委常委肖澤寬曾多次碰頭,分析劉國定、許建業被捕後的態勢和應急措施。約定在17日上午三人在中山路北碚圖書館、北碚公園門口接頭。但是冉益智沒有想到在去接頭途中被捕。12點過去了,冉益智還沒有出現,警惕性極高的肖澤寬按照地下工作規定,立刻分散轉移了。劉國定、冉益智叛變革命後,肖澤寬成為川東地下黨的主要領導人,上級黨組織任命肖澤寬為川東特委書記,繼續領導對敵斗爭。1949年4月,考慮到安全問題,黨組織又將肖澤寬調離重慶,經香港轉解放區。
劉國定被捕後向敵人交代的有:一、四川省委、川東臨委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名單;二、川西工委負責人華健在重慶的聯系接頭地點;三、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後人員轉移情況;四、《挺進報》特支的劉鎔鑄、陳然、蔣一葦、王詩維及「電台」支部的程途、成善謀、張永昌;五、城區區委書記李文祥和妻子熊詠暉及羅廣斌、沙汀、彭詠梧、江竹筠、黃紹輝、劉國定;六、豐都、石柱、雲陽、宜昌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情況等。劉國定和冉益智為邀功請賞,竟然爭相向敵人出賣同志,親自帶領特務去抓捕地下黨員。冉益智帶領特務到萬縣,抓捕了川東特委副書記兼下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塗孝文又叛變出賣了包括江竹筠在內的幾十名共產黨員。同時,冉益智還向特務交代了川西地下黨組織的情況,他參加「川西特偵組」配合特務在成都將川康特委書記蒲華輔和委員華健抓捕。蒲華輔叛變出賣了在國民黨軍隊中的秘密黨員韓子重和他自己的妻子郭德賢。
郭德賢1924年生,四川雲陽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蒲華輔出賣她後,敵人到家逮捕她,趁敵人未進屋時,她燒掉了自己保管的黨的文件,並及時託人給川康特委副書記馬識途同志送了信,使馬識途得以脫離,保衛了黨的機密,保護了組織和同志。郭德賢被捕後,被囚在白公館監獄,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中,她與後來《紅岩》的作者羅廣斌等人一起突圍。在突圍中,她丟了女兒,後來在《大公報》上作廣告,方才把女兒找回,女兒小波很有出息,現任天津市冶金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解放後,馬識途多次證明郭德賢是位好同志,立場堅定,掩護了組織,保護了同志。但是在那個極左的年代裡,組織對郭德賢仍然不公,因為她的丈夫是四川地下黨的最大叛徒,遲遲沒有恢復她的黨籍,直到1983年,中共重慶市委才恢復了郭德賢的黨籍,黨齡從1939年8月算起。
根據劉國定提供的情況,特務在廣安逮捕了下川東第五工委書記駱安靖。駱安靖在劉國定的勸誘下,背叛了革命,他向特務交代了第五工委的委員和下屬的兩個特支及七名黨員。
李文祥是重慶城區區委書記,1939年入黨,他也是被劉國定出賣的,由於意志不堅定,在獄中他成了革命的叛徒。當李文祥背叛革命時,他的妻子熊詠輝還和江姐一起關在渣滓洞的女牢里,她在獄中表現得非常堅強。當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成了叛徒,她痛苦極了。思來想去,她給難友們寫了一封公開信:「他是他,我是我,既然他已叛變,我就和他一刀兩斷,是真是假今後難友們看我的表現。」她的態度贏得了難友們的同情、支持和鼓勵。
Ⅸ 寶泉嶺……額 現在上大一的同學們~復讀的也行~進來下~問個問題~3Q
你可以去貼吧看看 http://tieba..com/f?kw=%B1%A6%C8%AA%C1%EB%B8%DF%BC%B6%D6%D0%D1%A7
Ⅹ 巴川中學 我小學升初中有什麼條件
巴川中學今年實行新規定 前200名才能夠免費讀 前四百名只能退錢的
首先你要在考試之前到巴川招生辦去報名,帶上小學成績單,身份證等等,有簡單的筆試、口試,然後再交兩萬押金(每個報名都要交的,之後是可以退的。)
然後巴川會給你打電話,你最好花10塊錢買一本巴川入學考試的往期例題來看。
從中你就可以看到巴川的出題一般在那些方面,這是很有用的。題還是有些難度的。
不過近年來巴川的題,特別是數學,出得越來越簡單。
一般奧數好點的人都能得很高的分。
最需要注意的是語文。
語文首先基礎閱讀就有難度,很有可能有好幾個空做不起。
但是千萬不要慌張,因為考完你就知道了。
一般語文成績發下來都是70多分,80多分算考得好的,90分以上可能全校也只有那麼幾個。
當時我看到我的成績的時候我很驚詫。
其實語文最拉分的不是基礎,是作文,巴川入學考試,作文寫得好的都要扣個7分的樣子。
中等的話起碼是十多分。
所以你作文一定要寫好!而且巴川的老師不喜歡詞藻華美內容空洞的文章(切身體驗)
所以你一定要寫的有內容,語句平淡一點但是很感人的那種,讓人覺得很有真實感,這么就會給你作文打高分。
你作文分一高,語文成績沒有理由好不起來,就是數學稍微考差了,進兩百名都是很穩當的。
一般一天之後就可以出成績了。
住你好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的。
如果你考中了,你最好還是讀小班吧。
我現在就讀小班,小班真的很不錯的。
裡面的同學都很優秀,老師教得也很不錯,但是就是競爭很大,而且一點也不輕松,選修課不經常上的,還要多一節課。
今年讀小班聽說會升到每學期5000,小班炙手可熱啊!
不過讀到了是很好的,報名要趕緊。
打了這么多,把考試詳情這些都告訴你老
樓主給我分分吧~謝謝 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