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民中學
什麼是最好的政府?就是指導我們自己去治理自己的政府。 ——歌德
一個國家裡面,真正帶領百姓去迎接安居樂業生活的並不是強制下令的政府,而是把政策深入人心、把決定貼切實際的政府。
1965年有一條轟動一時的政事新聞,那就是新加坡宣布獨立,永遠離開了馬來西亞的懷抱,並且身為華人的李光耀正式上任新加坡總理。作為長久以來的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在當年華人佔比卻高達75%,李光耀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占據高位,原本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但李光耀本人卻心酸大於喜悅。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雷鋒
站在旁人的角度上,站在中國的角度上,我們質疑李光耀的決定無可厚非,這是因為我們身為中國百姓,處處為之著想的肯定是中國,新加坡拋棄了多年的華語教育倒戈西方,一開始的確會被大家質疑。
慢慢的,我們了解到身為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有多少身不由己,有多少情非得已,就能夠理解李光耀所作所為。新加坡從一開始的彈丸小國,從一個淡水都需要進口的新國家,成長為如今亞洲數一數二的發達國家,走了多少艱辛歲月不言而喻,李光耀總理的辛苦和中國領導比起來不輸一分。
為新加坡著想,是李光耀的本分。
2. 保定華人中學在哪
現在保定華人中學的地址圖
3. 請問,加拿大素里市這個學校華人多麼,主特威茲繆爾中學 LORD TWEEDSMUIR SECOND
我住在溫哥華 遠來住在surrey 那裡基本沒中國人 印度人很多 中國人就看不見幾個
4. 可立中學的學校歷史
20世紀五十年代,因香港人口激增,導致香港本來的小學學位供不應求,政府於是大量興建小學以容納學童;但當數年後小學畢業生漸多,又造成中學學位短缺的問題。嗇色園有感於中學學位不足,於是決定向政府申請撥地助款建校。嗇色園於1961年成立「籌建學校委員會」,專門准備籌建工作,並選出黃允畋先生為主任委員。
教育司署於1965年10月同意嗇色園的計劃,在新蒲崗區撥地46200平方呎以興建一所政府津貼中學。1966年8月23日,當時華民政務司麥道軻先生主持了可立中學之奠基典禮;該日亦是黃大仙師寶誕和嗇色園成立四十五周年紀念日。到了1968年,工程正式開始,至1969年夏季落成啟用。
1969年9月1日,可立中學正式開課。教育司署核准學校先招收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共十二班,人數共500多人。同年12月8日,教育司簡寧先生主持了補行校舍的開幕典禮。
可立中學在其後曾經過兩次的擴建,目的在於使校舍更為完善。第一次在1989年,嗇色園董事會通過撥款六百萬元自費在停車場擴建校舍,於1989年11月3日奠基,1991年7月完成。第二次在1997年,在政府推廣改善學校工程的計劃下,政府資助在校舍原有部分的草地上興建一座五層新翼,工程在1998年暑假完成。
5. 華民中學李紅霞老師簡介
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師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是教師的價值是偉大的也是永恆的。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的教師呢?在這個暑假讀書活動中,我拜讀了特級教師林華民老師的《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一書。這是一本「講座式、案例式」的教育專著,它用真實生動的教育案例,詮釋了「新課程下怎樣當老師」這個現在老師們最關心的話題。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策略、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獨特的教育主張,我相信在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導下,一定能大大改善我的教學行為。現在將自己讀後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一下:一、如果要成為一位成功、快樂的教師,就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書中有這么一個例子:一名初中女教師十分敬業、每節課都提前到達教室門口,課堂上講課十分賣力。她有三個特點:一是上課經常拚命講;二是經常批評學生;三是喜歡拖課——下課了把學生留下。然而她所教的學科成績卻不如其他任課老師。她總是想不通自己的付出為何得不到學生的感激。其實,這位女教師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在課堂上過分關注知識傳遞,忽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這樣的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解題機器,最終也會得到學生的厭惡,而成為不幸的人。回顧自己的教學也經常會出現類似情況,我在課堂上激情四揚,激動地講著,學生卻呆若木雞,毫無生氣,我成了課堂的主角。有時看到學生不堪入目的作業或者考得一塌糊塗的試卷時我只會恨鐵不成鋼,大聲責罵他們怎麼那麼笨,怎麼不用心學習!忽視了心靈之間的溝通,忽視了最關鍵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的三大秘方是:愛心、激情與微笑。平時經常對學生微笑;捨得花時間通過幫助學生解決不會做的練習題;為有困難的學生找小老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微小進步;課後找學生談心;把好消息通過家長的嘴巴傳遞給學生;與學生一道參加文體活動等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快樂的學校生活,也讓我們成為成功、快樂的教師。二、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策略傳統教學策略是教師為主、先教後學、課後訓練、集體教學、個體學習、目標單維和面向過去。林老師認為應轉變為學生為主、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個性教學、合作學習、目標三維和面向未來。可以說是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教學策略。細細閱讀之後,我覺得十分可行,這些新策略改變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但最終實現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讓學校變成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比如先學後教,就是讓學生明白一個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書主要是靠自己學出來的,不是靠老師教出來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不斷提高自學能力,這是教師要賦予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自學課文之後完成書後練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解決問題。三、要想成為一位好教師,首先要成為一位教學能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教師共同的追求,這需要我們新教師不斷汲取前輩教師好經驗好方法,同時也要掌握許多技巧。在第三篇靈活的教學方法中,林華民老師介紹了十種教學技巧。其中,處理練習的技巧令我印象深刻。平時我們可見公桌上堆積如山的作業本,一疊改下來至少要花兩三節課,再去講解、訂正,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候布置的課間作業,快的學生十分鍾就可以上交了,而不自覺的學生甚至到了放學時還交不上來。林老師建議教師要學會靈活處理練習,減少學生兩極分化。一,重要練習要在課堂內完成、二,配套練習要有選擇的完成三、處理練習要用多種形式完成,批閱過程中,要採用小組長批改、同桌同學間互相批閱當場交流,鄰組同桌互批,教師分座號分層次輪換批改,學生獨立完成對照答案批改等多種形式。四、教會學生正確處理練習,培養學生自我批改的習慣。以上的建議可以讓教師省出很多時間,用於深入教室進行個別指導與師生的情感交流中。因為,成功的教師是誕生在教室里而不是成長於公室之中。最後我想說,新課程下我們要成為一個有善心、愛心、同情心的老師,我們公平公正、和藹可親、風趣幽默,做知識的傳播者,學生人生路上的導師和生活中的益友。
6. 猶太人的精明,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與猶太人比,華人教育還欠缺什麼?
http://hi..com/%C8%D5%B9%E2%CF%C2%B5%C4%D3%B3%C9%BD%BA%EC/blog/item/3bb9ef03be8838ec08fa9315.html
據說,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最重視教育,一個是華人,一個是猶太人。顯然,猶太人的教育不但比華人成功,也比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成功。在全球只有1500萬的猶太人,在世界總人口中只佔0.3%,可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卻是其它民族的一百倍。猶太人不僅在科學領域,在經濟、思想等領域出現的全球領袖人物也比比皆是。馬克思、弗洛伊德、基辛格、以及格林斯潘和東南亞金融風暴期間令亞洲聞之色變的索羅斯都是猶太人。可以說,二十世紀,全球在很大程度上籠罩在猶太人的影響之下。美國人有句話,全球財富在美國,美國人的財富在猶太人口袋裡。猶太人在美國560萬,佔美國人口比例只有1.9%,但是在排名前四百名的美國富翁中,有一百人是猶太人。美國猶太人的平均家庭收入高出美國平均水平40%。猶太人在美國從事的大多數是醫生、律師、商人、教師等行業。猶太人不但「控制」著華爾街,「統治」著荷里活,甚至「操縱」著全美新聞媒體。美國的三大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為猶太人所擁有,美國的三大新聞雜志—《時代周刊》、《新聞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老闆也都是猶太人。美國的三大圖書出版商—蘭頓出版社(Random House)、西蒙蘇斯特出版社(Simon Schuster)和時代圖書公司都是由猶太人所擁有或者經營的。一直有爭議的媒體大王默多克也是猶太人。
學習成為人生樂趣
同樣重視教育,為什麼猶太人能取得這么大的收獲?猶太人重視教育和華人重視教育的差別在哪裡呢?
兩者相比,華人雖然也非常重視教育,但是卻是把教育作為手段和工具來用的。華人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的功利性很強,讀書是為了出人頭地,為了陞官發財,為了將來有份好工作。正因為把讀書學習當作手段當作敲門磚來使用,一旦達不到目的,華人就會走向反面,變成讀書無用論。把讀書學習當作工具和手段來使用的另一個壞處是,難以培養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和興趣。而猶太人的孩子出生後,剛會走路,就把蜜塗在猶太法典或者聖經上,讓孩子去舔,讓小孩從小把甜蜜和書本聯系在一起。猶太人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習不但是有用的,而且是給人生帶來甜蜜和快樂的。他們把學習當作目的,而不只是手段。因此,拿猶太人與華人相比,猶太人有為學習而學習,為知識而知識的精神。而中國人只把學習當作手段而已。
正因為猶太人把學習看作人生的樂趣,因此他們教師的理念首先就是培養小孩對學習的愛好,他們會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決不會因為某個孩子進度比較慢就打擊他的積極性,而是因材施教,採取鼓勵的態度。這種教育理念培養了猶太人普遍並保持終身的愛讀書習慣。在以色列,540萬猶太人口中,擁有圖書證的有一百多萬。以色列全國有近30家報刊分別用l5種文字出版,以色列出版社和圖書館數量按人口比例居全球之首,有近900種刊物,全國平均每4000人就有一個公共圖書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結果,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是64本,上海在中國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課外閱讀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一本都不到。造成這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華人家庭沒有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樂趣,而是一味的灌輸和強迫。
惟獨智能隨終身
其實猶太人對學習的態度和我們的老祖宗孔子很一致,《論語》的開頭第一句不就是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還說:「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把這以樂為目的學習古訓扔掉了呢?
猶太人不但把學習看作人生快樂的源泉,培養為學習而學習的態度,而且他們更加重視通過學習開啟人的智能。假如問中國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估計很多人都會回答是金錢和地位或者家庭。但是猶太人的回答一定是智能。智能來自猶太人的宗教傳統,在猶太人的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猶太人不斷地受到迫害,房子、財產有如曇花一現,因此在猶太兒童還沒有長大成人之前,他們的父母就會教育他們,智能比財富和地位都更重要。下面這個教育故事是猶太人的經典故事: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母親問。「錢,」一個孩子回答說。
「鑽石,」另一個孩子這樣說。
「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母親繼續問。
孩子們左想右想,卻找不到答案。
母親笑了,接下去說:「孩子,你們要帶走的東西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能。智能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是你還活著,智能就永遠跟隨著你,無論逃到什麼地方你都不會失去它。」
深層思考智能鑰匙
智能的觀念就這樣深深紮根在猶太人的心中。在猶太人的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認為,學者遠比國王偉大,也遠比富翁偉大。
猶太人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智能的人,比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在猶太人看來,知識是磨練智能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很多知識而不消化,就等於徒然堆積許多書本而不用,同樣是一種浪費。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啟智能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許多猶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有人稱猶太民族是一個企圖揭示自然和人類秘密的哲學家民族。喜歡思考宏觀的、深層次的問題,喜歡抽象,喜歡邏輯,鑄成了猶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以學習作為人生快樂和甜蜜的來源,以鼓勵獨立思考作為開啟智能大門的金鑰匙。這是猶太教育的顯著特點。這兩項特點正是華人所缺乏的。
7. 您能推薦幾個悉尼北區好的公立高中 排名高 華人少 為好 尤是感謝!!
悉尼的中學排名
1. James Ruse Agriculture High
2. North Sydney Girls
3. North Sydney Boys
4. Baulkham Hill High
5. Hornsby Girls High
6. Sydney Girls High
Some good Non Selective High Schools
Epping Boys High
Carlingford High
Cheltenham Girls High
Caringbah Girls High
著名的私立學校
Pymble Girls High
Sydney Grammer
The King School
Tara Girls High
MLC High
可以參考下這個,北區的話North Sydney、Hornsby都在北區,North Sydney 交通比較方便,很近市中心、Baulkham Hill就在西北區,也算是北區吧,離市中心比較遠,還有Pymble和Epping也是在北區
8. 保定華人中學一學期學費多少有宿舍嗎
2300.有
9. 誰知道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謝家灘華民中學
在謝家灘醫院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