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逼死人
門檻低,利率高。學生能有多少錢來還貸款,款還不上只能利滾利,導致貸款越來越多。
『貳』 25歲大學生因網貸自殺身亡,網貸的危害有多大
25歲大學生因網貸自殺身亡,網貸的危害有多大?
對於網貸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我們上大學之前,不管是父母、親朋好友還是老師、學長學姐都會告訴你在校園里網貸這種東西不要碰。但是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這不,就有一名25歲的大學生因為網貸的壓力自殺身亡了,她是不知道網貸的危害嗎?怕是不是吧,那麼網貸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所以說呢,在大學里如果我們有想要的東西,可以選擇自己兼職去掙錢,或者和父母開口,大不了從自己的伙食費里省出來,千萬不要去碰網貸這種東西。
以上僅是筆者觀點,歡迎留言區評論補充。
『叄』 高利貸逼死人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1】說高利貸逼死人,有證據嗎?
【2】如果高利貸借貸方和債務人沒有肢體沖入,借貸方沒有對債務人採取拘禁。
那麼不能說高利貸直接逼死人。
【3】借高利貸是雙方真實意願,只要高利貸年利率不高於24%法院支持雙方合法利益。
【4】如果年利率高於24%債主可以向法院起訴,法院會保護債務人合法利益。
『肆』 放高利貸,把人逼死了,要判刑嗎
看是什麼情況了,如果是因為你放套路代的把人逼死了,看啥樣了,他要是因為這個自殺,那麼你就是在知道的情況下把人逼死的話,應該是按照故意殺人處理,那情節嚴重的,就要處於極刑死刑了,如果他要是因為別的或是有什麼原因,幾年到終身不等
『伍』 我也是被醫院洗腦了 貸款一萬 現在還不起 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像校園貸那樣逼死人
現在還不起的話你可以分期還款,或者最低還款額還款。盡量不要逾期了,逾期產生的費用太高了。實在還不出可以私人借一下,或者通過信用卡來還款,只要你信用卡會用,額度足夠你用了。可以問我。
『陸』 把大學生逼上絕路的「校園貸,究竟有多可怕
那麼,「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
銀監會表示,首先在監管方面,銀監會指出將完善監管規則,為規范校園網貸行為提供製度保障。
2016年10月,銀監會會同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與工商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別從加大校園網貸業務整治力度、加大違法犯罪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風險警示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網站監測管理、做好輿論監測引導、加強工商監督力度等六個方面對校園網貸整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其次,在整治方面,銀監會指出將開展分類整治。
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銀監會將校園貸納入P2P網貸專項整治重點對象,制定整治方案,開展全面排查,梳理風險隱患,重點對涉嫌惡意欺詐、非法拘禁、綁架、暴力催收、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切實規范校園網貸平台的營銷展業行為。
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銀監會多次下發風險提示,培訓指導各地在分類處置的同時,視其情節輕重採取暫停、整改、移交公安等處置措施。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範風險蔓延與疊加。
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於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柒』 校園貸自殺事件頻發,校園貸和裸貸是怎麼毀掉一個人的
校園貸自殺事件頻發,校園貸和裸貸是怎麼毀掉一個人的?
校園貸這個詞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這個詞語卻總是帶著一些沉重的陰影。前段時間,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剛滿21歲的朱毓迪,由於欠下校園貸20萬元,實在不堪重負,為此跳江自殺。後來才知道真相的父親萬萬沒想到平日里十分乖巧聽話的兒子竟然一直隱瞞這么大的事情,只能望著孩子的遺體悲痛欲絕。這件事情不禁讓我想起之前發生過的關於校園貸的自殺事件:今年8月份,北京某大學大三學生范澤一,在不能繼續忍受催債人的威脅恐嚇之時,給家人留下遺書之後自殺。同樣的校園貸悲劇在這些年都屢見不鮮,曾經有不少大學生一開始僅僅借款一兩千元,就被利滾利的條款把欠額硬是漲到了幾十萬元,最終在各種恐嚇信息和催債電話的逼迫下含恨自殺。
『捌』 高利貸逼死人該怎麼辦
報警,法律不支持高利貸
『玖』 小貸逼死人國家就真的不管了嗎
遠離小貸免遭坑害,拒絕誘惑珍惜生命
如今形形色色的小額信用貸款遍地開花、令人眼花繚亂,隨便租間街邊房就可無證開張並名目張膽地掛牌經營小額信貸業務、隱藏在寫字樓里的無證小貸公司更是不計其數,走在大街小巷、樓道間,房門口處處貼滿小額信貸小廣告和散發小額信貸廣告的人;網路貸、校園貸更是以誘人的詞藻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甚至正在工作、開會、開車時也無端地被小貸人員打進騷擾電話。這種在印度復制過程中發生了蛻變、並帶來非常惡劣社會後果的小額信貸,早就被印度和孟加拉國明令禁止,反而在我國卻大行其道,且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同樣的社會惡果。
在媒體爆出了很多起大學生和企業主因小貸公司逼債而亡的消息後,又驚聞陝西咸陽培華學院一大學生、陝西商洛縣一農民、重慶郵電大學移動學院一學生謝波、綿陽某大學一學生均是因小貸公司逼債死亡,再一查網上資料更是令人吃驚:印度一個邦在短短九個月內就有近1.5萬人因小貸公司逼債而身亡,有的甚至還是集體死亡,這不得不讓人發出質問:這時下流行的各種形式的小額信用貸款,真的像宣傳的那麼好?一個好的金融產品為何會產生如此惡劣的社會後果?難道非得要像印度安得拉邦一樣出現集體死亡的惡性事件才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國人歷來把欠債看成是一件丟人的事.所以從不願讓人知道自己貸了小貸公司的款,哪怕小貸公司如何地採取非法手段催逼,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忍耐和沉默,如果被逼迫到最後的心理防線崩潰,往往選擇自殺。所以,除媒體曝光的以外,一定還有很多不被外界所知的惡性事件正在暗地裡發生著。為了避免人們再繼續地被小貸公司坑害,現將其華麗面紗揭開,暴露小貸的真面目。
第一、復利計息且利息高:小貸公司的利息高出銀行好多倍,而且是復利利息。
第二、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借款人本就承擔著高額的資金利息,可由於等額本息的復利計息方式使借款人除了第一個月全額使用本金外,隨著還款時間越長,借款人使用的本金卻越來越少,但借款人所承擔的資金利息卻沒有絲毫的減少,也就是說借款人從第二個月開始,所承擔的本金利息隨著時間的延長卻在打著滾的往上漲,只不過絕大多數的借款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第三、高額的罰金:利息本就是高額的復利計息,高額的罰金比利息還要高,如果把利息與罰金合並一算,這披著華麗外衣的所謂小額信用貸款比高利貸還要高利貸。難怪有人承受不了被逼得自殺。一、小額貸款公司既然是作為公司,就與其他的公司一樣只有經營商品的資格,只不過一個經營的金融產品、一個經營的是實物商品而已,因此,小額貸款公司沒有罰款的權力,所以小額貸款公司對其客戶(借款人)的一切罰款都是沒有法律依據,是非法的。二、小額貸款公司向借款人(客戶)推出的小貸產品,其利潤來源就是利息,而高出銀行貸款數倍的高利息,就已經包含了這個小貸產品的風險成本,如逾期風險和延期還款風險,因此,小貸公司格外收取客戶的高額罰金是沒有根據的,也是不應該的。
第四、砍頭息:一切先對客戶(借款人)的借款砍頭後再將剩餘部分放給客戶(借款人)卻仍然讓借款人(客戶)承擔全部總額的本金和利息的做法都是非法的。這種做法是非法的高利貸公司所為,客戶(借款人)有權拒絕支付。
第五、非法的軟硬暴力催收:客戶(借款人)有權保留對其追究法律責任和精神賠償的權力一、有的小貸公司,為了達到目的,僱傭社會閑散人員對客戶(借款人)進行暴力催收,並對其進行人生傷害和侮辱,限制其本人或者家人的人生自由,並實行暴力威脅和傷害,客戶(借款人)及其家人應當及時報案。二、有小貸公司為了達到催收目的,故意將客戶信息泄露,並且截取客戶通訊信息,騷擾其他非相關人員,甚至發送侮辱性和威脅信息,客戶(借款人)和被騷擾者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六、泄露和買賣客戶資料和客戶信息:有的小貸公司和小貸工作人員,將客戶信息在行業內共享,幫助客戶(借款人)進行連環貸,增加客戶(借款人)的還款壓力和負擔,達到個人掙錢目的。更加可恨的是一些小貸公司的工作人員之間直接將客戶信息資料明碼標價進行買賣。六、連環貸:由於小貸公司將客戶信息買賣和共享,一旦在一家小貸公司貸款後就會有很多的小貸公司給客戶打電話,無論他們說得多麼天花亂墜,都不要輕易相信,如果被拖入連環貸後,就被牢牢地套在了小貸這條船上,陷入不斷地往復貸款之中,想下船都難,這正是小貸公司和小貸公司工作人員想要達到的目的,最後非得逼得你傾家盪產,家破人亡不可。總之,當今社會誘惑太多。但要記住一條:「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如果天上掉餡餅,地上坑定有個大陷阱正等著人們」。特別是一些披著華麗外衣、裹著糖衣的炮彈的小額信貸,真的是令人防不勝防,稍不留意就會上當受騙,被其拖入陷阱而不能自拔。在校學生在經濟上還沒有完全獨立,一定要增強防範意識,加強個人修養,記住傳統文化中老祖宗給我們「成有節儉敗由奢」的教導;不要盲目相信:「今天花明天的錢」的西方消費觀念,要量力而行,「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一旦不小心沾染上小額信貸無法還款,應當本著雙方協商解決,解決不成可以告訴學校和老師,實在不行還可以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千萬不要走極端。
『拾』 為什麼說血腥化的校園貸讓大學生走上不歸路
當前,大學生掉入校園貸陷阱的案例越來越多,極端事件已經發生:據新聞報道,福建一名女大學生被校園貸逼死。大約4月11日凌晨,雪琪(化名)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警方初步判斷系燒炭自殺。在最後7天里,雪琪已經被網貸平台的無底線催款壓迫得喘不過氣來,至少六次透露了絕望、想要輕生的念頭。
近期有幾個引發強烈關注的社會事件,就是由跑偏了的民間借貸升級導致。不誇張地說,民間借貸血腥化的傾向不僅體現在企業融資的需求市場,也體現在個人借貸領域,而校園貸尤其是重災區,一來大學生基本沒有收入、還款能力差,二來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各種形式的暴力催債,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危機,走上不歸路。當前形勢下,如果監管部門再不對校園貸採取強有力的監管行動,校園貸的套路難保不會引發更多的大學生自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