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校園
一、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
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
加強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
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
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
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
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
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
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
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書角等。
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
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
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
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
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
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構築發展願景。
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
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
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策劃發展思路。
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
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
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
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塑造共同價值。
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
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
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
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
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
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
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
『貳』 如何打造獨具特色校園的文化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
『叄』 校園文化特色有哪些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一、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學校精神文化在本質上是用文化喚醒和高揚學生的生命意識,它所關注的是學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但價值觀並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學校如果片面強調精神文化的倫理道德規范作用,忽視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麼精神文化建設是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學校辦學理念
二、改變精神文化建設單一的路徑。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除了開展一些能真正滿足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體活動外,還應著力在課堂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科學的教學方式,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學校體育活動
四、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的世界不僅僅只存在於學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學能緊密聯系生活和學生的精神需求,學生在緊密聯系生活的課程中,能夠以精神主體的地位出現於教育過程,他們的生命體驗和精神活動、他們對於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將成為學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麼學生也同樣可以實現生活世界的回歸和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學校課堂文化
三、關注和豐富學生的體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首先要關注並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精神上的美好、體驗上的豐富,還有賴於不同生命主體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教師應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與學生對話、交流,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給學生更多的理解,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表達心聲的機會。
『肆』 如何建設校園特色文化
學校是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場所,然而在日益物質化、技術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價值理念的式微,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憂,文化立校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校園環境建設是文化立校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園環境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至完美」。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和縣《關於切實加強中小學大文科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優化我校的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位,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我校書香校園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校園環境建設活動。就我們學校而言,大樓上有鮮紅的標語、醒目的校訓,大樓前立有漂亮的櫥窗,教室里張貼著名人名言,中心過道兩旁豎有不銹鋼的古詩文銘牌,草坪、綠地插著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語,每棵樹上都掛有介紹其名稱特性的標注牌。努力使校園處處充滿著科學、人文氣息,讓學生時時感受著文化的濡染。走進校園,能讓人感受到濃烈的文化氛圍。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有不少的學生盡管他們每天要從已豎立了幾個月的古詩文銘牌上的詩句前面經過多次,結果對它們竟毫無印象,一無所知,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升思想涵養和精神品位。我校注重學校的文化環境布置,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氛圍;以校園規范化的語言文字環境引領學生提高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精心布置學校櫥窗、板報,加強學校文化陣地建設發揮校園廣播、網路的育人功能;創造條件開展校園文學社活動等等。為什麼會收獲甚微?我認為,這是我們學校在操作上走進了誤區,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你布置環境,提供了學習對象,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感染,從而自覺地去學習消化。這不正如給學生發了新書、配音磁帶、練習冊、作業本,教師不去上課一樣嗎?我們面對的是學習目的模糊,自學能力弱的小學生,他們是模仿能力、好奇心比較強的年齡階段。所以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布置校園文化環境,真正做到落實素質教育和有效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說一些什麼話?怎樣讓孩子們聽到、聽懂、聽進、樂聽、想聽每一面「牆壁」所說的話?怎樣讓這些話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並外化為他們的言行呢?
首先,要讓它們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的欠缺和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對於一些深奧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與障網礙。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讓「牆壁」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對於小學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比起「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級教室的樓道里,貼上「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比許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說教更能深入他們的心靈,外化為他們的行為。富有童趣的兒童畫、中國特色的寫意畫比起生硬的電腦製作、統一列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動百倍。學校的報欄櫥窗更多的是只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內容,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那就是一處校園裝飾物,像這些對全校學生開放的知識窗口何不用上漢語拼音呢?校園文化環境的布置不正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嗎?
其次,要讓孩子們有時間去傾聽它們說話。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是眾所周知的,有人說,如果讓牛頓生活現在的中國,那麼他也只能整天埋頭作業堆里,即使有蘋果掉到他的頭上,他也無暇去作過多的思考,就更不可能有 「萬有引力」發現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現在每天被學校的作息時間框的死死的,什麼時間干什麼事,什麼草坪、綠地不許入內等等規定。從表面上看,校園井然有序了,環境衛生了。事實上,學生的自由空間被縮小了,久而久之就對在自己身邊的環境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了,這就是當今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午間和課後,除了作業、打掃衛生外,有更多的時間徜徉於校園,漫步於綠地、草坪。欣賞鮮花、青草、綠樹,在林間嬉戲,在草地上玩耍。擁有古人「春遊青草地,夏賞綠荷池」的閑情逸致,在無拘無束中放鬆心情,放飛想像,享受童年。
再次,要讓它們常說鮮活、適時的話。學校的教室、櫥窗、黑板報、古詩文銘牌等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它們應當常換常新,富於變化。比如,春天到了,就換上描寫春天的詩句、文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臘月春風似剪刀。」組織學生春遊、踏青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到了秋天,可以讓孩子們從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體會「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氣。從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體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大雪紛飛的日子,吟詠「忽如一夜色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情與景的交融中,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這樣隨著季節的更替,時令的變換,吟誦這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古典詩文,既增加的語言的積累更受到文化的熏陶。再如,在奧運前後,我們的古詩文也可以更換為奧運精神、奧運口號等;櫥窗、板報等布置則可換為與奧運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沐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同時,去汲取更多的外來的和與時俱進的知識養料。
最後,要讓它們說說孩子們自己想說的話。當今社會,孩子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見識廣了,能力也強了。我們學校教室內的牆壁更應該成為孩子們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如,他們的優秀書畫作品啦,優秀作文啦,參觀旅遊時的留影啦,主題小報設計啦等等都可以一一張貼在教室的牆壁上,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如何使教室牆壁最大限度地被學生利用,引導他們合理美觀地布置教室,讓孩子們的表現欲和好奇心得以滿足,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心聲傾訴到牆壁上去了,這樣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還鍛煉了其動手能力,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總之,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離不開「牆壁」的布置,我們要把每一面「牆壁」都交給學生,真正做到讓孩子們有時間和空間去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北京師范大學的邱耀德教授說 :「孩子的無意注意學到的東西比有意注意更多」,這句話的確值得我們小學教師去深思研究。
『伍』 如何打造有深度和文化底蘊的特色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神生命和靈魂,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版精神、制度規范和行為方式權的綜合體現,它是一種浸潤人心的氛圍,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校園文化的本質是塑造共同的價值觀,讓師生在共同的價值觀引導下實現自己人生階段性目標。校長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人物,很多措施實施都是由校長主導決定。
1、讓校園文化變成全校師生的信仰。把社會優質資源變成學校自己的資源。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積淀學校理應傳承。
2、校園環境文化的構建,包括景觀文化、文化牆、樓道走廊、浮雕文化建設等。要充分發揮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建設美好的校園環境。
3、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不落地實施的校園文化是蒼白無力的。
『陸』 什麼叫學校特色文化
以下是整理的回答:
首先,要知道學校文化,就要先了解校園文化。版
校園文化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權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而學校文化包含於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其中個體,綜上我們可以知道校園文化大部分在於文化之呈現,是校園對文化的不同表達方式,其中包括物質硬體和人文的精神文明
但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精神追溯、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由此形成了學校文化。但這其中還包含了學校專屬的特色文化歷史溯源,大到地區,小到個人。
由此可以從地區到個人追溯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到環境建設,最終達到個人成長(師生)
希望能幫到。
『柒』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努力打造學校特色。學校的特色文化是學校在自身實踐基礎上不斷實版踐積極打造,權所形成的有別於其他學校的校園氛圍。例如,現在許多的漢字書寫規范化示範學校,就是在強調書寫的基礎上,積極打造的一項學校特色。
場所文化是學校積極利用學校的牆面、版面、部室等,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特徵。例如,在許多學校人們積極利用校園內的牆面,將學校文化、制度等,通過版面的形成展現出來,造就了濃濃的校園場所文化。許多學校在校園設置了教師風采欄、名師風采欄等平台,積極宣傳學校的優秀教師和名師。
積極挖掘學校內涵文化。學校的內涵是一個學校發展的總理念和思路整合。學校許多事情,都是在學校內涵的指引下,逐步慢慢開展起來的,如果學校發展沒有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引導,那將變得沒有靈魂,發展緩慢。
『捌』 我們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是( )
我們的校園特別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