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政治中學
❶ 淺談初中時事政治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 隨堂重要的時政評論
每個班級每堂課都請一位學生(可以依學號輪流)做本班的時事評論員,評論員可以針對本周內國際國內大事發表自己看法。針對時事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見解,而這一活動正好給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提供了機會,使學生可以敞開心靈之窗說出心裡話。針對評論員的發言,其他同學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評論內容進行分析、評述,並作為學生思路的開拓者和引導者,給以適當的點撥,有利於幫助學生弄清事實真偽,有理有據地針砭時事,最終達成共識。
二、時政剪報製作與評述
美國的阿爾溫.託大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學生自己學習是素質教育也是終生教育的需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必須在自主學習中漸漸離開老師這一拐杖。在教學改革的這一實踐中,我發現當老師改變教學方式,給學生以施展才藝的舞台,他們的創新能力將得到很大的體現與發揮,他們在許多方面能做得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得多。
在慶祝國慶60周年一時期內,我讓大家按小組收集資料,以《輝煌60年》為題從不同側面了解國家的變化,並把收集的資料大家分享,用自己所了解到的現實來理解祖國取得得成就。
從他們的所做的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學生有著很強的表現慾望,希望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資料收集過程中他們顯露了各自的才能,又不經意間將其他學科所學整合進了政治學習的課堂(計算機、英語、語文等學科內容);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補充了自己知識上的不足;在小組的合作中,培養了團隊精神,認識到團隊的能量是巨大的,大家在工作中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另外從教學工作而言,時政材料散而多,祖國的變化何止一個兩個,老師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通過全班同學的努力,收集的資料相對而言比較多,全班進行交流,可以達到一個資源共享的效果。
三、適當地舉行時事政策知識競賽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切潑曼和佛得爾曾對兩個小組學生進行10天的加法練習對比實驗,其中一組是競賽組,另一組為無競賽組,由於有競賽誘因的存在,競賽組的成績保持著不斷進步,另一組卻退步。實驗表明:競賽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近年來,由於電視普及率的不斷上升,一些電視台的知識競賽節目,已使中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參與意識。據此,我在班級定期組織一次時事政策知識競賽,通過小組選拔賽在小組選出一個得分最高的選手參加搶答賽。根據實績對參與搶答賽的選手,均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這項活動適合年少活潑的中學生心理特點,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時事政策的熱情,強化了時事知識的傳播。
❷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高中版各版區別
高一高二版新課程吧。
我覺得。
那個和你的實際情況比較相符。、
那個報紙經常還出一些題目之類的。
但是你是高一。我覺得這樣的報紙不是很有用。
關心時世。 我覺得時事資料手冊不錯。
每個月國內外大事。什麼都有。
而且高考的文棕都是由時事演變過來的。
為你以後打基礎。
祝你學習進步。
❸ 如何加強初中時事政治的教學
時事政治指的是國內國外的一些熱點問題和影響較大的新聞事件,是政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初中政治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要融入時事政治的學習,這不僅是為了考查的需要,同時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效果,提高他們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可求知慾。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時事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將它視作一種可以臨時抱佛腳的突擊性學習內容,簡單粗暴地處理,這就讓時事政治的教育意義全部喪失。從根本上說,這是對時事政治教育意義和教育方式的認識不夠造成的。
一、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時事政治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素材,甚至有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親身經歷的,這樣它的帶入性就很強,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如果能夠正確運用,其意義顯而易見。其實,時事政治教育也是在貫徹教育改革的思想理念,是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教育方式。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中能夠全面徹底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也是轉變舊有教學方式的一種途徑,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抓住學生興趣點,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實現教與學的雙贏。時事政治教育還是體現教師主導地位的一種方式,學生是教育的主題,教師是教育的引導者,時事政治正好是這種理念的實踐素材。教師可以利用時事政治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將生活與知識相互聯系,從而提高他們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初中政治的解題能力,最終得到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將時事政治教育融入課堂
1.明確融入的時事政治內容
並非任何時事政治都不加篩選地就可以融入教學,這樣做的最終效果是適得其反。我們在選擇時事政治教學內容時,要根據我們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篩選出恰當的合適的時政內容,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政治的樂趣所在,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我們的教學質量。
2.以老師為主導,讓學生做主體
這里「以老師為主導」指的是教師的引導工作,必須由我們教師將時政教育內容恰當地切入課堂,引導學生分析。鼓勵他們大膽評論。「讓學生做主體」指的是學生才是教育的真正主體,時政教育中更是如此,要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大膽的發表個人觀點。這樣的最大好處是提高了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廣泛搜集時事政治教育的素材
明確了時事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課堂上的主體,就要開始准備教育素材。搜集教育素材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教師搜集的部分,二是學生自主搜集的部分。教師搜集不言而喻是教師本職工作的需要,且更能符合教育目的和任務,而學生搜集的意義不僅僅是對時事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和補充,更能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搜集的過程中,他們必須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才能從浩繁的信息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內容,挖掘信息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一個鍛煉的過程。時事政治教育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和諧的、輕松的學習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敏銳性,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實現健康全面的發展。
三、時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開篇我們就說過,時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實際教學中不被多數老師重視,這是最大的問題,即便我們通過上面的闡述知道了時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將時事政治融入課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會存在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以下我們簡單舉出幾個常見問題,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初中政治老師的重視。
1.隨意性、表面化
時事政治教育沒有深入內心,只是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想起來了就拿出來,像是零食一樣,且並沒有對其進行詳細、深入的分析,只是為了教育而教育,一切都流於表面,不深刻,也就無法真正起到效果。
2.點綴性、程序化
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他們在教學中只是將時事政治當做一種吸引學生注意的點綴,在課堂上只起到了補充作用,甚至只是作為課堂導入程序,並沒有切實做到時事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工作。以上,就是我對時事政治教育的一些新的體會,雖然並不具體也不深入,但是相信從中也能體會到時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全身心的投入教學的研究中去,幫助學生開發出最理想的學習環境,讓他們高效學習、快速健康的成長。讓我們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將時事政治教育當做一種重要的教學內容加以重視,從而實現教育改革賦予我們的責任。
❹ 關於中學生時事政治報!
高三班的應該內容較廣泛,但針對性不強。高考版應試性較強,也條理化,方便考生檢索,而且還有部分訓練,結合自己需要吧
❺ 高中時事政治
像上海世博,冬奧會等等這些現在熱點的話題,還有就是像改革開放啊,能源啊,環境啊這些老掉牙的話題,其實時事政治考的不多,只要把老師發的小本本里的內容背一下和老師發的提綱背一下就行了。 一、改革開放30周年
1.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2.30年的改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在黨領導下的改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每次重大改革的決策,都是中央通過決定做出的決策,說明黨是主動的推進改革。第二,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一步到位的。舉世注目的成就,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也是我黨執政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
3.改革開放時空格局變化,是一種區域空間結構和區域產業結構變化和完善。我國的對外開放從沿海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二、科學發展觀
1.21世紀,中國的發展進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戰: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總量高峰、就業人口總量高峰、老齡人口總量高峰)相繼來臨的壓力;(2)能源和自然資源的超常規利用;(3)加速整體生態環境「倒U型曲線」的右側逆轉;(4)實施城市化戰略的巨大壓力;(5)縮小區域間發展差距並逐步解決三農問題;(6)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和國際競爭力的培育。
2.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內容包括:第一,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第二,全面發展觀;第三,協調發展觀;第四,可持續發展觀。
上述內容,可以說都是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核心內容之一。比如「協調發展觀」,從地理的角度,可以涉及「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和「產業轉移」等;具體來說,能聯系「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等四大工程。
三、金融危機:產業調整(品牌意識)
1.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相似、又有不同;發生原因有經濟學原理等可究。
2.歷史上發生的歷次重大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影響及其對策是可以借鑒的。
3.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發源地、波及地與這些地區的區域特徵是密切相關的。
4.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一般會引起產業結構的調整。
四、資源能源
1.資源、能源一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關聯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資源、能源的全球流動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體現,它影響著當代國際政治、國際關系。
3.世界性的資源、能源獲得,使得國際交通要道的地位日益提高,比如亞丁灣的海盜猖獗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4.中哈輸油管道的鋪設,是中國第一條獲得境外能源的輸油管道。我國與中亞諸國的經濟聯系的加強,直接關聯到我國與中亞以及周遍的國家的關系。
5.海洋資源開發,涉及到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海權的劃分,影響到國際關系。從某個國家角度出發,也是一種國家戰略的體現。
❻ 中學生時事政治
去中國時事網吧。。網路找一下搜索
❼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綜合版是指什麼啊,我今年高一,教材是人教版的。那我應該訂高一新課程版還是綜合版啊
你好。我今年是高二的學生,由老師推薦訂購了這份報紙。
我的訂購方式是新課程高一高二版以及新課程高三版。
我的訂購建議: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有高一版(其實是高一高二版,但是詭異的是你到郵局去查書目,會發現只有高一版這個名稱。)還有高三版,綜合版。
綜合版的「綜合」在於有七的八的除了政治之外的文科,比如地理,歷史。但是根據我們老師的建議,他說雖然號稱是「綜合」,但是所有的綜合題目都由政治老師出,所以其中的歷史地理等題目質量及正確性都有待商榷,曾經我們的地理老師也曾經說過這個報紙的綜合版地理問題有問題- -。
恩,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訂綜合版,扎扎實實地先吃透政治,其他的科目用其他科目專門的參考書。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❽ 淺談初中時事政治教學的幾點方法
課前准備最近相關的時事熱點
課堂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分析時事熱點
課後安排一定的課外活動來強化學生的時事觀念
❾ 初中時事政治時間軸
其實歷史教材都事表按照事表便編間軸政治、經濟、文化三容易看清條理
❿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好不好
該報堅持以質量復求生存制,以品牌贏市場,以向中學生提供豐富的、優質的精神食糧為己任,堅持正確導向,規范辦報行為,求真務實地為廣大中學師生讀者服務,成功地樹立了報紙的良好形象,贏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獲得榮譽
該報連續7屆在河南省報紙質量檢測中被省新聞出版局評為「河南省一級報紙」,連續多年獲得「河南省報紙編校質量評比第二名」,2003年7月,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紙期刊管理司、中國新聞出版報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教輔報編校質量評比活動中,《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獲二等獎的第一名。2005榮獲第二屆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2006年以來,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舉行的全國教輔類報刊質量檢測中,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榮獲無差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