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欺凌評論

校園欺凌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5-22 13:44:45

『壹』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欺凌行為總結評價

現在老師對學生體罰的事件,雖還是時有發生,但已大大減少,這正是教師觀念進步版的體權現。而校園「冷暴力」卻常常被忽略。校園「冷暴力」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對「問題學生」採取不理睬、疏遠、隔離及在語言上進行諷刺等行為。這些看來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舉動,但其殺傷力更大。老師如果對向個性較強的孩子採取「冷暴力」的話,將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輕則導致他們厭學,重則造成自閉的後果,還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極易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貳』 對校園欺凌的看法

校園欺凌觀後感

懲治、遏制校園暴力,治理校園欺凌問題再一次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那麼,家長和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未必可行。法制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還長,但必須得堅定走下去:促進法律健全,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具備正確的法制素養、法制意識,既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維護共同生活的校園環境等。

近日,一條海南省瓊海市「長坡中學打人」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南海網報道,事件發生於5月20日。此外,該校5月18日也發生了一起學生打人事件。5月21日上午,瓊海市教育局就此視頻事件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七項措施專項治理校園暴力。此事件距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於4月28日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個月。4月28日,重慶市彭水縣桑拓中學一名學生在廁所內遭到至少三名學生群毆,胸部被利器捅傷致死。同日,遼寧省庄河市第二十二中學課堂上,初二男生呂某遭同班同學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絳縣,15歲少年張超凡被多名同學在網吧毆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縣某中學,一名女生被其他幾名女生逼迫脫衣下跪、扇耳光,旁邊多人圍觀起鬨,但自始至終沒有一人出來勸阻……

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原本安寧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曾經遭受校園欺凌的張宇來說,更是如此。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欺凌事件發生後,校園再也不是自己嚮往的地方了。他整日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書包里。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張宇回憶,「慶幸的是,那群欺負我的學生,之後沒有再來打我。」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光興認為,對於被欺凌者來說,如果心理層面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陷入兩種極端:陷入抑鬱中不能自拔,甚至會產生自殺想法;或尋找比自己弱的目標,將情緒轉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變為新一輪的欺凌者。

『叄』 關於校園欺凌作文的教師評語怎樣寫

關於笑臉校園欺凌這樣的作文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可以從孩子們的引導如何避免這種情況,遇到了怎麼做這幾方面去進行評論。

『肆』 關於校園欺凌那些江湖風雨

您好,朋友。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人性暴力的映射。表現形式:1.言語上起帶有侮辱性的外號,或使用羞辱性的話語。嘲笑諷刺(陰陽怪氣)。散播關於他人的謠言。威脅 、恐嚇、強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敲詐勒索,干涉他人的個人財物。2.行為上:故意忽視:在群體中把你當透明人,或在他人試圖與你交流時進行打擾中斷。集結他人一起排擠孤立你暴力行為、肢體攻擊: 校園中最常見的欺凌形式,卻常常被認為是「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3.網路欺凌:隨著社交網路在低齡人群中的滲透,欺凌也從拳打腳踢蔓延到了網上的胡言穢語。包括社交網路上的言語攻擊、威脅恐嚇的郵件和簡訊、發布信息、照片令他人難堪等。90%被網路霸凌的孩子,也曾經被傳統方式霸凌過。校園欺凌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對於受害者,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1.失眠 在校園中曾受到過欺凌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睡眠問題,並且問題的嚴重性隨著暴露於欺凌的次數的增多而提高。2.心理失常 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抑鬱水平顯著高於沒有遭受過欺凌的孩子。遭受過嚴重的欺凌行為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害者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3.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經歷越多、時間越長,個體的自尊水平越低。4.影響正常學習 霸凌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翹課、甚至輟學。而在我國,普遍情況就是,只有當一件事情影響到孩子成績時,才會引起家長關註:是不是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了。我國父母對於孩子成績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鈍。5.嚴重行為問題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品行障礙,以及成年後的反社會型人格。美國每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經被霸凌過。以上這些身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負面影響都可能引起隨後愈加嚴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我國推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對於那些飽受欺凌的孩子來說,就是受長達九年的罪。長期的逆境會導致人的情感反應系統長期處於激活狀態,這對於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對於正處於發展期的兒童來說,大腦的可塑性較強,這種慢性壓力甚至會永久地損壞大腦神經元。解決方法:遵循理性且合理,不能情緒化處理。1.心態。被欺凌者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緒中,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被欺凌,長期發展極易造成抑鬱自閉等不良後果。所以,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認為自己真的很「有問題」。2.迴避。面對語言上或肢體上較輕的沖突時,應該採取迴避的做法,不要激化升級矛盾以至於自己受傷。3.反抗。如果是長期反復的欺凌,那麼就有必要在一些時候進行反抗。也許你會讓我反抗會招來更嚴重的欺凌,但如果你不反抗就是放縱別人欺凌自己。4.尋求幫助。校園欺凌中,老師是第一責任人,家長必須跟進了解孩子的在校狀態。如果在校期間受到欺凌,你應該和班主任老師充分說明情況,然後回家後及時告知你的父母。可能一兩次的述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你必須去積極尋求他們的幫助。試著提出你的想法解決(比如換班)。

『伍』 如何評價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學生們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學生的成績也跟著下降,所以校園暴力我們吧可以使用。

『陸』 校園欺凌表現

肢體欺凌。推撞、拳打腳踢以及搶奪財物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2、言語欺凌。當眾嘲回笑、辱罵以及替別人取答侮辱性綽號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4、網路欺凌。在網路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路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治安管理法》第九條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柒』 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有那些

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如下:

  1. 欺凌者從小缺少家庭,老師對其的教育。很多的欺凌者都是生活在不是「很幸福」的家庭里,也就形成了這種惡習。

  2. 國家法律和課堂上的約束不是深入人心的,樹要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剪修,十年,二十年過後才會變成參天大樹,而現在我們的少兒教育老師除了專業上的知識以外,不去注重學做人的培養,甚至說很多老師都沒有達到做一個正義人的准則。

  3. 被欺凌者的法律意識不足,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不能及時遏止,往往也是被欺凌者不敢及時的告訴家長或者老師自己被欺凌的顯示,導致欺凌者逍遙法外,繼續惡性循環。

『捌』 校園暴力的時事評論議論文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及敲詐勒索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於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並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1]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玖』 成年人怎麼看待校園欺凌

成年人心智逐漸健全了,應理性看待。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人性暴力的映射。
表現形式:
1.言語上
起帶有侮辱性的外號,或使用羞辱性的話語。
嘲笑諷刺(陰陽怪氣)。
散播關於他人的謠言。
威脅 、恐嚇、強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
敲詐勒索,干涉他人的個人財物。
2.行為上:

故意忽視:在群體中把你當透明人,或在他人試圖與你交流時進行打擾中斷。
集結他人一起排擠孤立你
暴力行為、肢體攻擊: 校園中最常見的欺凌形式,卻常常被認為是「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
3.網路欺凌:

隨著社交網路在低齡人群中的滲透,欺凌也從拳打腳踢蔓延到了網上的胡言穢語。包括社交網路上的言語攻擊、威脅恐嚇的郵件和簡訊、發布信息、照片令他人難堪等。90%被網路霸凌的孩子,也曾經被傳統方式霸凌過。
校園欺凌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對於受害者,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

1.失眠 在校園中曾受到過欺凌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睡眠問題,並且問題的嚴重性隨著暴露於欺凌的次數的增多而提高。
2.心理失常 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抑鬱水平顯著高於沒有遭受過欺凌的孩子。遭受過嚴重的欺凌行為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害者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3.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經歷越多、時間越長,個體的自尊水平越低。
4.影響正常學習 霸凌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翹課、甚至輟學。而在我國,普遍情況就是,只有當一件事情影響到孩子成績時,才會引起家長關註:是不是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了。我國父母對於孩子成績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鈍。

5.嚴重行為問題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品行障礙,以及成年後的反社會型人格。美國每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經被霸凌過。
以上這些身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負面影響都可能引起隨後愈加嚴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國推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對於那些飽受欺凌的孩子來說,就是受長達九年的罪。長期的逆境會導致人的情感反應系統長期處於激活狀態,這對於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對於正處於發展期的兒童來說,大腦的可塑性較強,這種慢性壓力甚至會永久地損壞大腦神經元。
解決方法:遵循理性且合理,不能情緒化處理。
1.心態。被欺凌者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緒中,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被欺凌,長期發展極易造成抑鬱自閉等不良後果。所以,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認為自己真的很「有問題」。
2.迴避。面對語言上或肢體上較輕的沖突時,應該採取迴避的做法,不要激化升級矛盾以至於自己受傷。
3.反抗。如果是長期反復的欺凌,那麼就有必要在一些時候進行反抗。也許你會讓我反抗會招來更嚴重的欺凌,但如果你不反抗就是放縱別人欺凌自己。
4.尋求幫助。校園欺凌中,老師是第一責任人,家長必須跟進了解孩子的在校狀態。如果在校期間受到欺凌,你應該和班主任老師充分說明情況,然後回家後及時告知你的父母。可能一兩次的述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你必須去積極尋求他們的幫助。試著提出你的想法解決(比如換班)。

『拾』 如何評價現行校園暴力行為

往往受非道德觀念、不健康心理的支配。制止校園暴力行為,家長和學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桑標說,要從細微之處入手,教育孩子做文明學生、文明市民,教育孩子從小學會與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使他們懂得不打人罵人是最起碼的文明。

熱點內容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
河北的歷史 發布:2025-08-28 18:22:54 瀏覽:19
教師的總結 發布:2025-08-28 16:37:59 瀏覽:28
西藏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28 16:16:51 瀏覽:47
中國建築歷史 發布:2025-08-28 11:43:53 瀏覽:161
威爾的英語 發布:2025-08-28 09:09:26 瀏覽:799
數學九上課本 發布:2025-08-28 07:49:47 瀏覽:763
廣安市教師公招 發布:2025-08-28 07:43:26 瀏覽:836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德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8-28 05:16:12 瀏覽:975
師德自查反思 發布:2025-08-28 05:14:48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