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桃塢中學

桃塢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5-25 21:57:59

『壹』 錢鍾書的事跡,寫1篇文章

錢鍾書少年故事
錢鍾書14歲時,和弟弟錢鍾韓一起考入了蘇州桃塢中學。因他的興趣和天賦在文學上,習慣海天闊地聯想和自由發揮,對按部就班邏輯推理的數理十分厭惡,也就不大用功,所以成績平平,沒有引起教師們的注意。然而,在一次每年例行的全校國文、英文作文競賽中,他居然取得了第七名。一個初中新生取得這樣高的名次,在桃塢中學是史無前例的。學校校長特別關照,盡管他理科成績不佳,而由於中、英文成績好被特殊照顧,保護過關,桃塢中學是座教會學校,英文、地理等科目由外藉教師擔任,於是英文引起了鍾書的興趣。不過,他的用功不表現在課堂學,而是在課堂上悄悄地讀他感興趣的外文小說和外文詞典。盡管他課上不好好聽講、記筆記,但每回考試,他總是全班第一。到初三時,他的中、英文成績已居全校之首,發音純正和外籍教師不相上下。基於他成績卓著,老師派他當了班長。只是這位班長在生活方面有點「痴氣」盎然——分不清東西南北,一出門就迷失方向,穿鞋有時也不分左右。最出洋相的是上體育課,作為班長,他的英文口令喊得洪亮、准確,「向右看齊——,向左轉——」但他自己卻左右不分,亂轉亂看,鬧得上班同學鬨堂大笑,他自己還莫名其妙。老師看出他不是「當官」的料,只兩個星期,就把他給罷免了。

『貳』 蘇州三星級高中有哪幾所

有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蘇州四中、蘇州市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等。

1、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Suzhou Instrial Park Xinghai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簡稱「星海」,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學校是由蘇州工業園區工委、管委會創辦的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2000年的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和創建於2005年的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學校;2010年,兩校合並為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2020年5月,學校獲評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2)桃塢中學擴展閱讀:

學校建設及師資力量:

1、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佔地5.74公頃,建築面積41563.79平方米;有教學班80個,學生3339人;有教職員工314人。

學校擁有校圖書館、閱覽室,科技創新室,計算機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房、器樂室、少先隊隊室、合唱排練廳、體育館、田徑場、室外籃球場、排球場及乒乓桌、單雙杠等設施。

2、蘇州四中

學校體育設施、設備基本健全,運動場地5625平方米,跑道為200米,體育健身房576平方米,器材室27.4平方米。生均場地5.4平方米。體育器材按省頒標准配備,基本能滿足體育活動、競技比賽需要。

學校新建校園電視台,可供直播、轉播和教學音像資料雙向傳遞,30個教室均配置29寸彩電和幻燈機、錄音機,100光纜介面和各教室、 辦公室相連。為教學信息化的廣泛採用,作好了硬體設施的配套准備。

3、蘇州市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

學校現有教職工124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57人,一級教師職稱53人。一線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教師2人,碩士學位學歷教師34人。

學校通過教師培訓、師徒結對、高校進修、名師工程、校際交流等形式,多類型、多途徑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努力打造學生和家長信賴的研究型教師。

70餘位教師獲得了市區級以上榮譽或各類競賽獎項,培養了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德育先進工作者、蘇州市(市區)優秀班主任、蘇州市直屬中學青年教師教壇新秀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市第五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市第四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市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

『叄』 為什麼有的父母明明兒子極沒有出息,極沒用,還是看不起自己有出息的女兒,如果說重男輕女是因為兒子更能

個是楊絳為錢鍾書的圍城寫的序文的一部分,里邊有很多他們夫妻之間以及錢鍾書的親人之間的故事,一直覺得這個序文很好,可惜網上很難找到完整版,對付看吧! 一 錢鍾書寫《圍城》 錢鍾書在《圍城》的序里說,這本書是他「錙銖積累」寫成的.我是「錙銖積累」 讀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我不用說明笑什麼,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後他就告訴我下一段打算寫什麼,我就急切地等著看他怎麼寫.他平均每天寫五百字左右.他給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動.後來他對這部小說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滿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過這是後話了. 鍾書選注宋詩,我曾自告奮勇,願充白居易的「老嫗」——也就是最低標准;如果我讀不懂,他得補充注釋.可是在《圍城》的讀者里,我卻成了最高標准.好比學士通人熟悉古詩文里詞句的來歷,我熟悉故事裡人物和情節的來歷.除了作者本人,最有資格為《圍城》做注釋的,該是我了. 鍾書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華初識,一九三三年訂婚,一九三五年結婚,同船到英國(我是自費留學),一九三七年秋同到法國,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國.我母親一年前去世,我蘇州的家已被日寇搶劫一空,父親避難上海,寄居我姐夫家.我急要省視老父,鍾書在香港下船到昆明,我乘原船直接到上海.當時我中學母校的校長留我在「孤島」 的上海建立「分校」.二年後上海淪陷,「分校」停辦,我暫當家庭教師,又在小學代課,業余創作話劇.鍾書陷落上海沒有工作,我父親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授課的鍾點讓給他,我們就在上海艱苦度日. 有一次,我們同看我編寫的話劇上演,回家後他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我非常高興,催他快寫.那時他正偷空寫短篇小說,怕沒有時間寫長篇.我說不要緊,他可以減少授課的時間,我們的生活很省儉,還可以更省儉.恰好我們的女傭因家鄉生活好轉要回去.我不勉強她,也不另覓女傭,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經常給煤煙染成花臉,或熏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鍾書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撫養,因為伯父沒有兒子.據錢家的「墳上風文」,不旺長旺小;長往往沒有子息,便有,也沒出息,伯父就是「沒出息」的長子.他比鍾書的父親大十四歲,二伯父早亡,他父親行二,叔父行四,兩人是同胞雙生,鍾書是長孫,出嗣給長.伯父為鍾書連夜冒雨到鄉間物色得一個壯健的農婦;她是寡婦,遺腹子下地就死了,是現成的好奶媽(鍾書稱為「姆媽」).姆媽一輩於幫在錢家,中年以後,每年要獃獃的發一陣子呆,家裡人背後稱為「痴姆媽」.她在鍾書結婚前特地了一隻翡翠鑲金戒指,准備送我做見面禮.有人哄她那是假貨,把戒指騙去,姆媽氣得大發瘋,不久就去世了,我始終沒見到她. 鍾書自小在大家庭長大,和堂兄弟的感情不輸親兄弟.親兄弟、堂兄弟共十人,鍾書居長.眾兄弟間,他比較稚鈍,孜孜讀書的時候,對什麼都沒個計較,放下書本,又全沒正經,好像有大量多餘的興致沒處寄放,專愛胡說亂道.錢家人愛說他吃了痴姆媽的奶,有「痴氣」.我們無錫人所謂「痴」,包括很多意義:瘋、傻、憨、稚氣、呆氣、淘氣等等.他父母有時說他「痴顛不拉」、「痴舞作法」、「嘸著嘸落」(「著三不著兩」的意思——我不知正確的文字,只按鄉音寫).他確也不像他母親那樣沉默寡言、嚴肅謹慎,也不像他父親那樣一本正經.他母親常抱怨他父親「憨」.也許鍾書的「痴氣」和他父親的憨厚正是一脈相承的.我曾看過他們家的舊照片.他的弟弟都精精壯壯,唯他瘦弱,善眉善眼的一副忠厚可憐相.想來那時候的「痴氣」只是稚氣、呆氣,還不會淘氣呢. 鍾書周歲「抓周」,抓了一本書,因此取名「鍾書」.他出世那天,恰有人送來一部《常州先哲叢書》,伯父已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可是周歲有了「鍾書」 這個學名,「仰先」就成為小名,叫作「阿先」.但「先兒」、「先哥」好像「亡兒」、 「亡兄」,「先」字又改為「宣」,他父親仍叫他「阿先」.(他父親把鍾書寫的家信一張張帖在本子上,有厚厚許多本,親手帖上題簽「先兒家書(一)(二)(三)……」;我還看到過那些本子和上面貼的信.)伯父去世後,他父親因鍾書愛胡說亂道,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說話的意思.鍾書對我說:「其實我喜歡『哲良』,又哲又良——我閉上眼睛,還能看到伯伯給我寫在練習簿上的『哲良』.」這也許因為他思念伯父的緣故.我覺得他確是又哲又良,不過他「痴氣」盎然的胡說亂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氣也可算不良.「默存」這個顯然沒有起克用. 伯父「沒出息」,不得父母歡心,原因一半也在伯母.伯母娘家是江陰富戶,做顏料商發財的,有七八隻運貨的大船.鍾書的祖母娘家是石塘灣孫家,官僚地主,一方之霸.婆媳彼此看不起,也影響了父子的感情.伯父中了秀才回家,進門就挨他父親一頓打,說是「殺殺他的勢氣」;因為鍾書的祖父雖然有兩個中舉的哥哥,他自己也不過是個秀才.鍾書不到一歲,祖母就去世了.祖父始終不喜歡大兒子,鍾書也是不得寵的孫子. 鍾書四歲(我紀年都用虛歲,因為鍾書只記得虛歲,而鍾書是陽歷十一月下旬生的,所以周歲當減一歲或二歲)由伯父教他識字.伯父是慈母一般,鍾書成天跟著他.伯父上茶館,聽說書,鍾書都跟去.他父親不便干涉,又怕慣壞了孩子,只好建議及早把孩子送入小學.鍾書六歲入秦氏小學.現在他看到人家大講「比較文學」,就記起小學里造句:「狗比貓大,牛比羊大」;有個同學比來比去,只是「狗比狗大,狗比狗小」,挨了老師一頓罵.他上學不到半年,生了一場病,伯父捨不得他上學,藉此讓他停學在家.他七歲,和比他小半歲的常弟鍾韓同在親戚家的私塾附學,他念《毛詩》,鍾韓念《爾雅》.但附學不便,一年後他和鍾韓都在家由伯父教.伯父對鍾書的父親和叔父說: 「你們兩兄弟都是我啟蒙的,我還教不了他們?」父親和叔父當然不敢反對. 其實鍾書的父親是由一位族兄啟蒙的.祖父認為鍾書的父親笨,叔父聰明,而伯父的文筆不頂好.叔父反正聰明,由伯父教也無妨;父親笨,得請一位文理較好的族兄來教.那位族兄嚴厲得很,鍾書的父親挨了不知多少頓痛打.伯父心疼自己的弟弟,求了祖父,讓兩個弟弟都由他教.鍾書的父親挨了族兄的痛打一點不抱怨,卻別有領會.他告訴鍾書:「不知怎麼的,有一天忽然給打得豁然開通了.」 鍾書和鍾韓跟伯父讀書,只在下午上課.他父親和叔父都有職業,家務由伯父經管.每天早上,伯父上茶館喝茶,料理雜務,或和熟人聊天.鍾書總跟著去.伯父化一個銅板給他一個大酥餅吃(據鍾書比給我看,那個酥餅有飯碗口大小,不知是真有那麼大,還是小兒心目中的餅大);又化兩個銅板,向小書鋪子或書攤租一本小說給他看.家裡的小說只有《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等正經小說.鍾書在家裡已開始囫圇吞棗地閱讀這類小說,把「同呆 子」讀如「豈子」,也不知《西遊記》里的「獃子」 就是豬八戒.鍾書小時候,中葯的草葯每一味都有兩層紙包裹;一張白紙,一張印著葯名和葯性.每服一付葯可攢下一疊包葯的紙.這種紙干凈、吸水,鍾書大約八、九歲左右常用包葯紙來臨摹他伯父藏的《芥子園畫譜》,或印在《唐詩三百首》里的「詩中之畫」.他為自己想出一個別叫「項昂之」——因為他佩服項羽,「昂之」是他想像中項羽的氣概.他在每幅畫上揮筆署上「項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他大約常有「項昂之」的興趣,只恨不善畫.他曾央求當時在中學讀書的女兒為他臨摹過幾幅有名的西洋淘氣畫,其中一幅是《魔鬼臨去遺臭圖》(圖名是我杜撰),魔鬼像似的後部撒著氣逃跑,畫很妙.上課畫《許眼變化圖》,央女兒代摹《魔鬼遺臭圖》,想來也都是「痴氣」的表現. 鍾書在他父親的教導下「發憤用功」,其實他讀書還是出於喜好,只似饞嘴佬貪吃美食:食腸很大,不擇精粗,甜咸雜進.極俗的書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戲曲里的插科打諢,他不僅且看且笑,還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兒吃零食那樣吃了又吃,厚厚的書一本本漸次吃完,詩更是他喜好的讀物.重得拿不動的大字典、辭典、網路全書等,他不僅挨著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嫌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他看書常做些筆記. 我只有一次見到他苦學.那是在牛津,論文預試得考「版本和校勘」那一門課,要能辨認十五世紀以來的手稿.他毫無興趣,因此每天讀一本偵探小說「休養腦筋」, 「休養」得睡夢中手舞腳踢,不知是捉拿兇手,還是自己做了兇手和打架.結果考試不及格,只好暑假後補考.這件補考的事,《圍城》英譯本《導言》里也提到.鍾書一九七九年訪美,該譯本出版家把譯本的《導言》給他過目,他讀到這一段又驚又笑,想不到調查這么精密.後來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君來見,才知道是他向鍾書在牛津時的同窗好友Donald Stuart打聽來的.胡志德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錢鍾書》里把這件事卻刪去了. 鍾書的「痴氣」書本里灌注不下,還洋溢出來.我們在牛津時,他午睡,我臨貼,可是一個人寫寫字困上來,便睡著了.他醒來見我睡了,就飽醮濃墨,想給我畫個花臉.可是他剛落筆我就醒了.他沒想到我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凈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惡作劇,只給我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聊以過癮.回國後他暑假回上海,大熱天女兒熟睡(女兒還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畫一個大臉,挨他母親一頓訓斥,他不敢再畫.淪陷在上海的時候,他多餘的「痴氣」往往發泄在叔父的小兒小女、孫兒孫女和自己的女兒阿圓身上.這一串孩子挨肩兒都相差兩歲,常在一起玩.有些語言在「不文明」或「臭」的邊緣上,他們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鍾書變著法兒,或作手勢,或用切口,誘他們說出來,就賴他們說「壞話」.於是一孩子圍著他吵呀,打呀,鬧個沒完.他雖然挨了圍攻,還儼然以勝利者自居.他逗女兒玩,每天臨睡在她被窩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層深入一層,把大大小小的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就得意大樂.女兒臨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裡的東西一一取出.鍾書恨不得把掃帚、畚箕都塞入女兒被窩,博取一遭意外的勝利.這種玩意兒天天玩也沒多大意思,可是鍾書百玩不厭. 他又對女兒說,《圍城》里有個丑孩子,就是她.阿圓信以為真,卻也並不計較.他寫了一個開頭的《百合心》里,有個女孩子穿一件紫紅毛衣,鍾書告訴阿圓那是個最討厭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圓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鍾書就把稿子每天換個地方藏起來.一個藏,一個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戲.後來連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裡去了. 鍾書的「痴氣」也怪別致的.他很認真地跟我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麼對得起阿圓呢.」提倡一對父母生一個孩子的理論,還從未講到父母為了用情專一而只生一個. 解放後,我們在清華養過一隻很聰明的貓.小貓初次上樹,不敢下來,鍾書設法把它救下.小貓下來後,用爪子輕輕軟軟地在鍾書腕上一搭,表示感謝.我們常愛引用西方諺語:「地獄里盡是不知感激的人.」小貓知感,鍾書說它有靈性,特別寶貝.貓兒長大了,半夜和別的貓兒打架.鍾書特備長竹竿一枝,倚在門口,不管多冷的天,聽見貓兒叫鬧,就急忙從熱被窩里出來,拿了竹竿,趕出去幫自己的貓兒打架.和我們家那貓兒爭風打架的情敵之一是緊鄰林徽因女士的寶貝貓,她稱為她一家人的「愛的焦點」.我常怕鍾書為貓而傷了兩家和氣,引用他自己的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貓》的第一句),他笑說:「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 錢家人常說鍾書「痴人有痴福」.他作為書痴,倒真是有點痴福.供他閱讀的書,好比富人「命中的祿食」那樣豐足,會從各方面源源供應(除了下放期間,他只好「反芻」似的讀讀自己的筆記,和攜帶的字典?/ 鍾書上了四年高小,居然也畢業了.鍾韓成績斐然,名列前茅;他只是個痴頭傻腦、沒正經的孩子.伯父在世時,自愧沒出息,深怕「墳上風水」連累了嗣給長的鍾書.原來他家祖墳下首的一排排樹高大茂盛,上首的細小萎弱.上首的樹當然就代表長了.伯父一次私下化錢向理發店了好幾斤頭發,叫一個佃戶陪著,悄悄帶著鍾書同上祖墳去,把頭發埋在上首幾排樹的根旁.他對鍾書說,要叫上首的樹榮盛,「將來你做大總統.」那時候鍾書才七八歲,還不懂事,不過多少也感覺到那是伯父背著人乾的私心事,所以始終沒向家裡任何別人講過.他講給我聽的時候,語氣中還感念伯父對他的愛護,也驚奇自己居然有心眼為伯父保密.鍾書十四歲和鍾韓同考上蘇州桃塢中學(美國聖公會辦的學校).父母為他置備了行裝,學費書費之外,還有零用錢.他就和鍾韓同往蘇州上學,他功課都還不錯,只算術不行. 那年他父親到清華大學任教,寒假沒回家.鍾書寒假回家沒有嚴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的《華網書庫》、《紅玫瑰》、《紫蘿蘭》等刊物姿意閱讀.暑假他父親歸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輪船,轉輾回家,假期已過了一半.他父親回家第一事是命鍾書鍾韓各做一篇文章;鍾韓的一篇頗受誇贊,鍾書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親氣得把他痛打一頓,鍾書笑向我形容他當時的窘況:家人都在院子里乘涼,他一人還在大廳上,挨了打又痛又羞,嗚嗚地哭.這頓打雖然沒有起「豁然開通」的作用,卻也激起了發奮讀書的志氣.鍾書從此用功讀書,作文大有進步.他有時不按父親教導的方法作古文,嵌些駢驪,倒也受到父親贊許.他也開始學著作詩,只是並不請教父親.一九二七年桃塢中學停辦,他和鍾韓同考入美國聖公會辦的無錫鋪仁中學,鍾書就經常有父親管教,常為父親代筆寫信,由口授而代寫,由代寫信而代作文章.鍾書考入清華之前,已不復挨打而是父親得意的兒子了.一次他代父親為鄉下某大戶作了一篇墓誌銘.那天午飯時,鍾書的姆媽聽見他父親對他母親稱贊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風報信,當著他伯母對他說:「阿大啊,爹爹稱贊你呢!說你文章做得好!」鍾書是第一次聽到父親稱贊,也和姆媽一樣高興,所以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那時商務印書館出版錢穆的一本書,上有鍾書父親的序文.據鍾書告訴我,那是他代寫的,一字沒有改動. 我常見鍾書寫客套信從不起草,提筆就寫,八行箋上,幾次抬頭,寫來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鍾書說,那都是他父親訓練出來的,他額角上挨了不少「爆栗子」呢.鍾書二十歲伯母去世.那年他考上清華大學,秋季就到上學.他父親收藏的「先兒家書」是那時候開始的.他父親身後,鍾書才知道父親把他的每一封信都貼在本子上珍藏.信寫得非常有趣,對老師、同學都有生動的描寫.可惜鍾書所有的家書(包括寫給我的),都由「回祿君」收集去了. 鍾書在清華的同班同學饒餘威一九六八年在新加坡或寫了一篇《清華的回憶》①,有一節提到鍾書:「同學中我們受錢鍾書的影響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詣很深,又精於哲學及心理學,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最怪的是上課時從不記筆記,只帶一本和課堂無關的閑書,一面聽講一面看自己的書,但是考試時總是第一,他自己喜歡讀書,也鼓勵別人讀書.……」據鍾書告訴我,他上課也帶筆記本,只是不作筆記,卻在本子上亂畫.現在美國的許振德君和鍾書是同系同班,他最初因鍾書奪去了班上的第一名,曾想揍他一頓出氣,因為他和鍾書同學之前,經常是名列第一的.一次偶有個個能解決的問題,鍾書向他講解了,他很感激,兩人成了朋友,上課常同坐在最後一排.許君上課時注意一女同學,鍾書就在筆記本上畫了一系列的《許眼變化圖》,在同班同學里頗為流傳,鍾書曾得意地面給我看.一年前許君由美國回來,聽鍾書說起《許眼變化圖》還個住大笑. ①《清華大學第五級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一九八四年出版)轉載此門,饒君已故. 鍾書小時候,中葯的草葯每一味都有兩層紙包裹;一張白紙,一張印著葯名和葯性.每服一付葯可攢下一疊包葯的紙.這種紙干凈、吸水,鍾書大約八、九歲左右常用包葯紙來臨摹他伯父藏的《芥子園畫譜》,或印在《唐詩三百首》里的「詩中之畫」.他為自己想出一個別叫「項昂之」——因為他佩服項羽,「昂之」是他想像中項羽的氣概.他在每幅畫上揮筆署上「項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他大約常有「項昂之」的興趣,只恨不善畫.他曾央求當時在中學讀書的女兒為他臨摹過幾幅有名的西洋淘氣畫,其中一幅是《魔鬼臨去遺臭圖》(圖名是我杜撰),魔鬼像似的後部撒著氣逃跑,畫很妙.上課畫《許眼變化圖》,央女兒代摹《魔鬼遺臭圖》,想來也都是「痴氣」的表現. 鍾書在他父親的教導下「發憤用功」,其實他讀書還是出於喜好,只似饞嘴佬貪吃美食:食腸很大,不擇精粗,甜咸雜進.極俗的書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戲曲里的插科打諢,他不僅且看且笑,還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兒吃零食那樣吃了又吃,厚厚的書一本本漸次吃完,詩更是他喜好的讀物.重得拿不動的大字典、辭典、網路全書等,他不僅挨著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嫌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他看書常做些筆記. 我只有一次見到他苦學.那是在牛津,論文預試得考「版本和校勘」那一門課,要能辨認十五世紀以來的手稿.他毫無興趣,因此每天讀一本偵探小說「休養腦筋」,「休養」得睡夢中手舞腳踢,不知是捉拿兇手,還是自己做了兇手和打架.結果考試不及格,只好暑假後補考.這件補考的事,《圍城》英譯本《導言》里也提到.鍾書一九七九年訪美,該譯本出版家把譯本的《導言》給他過目,他讀到這一段又驚又笑,想不到調查這么精密.後來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君來見,才知道是他向鍾書在牛津時的同窗好友Donald Stuart打聽來的.胡志德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錢鍾書》里把這件事卻刪去了. 鍾書的「痴氣」書本里灌注不下,還洋溢出來.我們在牛津時,他午睡,我臨貼,可是一個人寫寫字困上來,便睡著了.他醒來見我睡了,就飽醮濃墨,想給我畫個花臉.可是他剛落筆我就醒了.他沒想到我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凈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惡作劇,只給我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聊以過癮.回國後他暑假回上海,大熱天女兒熟睡(女兒還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畫一個大臉,挨他母親一頓訓斥,他不敢再畫.淪陷在上海的時候,他多餘的「痴氣」往往發泄在叔父的小兒小女、孫兒孫女和自己的女兒阿圓身上.這一串孩子挨肩兒都相差兩歲,常在一起玩.有些語言在「不文明」或「臭」的邊緣上,他們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鍾書變著法兒,或作手勢,或用切口,誘他們說出來,就賴他們說「壞話」.於是一孩子圍著他吵呀,打呀,鬧個沒完.他雖然挨了圍攻,還儼然以勝利者自居.他逗女兒玩,每天臨睡在她被窩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層深入一層,把大大小小的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就得意大樂.女兒臨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裡的東西一一取出.鍾書恨不得把掃帚、畚箕都塞入女兒被窩,博取一遭意外的勝利.這種玩意兒天天玩也沒多大意思,可是鍾書百玩不厭. 他又對女兒說,《圍城》里有個丑孩子,就是她.阿圓信以為真,卻也並不計較.他寫了一個開頭的《百合心》里,有個女孩子穿一件紫紅毛衣,鍾書告訴阿圓那是個最討厭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圓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鍾書就把稿子每天換個地方藏起來.一個藏,一個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戲.後來連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裡去了.鍾書的「痴氣」也怪別致的.他很認真地跟我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麼對得起阿圓呢.」提倡一對父母生一個孩子的理論,還從未講到父母為了用情專一而只生一個. 解放後,我們在清華養過一隻很聰明的貓.小貓初次上樹,不敢下來,鍾書設法把它救下.小貓下來後,用爪子輕輕軟軟地在鍾書腕上一搭,表示感謝.我們常愛引用西方諺語:「地獄里盡是不知感激的人.」小貓知感,鍾書說它有靈性,特別寶貝.貓兒長大了,半夜和別的貓兒打架.鍾書特備長竹竿一枝,倚在門口,不管多冷的天,聽見貓兒叫鬧,就急忙從熱被窩里出來,拿了竹竿,趕出去幫自己的貓兒打架.和我們家那貓兒爭風打架的情敵之一是緊鄰林徽因女士的寶貝貓,她稱為她一家人的「愛的焦點」.我常怕鍾書為貓而傷了兩家和氣,引用他自己的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貓》的第一句),他笑說:「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 錢家人常說鍾書「痴人有痴福」.他作為書痴,倒真是有點痴福.供他閱讀的書,好比富人「命中的祿食」那樣豐足,會從各方面源源供應(除了下放期間,他只好「反芻」似的讀讀自己的筆記,和攜帶的字典).新書總會從意外的途徑到他手裡.他只要有書可讀,別無營求.這又是家人所謂「痴氣」的另一表現.鍾書和我父親詩文上有同好,有許多共同的語言.鍾書常和我父親說些精緻典雅的淘氣話,相與笑樂_一次我父親問我:「鍾書常那麼高興嗎?」「高興」也正是錢家所謂「痴氣」的表現. 我認為《管錐編》、《談藝錄》的作者是個好學深思的鍾書,《槐聚詩存》的作者是個「憂世傷生」的鍾書,《圍城》的作者呢,就是個「痴氣」旺盛的鍾書.我們倆日常相處,他常愛說些痴話,說些傻話,然後再加上創造,加上聯想,加上誇張,我常能從中體味到《圍城》的筆法.我覺得《圍城》里的人物和情節,都憑他那股子痴氣,呵成了真人實事.可是他畢竟不是個不知世事的痴人,也畢竟不是對社會現象漠不關心,所以小說里各個細節雖然令人捧腹大笑,全書的氣氛,正如小說結尾所說:「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傷感,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腸盪氣. 鍾書寫完了《圍城》,「痴氣」依然旺盛,但是沒有體現為第二部小說.一九五七年春,「大鳴大放」正值,他的《宋詩選注》剛脫稿,因父病到湖北省親,路上寫了《赴鄂道中》五首絕句,現在引錄三首:「晨書瞑寫細評論,詩律傷嚴敢恩.碧海掣鯨閑此手,祗教疏鑿別清渾.」「奕棋轉燭事多端,飲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應褪凈,夜來無夢過邯鄲.」「駐車清曠小徘徊,隱隱遙空蹍薄雷.脫葉猶飛風不定,啼鳩忽噤雨將來.」後兩首寄寓他對當時情形的感受,前一首專指《宋詩選注》而說,點化杜甫和元好問的名句(「或看悲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據我了解,他自信還有寫作之才,卻只能從事研究或評論工作,從此不但口「噤」,而且不興此念了.《圍城》重印後,我問他想不想再寫小說.他說:「興致也許還有,才氣已與年俱減.要想寫作而沒有可能,那隻會有遺恨;有條件寫作而寫出來的不成東西,那就只有後悔了.遺恨里還有哄騙自己的餘地,後悔是你所學的西班牙語里所謂『面對真理的時刻』,使不得一點兒自我哄騙、開脫、或寬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寧恨毋悔.」這幾句話也許可作《圍城》《重印前記》的箋注吧. 我自己覺得年紀老了;有些事,除了我們倆,沒有別人知道.我要乘我們夫婦都健在,一一記下.如有錯誤,他可以指出,我可以改正.《圍城》里寫的全是捏造,我所記的卻全是事實.

『肆』 博學多才的錢鍾書講的是什麼故事

錢鍾書14歲時,和弟弟錢鍾韓一起考入了蘇州桃塢中學。因為他的興趣和天賦在文學上,習慣海闊天空地聯想和自由發揮,對邏輯推理的數理不感興趣,所以成績平平,沒有引起教師們的注意。

然而,在一次全校國文、英文作文競賽中,他居然取得了第七名。

一個初中新生取得這樣高的名次,在桃塢中學是史無前例的。

桃塢中學的英文、地理等科目由外籍教師擔任,英語引起了鍾書的極大興趣。他不分場合地點猛攻英語,在課堂上悄悄地讀他念念不忘的英文小說。盡管他上課有時思想開小差,但每回考試,他總是全班第一。到初三時,他的中、英文成績全校名列前茅,發音的純正和外籍教師不相上下。老師看他成績優秀,就委以重任,讓他當了班長。只是這位班長在生活方面有點「迷糊」,經常分不清東西南北,一出校門就迷失方向,穿鞋有時也不分左右,最出洋相的是上體育課。

作為班長,他的英文口令喊得洪亮准確,「向右看齊--向左轉--」但他自己卻左右不分,亂轉亂看,鬧得班上同學鬨堂大笑,他自己還莫名其妙。老師看他不是「當官」的料,才當了兩個星期的班長,就把他罷免了。

有一年暑假,父親外出沒有回來,錢鍾書把作業放在一邊,先過小說癮。不料暑假過了一半,父親卻突然回來了。父親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和鍾韓各做一篇文章,鍾韓的文章寫得條理清楚,措詞文雅。鍾書大概是因為看小說和其他雜書太多的緣故,寫的文章不文不白,詞意怪誕。父親非常生氣,把他痛打一頓。錢鍾書獨自坐在大廳里嗚嗚痛哭。

從此以後,錢鍾書發憤用功,他認真讀了《古文辭類纂》等書,讀書作文大有長進。他的自學態度發生了轉變,由雜覽變為專攻。

錢鍾書在桃塢中學出類拔萃,受到校長、老師的重視,許多同學都崇拜佩服他。

這激發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種自尊和自信又轉化為發奮讀書的動力。

年,錢鍾書考入清華,立即名震校園,不僅因為他數學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高超的國文、英文水平,很快成了清華著名才子。

他到清華的目標是橫掃清華圖書館,博覽中西新舊書籍。廣泛的閱讀,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伍』 錢鍾書說中國有三個半人具體是什麼意思

錢鍾書話里的中國三個半人,分別是兩廣人、江浙人、湖南人和山東人,其中山東人,則是那“半個人”。作為學富五車的大學者,錢鍾書為什麼會這么說呢?是視其他中國省份如無物嗎?

孔子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文化就成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雖然近代中國對儒家文化產生了大量的批判乃至於鄙夷,但是,儒家文化依然深刻的影響著我們,雖然近代矯枉過正,但儒家文化依然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無法去除的文化和信仰。

而儒家往往代表著大治和穩定。經歷了近代的戰亂不休之後,中國終究會久分必合,由大亂變大治。而此時,當然是由儒家文化出馬。當然,近代山東雖然涌現了如吳佩孚等眾多歷史名人,但其影響而言,依然不如兩廣、江浙和湖南等地,因此,山東被錢鍾書稱為了“半個”。

『陸』 關於錢鍾書的事跡

1、1910年11月21日,錢鍾書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大家族。他的父親錢基博,是著名學者。但是錢鍾書一出世,就由伯父抱去撫養,因為伯父沒有兒子。他出世這一天,恰好有人送來一部《常州先哲叢書》,伯父就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是「仰慕先哲」的意思。

那個時候,兒童長到一歲,有「抓周」風俗,抓到什麼就表示這一生會在哪一方面有所作為。周歲時,錢鍾書「抓周」抓到了一本書,家裡人非常高興,因此為他正式取名「鍾書」。

他七歲時,和比他小半歲的堂弟鍾韓一塊去親戚家的私塾附學,他念《毛詩》,鍾韓念《爾雅》。錢鍾書上學不到半年,生了一場病,伯父疼愛他,捨不得他上學,藉此讓他停學在家。後來他和鍾韓都在家由伯父教。

2、1925年,錢鍾書以優異成績從無錫輔仁中學畢業,報考清華大學。他的數學成績只有15分,但是國文和英文都是特優,英文還得了滿分。羅家倫校長非常賞識錢鍾書的才華,在他的力爭下,錢鍾書被破格錄取為外文系的學生。

錢鍾書在清華的環境中,吸收了大量知識。他非常勤奮,是清華圖書館借書最多的一個。他自覺進行著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學習和探索,境界比以前開闊了許多。不久,錢鍾書就以自己已經具備的學術功底和卓越才華震驚了全校的師生,許多老師都對他另眼相看,不把他當成他們的學生,而當成他們的顧問。

錢鍾書被譽為清華大學「三才子」之首,其他兩位是考古學家夏鼐和歷史學家吳晗;清華外文系又有「龍、虎、狗」「三傑」的說法,「龍」是錢鍾書,「虎」是戲劇家曹禺,「狗」是顏毓蘅。

3、錢鍾書,出生於詩書世家,聰慧過人,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子」。青年時期的錢鍾書頗有些自負自許,恃才傲物。1929年,錢鍾書以英文滿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成為吳宓教授的得意門生。

他上課從不記筆記,總是邊聽課邊看閑書,或作圖畫,或練書法,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個學年還得到清華超等的破紀錄成績。

吳宓對這個天才更是「青眼相加」,常常在上完課後「謙恭」地問:「MrQian的意見怎麼樣?」錢鍾書總是先揚後抑,不屑一顧。吳宓也不氣惱,只是頷首唯唯。

4、上世紀80年代以後,錢鍾書先生在國際上聲譽大振,成為了一位國際知度很高的大學者。國內18家電視台聯合拍攝《當代中華文化名人錄》,並有優厚酬金,可謂名利雙收,錢鍾書卻不願參與其中,笑著對前來邀請的人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在錢先生八十壽辰之際,有關部門要給這位學術權威舉行盛大的慶祝典禮。對此,錢鍾書先生委婉而堅決地謝絕了。事後,有人問錢老為何拒絕舉辦這一慶典,錢鍾書先生淡淡地說: 「不願花不明不白的錢,不願見不三不四的人,不願聽不痛不癢的話。」

5、「文革」時期,錢鍾書憑著超人的記憶力、達觀的人生態度和孜孜以求的刻苦精神完成了學術著作《管錐編》。「管錐」喻意「以管窺天,以錐指地」。這部鴻篇巨制,可稱是中國古典文化在20世紀的最高結晶之一,其廣博的思想和浩瀚的內容使人震撼。

達觀直率、淡泊名利的品質凝聚成錢鍾書榮辱不驚的人格魅力。「文革」中,這位二十幾歲便名揚四方的「文化昆侖」,竟被指派在一名女清潔工的監督下打掃廁所,但他卻能一直幽默樂觀地生活,即使在慘無人道的批判面前,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

電視劇《圍城》熱播後,錢鍾書的新作舊著,被爭先恐後地推向市場。面對這種火爆,錢鍾書始終保持靜默。對所謂的「錢學」熱,他認為「吹捧多於研究」、「由於吹捧,人物可成厭物」。

『柒』 錢鍾書的簡介

錢鍾書先生,字默存,號槐聚,1910年生於江蘇 無錫。十歲入東林小學,在蘇州桃塢中學、無錫輔仁中 學接受中學教育,十九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1932年在清華結識楊絳先生,次年畢業,赴上 海光華大學執教。
1935年,先生與楊絳先生完婚,然後同赴英倫 留學。兩年以後,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 中國》一文獲副博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 絳先生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 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 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發,先生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 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
抗戰結束後,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 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先生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 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唐詩 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先生受到沖擊,並 於1969年11月與楊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 84年《談藝錄》(補訂本)出版;次年,《七綴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歲。

『捌』 楊絳在 老王 課文中他的歷史背景是什麼老王與楊絳、錢鍾書是什麼關系

1935年,錢鍾書決定參加出國留學的考試。當時報名人數總共近300人,結果被錄取的只有24人。在這24位被錄取者當中,錢鍾書不僅是唯一的英國文學專業錄取生,而且總成績最高。錢鍾書把已被錄取、准備赴英留學的消息,告訴了楊絳,並希望她能陪同一起出國。楊絳知道錢鍾書出自讀書世家,從小生活在優裕的環境里,對日常生活不善自理,假如自己與他一起出國,可以照顧他。因此,楊絳打算不等畢業,先與錢鍾書結婚,再一同出國。

為了趕在出國前結婚,錢、楊兩人決定於1935年夏舉行婚禮。新郎新娘身穿禮服,儀表儼然。楊絳後來曾說過:「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自己。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我們的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聯想到錢鍾書《圍城》中描寫的曹元朗與蘇文紈的婚禮。

結婚不久,楊絳隨丈夫錢鍾書遠赴英國。此番出國,錢鍾書系公費,而楊絳是自費。初來乍到,錢鍾書就遭遇「不幸」。據楊絳回憶:「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他是一人出門的,下公共汽車未及站穩,車就開了。他臉朝地摔一大跤。那時我們在老金家做房客。同寓除了我們夫婦,還有住單身房的兩位房客,一姓林,一姓曾,都是到牛津訪問的醫學專家。鍾書摔了跤,自己又走回來,用大手絹捂著嘴。手絹上全是鮮血,抖開手絹,落下半枚斷牙,滿口鮮血。我急得不知怎樣能把斷牙續上。幸同寓都是醫生。他們教我陪鍾書趕快找牙醫,拔去斷牙,然後再鑲假牙。」這難免使她想起錢鍾書曾常自嘆「拙手笨腳」。原來她只知道他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腳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兒那樣一把抓。她並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樣的「笨」,怎樣的「拙」。

牛津大學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雲集了眾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在歷史上培養了大量的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牛津大學擁有世界上第一流圖書館,名叫博德利圖書館,錢鍾書將其戲譯為「飽蠹樓」。早在莎士比亞在世的1611年,英國書業公司就承擔了把各種新書(包括重印書)都免費送一本給這個圖書館的義務。錢鍾書和楊絳在這里如魚得水,差不多把業余時間全部泡在讀書上面。他們借來一大堆書,涉獵包括文學、哲學、心理學、歷史等各種圖書,固定佔一個座位,一本接一本地閱讀,並作了詳細的筆記。一副飽學終日、樂此不疲的模樣,令人神往。楊絳既不是正式學生,就沒有功課,全部時間都可自己支配。她從前還沒享受過這等自由。在牛津大學圖書館里,滿室滿架都是文學經典,坐擁書城,充分滿足了她對書籍的「饕餮」之欲。楊絳為自己定下了課程表,一本本書從頭到尾細讀。能這樣讀書,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料理柴米學當家

在牛津,楊絳為自己和錢鍾書租下一處好房子。那裡地段好,離學校和圖書館都近,過街就是大學公園。他們先在食品雜貨商店定好每日的鮮奶和麵包。牛奶每晨送到門口,放在門外。麵包剛出爐就由一個專送麵包的男孩送到家裡,正是午餐時。雞蛋、茶葉、黃油以及香腸、火腿等熟食,雞鴨魚肉、蔬菜水果,一切日用食品,店裡應有盡有。他們只需到店裡去挑選。店裡有個男孩專司送貨上門;貨物裝在木匣里,送到門口,放在門外,等下一次送貨時再取回空木匣。他們也不用當場付款,要了什麼東西都由店家記在一個小賬本上,每兩星期結一次賬。

楊絳笑著說:「我們上圖書館或傍晚出門『探險』需要的食品。店家結了賬送來賬本,我們立即付賬,從不拖欠。店主把我們當老主顧看待。我們如訂了陳貨,他就說,『這是陳貨了,過一兩天進了新貨再給你們送。』有了什麼新鮮東西,他也會通知我們。鍾書《槐聚詩存》1959年為我寫的詩里說我『料理柴米學當家』。」

在他們住入新居的第一個早晨,「拙手笨腳」的錢鍾書大顯身手。楊絳因入睡晚,早上還沒有醒。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隻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她的床前。居然做得很好,還有黃油、果醬、蜂蜜。她可從沒吃過這樣早飯!

楊絳自認為,「我們自理伙食是冒險」。當時她想起曾看見過廚房裡怎樣炒菜,也學著炒。一次店裡送來了扁豆,因為不識貨,一面剝,一面還嫌殼太厚、豆太小。她忽然省悟,這是專吃殼兒的,是扁豆,於是便燜了吃,頗為成功。店裡還有帶骨的鹹肉,可以和鮮肉同煮,鹹肉有火腿味。至於豬頭肉,楊絳向來認為「不上台盤」的:店裡的豬頭肉是製成的熟食,骨頭已去凈,壓成一寸厚的一個圓餅子,嘴、鼻、耳部都好吃,後頸部嫌肥些。還有活蝦。她很自信地說:「得剪掉須須和腳。」

她剛剪得一刀,活蝦在她手裡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蝦,逃出廚房,又走回來。錢鍾書問她怎麼了。

她說:「蝦,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後咱們不吃了吧!」

錢鍾書跟她講道理,說道,蝦不會像你這樣痛,他還是要吃的,以後可由他來剪。

就這樣,他們玩著學做飯,覺得很開心。錢鍾書吃得飽了,也很開心。

那段時候,她們夫婦倆真的很快活,自己打出了一個美好的天地。
錢鍾書先生,字默存,號槐聚,1910年生於江蘇 無錫。十歲入東林小學,在蘇州桃塢中學、無錫輔仁中 學接受中學教育,十九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1932年在清華結識楊絳先生,次年畢業,赴上 海光華大學執教。
1935年,先生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倫 留學。兩年以後,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 中國》一文獲副博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 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 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 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發,先生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 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
抗戰結束後,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 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先生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 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唐詩 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先生受到沖擊,並 於1969年11月與楊絳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 84年《談藝錄》(補訂本)出版;次年,《七綴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歲。

楊絳:
楊絳,(1911——),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著名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幹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玖』 錢鍾書家庭背景h

錢鍾書(亦作「錢鍾書」)(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號槐聚,1910年11月21日生於江蘇無錫。錢鍾書十歲入東林小學,在蘇州桃塢中學、無錫輔仁中學接受中學教育,十九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倫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副博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絳女士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受到沖擊,並於1969年11月與楊絳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幹校」。1972年3月回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出版;次年,《七綴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錢鍾書主要著作年表】

1937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畢業論文)
1941 《寫在人生邊上》(散文集,開明書店1941年12月出版)
1945 《貓》(《文藝復興》1月10日);《人·獸·鬼》(開明書店6月出版)
1947 《圍城》(晨光出版公司5月出版)
1948 《談藝錄》(開明書店1949年6月初版)
1958 《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8月出版)
1978 《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明報月刊》7月)
1979 《舊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管錐編》(中華書局8月初版)
1980 《詩可以怨》(《文學評論》1981年1期)
1981 《管錐編》、《管錐編增訂》(中華書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 《也是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3月出版);《談藝錄》(補訂本)(中華書局9月第1版)
1985 《七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 《模糊的銅鏡》(《隨筆》1988年第5期)
1995 《槐聚詩存》(三聯書店3月出版)
1996 《石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月出版)

熱點內容
四平招聘教師 發布:2025-08-24 19:15:36 瀏覽:290
學習讓師德在教育中閃光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24 19:05:49 瀏覽:260
校園產業 發布:2025-08-24 18:45:21 瀏覽:321
西華大學古城教學區 發布:2025-08-24 16:57:57 瀏覽:439
2017四川文科數學高考 發布:2025-08-24 15:30:36 瀏覽:210
孩子發燒物理降溫的方法 發布:2025-08-24 14:28:36 瀏覽:747
校園女孩圖片 發布:2025-08-24 14:22:41 瀏覽:657
程遠老師 發布:2025-08-24 11:15:36 瀏覽:216
怎麼做分錄 發布:2025-08-24 08:33:23 瀏覽:40
什麼是弔死 發布:2025-08-24 06:34:52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