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綜合素質
1、基本素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素質的好壞決定著教師工作成效的高低,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根據《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和《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中關於任職條件的規定和新時期對教師質量觀的探討,教師基本素質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個性心理品質。
(1)思想道德素質
首先,教師應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並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素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棟梁之材。
其二,教師要具備有崇高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師德中的核心問題,是教師價值觀最根本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教師愛和教育愛上。「經師易做,人師難當」,職業理想具體表現在事業心、責任感、積極性三個方面。
(2)業務素質
教師的業務素質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根據《教師法》第8條對教師義務的規定,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業務知識和業務能力。
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業務知識。教師的業務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及其掌握程度。教師的業務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所謂「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師要交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教師還應該是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根據教師職業知識的功能分為三個方面的知識:一是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特定的學科知識。二是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即個體成為教師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三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即教師在實施自己有目的的行為過程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和解決難題的知識。包括教師個人實踐性知識和課堂情境知識和解決難題的知識。總之,扎實的職業知識是良好教師的必備條件。
其二,教師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合理的能力結構是教師在工作中綜合運用各類知識實施教育職能的保證。合理的能力結構指勝任現實工作及未來發展的各種能力,包含:一是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這是教師有效實現與學生的雙向溝通所必須的,也是教師群體形成教育合力,教師與社會各界合作搞好學校教育以及積極投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所必須的。二是組織管理能力。教師的教育工作是在班組群體中開展的,如果沒有組織管理能力,就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群體生活中施展才華,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三是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是現代教師工作富有創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四是教育機智。教育工作不是機械性地、按部就班地簡單重復勞動,而是富有創造性的復雜勞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機智。具體表現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情境中,具有感受、判斷處於生成和變動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新狀態、新問題的能力,准確把握教育時機和轉化教育矛盾、沖突的機智;迅速作出教育決策、改變教育行為的魄力。五是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能力(如組織教學、教學評價、教學實驗以及信操作現代教學媒體和研製教具等各種具體能力)。六是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導能力,以及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自我修養與素質的信息攝取能力。
(3)個性心理品質
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也是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素質。要培養出個性品質健全的學生,教師本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如果教師個性品質不健全,不但個人煩惱無窮,而且也會貽害學生。教師要做到個性心理品質健全,首先要擁有較大的心理容量。教師要克服心理偏見,能夠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容忍學生的「挑釁」。其次,教師要保持穩定的情緒。教師要經得起挫折磨難,決不允許將個人的不幸轉嫁給學生,將自己的私怨發泄給學生,將莫名其妙的火氣遷怒於學生。始終要將思考的歡樂和收獲的喜悅送給學生。第三,永遠保持樂觀的心境。每天都高高興興地上班,高高興興地生活在少年兒童中間,不斷追求事業上的成就,以「教不出超過自己的學生,不是好教師」自勉。
B.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綜合素質都包括哪些內容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綜合素質主要包括5個方面。
1.職業理念三觀(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
2.教育相關法律法規
3.教師職業道德(兩個規定規范)
4.教師文化素養
5.基本能力
教師資格證具體的考試科目和學歷條件如下:
幼兒: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面試。報考條件:大專。
小學: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面試。報考條件:大專以上。
中學: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面試。報考條件:大專以上。
(2)中學教師綜合素質擴展閱讀:
1.思想品德條件
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經申請人員單位或戶籍所在地鄉(鎮)或街道辦事處思想品德鑒定合格;應屆畢業生由所在學校進行思想品德鑒定。
2.各種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要求
(1)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必須具備幼兒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2)取得小學教師資格.必須具備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3)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4)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5)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對於一些具有特殊技藝的人員.學歷要求還可以適當放寬,具體放寬到什麼程度,要根據個人所具有的特殊技藝而論.而且要經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才能放寬。
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除了有學歷要求外.還應當同時具備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這是和其他6種教師資格的顯著區別。
(6)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3.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於從事教師職業必須具有教育教學能力,也就是說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識按照不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傳授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習能力和道德人格,使學生的特長和潛力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教育教學能力的內容廣泛,要求較高,鑒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公民的素質差異較大,因此,《(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規定,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具體測試辦法和標准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4.擔任教師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身體條件
「身體條件」應為教育教學能力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的「硬體」,因為教師(特別是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身體條件對教育教學效果有一定影響。
《教師資格條例》第六條規定:「有教育教學能力應當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教師身體條件主要是要求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有完全的法律行為能力等。「身體條件」的具體標准參照師范教育類專業招生體檢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
C. 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知識梳理
D. 2019年全國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中學》重點知識整理
E.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初中和高中一樣嗎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初中和高中是一樣的,都是考《綜合素質》(中學)。但版幼兒與中小學教權師資格的綜合素質科目考試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1、《綜合素質》(中學)考試的試卷結構為:
(5)中學教師綜合素質擴展閱讀:
1、《綜合素質》(中學)考試目標,主要考查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下列知識、能力和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4)具有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2、教師資格證考試結束後,國家確定並公布筆試各科成績合格線。考生可在公布日期後登錄教育部考試中心網站,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項目主頁「成績查詢」欄目查詢考試成績。筆試單科成績兩年有效。教育部考試中心為筆試、面試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該證明是申請教師資格認定的必要條件。
F.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綜合素質都是一樣的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綜合素質不都一樣,幼兒園考的是幼兒園綜合素質。小學考的是小學綜合素質。而初中教師、高中教師、中職文化課、中職專業課和中職實習指導是考的是一樣的都是中學綜合素質。
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科目:
(1)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
(2)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4)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5)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6)中職專業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7)中職實習指導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6)中學教師綜合素質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筆試題型:
1、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屬於客觀性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靈活性等特點。分過多。選擇題的答題方式有直接填寫和機讀卡填寫兩種,由考試省市決定。
2、填空題:主要考查考生記憶知識的牢固程度。填空題要求所填入的內容一定要准確、簡練。
3、判斷說明題:不僅僅只是做出對錯的判斷,無論對與錯,都要給出相應的解釋說明,通過概念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4、簡答題: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字跡工整,最好用序號標明,使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5、論述題:答題時要思路清晰,要全面展開,先把理論講清楚,再聯系實際作相應的陳述。如果題目要求聯系實際,一定要結合本人或學校的工作實踐經驗,把它們作為闡述觀點的材料,觀點和材料要統一,語言要精練。
G. 教師綜合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確定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依據:
一是《教師法》第22條關於教師考核評定的規定:「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
二是社會發展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
三是教師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特點。
因此,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涉及的范圍較廣,內容也十分豐富,可以從多種視角加以審視。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基本上可劃分為教師基本素質、教師履職行為和教師工作績效三個要素群。
1、基本素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素質的好壞決定著教師工作成效的高低,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根據《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和《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中關於任職條件的規定和新時期對教師質量觀的探討,教師基本素質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個性心理品質。
(1)思想道德素質
首先,教師應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並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素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棟梁之材。
其二,教師要具備有崇高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師德中的核心問題,是教師價值觀最根本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教師愛和教育愛上。「經師易做,人師難當」,職業理想具體表現在事業心、責任感、積極性三個方面。
(2)業務素質
教師的業務素質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根據《教師法》第8條對教師義務的規定,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業務知識和業務能力。
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業務知識。教師的業務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及其掌握程度。教師的業務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所謂「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師要交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教師還應該是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根據教師職業知識的功能分為三個方面的知識:一是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特定的學科知識。二是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即個體成為教師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三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即教師在實施自己有目的的行為過程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和解決難題的知識。包括教師個人實踐性知識和課堂情境知識和解決難題的知識。總之,扎實的職業知識是良好教師的必備條件。
其二,教師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合理的能力結構是教師在工作中綜合運用各類知識實施教育職能的保證。合理的能力結構指勝任現實工作及未來發展的各種能力,包含:一是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這是教師有效實現與學生的雙向溝通所必須的,也是教師群體形成教育合力,教師與社會各界合作搞好學校教育以及積極投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所必須的。二是組織管理能力。教師的教育工作是在班組群體中開展的,如果沒有組織管理能力,就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群體生活中施展才華,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三是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是現代教師工作富有創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四是教育機智。教育工作不是機械性地、按部就班地簡單重復勞動,而是富有創造性的復雜勞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機智。具體表現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情境中,具有感受、判斷處於生成和變動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新狀態、新問題的能力,准確把握教育時機和轉化教育矛盾、沖突的機智;迅速作出教育決策、改變教育行為的魄力。五是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能力(如組織教學、教學評價、教學實驗以及信操作現代教學媒體和研製教具等各種具體能力)。六是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導能力,以及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自我修養與素質的信息攝取能力。
(3)個性心理品質
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也是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素質。要培養出個性品質健全的學生,教師本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如果教師個性品質不健全,不但個人煩惱無窮,而且也會貽害學生。教師要做到個性心理品質健全,首先要擁有較大的心理容量。教師要克服心理偏見,能夠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容忍學生的「挑釁」。其次,教師要保持穩定的情緒。教師要經得起挫折磨難,決不允許將個人的不幸轉嫁給學生,將自己的私怨發泄給學生,將莫名其妙的火氣遷怒於學生。始終要將思考的歡樂和收獲的喜悅送給學生。第三,永遠保持樂觀的心境。每天都高高興興地上班,高高興興地生活在少年兒童中間,不斷追求事業上的成就,以「教不出超過自己的學生,不是好教師」自勉。
H.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綜合素質》
現將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綜合素質》相關內容整理如下:
一、考試目標
主要考查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下列知識、能力和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4.具有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
(一)職業理念
1.教育觀
理解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依據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評判教育現象。
2.學生觀
理解「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為本」的涵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
運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性別、民族、地域、經濟狀況、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視學生。
設計或選擇豐富多樣、適當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教師觀
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理解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價值,具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熱情與決心。
(二)教育法律法規
1.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
了解國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
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相關內容。
2.教師權利和義務
理解教師的權利和義務,熟悉國家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所規范的教師教育行為,依法從教。
依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分析評價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3.學生權利保護
了解有關學生權利保護的教育法規,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依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分析評價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學生權利保護等實際問題。
(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1.教師職業道德
了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尊重法律及社會接受的行為准則。
理解《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的文件精神。
分析評價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道德規范問題。
2.教師職業行為
了解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要求。
理解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在教育活動中運用行為規范恰當地處理與學生、學生家長、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關系。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依據教師職業行為規范,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四)文化素養
了解中外科技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學常識,熟悉常見的科普讀物。
了解一定的文學知識和文化常識。
了解中外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藝術鑒賞知識。
了解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並能有效地運用於教育教學活動。
(五)基本能力
1.閱讀理解能力
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篩選並整合圖表、文字、視頻等閱讀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2.邏輯思維能力
了解一定的邏輯知識,熟悉分析、綜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較、演繹、歸納的基本方法,准確判斷、分析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
准確而有條理地進行推理、論證。
3.信息處理能力
具有運用工具書檢索信息、資料的能力。
具有運用網路檢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存儲和應用的能力。
具有運用教育測量知識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的能力。
具有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設計、製作課件的能力。
4.寫作能力
掌握文體知識,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的文體寫作。
能夠根據文章中心組織、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謀篇,有效安排文章結構的能力。
語言表達准確、鮮明、生動,能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
三、試卷結構
四、題型示例
1.單項選擇題
(1)小明在課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學也跟著起鬨。下列處理方式,最恰當的一項是
A.馬上制止,讓小明站到講台邊
B.不予理睬,繼續課堂教學
C.稍作停頓,批評訓斥學生
D.幽默化解,緩和課堂氣氛
(2)「五嶽」是我國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屬於「五嶽」的一項是
A.泰山 B.華山 C.黃山 D.衡山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論語·為政》)
【注釋】①罔:迷惑、糊塗。②殆:疑惑、危險。
(3)下列對孔子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孔子看來,學和思二者不能偏廢,主張學與思相結合。
B.孔子指出了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
C.光學習不思考會越學越危險,光思考不學習會越來越糊塗。
D.孔子學與思相結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
2.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學生王林在學校因同學給他起外號,將同學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師給王林的爸爸打電話,讓他下午到學校來。放學時,王林的爸爸剛來到校門口,等在那裡的徐老師當著眾人的面,第一句話就是:「這么點兒大的孩子都管不好,還用我教你嗎?」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角度,對徐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
3.寫作題
請以「我為什麼要當教師」為題,寫一篇論述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少於800字。
I.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必考知識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