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園景點
1. 清華大學有哪些景點
清華大學又稱為清華園,是一座學術與美景一體的大學。清華大學的著名景點有:近春園,原是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
水木年華,水木年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盛景。
荷塘月色,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所述引人入勝的景色,在近春園一帶。
還有自清亭,清華大禮堂等許多景點。
2. 求一份清華大學的校園游覽講解
1.介紹
清華大學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清代的皇家園林棗清華園,這里水清木華,鍾靈毓秀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政府利用美國政府「退還」 的部分「庚子賠款」於1911年辦起來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25年始辦大學部,1928年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
2 清華大學最佳旅遊季節
清華大學的最佳游覽時間應該是在學生放暑假的時候是最好的,這時候如果人多的話,大學學生會還會派學生進行大學的講解呢!
3 清華大學交通
743,331,825,375,951,特4,運通205,716,運通105,814。。。。。。。。。還有很多很多的車都是到清華西門的,所以去清華還是很方便的,有空就是看一下吧。
4 清華大學住宿
香格里拉飯店 ★★★★★ 海淀區紫竹院路29號010- 68412211 68418002
新世紀飯店 ★★★★★ 海淀區首都體育館南路6號 68492001 68491107
京都信苑飯店 ★★★★★ 海淀區什坊院6號 63901166 63901273
中苑賓館 ★★★★ 海淀區西外高梁橋斜街18號 62178888 62179887
友誼賓館 ★★★★ 海淀區白石橋路3號 68498888 68498866
燕山大酒店 ★★★...
5 清華大學美食
清華大學食堂(亞洲第一大食堂)
三元錢吃飽、五塊錢吃好,樓上樓下四層帶滾梯,氣派!!!無數知者皆贊嘆。只是,高等學府的門恐怕不能隨便朝單單前來就餐的食客開放吧?!有機會,一定不要錯過哦。
6 推薦景點
A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園內。
始建於1909年,完竣於1936年,分別於1909年、1914年和1930年三批開工建成。1911年竣工的新校門為仿文藝復興券柱式大門,一院為德國古典式大樓,二院為前附木柱廊行列式平房;1914年竣工的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和大禮堂,均採用當時美國流行的校園建築風格。1936年建築與前期建築風格相一致,採用美國近代折衷式的校園建築風格,特點是磚混結構,外形對稱,比例端莊,立面三段式劃分,利用清水磚牆面砌出線腳。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整體保存較好,使主校園區仍保留近代校園的典雅風格。
B 聞亭位於清華大學荷花池東土山上。此亭是一座單檐攢尖四角方亭。亭內懸掛銅鍾一口,為紀念聞一多先生,於1986年命名。
聞一多(1899—1946)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1946年 王國維碑位於清華大學校園內工字廳東南側。
C 王國維碑位於清華大學校園內工字廳東南側。
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1913年起從事中國古代 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學,音韻學的考訂,尤致力於甲骨文、金文和漢晉簡牘的考釋。1925年任清華研究院教授。 1927年在頤和園昆明湖投湖自盡。生平著作共62種。
在此希望您玩的愉快!
3. 清華大學附近有什麼旅遊景點
走進清華大學
清華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始建於1911年,初名清華學堂,當時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西區校園為老校區,以美式的校園布局和眾多西洋風格的磚水木清華石結構歷史建築為特色。 東區校園則建於20世紀50年代,以蘇式主樓為主體,90年代開始主樓前後新建了各院系系館及綜合體育館、游泳館、紫荊公寓等現代風格的建築物,雄偉大氣,而又安靜舒適。 清華校園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跡林立,園內林木俊秀,水清木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於1911年,初名清華學堂,當時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清華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景點類型:學校
最佳季節:9月-10月的秋高氣爽、楓葉漸紅、銀杏鋪路,此時旅遊最佳。
建議遊玩:2-3小時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
4. 清華大學的著名景點求地名
清華大學著名景點:
1.近春園
近春園原是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園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園」的中心地帶。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內所有房屋被化為灰燼,淪為「荒島」,前後達一百二十餘年。到1979年,荒島才被修復。
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一諾大荷塘包圍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
2.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地處工字廳後門外。四時變幻的林山,環瓏著一泓秀水,山林之間掩映著兩座玲瓏典雅的古亭,正額「水木清華」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華」四字,出自晉人謝混詩:「惠風盪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正中朱柱上懸有清道光進士,咸、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撰書的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3.荷塘夜色
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勝的景色在近春園一帶。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內所有房屋被化為灰燼,淪為「荒島」,前後達一百二十餘年。
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於世變,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門到這一帶散步,以其精妙的構思和生花之筆寫下名文《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4.自清亭
自清亭原名「迤東亭」,在工字廳東牆外的土山上。1978年改名「自清亭」以紀念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是我國近代傑出的教育家、詩人和散文學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至今膾炙人口。因自清亭設於此地,很多人誤以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亦源於此地,其實不然。《荷塘月色》的「原址是在近春園環池的西北隅。現在近春園東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資紀念。
5.清華學堂
清華學堂在大禮堂大草坪的東南方,屬於德國古典風格,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體建築。總面積4650平方米。1925年,學校在此設立「國學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曾在此任教。
6.古月堂
古月堂建於清道光,與工字廳西院一巷之隔,總建築面積約670平方米。初建時是園主的專用書房。梁啟超、朱自清等都曾在這里居住。現在是學校各總務機關所在地。
7.清華大學大禮堂
大禮堂坐落於校園西區的中心地帶,庄嚴雄偉,一直被清華師生視為自己堅定、朴實、不屈不撓性格的象徵。大禮堂始建於1917年9月,與圖書館、科學館和體育館合稱「四大建築」。
大禮堂位於大草坪的正北端,大禮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為門廳,北端為舞台。禮堂採用古城堡風格的大圓頂,屬古羅馬的拜占庭風格,四周各堆砌了一塊巨大的三角頂楣,十字形的坡頂與最高處的銅面穹頂相輝映。門前四根漢白玉愛奧尼克式(一說科林斯式)石柱約兩丈多高,約兩人合抱,柱上縱向凹槽若干條,各凹槽的交接稜角上設計了一部分圓面,花籃式柱頭以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整體柱型設計規范而細膩,充滿生氣,屬古希臘晚期的科林斯風格。禮堂有三個圓拱形刻有富麗精緻浮雕的大銅門嵌在漢白玉的門套之中,白色的門廊和紅色的磚牆形成鮮明的對比,門上部的圓拱中有粗細相間的十幾根鋼條拼接出的圖案,在禮堂整個樸素端莊之中又添了一分生動活潑,每個正門上方有一個大型窗戶。大禮堂建築面積約1840平方米,禮堂內有1200個座位。
8.圖書館
圖書館由新館和舊館組成。舊館始建於1916年4月,建成於1919年3月。新館又叫逸夫館,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清華大學關肇業院士設計。新館與舊館風格基本一致,渾然一體,又不失自身的時代感,新老圖書館一起成為校園中心區最大的建築。如何與原有建築和諧共處,是每一個新建築都面臨的問題,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在這方面是成功的。這一建築入選上個世紀9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
5. 清華大學有那些旅遊景點
荷塘,大荷塘是朱自清的那個荷塘,不過朱自清像在小荷塘,小荷塘處還有水木清華
古月堂,以前被叫做狐堂,是以前的女生宿舍
近春園,大荷塘中間的小島,八國聯軍侵略後,和圓明園的命運相似,淪為荒島。不過現在島上還挺有意思~有孔子像,還養有孔雀和梅花鹿哦~
還有朱自清亭,聞一多像,聞亭,工字廳等
以上的都是校園西邊旅遊景點
在教學區內,還有情人坡——一片非常舒服的大草坪,邊上有個長廊和一個園子,也很舒服,讀書之佳地~
還有圖書館、大禮堂、日晷,清華的食堂也很有名~推薦桃李園、紫荊園、萬人食堂,清芬園的拉麵和雞蛋餅也很贊~辦張臨時卡應該就可以在食堂吃東西了~
6. 浪漫校園之旅:清華大學有哪些景點
清華:荷塘(中間有近春園)、水木清華、工字廳、二校門、清華學堂、大禮
堂。其中水木清華那裡有:朱自清像、聞一多像、自清亭、聞亭;近春園里有:
晗亭(紀念吳晗)、近春園裡面還有孔雀,有一個塔,有個孔子像,還有一些其
他的亭子,挺不錯的。清華的一教後面有一個王國維紀念碑(也在水木清華那一
塊),反正這所有的景點基本上在那一帶,就是二校門進去(二校門是大家看得
最多的那個大理石門)。當然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看看清華東邊的教學樓,還
有西邊的理學院,理學院周圍還是挺漂亮的。
7. 北大清華景點大全
清華:荷塘(中間有近春園)、水木清華、工字廳、二校門、清華學堂、大禮
堂。其中水木清華那裡有:朱自清像、聞一多像、自清亭、聞亭;近春園里有:
晗亭(紀念吳晗)、近春園裡面還有孔雀,有一個塔,有個孔子像,還有一些其
他的亭子,挺不錯的。清華的一教後面有一個王國維紀念碑(也在水木清華那一
塊),反正這所有的景點基本上在那一帶,就是二校門進去(二校門是大家看得
最多的那個大理石門)。當然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看看清華東邊的教學樓,還
有西邊的理學院,理學院周圍還是挺漂亮的。
至於北大,也基本就是未名湖周圍有一些景色了。可以看看百年講堂,我不是北
大的,不太了解那些背景。但去的次數很多,所以知道基本上只有未名湖周圍的
一些景色。
你還可以去頤和園和圓明園,圓明園跟清華西門就隔著一條馬路,橫過馬路便是了,不過圓明園風
景不怎麼樣,你可以去頤和園,也挺近的,到清華西門只有一兩站路。
8. 北大清華校園旅遊景點
參觀路線:
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圖書館、振興中華碑、博雅塔、未名湖、斯諾墓、鍾亭、翻尾石魚、蔡元培先生像、李大釗先生像、北大靜園六院、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塞萬提斯像、西南聯大紀念碑、原燕京大學建築群、北京大學校友門;
清華大學:理科樓、圖書館、大禮堂、同方部、清華學堂、水利實驗館、土木工程館、世紀鼎、日晷、二校門、聞一多像、清華池、水木清華、工字廳、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園遺址公園。
特別提示:
個人參觀校園如需校內學生或專業講解員須至少提前一天電話預約,講解員將依照預約日程表進行安排。
歡迎希望深入感受北大清華校園文化內涵的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朋友來電垂詢預約。
9. 清華有什麼著名的湖,或景點
清華大學景點
1、近春園
近春園原是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園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園」的中心地帶。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內所有房屋被化為灰燼,淪為「荒島」,前後達一百二十餘年。到1979年,荒島才被修復。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一諾大荷塘包圍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
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於世變,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門到這一帶散步,以其精妙的構思和生花之筆寫下名文《荷塘月色》。
10. 清華大學有哪些景點
1、近春園
近春園原是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園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園」的中心地帶。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內所有房屋被化為灰燼,淪為「荒島」,前後達一百二十餘年。
到1979年,荒島才被修復。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一諾大荷塘包圍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
5、荷塘夜色
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勝的景色在近春園一帶。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內所有房屋被化為灰燼,淪為「荒島」,前後達一百二十餘年。
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於世變,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門到這一帶散步,以其精妙的構思和生花之筆寫下名文《荷塘月色》。
(10)清華大學校園景點擴展閱讀:
1914年11月,梁啟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
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概括成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創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師創作了一首英文歌詞的校歌,但詞和曲都不令人滿意。賀麟先生1925年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認為清華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華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
我仔細一想,原來此歌是一位美國女士做的,才恍然覺悟此歌原來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國化。……而此種美國化,又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23年前後,學校公開徵集校歌,汪鸞翔先生應征的歌詞,經校內外名人評審入選。
汪先生當時是清華大學教授國文和哲學的教師,為使校歌詞旨雋永,他用文言文寫成。三段歌詞,氣勢宏偉,涵義深刻。賀麟先生認為,這首校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
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他正式提議取消當時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