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有哪些
1. 校園暴力發生的常見區域有那些
區域一:學校門口是高發區。受校園暴力傷害的孩子大多數為小學四五六年級,初中生,少數為高中生。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家人負責接送,到了小學四年級以後,孩子們基本上都可以獨立上學和回家了。通過情況分析來看,校園暴力發生最常見的區域一般都在校園門口,或者離校園門口不遠處。因為有些愛欺負同學的孩子非常清楚,離開校園後,學校便一般管不著了。
區域二:在校園內操場上。常見的時間段為課間休息,或者午間休息。不要小瞧短短的課間休息,就那麼十幾分鍾或者二十幾分鍾的時間里,就足夠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下手傷害其他同學。
區域三:班級內或走廊中。這種現象表面看好象同學間打打鬧鬧,個別有暴力傾向的同學會藉此機會下手。這種打常見方式有攻擊、嘲笑、漫罵、拳腳相加,但又不會留下傷痕。這種軟傷害即使找到老師,因為找不到證據,往往不了了之。
區域四:在放學的路上。有些過早輟學的不良少年,經常會選擇學生放學的路上下手,用威脅和毆打方式搶劫學生身上的財與物。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同學間產生矛盾和誤會,找幫手在路上等待,目標同學出現後,上前一起動手毆打與自己產生矛盾或糾紛的同學。
2. 校園暴力包括哪些
包括外向型暴力 即 斗毆 持械鬥毆 語言侮辱
另外還有隱性暴力 大家一般不注意 那就是孤立其他同學 也算是暴力 這屬於冷暴力
3. 校園暴力的後果有哪些
對受害者影響: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內發展。身心影響容:恐懼、消沉抑鬱、創傷後遺症、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自己也成為欺凌者,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其他影響:常常缺席、對老師不恭敬。
被欺凌者:性格內向、害羞、怕事;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缺乏與同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為上有異於他人。
(3)校園暴力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表現: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
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4. 校園暴力事件都有哪些危害
校園暴力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校園暴力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學校教學秩序,學生健康成長,家族正常生活,社會安定團結。損害學生身心健康,耽誤學習,甚至改變學生的人生。對青少年暴力受害者來說,遭遇暴力侵害無疑是一場夢魘,在心理上很可能會留下永久的傷痕。
學校出現校園暴力,無論何種形式,什麼程度,勢必對校園正常的教學活動,校園生活造成不良後果,這對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精力的分配等都形成沖擊和干擾,影響校園秩序的方方面面。
引發學生家長恐慌,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到家長的工作、生活,極易導致家長對學校不滿。影響校園聲譽,社會反應強烈,極大地降低了教師的整體社會評價,甚至導致某些學校的信任危機。
校園暴力的逐級演變,最終導致學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5. 校園暴力包括哪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
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版,從而權產生矛盾;
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
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如果遇到了校園暴力,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氣吞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三、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6. 校園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那些備受虐待煎熬的學生很可憐。他們天性懦弱一些,身體單薄一些,沒辦法反抗小惡棍的壓迫,屢受傷害成為他們的成長障礙。他們不缺乏正義感和善良,當覺得現實生活「欺騙」了自己,他們也會反抗,崇拜心目中的正義英雄多啦A夢。由於恐懼報復,他們甚至不敢和老師、父母及時溝通境況,心靈往往受壓抑甚至扭曲。壓抑到極限,就可能出現吳健國同學那樣的血案。
其次,施害的小惡棍也是害人害己。除了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家長過於溺愛疏於管教,或者家長自身有暴力思想和言行(有報道住在對門的鄰居因為孩子爭一個紙筒竟然將一對夫妻砍成重傷),都可能催生校園「小混混」。他們往往不思學習,沉迷於游戲和網路,沾染攀比享樂習氣,小小年紀儼然有一股「邪氣」。男孩子頑皮一點是正常的,但學校老師和家長應該區分清楚頑皮和「邪氣」。漸失善良和正義感,無羞惡之心,是非黑白不辨,這樣的學生哪怕只露出一點一點苗頭,就該加強管教疏導了。
最後,校園暴力受害方是未來的社會。中國人普遍認同一個說法——三歲看大。家長、學校如果沒有教育好孩子,就是將一件「殘缺品」交給了未來社會,惡果也許會在將來長得更大。又有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中小學階段道德人格教育的失敗,無異於向未來社會排污。
防範校園暴力,也許並不需要多麼復雜的方案。關鍵在於學校加強管理服務,可以設立一個校園防暴舉報點,對舉報校園暴力作出快速懲處教育,可以考慮和學校心理輔導室、保衛科等一體化設置。另外,班主任老師應該細心體察學生的思想言行,防範校園暴力萌芽。對舉報核實的小惡棍,除了按照規章及時懲處,特別是要讓其家長配合管教。
學校教育培養目標是全面發展的學生,可以「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不能任由那些調皮過頭的小傢伙沾染野蠻的精神,慢慢滑向邪惡的深淵。
校園暴力有哪些危害經過上文的講述我們已經知道了,希望同學們可以通過上文講述的內容自覺地遠離校園暴力共同營造安全快樂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