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槐蔭中學
⑴ 濟南槐蔭區有什麼好的初中嗎介紹一下
槐蔭區沒有好的初中.好初中一般都在市中區,歷下區.
槐蔭區相對較好的話12中,19中,20中,還算不錯.
⑵ 山東省濟南槐蔭中學網站
http://www.hyjy.cn/sites/jnhyzx/
⑶ 濟南槐蔭區的哪所初中好呢
當然是20中好了,雖然地方小了點,但也因為這樣體育課不用跑圈,而且老師也很好。雖然也有亂騰的學生,但是好學生很多升學率挺高。在那上了3年的學,現在很懷念那。
⑷ 濟南市槐蔭區的小學、初中哪所好在濟南市是什麼水平
槐蔭區一般好學校很少,建議去歷下區或市中區,但是花費要不少,好專學校一般是大學里的附屬屬小學和初中(例如山大附中,山大二附中,山大二附小,山師附小,勝利大街小學等等,都是一類里最優秀的。)
以下是你要的槐蔭區的:
小學:經五路小學(從我小時候到現在都一直是傳說中的最優秀的小學之一。)
初中:實驗初中,濟南第二十中學(算是一類末流,二類一流之間吧。)
⑸ 濟南槐蔭區有什麼好的中學介紹一下
還行吧 槐蔭的學校都很一般
8中也很一般
還不如花點錢找找關系去實驗
還是孩子的前途重要啊 現在花錢把孩子送個好學校 也是以後考大學省錢了。。
要是在這兩個學校選的話 我建議還是去興濟吧。。
⑹ 濟南市比較好的初中都是哪幾個槐蔭區的呢
樓主或許和我的經歷有幾分相似,在這里我給你好好分析下,外國語初中肯定是濟南最好的,如果能考進去最好,家庭條件不錯,拿錢去也值當,我現在已經大2了,看樓主提槐蔭區,或許是家在槐蔭區,我當年在12中上了2年,初3媽媽看我成績不錯,把我轉去了實驗初中,.在我看來,12中和實驗初中的硬體,老師水平差距不大,畢竟12中受槐蔭區重點扶持,錢不是問題,但學生素質差距還是有的,那裡學生學習成績好,競爭激烈,主要還是受家庭條件影響.但我認為這不一定都是好處,我在12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班裡前3,到了實驗,發現自己進前10都不容易直接影響到了我的自信心,反而沒有我在12的時候那些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同學考的好.
什麼問題都要看到利弊,,,教學質量差距不多的情況下,你近,又不想住校,就不一定舍進求遠,每天花大量時間奔波在路上,而且還得交數目不匪的擇校費去上育英等名門,但如果你想去競爭,追求挑戰,也是可以擇校的,畢竟有競爭,才有成功么,呵呵,看你家經濟情況,好好想想吧.要說濟南的好學校,實驗初中,育英,外國語,五中,27中,甸柳一,二(燕山中學)中都還不錯,槐蔭區呢,12 19 20,不過像2廠子弟學校,鐵路大廠子弟學校(興濟中學),人少,但升學率還不錯
⑺ 濟南槐蔭中學的介紹
濟南槐蔭中學,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25000多平方米。現有教學班76個,在校生近4600人,在職教職工近300人。近幾年來,學校堅持聚精會神抓質量,一心一意謀發展,在幾年的時間里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質量,辦學水平,社會聲譽,都有了顯著提高,先後榮獲「全國青少年讀書育人特色學校」、「全國英語教學實驗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學校的迅速崛起,贏得了各級領導和廣大家長的贊譽,省市有關領導和濟南鐵路局領導多次視察學校,並給予高度評價。
⑻ 濟南市初中哪些學校比較好
濟南初中學校以師資力量及教學質量及升學率來看,以下學校是比較好的學校:
濟南版外國語,實驗初權中部,育英中學,第二十七中學,山大附中,甸柳一中,燕山中學,山師二附中,濟南五中,二中,三中,濟南十三中。
這些學校之所以在濟南比較出名多數是有著極好的人才培養定位模式,針對升學率而進行教學過程。
多年來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培養模式,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教書育人,相對穩定的培養模式成為這些學校在競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學校有極好的課程體系,從學生與老師的角度出發,完善與完美教育課程體系,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學,關注學生的體育能力發展。
師資力量雄厚,因為名氣一傳一,各種名師慕名而來,形成了素質高,群體結構合理,管理正確,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核心和關鍵。
不同的學校有自己豐富的校園文化。這是一種持久的發展力,可是物質文化,也是制度文化,以及組織文化過程。不斷地融入到學校的歷史和傳統中去,體現了學校的個性和品位。
當然還有就是社會的參與度廣泛,有較好的教育設施,先進的實驗館等都是促進這些學校成為濟南名校的原因。
⑼ 濟南市槐蔭區20中學怎麼樣
濟南第二十中學位於經七路干線青年公園西側,是一所初級中學。其前身是立達中學,創建於1942年7月
。1956年改為國辦,定名為山東省濟南第二十中學。
現有初中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00餘名,在職教職工137人,有高級職稱的16人,中級職稱的24人,初級職稱的43人;校長劉玫是山東省優秀教師,校辦工廠廠長常振廣是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個人。校辦工廠生產鉛字和印刷機械,1983年以來,從收益中補助教育事業費175.44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
該校具有「團結、守紀、勤學、開拓」的校風。1990年槐蔭區依法治校現場會在該校召開,論文《深化法制教育,開展依法治校》,已由中國展望出版社在《德育工程論》一書中發表。1990年在「學雷鋒、學賴寧『明天杯』全國初中生系列活動競賽」中,該校初二(3)班「小刺蝟沒刺了」獲最佳活動獎。該校在教學管理、整體改革方面的經驗分別在省、市、區作典型介紹。《中國教育報》、《中國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對該校作了報道。省編初中化學實驗教材1988年以來在該校試驗,張寶雲被評為省級優秀執教教師。1986年全國首屆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該校獲優秀園丁獎,初一學生於泳獲一等獎;1987年市「泉城杯」微機競賽,該校以349.5分獲初中團體總分第一名,初二學生張雷獲一等獎。該校科研成果顯著,近幾年來在省級以上正式出版的論文及專著有9篇。該校被命名為「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1991年省傳統學校運動會上女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獲金牌。該校是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勤工儉學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教書育人先進單位」。
⑽ 我在濟南槐蔭區一所有點差勁的中學、
我是實驗的,初中也一般。剛來之後那種巨大的反差啊....哈哈,也不光是我自己,都的有這么一段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