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石頭文化

校園石頭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24:32

❶ 永泰實驗小學景行石頭文化作文

石頭是一種平凡的物體,可它有不平常的精神。
路是石頭鋪成的,不管是小石頭或是大石頭,它們都將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無論人們怎樣踩它或是砸它,它總是忍受著巨痛,甚至「死亡」,決不吭聲,決不反抗。石頭把它的一身獻給人類。
如果大自然沒有石頭,就像人類沒有知識、沒有智慧一樣。人類沒有石頭,就不可能有路,人們就不可能暢通無阻。無論是小路、大路、公路、鐵路,都離不開石頭。
有一次,我們全家到幺姨奶奶家做客。在一個亂石坡上,由於石頭太多,爸爸的車被拉熄了火。我趕緊下車,把石頭砸得粉碎,拋向路外。爸爸急忙阻止我說:「石頭不是自己跑來的,而是養路工人運來鋪路的,它就像人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和價值,我們不能拋棄它。」
我急忙把石頭撿到一堆。不知過了多久,石頭粘滿泥沙,形成一條堅硬的石頭路。每縫下雨的時候,司機叔叔憑著小石頭,安全的爬上山坡。
這就是石頭,一種無私奉獻的石頭。我愛它,它為我指明了一條人生的道路,一條光明大道。
第2篇:石頭
草地上有許多石頭。這些石頭形各異,被人們堆砌成不同的姿態:有的像駝背的老人,有的像活潑的小姑娘,有的像天鵝,有的像一隻大烏龜,還有的像一本打開的書。這些石頭真奇妙!
第3篇:石頭
我們都知道,山上的石頭稜角分明,而河裡的石頭卻圓潤光滑。人也一樣,有的人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勇於批判不合理的現象,而有的人卻唯唯諾諾,八面玲瓏,從不言是非。
山上的石頭和河裡的石頭構成壯麗山河,而像山上石頭一樣的人和像河裡石頭一樣的人,則構成了大千世界。
或許你會說:「做河裡石頭不是很好么?落得自己自在別人也逍遙。」
可我不這樣認為。做人,應像山上的石頭一樣。
晏子是中國古代名臣,他的才智一直被人們所稱道。可就是這個聰明絕頂的晏子卻做了一件令人十分不解的事,把跟隨他三年從未做過錯事的高潦給辭退了。周圍的人奇怪極了,紛紛探問其究竟。
答曰:「我年老不中用,就如彎曲之木,需用規矩定方圓,用斧子削,刨子刨,方能成器,高潦與我相處三年,對我的過失不發一言,與我何用?」
歸根究底,晏子之所以辭退高潦,就因為高潦未能給他「提意見」,對晏子沒有用處。
高潦就是一塊典型的河中石頭,自古以來「好好先生」是不會被真正的賢德之士所中用的。
遺憾的是,像這樣的「石頭」仍然屢見不鮮。君不見,有些人「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開走」。他們怕出風頭,怕得罪人。更有甚者,他們當人說人話,當鬼說鬼話,溜須拍馬,阿諛奉承。
這種人,人際關系確實不錯,甚至可以得到「領導」的「器重」,可是對於集體,對於社會,他們的用處又在哪裡呢?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有不少諸如魏徵、王安石等敢諫之人,名垂青史;但也不乏李林甫、秦檜之流遺臭萬年。歷史不止一次向我們證明;不論在哪朝哪代,真正需要的還是如山上石頭那樣的人。
第4篇:石頭
我家的東西很多,不值錢的東西只有一樣——石頭。
不起眼的石頭,也會成為值得珍藏的物品,我家就有一塊。
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離宮玩,在萬樹園的永佑寺里,發現了一塊奇怪的石頭,它一半兒是棕色的,一半兒是灰白色的,從正面看像一個人的左手,指尖上有幾條綵線,一條紅的,一條黃的,一條綠色,一條藍色,還有一條黑的,像彩虹一樣漂亮極了,手腕的部位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小洞,像是被螞蟻咬的,拇指上布滿了白色的圓點,周圍有一些黑色的東西,一閃一閃的,十分美麗。後面像什麼呢?呵呵,媽媽說它像羊肝。
如果你喜歡,就來我家看看吧。
第5篇:石頭
我是一塊石頭
不再是房屋的必要
在城市的大街上
礙手礙腳
我想回到生我的大山上
看守腳下的土壤
我想趴在那裡
安靜地與青松對望
是誰把我帶到
這個沒有靈魂的遠方
有誰把我帶回
我熱戀的故鄉
你說陽光可以覆蓋世界
烏雲就決絕地遮住了陽光
我靜靜地等候勝負
好選擇正確的方向
時光就悄悄繞過我的身體
不等我一起飛翔
我獃獃地坐在路邊
看看車去的方向
沒有了追逐的痴狂
也沒有了對完美的渴望
只有一顆不再跳動的心
抓緊我的手,不放
我只是塊石頭
沒有方向

❷ 石頭村的文化

石頭村文化發達,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慎終追遠,據說陳氏先祖廬山修道得先人指引,修成版正果名權日廬山法主景彝六大真君,又名陳巧法師;18世紀初有樂善好施、對社會公益事業有貢獻的盧觀恆(字熙茂)盧文錦父子;還有被毛澤東譽為「國寶」的史學家、教育家陳垣(院士);熱心教育、愛國愛鄉的陳宗劭(陳永)、陳國泉、陳國倫;近代名人還有心臟手術專家及國家政協委員的陳顥珠(院士);曾任新會市副市長的清華學子盧其本,維達錦綸廠董事長陳柏森等等。
石頭村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建於乾隆期間的「接龍橋」;有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文物的「陳垣故居」;有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保存較完好的「陳氏宗祠」。
石頭村還是個龍舟之鄉。有十二艘大龍舟,建江門市第一艘鳳船(由展藝電腦機械有限公限獨資)。每蓬端午節,棠下各村龍舟都聚集在石頭表演激烈的龍舟競渡,兩岸人山人海,鑼鼓聲、喝彩聲、鞭炮聲不絕於耳,十分熱鬧。「扒龍舟」在江門幾乎是「石頭」的代名詞,它為改革開放的今天增添祥和歡樂的氣氛。
石頭人團結協作,同心同德,為創造更美好明天而不斷努力。石頭村的村容、石頭人的精神面貌正與時俱進、意氣風發、不斷進步。

❸ 畢業生送給學校一塊石頭,想要表達對學校的感恩之情,刻什麼字好呢比較有文化意味的。

字不在寓意。一般每個專業的寫的字都不太一樣,最好能反映出自己的專業特色。也可以反映自己母校的特點,不論是地理教學還是其他方面的,都可以。

❹ 石頭與中國文化

淺談石頭文化

毛澤東《詠史》詞雲:「人猿相揖別,有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石器是人與猿相區別的重要標志,因為動物不會製造工具,只有人才會製造工具。原始社會,石頭始終是原始人必不可少的勞動用具。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居住的是石窟、洞穴,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壘造石屋,使用的是磨製石器。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人們「以燧石、石髓、蛋白石、瑪瑙、碧玉等作原料,打制而成三角形、石葉形等形式的石鏃、石鑽、尖狀器、刮削器、石片和石核等等。」《韓非於·五 蠹》中還有關於燧人氏「鑽燧取火,以化腥臊」的記載,這就是原始人從燧石中發現並利用火的實例。傳說中的燧人氏,就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他為人間送來了火,為人類帶來了光明。火的發現與利用,是人類社會劃時代的大事。
隨著原始生產的發展,原始人類在勞動之餘,開始了娛樂活動,欣賞和珍藏美石成為了原始文化活動的一個方面。從周口店山頂洞人居住的洞穴里,發掘出約18000年前的入骨化石和裝飾品。其中就有在人骨石旁散落著赤鐵礦染紅的石珠。據考古學家分析,這種石珠,既是審美對象,又是宗教用品。可見,人類觀賞石頭的歷史,遠在18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了。而且也完成了由單純地滿足生存等物質生活的需求到追求精神生活的過度。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進步,也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起點。
觀賞美石,既是原始的文化活動,反轉來又促進了原始文化的發展。石頭上千變萬化的紋理和美麗的圖像,必然對原始人的思維活動產生影響。著名藝術家羅丹說過:「藝術始發於自然。」原始人從石頭上的自然紋理和圖像受到啟示,並進行模仿,從而產生了原始文字和繪畫,萌發了原始藝術。雖然至今仍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一點,但我們也沒有理由否認。因為既然動植物如貝殼、龜殼等對原始文化能發生影響,為什麼石頭就不能呢?既然現代人能模仿石頭進行文學和藝術創作,為什麼原始人類就不能模仿呢?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原始文化就是石文化。石文化對原始文化的促進作用還表現在神話故事方面。原始人對自然現象的奧秘無法解釋,就產生了神話。我國古代神話中,就有女媧煉石補天,精衛鳥噙石填海等一系列為世人所熟知的神話傳說,它們都對當時的文學及藝術產生積極影響。最典型的就是《西遊記》和《石頭記》,山石中崩出美猴王,石頭幻化成賈寶玉。
不僅如此,原始人還把石頭作為圖騰來頂禮膜拜。把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都寄予賦有靈性的石頭上,希望通過石頭保佑他們豐衣足食、國泰民安。在我國羌族人居住的地區,山林道口、田間地頭、屋頂室內都供奉著一塊白石,據傳,這個民族在古代的部落戰爭中,一塊白石救了他們。於是白石成了這個民族的圖騰而受到崇拜,而且一直延續至今。不僅是原始人,泰山的山石文化也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泰山山石崇拜。而且為世界各地的華人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游覽泰山時,除了目睹小泰山、紅石門、醉心石等大型的山石奇觀之外,更能看到一大景觀:那些泰山的遠方遊客,那些善男信女們,虔誠地撿起地上的石頭,許一個心願,然後把石頭壓在沿途的樹枝或是石碑上。再有,在泰山的每一條游覽路線和各個游覽景點,我們還可以看到用大理石、花崗岩、漢白玉等山石製成的長條形「泰山石敢當」。據說在秦漢時期,人們把石敢當作為一種靈石,驅邪避禍,以鎮風水。到了五代,出了一個以死保衛晉高祖的石敢,人們十分崇尚他的英雄行為,認為他能逢凶化吉,到明清時代,英雄人物「石敢」便與靈石「石敢當」融為一體了,而且成為泰山山石崇拜的一個物象。這種民間習俗究竟起於何時,已沒有準確的考證,它只是作為民間香社的一種祭拜方式存在著,並將一直延續下去……由此不難看出,石頭,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不但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豐富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寶庫,使之永遠成為世界文化林中的一塊瑰寶。

眾所周知,石頭象徵著堅定、堅固、頑強以及各種我們所嚮往的品質。因此,人們用石心比喻堅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誼,用石城湯池形容防守堅固的城池。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石頭的魅力才這樣恆久不衰。可以這么說,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利用石頭或變相利用石頭。所謂的變相利用,就是用現代的科學技術,以石為器,或以石為原材料,製作成人類所需要的東西。石頭無所不在,無所不用。無論是國家的重要建築物,如皇宮、皇陵、御園、城堡、寺廟、堤壩、橋梁、大道等,還是民間的園林,房屋、庭院、亭舫、涵道等,無不取材於石。至於石碑、石刻、石雕、石畫、石鍾、石罄、石鼓,石塔、石硯、石棺、石室、石印等,更是在石頭上做盡文章。因為美麗的石材代表著高貴,也隱含些許神秘,而不同的石頭又各具特色。山中的岩石峻峭凌厲;水中的卵石親切圓潤;北方的山石渾厚沉著;江南的石頭奇巧精妙。根據石材不同的特點,人們把它用作很多用途:石刻、碑碣、石磬樂器、雕塑,尤其是建築。建築讓石頭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人們常說,建築是一部石頭寫的書。石頭的歷史也因建築而格外融入了人類文明的歷程。自古至今,從建築的結構,到建築表面的鋪裝,到建築環境中的裝飾,石材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石材的選擇、組合、雕刻可以賦予建築物不同的性格與韻味。以石頭雕刻為例。中國傳統古建築雖然以木材作為主要的結構構架,但是由於木材不耐火、腐蝕性強以及防潮性能低等無法避免的缺點,決定了石材在中國傳統建築中仍佔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木柱下面的柱礎、房屋下面的台基、台基四周的欄桿、台基至地面的石階、台基旁的御道、牆上券門的發券、寺廟內的佛像座、殿前的碑碣、大門外的報鼓石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石頭熟悉的身影。而且,凡是用石料的部位,幾乎都可以發現有石雕作為裝飾。至於那些完全用石料築造的牌樓、佛塔、經幢、門闕、華表、石柱、橋梁等石雕裝飾則更多。雕飾的內容從模仿自然的花草植物,到各種各樣的吉祥動物圖案。其中,在宮殿建築和官府建築中,又以龍(包括龍的九子:螭吻、嘲鳳、椒圖、螭首、金猊等)和獅子為首。這些動物往往神態威武、氣勢恢弘。而且雕刻主題明確、裝飾繁復、雕工精緻。建築由此顯得格外雄偉、壯觀,進而進一步襯托出主人的財勢、地位和無上的權利。而在一般的民間建築中,這種石雕裝飾被簡化了許多。如作為帝王象徵的龍以及獅子都已經很少被採用或被禁用,大多採用動植物裝飾或民間的傳說故事等,以表達主人保宅邸平安、驅邪避禍、祛病納福、招財利市、福祿壽喜、加官進爵的美好願望。雕飾手法也很簡潔,甚至只做一些粗淺的線刻。越是貧民,石雕裝飾就越被弱化。由此可見,在等級制度森嚴的中國傳統建築中,石雕不僅僅作為一種裝飾手段存在與建築上,而是與建築型制、建築材料、建築色彩等一起組成一幅封建禮制的圖像。

時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建築已遠遠不止於石頭的構建,各種新奇的材料幾乎可以達到人們想要的任何效果,石材卻從來沒有喪失它的光彩,依舊牽動著人們的夢想。因此,也沒有人再去質疑「石頭的史書」。石頭依然高貴、優雅、沉著、大方地屹立於材料王國的寶座上,向人們講述著它幾千年文明的歷程、幾千年神秘的使命、幾千年滄桑的變化。

縱觀石頭歷史和石頭文化,人們對石頭的利用,一是在物質生活方面,一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富於創造力而從不安分的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已經不滿足於自身的物質局限性,而力求在精神上超越它。並且,隨著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石頭的作用及其對文化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去挖掘、重視和研究那些潛伏在石頭里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並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http://bbs.99build.com/viewthread.php?tid=847

--------------------------

另外,古人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法,就連《紅樓夢》里的賈寶玉也是女媧補天的石頭的化身,足見石頭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深。

❺ 四大名著中哪兩個名著的石頭文化

四大名著中,紅樓夢又叫石頭記。研究紅樓夢就是研究石頭文化。

❻ 石頭文化的起源

1、起源

人類賞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0年前。戰國時期儒家經典之一的《書經》中,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記載石頭的文章《禹貢》。

文中記載了各種礦物石種並將產於泰山的怪石列為給禹王進獻的貢品,可謂開創了石文化研究之先河。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原名《太史公書》)中,有「軒轅賞玉,舜賜玄圭,臣貢怪石」的記載。

2、古代石頭文化

最早的贊美石頭的詩見於《詩經》中的《揚之水》、《漸漸之石》等。唐代詩人白居易也喜愛賞石並為石著文作詩。古人將賞石作為一大嗜好,並將奇石佳品視為寶玉,愛如兒孫,足見古人對奇石的酷愛。

在我國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愛玩石、藏石,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喜歡收藏石頭,這在他的《東坡志林》 中有所記載。宋代書法家米芾更是愛石如命,每見奇石,便叩首下拜,被人稱之「米顛」,並留下「米顛拜石」的佳話。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愛石藏石,一生收藏奇石無數,據說現在蒲松齡故鄉紀念館還保存著他當年收藏的奇石。

3、近代石頭文化

現代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郭沫若、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梅蘭芳、老舍等都是奇石愛好者,他們愛石、賞石、寫石、畫石、詠石,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石文化的發展。

(6)校園石頭文化擴展閱讀

東方賞石文化的內涵

一般來說,東方賞石文化比較注重人文內涵和哲理,有比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觀賞主體(自然石種、天然石形)往往豐富多彩,甚至可隨心所欲、因人而異;而西方賞石文化則比較注重科學和歷史的內涵,有比較直觀、明確和科學的理念,其觀賞主體常以各種動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礦物晶體與標本為主。

因此,可以這樣認為:東方賞石文化實際上是東方民族傳統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價值現)在現賞石領域中的反映與延伸;而西方賞石文化則主要是某些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在具觀賞價值的自然物(石頭)方面的展示和印證。

參加資料來源:網路-賞石文化

❼ 什麼和什麼這兩本書體現了中國的石頭文化

中國石文化》作者通過詳細考證有關歷史典籍,並以多年對石文化的考察與實踐為前提,對整個中國石文化的歷史概況、石頭種類及相關知識、鑒賞收藏的要領做了系統全面的梳理。
全書先從遠古傳說談到了中華民國清晰地反映出中國石文化的發展脈絡,接著在介紹相關地質術語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地展示了常見的文房彩石、清供雅石和礦物晶體,最後通過賞石實踐對當代賞石理論做了概述和總結。

❽ 景行石頭文化作文600字

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風景;天真爛漫的童真,是一道風景;助人為樂,是一道風景;辛勤的身影,一道風景;埋頭苦學,是一道風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是一道風景。一道風景都令我們陶醉,為我們的生活增光增彩.。
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波瀾壯闊的風景。從阿爾卑斯山上無暇的白雪,到愛琴海上明媚的陽光,從西伯利亞的廣袤無垠的森林,到得克薩斯州一望無際的平原。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美麗大自然上展開。
孩子們擁有的童真是一道天真爛漫的風景。我彷彿看到了魯國的兒童搭了一座沙城擋住了孔子的去路,還天真地問是、是應該「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孔子被迫繞道而行,還拜這個小孩為師。這道風景不是永恆的,但這道風景一直被千百年來無數的人們所贊美、所追求。
助人為樂是一道無私的風景,這道風景不如同轉瞬即逝的童真,這道風景一直被善良的人們所保留,所傳誦。雷鋒,一名普通的中國士兵,而他卻在有限的生命中,幫助無數個有困難的人,解決他人無數個難題。但他的生命實在太短暫了,老天沒有眷顧這個善良的人。但老天卻把他的精神留給了無數的人。
老師辛勤的身影一道耀眼的風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許多老師從自己在年輕力壯候開始力工作,一直到白發蒼蒼,一直到躺在病榻上回想到自己一生奉獻給國家的棟梁。
每一道風景都是我們為之傾倒,為之陶醉:每一道風景都可能會讓我佇足思考許久,將來我會成為哪種風景?

❾ 觀賞石,觀賞石文化

人們通過讀石,對石頭有了認知。但是,對石頭的認知度有著差異。對石頭內種類的概念理解容也不盡相同。在作石種分類時,因分類依據各不相同,分類方案也會不同。有按地質成因分類的,有按形態特徵分類的,也有按觀賞石分類的還有按奇石分類的...... 在眾多分類狀態下,人們沒有一個統一的種類概念。又由於種類概念的混亂,對於觀賞石的認知和奇石的認知必然受到影響。表現多為,將一般觀賞石誤認為奇石。造成奇石市場龐大的假象。使得一部分觀賞石堂而惶之地走進了奇石市場。因此,我們對石頭的分類概念必須嚴謹,寬容勢必造成市場混亂。再說,不論以哪種方案進行分類,各石種都會有一部分獨立性,同時,各石種之間都會有一些共同性,有一些關系。如:奇石可作觀賞石,而觀賞石並非全是奇石;化石可謂奇石,而奇石並非全是化石;寶石可供觀賞,但是,可供觀賞的石頭並非全是寶石;化石中有的可視為寶石,奇石中有的也可視為寶石;還有一些石頭,既是觀賞石、奇石,也是化石,更是寶石。

熱點內容
老師勉勵學生的話 發布:2025-08-02 13:15:42 瀏覽:788
教師必看電影 發布:2025-08-02 12:47:57 瀏覽:323
小學體育教師德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8-02 12:08:56 瀏覽:666
南京生物醫葯谷 發布:2025-08-02 12:07:22 瀏覽:481
三上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02 12:01:16 瀏覽:916
幼兒園教師個人事跡 發布:2025-08-02 03:52:47 瀏覽:804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發布:2025-08-02 02:30:58 瀏覽:302
天津華圖教育 發布:2025-08-02 02:19:49 瀏覽:276
師德師風自查報告範文 發布:2025-08-02 01:35:55 瀏覽:890
敢罵班主任 發布:2025-08-02 01:23:55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