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揚名中學

揚名中學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43:08

㈠ 有誰知道隴南市揚名中學簡介嗎

隴南市揚名中學是一所創建於2004年的隴南首家私立學校,學校位於甘肅南部與四川交界處,距風景名勝區九寨溝100多華里,氣候宜人,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學校由熱心於教育事業的江蘇籍人士黃文明先生投資一千多萬元新建。目前,學校佔地40餘畝,建築面積達二萬多平方米,學校辦學風格獨特,採用江蘇的教育教學理念,成績斐然,社會聲譽鵲起。2006年的首次中考亮相中,一舉奪得隴南市第一名。2007年首屆高考成績輝煌,參考總人數132人,本科上線65人,重點本科上線30人,600分以上14人,其中胥根平同學以671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現有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優秀骨幹教師數十人。

㈡ YMZX是無錫哪個學校的縮寫

Ymgx是無錫揚名中心小學的縮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你可以對這個答案進行採納,謝謝。

㈢ 隴南市的所有高中列表

武都縣兩水中學

武都縣安化中學

武都縣漢王中學

武都縣洛塘中學

武都縣濱江中學

武都第一中學

白林局中學

隴南市第一中學

城關中學

武都二中

隴南揚名中學

隴南市揚名中學

賓江中學

白龍江林業管理局中學

化埡學校

成縣城關中學

成縣大坪鄉八年制學校

成縣支旗學校

成縣第一中學

成縣第四中學

成縣紙坊鎮學校

成縣蘇元學校

成縣黃陳學校

成縣朱家橋學校

成縣第二中學

成縣黃渚逸夫學校

成縣一中

文縣第三中學

文縣第一中學

文縣第二中學

文縣第四中學

白水江林業局子弟中學

文縣一中

宕昌縣八力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化馬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南河學校

宕昌縣哈達鋪中學

宕昌縣城關中學

宕昌縣官亭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新城子學校

宕昌縣沙灣中學

宕昌縣獅子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第一中學

南陽中學

康縣兩河鎮八年制學校

康縣雲台中學

康縣城關中學

康縣大南峪附中

康縣大堡中學

康縣平洛中學

康縣碾壩中學

康縣第一中學

康縣第二中學

康縣迷壩八年制學校

康縣銅錢八年制學校

康縣陽壩中學

西和縣喜集八制學校

西和縣曬經鄉八年制學校

西和縣第一中學

西和縣第三中學

西和縣第二中學

西和縣第四中學

西和縣馬元鄉八年制學校

西和一中

太塘鄉衩級中學

禮縣一中

禮縣三峪鄉八年是學校

禮縣四中

禮縣王壩中學

禮縣白河中學

禮縣第三中學

禮縣第二中學

禮縣雷王鄉中學

禮縣馬河鄉八年制學校

禮縣實驗中學

禮縣實驗中學

徽縣第一中學

徽縣第三中學

徽縣第二中學

徽縣第五中學

徽縣第四中學

兩當縣顯龍鄉顯龍學校

兩當縣第一中學

兩當縣第二中學

兩當縣職業中學

兩當縣西坡鄉西坡學校

㈣ 贛州市陽明中學和贛一哪個更好

冀州市揚名中學和G一,哪個更好,我覺得兩個學校都是非常好的西支力量都是非常雄厚的。

㈤ 甘肅省隴南市揚名中學一月多少放寒假

2月7日(星期日,農歷除夕)、2月8日(星期一,農歷正月初一)、2月9日(星期二,農版歷正月初二)為法定權節假日
2月6日、2月14日(星期日)公休調至2月11日(星期四),2月12日(星期五)
2月6日(星期六)、2月14(星期日)日照常上班

㈥ 武都汽車東站到揚名中學可以坐幾路公交車

武都汽車東站到揚名中學沒有公交車,自駕要20分鍾。距離10公里!

㈦ 隴南市武都有多少所中學

武都高中:隴南市一中 武都二中 八一中學 兩水中學 洛塘中學 甘泉農中 揚名中學以及正在建設的隴南育才中學

㈧ 武都八一中學怎麼樣(全方位的)

武都區八一中學原名安化中學,地處隴南市武都區安化鎮,始建於1958年,服務於周邊10個鄉鎮。「5·12」特大地震給該校造成巨大損失,教學樓、實驗樓、綜合辦公樓全部成為危樓。蘭州軍區伸出援助之手,決定捐資1.1億元,在學校原址重建一所現代化中學,工程自2009年3月26日開工建設。

隴南市武都八一中學位於武都城區以北26公里處的安化鎮曾街村,始建於1958年,曾稱為武都縣第三中學,武都區安化中學。學校現佔地面積52畝,在校學生2236名,教學班33個,教職工153人。服務於周邊10個鄉鎮18萬多人口。 「5.12」特大地震給學校造成了巨大損失,原有的教學樓、實驗樓、綜合辦公樓成為危樓,教師平房宿舍幾乎倒塌。蘭州軍區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大力援助,投資億元原址重建了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備、設施一流的現代化中學。新校建綜合教學樓一棟(五層)可容納40個教學班,各種功能室、教輔室40間,圖書室藏書3萬余冊,高標准配齊設備儀器。校園網及多媒體平台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綜合宿舍樓一棟(十層),可容納1200名學生住宿。建有餐廳食堂、塑膠跑道、大門、圍牆、鍋爐房、浴室。完成了校園的硬化、綠化、美化。 武都八一中學於2010年4月29日竣工交付使用。目前,學校運行情況良好。學校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實施「精細化」管理,強化質量意識,突出「以文為主、文理兼修、小科突破、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努力實現「辦有特色的現代化學校,育有特長的創新型學生」的辦學目標。創新管理機制,形成現代學校管理新途徑。積極探索體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創新,建立與新課改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展望未來,學校確立了五年發展規劃,通過五年的努力,把武都八一中學建成全市具有一定影響,整體辦學實力居於市內同類中學前列的學校。 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郭洪超,副省長郝遠,總後基建營房部副部長張忍奎,蘭州軍區聯勤部副部長陳敬萬,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喬正敏等軍地領導出席交接儀式。 新學校佔地51畝,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宿舍樓、食堂、浴室、鍋爐房等建築和操場、綠化帶等,可容納40多個教學班3000名學生,解決2000名學生的住宿和洗澡問題,每間教室都配備了電腦、投影儀及監控設備。蘭州軍區的廣大官兵還給師生們捐贈了2.8萬冊圖書,建起教師和學生閱覽室。 郭洪超說,援建八一中學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蘭州軍區的光榮使命,一年多來,援建項目部和施工單位滿懷對災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和對孩子們的深切關愛,高起點設計、高速度建設、高質量竣工。衷心希望學校領導和老師管好學校、用好設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多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衷心希望同學們銘記黨和人民的關懷,奮發學習,立志成才。 郝遠說,「5·12」地震發生後,蘭州軍區廣大官兵在第一時間組織搶險救援隊伍趕赴隴南,奮勇承擔起最緊急、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用實際行動與災區人民共同譜寫了軍政團結、軍民團結、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壯麗篇章。災後重建的關鍵時期,蘭州軍區心系災區孩子,再伸援助之手,援建八一中學。新學校凝結著蘭州軍區廣大官兵的無私愛心,是蘭州軍區和甘肅省雙擁共建的又一座歷史豐碑

㈨ 關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幾所普通高中,求支援。。

武都區有四所高中,隴南市一中,八一中學,兩水中學,武都二中。還有一所私立高中是揚名中學。

㈩ 無錫六中在哪

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地處山明水秀的太湖之濱,創建於1941年,至今已有六十個春秋。
學校的創始人秦意誠,是無錫從事粉麩業的著名實業家秦炳奎(小名阿春)的侄兒,秦炳奎以幼時未能多讀書深感為憾,1940年冬臨終前一再囑咐意誠興學育才。秦意誠為完成叔叔遺願,從他的遺產中提出四千大洋在中橋後街買地建校。1941年學校建成,把王相楠先生開設的育英初中班(約有30名學生),並入念春小學,更名為「念春中小學」。由秦意誠先生任校董事會主席,王相楠先生任校長。 此時正值抗戰關鍵時期,廣大師生有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王相楠先生和唐瑛等青年教師就與新四軍顧復興部建立了聯系,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先後排練歌舞、話劇到群眾中宣傳,深受群眾歡迎。1947年,沈鈞儒先生特意推薦王相楠赴上海政法大學學習,並任學生會主席(王相楠解放後從事政法工作,1984年離休。) 抗戰勝利後,教育又有了新的發展,學生不斷增多,校舍必須擴建,而資金嚴重短缺。在秦意誠積極努力下,籌建新的董事會。由秦意誠、陳梅芳、秦素城、成叔和、顧鼎盛、蕭耕榮、蔣耀廷、秦祖誠八人組成。董事會推舉陳梅芳(大陳村人,工商界,舊蠡園西南「漁庄」主人)任校董事會主席,秦意誠任常務副主席。並由陳梅芳出面,在上海杏花樓,邀中橋地區在上海的實業家約20人,召開擴建「念春」集資酒會,與會者對地方辦學非常熱心,紛紛捐助,籌款購田4.5畝,秦意誠先生也捐出了家裡兩畝多地,擴建校舍1270平方米,開設初中三個班,附設小學部四個班,教職員工漸增至23人。因學校地處揚名地界,遂定名為「私立揚名中心小學」,1947年聘邢鵬舉為校長。1948年夏邢離任,聘殷力農任校長。
1949年4月,無錫解放,1950年 殷力農離任,學校成立校務委員會,先後由廉真果、陸玄默任校務委員會主任。1954年2月,無錫市教育局正式委派孫品如任校長。
1956年7月,人民政府正式接辦私立揚名中學,改名為無錫市第六中學,開設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57年正式建立黨支部,由殷旭任黨支部書記,加強了黨對學校的領導,學校得到迅速發展。當時盡管條件極差,生活艱苦儉朴,但大家都有一顆奮發圖強的雄心,全體師生員工上下一致,協力同心,團結戰斗,成績顯著。學生多是農家子弟,淳樸敦厚、學習認真,能吃苦、肯鑽研,勤學好問,熱愛勞動,尊師守紀,團結友愛,親密無間的優良風尚蔚然成風。「精、誠、勤、朴」的校訓永遠激勵六中師生奮勇向前。學校教學出現了新生機,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六中成為市區西片較有影響的一所中學。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征地擴建校舍。六中發揚老解放區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精神,師生齊動手,運土填操場,搬磚造禮堂,勤工儉學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校園面積從6.5畝擴大到42畝,相繼興建了教學大樓、大禮堂、實驗儀器室、籃球場和田徑場,至1960年學校建築面積已達到4500M2,設24個班級,有學生1200餘名。1959年百餘名首屆高中生畢業。

熱點內容
老師勉勵學生的話 發布:2025-08-02 13:15:42 瀏覽:788
教師必看電影 發布:2025-08-02 12:47:57 瀏覽:323
小學體育教師德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8-02 12:08:56 瀏覽:666
南京生物醫葯谷 發布:2025-08-02 12:07:22 瀏覽:481
三上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02 12:01:16 瀏覽:916
幼兒園教師個人事跡 發布:2025-08-02 03:52:47 瀏覽:804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發布:2025-08-02 02:30:58 瀏覽:302
天津華圖教育 發布:2025-08-02 02:19:49 瀏覽:276
師德師風自查報告範文 發布:2025-08-02 01:35:55 瀏覽:890
敢罵班主任 發布:2025-08-02 01:23:55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