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校園
㈠ 充滿藝術的校園作文四百字
校園里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也包含著酸甜苦辣的難忘回憶。我清楚地記得,那次的體育課是一節特殊的體育課,因為,那節體育課是語文老師帶著我們上的。正是那節體育課,成了我在校園里最甜美的回憶。
下一節是體育課,我們興致勃勃地跑向了操場,可是,在那裡等候的不是我們的體育老師,而是我們的班主任,閻老師。我們既好奇又充滿疑惑地走上前去,問道:「體育老師怎麼沒來呀?」老師答道:「今天你們體育老師有事,所以不來了,我是想讓你們好好地玩一回,才來這里給你們上體育課。」聽了老師的話,我們高興地跳了起來。
老師對我們可真好,既不用跑步,也不用走路,一上課就玩。但雖說不跑了,不走了,可還是沒什麼玩,這時,老師拿著一根長長的跳繩向我們走了過來,笑眯眯地說「來,我們一起跳大繩吧!」說著,就把另一頭遞給了齊楚。剛開始還沒有人上,一見有大膽的走了出來,班裡的同學就你擁我擠地走上前去。
同學們個個都像只輕快的小兔子,繩子快到腳跟時,輕輕跳起,再落下,跳起,再落下,此時此刻,我覺得閻老師不是老師,而是我們的一個好朋友,一個大姐姐。沒過一會兒,全班同學和一些別的班的同學都被吸引了過來,操場上更熱鬧了,到處都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啊!美麗的校園,我的第二個家,老師,就像我的媽媽一樣,在這里,我必將快樂地健康地成長!
㈡ 如何讓藝術深植於校園,紮根於學生的心中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名單,我市裕華西路小學、井陘縣皆山中學、正定縣弘文中學三所學校名列其中。記者走進這三所學校,感受中華文化在校園里的浸潤傳承。
□本報記者 楊惠玲
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決定在全國小學、初中和高中(包括職業高中)開展創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以下簡稱傳承學校)活動,每三年評選一次。此次評選出來的傳承學校為全國首批。日前,記者走進我市入選的三所傳承學校,近距離感受濃濃的傳統藝術氛圍,探尋中華文化在學校的傳承之路。
正定弘文中學:
戰鼓敲進奧運和世博
常山戰鼓是正定民間表演藝術的優秀代表,源遠流長,久負盛名。常山戰鼓這一民間藝術在正定不僅中老年人喜歡,在正定弘文中學,也深得學生的喜愛。
一段紅綢將鼓系於腰間,手執一對塗有紅漆的魚形鼓槌,十幾個同學圍成一圈,「咚咚咚」的鼓聲威風八面地響起來。他們叉腿挺胸,兩臂圓掄,槌擊鼓面,或擊鼓邊,或兩槌互擊,隨著鼓點不停變換著動作。只見鼓槌翻飛,綵綢飄舞,變化萬千,青春少年打起常山戰鼓來也很是有模有樣。
正定弘文中學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戰鼓隊,聘請「非遺」常山戰鼓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張書社為總教頭,集中培訓音樂、體育教師。老師們將張書社口授的常山戰鼓鼓點樂句錄音,反復傾聽,確定每一個樂句的節拍、重音等各種音樂元素,借鑒簡譜記錄樂音的方式,採用學生能看懂、能記憶的符號形式,編寫成《常山戰鼓鼓譜》,作為「非遺」教材、校本教材。
有教材、有老師、還有課堂,這為常山戰鼓在弘文中學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副校長郭雪剛介紹,自推出這門課程以來,已經有2000多名高中學生接受了系統學習和訓練。「學生人數多並且群體固定,還有固定的練習時間,常山戰鼓在學校里傳承非常有優勢。」
經過系統、專業的訓練,同學們大都嫻熟地掌握了常山戰鼓的擊鼓技巧,從一個班隨便叫上二三十人就能演繹出鼓點錯綜復雜、隊形變幻多樣的常山戰鼓段落。弘文中學常山戰鼓隊逐漸聲名鵲起,各類慶祝活動、文藝演出、公益活動的現場頻頻出現他們的英姿。
2008年,鼓隊參加了奧運會中華世紀壇慶典活動、奧運火炬傳遞西柏坡接力活動和天安門廣場奧運慶典活動;
2010年5月,鼓隊受邀遠赴上海,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代表參加了世博會河北展示周系列演出活動;
2011年6月,中央電視台慶祝建黨90周年大型演出活動在西柏坡舉行,鼓隊應邀進行了開場表演;
……
郭雪剛告訴記者,此次學校入選全國首批傳承學校,是對學校工作的極大肯定和鼓勵,「這樣的活動不僅陶冶了學生高雅的藝術情趣,而且還塑造了他們良好的精神面貌,促進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豐富了現代素質教育的內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這項民間藝術繼承發揚下去。」
井陘皆山中學:
拉花扭到世界大舞台
拉花是流傳於井陘縣境內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類屬於河北秧歌,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傳承這一民間藝術,皆山中學在全縣第一個把拉花藝術引入課堂,並成為井陘縣拉花基地的龍頭。
從1999年皆山中學建校之初成立的12人拉花興趣小組開始,當時在學校任職的音樂老師兼拉花隊教練張雲華就受命前往縣文化館或是有老藝人的村鎮拜師學藝,回來再教給學生。雖然從空白入門,但隊員們勤學苦練,提高很快,屢次在縣內的比賽中獲獎。漸漸地,拉花隊有了名氣,隊員越來越多,藝術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為了讓拉花這一古老的藝種更富有現代氣息,張雲華等幾位老師對一些傳統動作做了改進,加入了現代舞蹈元素,皆山中學的拉花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十餘年間,由過去的簡單模仿,到今天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拉花音樂和動作編排;從在室外經霜冒暑訓練拉花,到擁有排練廳和塑膠訓練場;從師生自己製作花傘、彩扇、花籃等道具,到現在擁有150餘套服裝和相關道具……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皆山中學不僅把歡快、祥和的喜慶色彩,把激昂、奮進的青春旋律,都融入到古老的拉花藝術之中,而且還形成了以井陘拉花藝術教育為特色的校本課程,有了自編教材。
皆山中學的高治中老師介紹,現在學校每個班都有學生扭拉花,每年新生入學後,學校都要從中遴選出優秀學生參加學校拉花隊。因此,學校常年活躍著一支專業的拉花表演隊伍,有12人拉花、36人拉花、48人拉花以及百人拉花。
現在,拉花已成為皆山中學的一大亮點,他們的拉花隊不僅在各種比賽中屢獲殊榮,還在各種大型活動中盡展風采。2001年,皆山拉花隊參加首屆「華葯杯」全國億萬婦女健身大賽就獲得了表演一等獎;2004年,皆山拉花代表河北省參加了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並榮膺金獎;2007年7月,皆山拉花又代表河北省參加了「中國民間民族歌舞精品展演」,奪得最高獎——金荷花獎……
最讓皆山師生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2010年5月13日至17日,拉花隊受邀參加了上海世博會河北周開幕式和世博園巡演。「擰肩」、「 翻腕」、「扭臂」、「吸腿」、「撇腳」……拉花隊的孩子們涌動著豪情,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2010年9年,皆山拉花隊作為我省惟一的參賽隊,參加了第八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再奪金獎,並獲得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一項項榮譽記錄著皆山中學拉花隊的師生們為之付出的努力。如今,皆山中學已成為井陘拉花的一張名片,先後培養出了五六百名拉花文藝骨幹,有近萬名拉花愛好者分布於海內外。皆山中學通過不斷地創新,讓青年學生秉承了拉花這一傳統藝術並將之發揚光大,在創辦學校特色教育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藝術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走出了一條可貴的實踐之路。
裕華西路小學:
「小梅花」成長在校園
和常山戰鼓的豪邁、井陘拉花的奔放不同,每當課間走進裕華西路小學,你就會聽到一段段優美的京劇唱腔。這是該校特意為同學們營造的一種藝術氛圍。
裕華西路小學作為民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在原有藝術特色教育的基礎上,自2006年9月開始將京劇藝術引進課堂。
裕西小學副校長高靜介紹,為了在學生中普及京劇基礎知識,學校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年級段設立了不同的學習目標,並編撰出一套校本教材《京劇——我們的國粹》,每周安排一節京劇校本課程。現在,教學生學習京劇已不是某個老師的事。音樂課上,老師教孩子們欣賞京劇的唱腔和唱段;舞蹈課上,老師會教孩子學習和模仿京劇身段;美術課上,老師帶孩子一起畫戲劇臉譜和服飾;而語文課老師則會尋找教學內容與戲曲的結合點,講解有關戲曲名段的歷史故事……
「潤物無聲,育人無痕」。學校注重從聽覺、視覺、感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熏陶,營造出濃濃的藝術氛圍。
學校利用校廣播站,設立了「京腔京韻自多情」欄目,在每天上、下午兩次大課間准時播放京劇唱段。從時尚京歌到現代京劇、再到經典名段;從開始一個唱段播半個學期再到一個唱段播兩個月、最後一月一曲,做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接受京劇的旋律和韻味。學校還為喜歡京劇的學生提供單獨學習、欣賞的場所「音樂吧」,同學們課後可以自由選擇曲目來欣賞,恰似一個「音樂超市」。
2008年,學校成立了「小梅花藝術團」, 特聘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裴艷玲為藝術顧問,著名奚派傳人、中國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為名譽團長,著名藝術家劉秀榮、李勝素、邱瑞德、趙玉華、武健蓉等擔任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授課,提供專業指導。
四年級一班的任思源是「小梅花藝術團」的一員,學唱的是老生行當,他給記者演唱了一段《珠簾寨》中的《數太保》。「大太保亞賽過溫侯貌,二太保生來有略韜,三太保上山擒虎豹……」閉上眼睛,細細品味,這個10歲孩子的演唱字正腔圓,頗有韻味。高靜告訴記者,任思源在去年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快樂戲園」欄目舉行的年終總決賽中,憑著過硬的唱功力挫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獲得了金獎。「雖然他學習京劇的時間不長,但是很有悟性,在老師的指導下,進步很快。」
在裕西小學,和任思源一樣的孩子有很多,在濃濃的京腔京韻的熏陶中,他們深深地喜歡上了京劇這一國粹,並且從中收獲了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每次學戲前,老師都要給我們講唱段的意思、故事背景,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物,把握角色的內心。」五年級一班的王怡飛告訴記者,通過參加「小梅花藝術團」、通過學習京劇,她了解到了更多的京劇知識,也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歷史故事。
「讓孩子們接受傳統藝術的熏陶,不僅是讓他們感受藝術之美,也是在讓他們接受品德教育,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了寓教於樂。」高靜說,這次入選全國首批傳承學校,裕西小學是我市入選的惟一一所小學。「今後我們要將中華優秀傳統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努力建設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將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發揚。」
㈢ 在線等關於藝術校園 藝術氣息的主題班會應該談什麼
首先任何專業都有相關的藝術方法,學習的藝術,實踐理論知識的藝術,以及學校生活與學習社會生活的藝術等。
其次自己的社團活動中有許多藝術性的活動,人類文化寶藏真實的藝術寶庫是城市中到處可以結伴去探索的,文化與藝術不可隔離,藝術與社會生活同在,所以社團活動中的藝術是包羅萬象的,小到琴棋書畫,大到探索藝術人生——這些都是可以舉辦形式各式的組織生活,展現藝術學子的風採的舞台。
具體要說的肯定是結合好你的社團對象的愛好興趣與目前的主題活動與共同的傾向性,然後再加上某些具體的設定設計的話題,比如各自說說對當前藝術人生欄目舉辦和周潤發調笑朱軍在《孔子》拍攝事情的看法,從這些說起談談孔子思想與藝術的關聯,再聯系各自的生活與學習中的藝術門徑與相關的修養或各方面愛好等——話題延展開之後還可以提醒緊密圍繞藝術來聚攏,舉例說明等等。
這些可以得分嗎?
㈣ 關於校園文化藝術節的主題
校園文化藝術節的主題:
1、舉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高層論壇」。
邀請主辦單位領導、著名大學校長、教育專家、高校學工處長、宣傳部長、團學組織幹部等,就校園文化的基本理論、基本內涵,特別是校園文化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的獨特作用、途徑和方式以及有效載體等進行全方位探討,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2、舉辦「第四屆中國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
通過組織開展校園歌手大賽,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作和演唱校園歌曲,反映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當代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示當代大學生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唱響和諧的時代主旋律。
3、舉辦第三屆「全國十佳百優學生社團」展評活動。
通過組織評選和展示,樹立高校學生社團的優秀典型,明確學生社團的發展方向,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更好地發揮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構建繁榮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4、組織「高校學生網路文化活動周」。
通過開展網上原創歌曲、DV、flash、動漫、攝影展示,開設在線專家講座,提供優秀藝術影片鑒賞等豐富多彩的網路文化活動,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網路文化建設,引導大學生文明上網、上文明網,形成富有時代特色、青年特點的校園網路文化體系。
重點組織好「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網站」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優秀學生網站,樹立學生網站的優秀典型,明確校園網路文化的導向,更好地發揮網路文化的育人作用。
5、組織校園青春短劇展演活動。
通過組織展演活動,引導高校學生以校園生活為原型,創作排演一批反映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青春短劇,展現大學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謳歌當代青年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追求,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4)藝術與校園擴展閱讀: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加強文化道德修養,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整合現有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形成聲勢和規模,打造新的文化活動品牌。
創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和校園氛圍;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努力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需求,使高等學校成為發展。
㈤ 以藝術和校園兩個關鍵詞寫演講稿,例如校園的綠化,校園的建築,藝術節啊什麼的,300字左右。
春到了,小草爭先恐後的從土地里鑽出來,把大地從光禿禿的一片白變的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綠。「嘩啦啦啦」小溪被突然到來的溫暖融化了,順著流水的方向去欣賞這美麗的春景。在鄉下,樹林邊,扒開新生的小草,仍可看見舊一年殘留的枯枝黃葉、積雪。春之色就像雜拌兒一樣,不僅只有冷的綠,還有火的紅、艷的粉。看,玫瑰紅的像火、水仙白的像雪、迎春花像日光,把春打扮的多姿多彩)
在鄉間,農田裡,正在播種的農民揮汗如雨,但心裡頭卻很是高興: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城裡人到了鄉下,貪婪的呼吸著新鮮的拌雜著新煩泥土的氣息;在山間,小山上,小草都鑽了出來,樹上也長出了新葉,有的地方讓殘留著積雪,山上還有一些農舍,冒著縷縷青煙伴隨著緩緩的春風到處飄盪,繪成一副山間美景圖;在公園,草坪上,小朋友們正在嬉戲玩耍,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滾、有的在野餐,公園草地上的春天,到處洋溢著人們的歡笑。
春天,大家都成群結隊的去春遊,有的去爬山、有的去賞花。總之春到了,歡樂、悠閑都到了,不緊跟「潮流」大包小包去春遊不就「落伍」了嗎?
春像一位姑娘,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春像一位畫家,把大自然畫的五彩繽紛。春寓意著生命和希望的開始和豐收前的喜悅。
㈥ 關於校園文化藝術節感想的作文
記校園文化藝術節
那天,陽光明媚,同學們帶著愉快的心情迎來了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正式開幕,這一屆藝術節會不會比上一屆的節目更新穎更精彩更給力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首先,出場的節目是薩克斯表演,那動聽的聲音,那優美的旋律,簡直是扣人心弦啊,作為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他的表演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台下的辛苦排練。
第二個節目是空竹表演,只見表演者不慌不忙的走上舞台,看得出他十分有信心。一陣音樂響起,他便耍起了空竹。只見他兩只手一上一下,空竹便在繩子上轉動。開始是很平淡無奇的,突然,他做了連續的高難的的動作,他把棍子一拉,往上一甩,空竹向上飛了出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想:他能不能接住空竹?會不會因表演失誤而砸到自己而導致冷場呢?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在短短幾秒鍾內,他完成了高難度動作,我懸著的心情總算落了下來。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大家不禁感嘆:It's so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十幾個節目過去了,同學們看得有些累了,都在抱怨:這些節目太平淡了啊,還有沒有更新穎一點的節目呢?
許久,只聽到主持人報了下一個節目:接下來請欣賞由初一16班XXX同學帶來的《天路》。什麼?!這首調子可以與《青藏高原》的高音相比的歌曲,他能唱的上去嗎?過了一會兒,表演者上場了,啊?!還是個男的演唱,同學們個個受寵若驚,我心想:估計這個節目也不怎麼樣,嗯......繼續睡覺好了!
音樂剛剛放完前奏,便不知是什麼原因,突然停了下來,同學們都哈哈大笑,似乎是故意要給表演者一些壓力,但從他的眼中,我們看到的只有安靜與鎮定,伴奏再一次地響起,前奏過後,他唱出了第一句歌詞,沒想到,他的開頭,就迎來了同學及老師們的一片掌聲,他的那假聲是多麼地優美動聽,他唱的又是多麼的傳神啊!大家都沉浸於這場面中,彷彿自己就處於像歌詞中寫的那樣的環境中。低音,似小河緩緩流淌;高音,宛如大海翻滾咆哮,扣人心弦,振奮人心!他的演唱過程中,幾乎是掌聲迭起,表演結束後,掌聲雷動,同時,評委也給他打了一個很高的分數。
這次藝術節節目精彩紛呈,內容豐富多彩,每個節目都展現了同學們的多才多藝和青春活力,體現了青竹湖學生們的良好精神面貌,同時,這次藝術節表演也成為了學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㈦ 如何把校園美術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一,以美育輔助德育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育人先育德, 德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是塑造完美人生的基石,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美好心靈的形成不是先天形成的,美術教育可以藉助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比如我校是本地區廉政文化進校園示範校,特別是在市鎮等各級領導的推動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廉政文化深入人心,舉辦的紅紅火火,美術發揮著主戰場的作用,不管是在平常的教學中,還是在第二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查資料、收集素材。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還通過開討論會的形式談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作品,並且用主題繪畫、漫畫、宣傳畫、手工等各種藝術形式為廉政文化進校園獻禮。學生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創作的作品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如同學合作完成的手工紙雕塑《大貪官》,高80厘米,官帽上掛著銅錢,紅色的官服貼著學生精心剪刻的龍的形象,黑色的小圓眼賊溜溜的擠在在黃色的臉上,觀者看了以後忍俊不禁,活靈活現,有力的表現了貪官的丑惡嘴臉。宣傳畫《污者虧》用墨汁畫出三個銅錢表示三點水,用紅色寫虧字,表示「黑錢」是貪污的最終吃虧的是自己。還有學生用漫畫的形式來表現,因為是兔年,漫畫上兩只卡通兔子舉著標語牌,標語牌上寫著:「公者生明、廉者生威」。這些作品內容引人入勝、色彩強烈、形象直觀,能引導青少年追求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講授七年級《在美術的世界中遨遊》這一課時,我從《人橋》這件作品的材質、造型、環境、審美特徵,時代背景等方法欣賞評述作品,畫面上一隊戰士踏著人橋冒著槍林彈雨勇猛沖鋒的形象打動人心。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增強了對學生對戰爭殘酷性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生活、生命的熱愛。美術作品向人們揭示了什麼是真善美、假惡丑。是非曲直,當辯出對錯、真相後學生也真正理解了人性。美術教育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僅能提高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力,而且能幫助學生樹立理想,完善人格。同時增強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讓他們珍惜生命,關愛他人,並培養集體主義榮譽感、愛國主義精神,使之具備創造美好生活願望與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加校園藝術魅力
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是一門隱形課程,具有很強的審美和藝術價值,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這里美術又有了用武之地,學校政教處每個月確定一個教育主題,要求各班出一期黑板報,每期都有8個老師評比,並將優秀板報設計發布到校園網站上。板報評比活動提高了學生板報設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受到了不同的主題教育,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每一年國慶教師節,學生用手中的筆和心中的情,從不同角度,歌頌祖國的偉大成就。每次活動都激發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為校園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學生書畫展充分展示了我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水平,一幅幅稚趣盎然的參展書法美術作品,主題突出,風格各異,形式新穎。這些畫不但讓我們感到了小作者的用心,也看到他們豐富的內心情感和喜怒哀樂,使校園充滿了青春活力。
㈧ 高雅藝術進校園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意義。盡量寫多一點,謝謝。
我要反三俗--郭德綱
㈨ 以校園藝術為題寫一首小詩
帶著親友的祝願,帶著全新的期盼,告別家園溫馨的港灣,我們走進乍暖還寒的校園。所有的花兒都在這里綻放,一年一度,歲歲年年。
一年之計始於春。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書山學海是莘莘學子辛勤耕耘的土地。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年輕的姑娘趕在春天的前面,爭相穿上絢爛的花衣。她們青春的靚麗與朝氣在校園的天空下盡情搖曳,趕走了料峭春寒里最後一絲寒意!這也是一個多情的季節,校園四處春意萌動,散放著勃勃生機。在這個季節,少男少女們的心事像一地綠色的小草,不經意間便碧綠了整個天際!
2
槐花開了,夏天到了。
對每一個校園的成員,純潔而熱烈的槐花從不吝嗇她動人心弦的美麗。
夏天的校園,清涼,靜謐,是遠離浮華與喧囂的一塊凈地。在這里,唯有朗朗的讀書聲,和不含雜質的自由清新的呼吸。當然,這里也有知了和黃鶯的鳴叫,還有野薔薇和月季花的清新和妖嬈。這,是鬧市中不可多得的聖地和幽居;但旺盛的不安分的求知慾比槐花馥郁的香味還要濃烈!
這個季節,總容易讓人想起許多往事,而往事中的許多細節,總與校園的槐花有關。有人說,那一串串的槐花是戀人留下的風鈴,它綻開了我們純潔的初戀和多情的青春。也許,槐花的意義還不僅僅如此。對某些事情的理解,或許要搭上我們一生的時間!
3
這個季節,始終讓人感到矛盾。
有人說,這是收獲的季節,新生們邁進心儀已久的大學殿堂,收獲著考試拼搏的成功和喜悅;有人說,這是離別的季節,因為每年這個時候,都有一批年輕的學子與他們親愛的師友一一作別,離校而去,開辟另一塊嶄新而又陌生的天地。所以,在這個季節,許多人總在有意迴避那些傷感的唐詩宋詞,總是喝著傷情的啤酒卻故作豪氣。
其實,這個季節最為絢爛多姿,也最接近人生現實。因為這個季節,我們有退縮,也有拼搏;有相聚,也有分離;有忘卻,也有一生一世忘卻不了的記憶。這,就是我們的大學生活,多情,神秘,美麗而又純潔!
4
冬天的校園,總讓人油然而生敬意之感。
十年寒窗,十年磨劍。這是每一個有志青年必經的考驗。真正的英豪往往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將徹骨的寒冷洞穿!
智者們說:真正的寒窗,催生著真正的希望。對豪氣干雲的年輕學子而言,漫天風雪,不過是青春瀟灑的詩情;數九寒天,又怎能封凍我們連綿不盡的思緒,和青春歲月里那五彩繽紛的夢境?更何況,家中郵寄的包裹還承載著父母家人深情的掛念,而師友的鼓勵與關懷,更是歲末天寒里及時送到的熾熱火炭,燃燒著讓你一生無法忘記的溫暖!
所以,即便堅冰封凍、隆冬來臨,我仍然喜歡漫步校園,看點點飄灑的雪花寫下溫馨而聖潔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