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扒衣視頻
㈠ 校園暴力事件事例
案例主要介紹青島市區公布的5個案例,案例中用化名,具體如下:
1、被告人李某為某中專學生,因與同學「爭女友」發生矛盾,後雙方約定「談判」。「談判」中其與糾合的其他被告人孫某等人對被害人曲某進行毆打,致曲某受傷。後曲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等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其行為均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予懲處,並根據犯罪情節、認罪態度及賠償情況,對各被告人分別判以相應有期徒刑。
2、被告人袁某與同校學生徐某等人解決糾紛,被徐某一方毆打後,看到同校學生張某等人,誤認為張某也是徐某一方的人,遂與其他五人持鐵管追趕張某至一胡同內,對張某拳打腳踢,其中一人持鐵管將張某左手打成輕傷。法院認為被告人袁某等與他人合夥隨意毆打他人,致人輕傷,情節惡劣,其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應受刑事處罰。
3、孫某與被害人庄某因言語不和發生爭執。次日上午,孫某糾合被告人沈某、黃某在其學校宿舍樓對庄某實施毆打,致庄某左膝受傷,構成輕傷二級。法院認為,被告人沈某、黃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輕傷,其行為均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予懲處,並對沈某、黃某分別判處管制一年和管制六個月。
4、被告人郭某和同學曲某因走路碰撞一事產生矛盾,二人便相約找人打仗。後被告人郭某糾集李某和同學姜某,李某又糾集楊某、張某、荊某等人到案發地點,李某持鋼絲鎖、荊某持套刀、楊某、張某、荊某、姜某、郭某等人持木棍對曲某進行毆打,致曲某受傷。法院認為,被告人郭某等與他人合夥持械聚眾斗毆,擾亂公共秩序,其行為構成聚眾斗毆罪,應受刑罰處罰。
5、原告於某與被告陳某等均系某中學學生,雙方日常關系不和睦。某日一直請假在家的於某出現在校內,看到陳某與原告的同班同學王某發生爭執並互毆,於某見狀亦參與毆打陳某,陳某等用伸縮鋼管抽打原告身體和左臂。互毆中,雙方身體均有受傷。於某經醫院診斷為:左尺骨近端骨折、軟組織挫傷、頭外傷反應。後其起訴要求賠償。法院經審理認為,各方均存在一定過錯,判決侵權人陳某等和學校均承擔部分責任。於某在本案中亦自行承擔部分責任。
(1)校園暴力扒衣視頻擴展閱讀:
校園師生之間的暴力日漸引起人們關注。有些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教育懷恨在心,糾集他人對老師實施暴力。有些老師對學生採取了失當的教育行為,比如體罰或實施暴力行為。我國的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對規范學校、教師的行為均做了明確的規定,對體罰學生的行為亦做了禁止性的規定。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遵循教育規律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書育人、依法履行職責。聘任的教師,在實施教育、管理職責中,故意致傷學生身體的,作為聘任單位的學校應承擔相應責任。
㈡ 碰到校園暴力去哪裡舉報
要舉報的話最好把你自己也保護好,因為一旦施暴者知道了是誰舉報的,會對你進行報復性施暴
㈢ 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暴力何時休
【熱點背景】
熱點事件一:多名女生不斷向一名女生拳打腳踢,多次將其打倒在地,那名女生並沒有還手。被打者王曉今年13歲,在一所實驗中學就讀初一,參與打人的女生共有8名,年齡均在14歲左右,而這8人分別在不同的學校。
熱點事件二:轟動全國的連雲港被打女大學生,她遭受了踢打,扒衣,羞辱,拍照,剪發等令人發指的校園暴力,多人毆打她一個,還將照片上傳網路。
校園暴力呈現出的新苗頭值得關注。有人感慨:以前我們上學時,同學間偶爾沖突,動手打一架就完了,可現在一些孩子動刀子、扒衣服,甚至全家上陣大打出手。
【中公解讀】
近日,校園暴力成為網路熱議話題,群毆、羞辱以及燙煙頭等事件不僅輿論在持續發酵,而且施暴者也遭「人肉」,被幾近一面倒的「口誅筆伐」。校園暴力的頻發,未成年犯罪的零成本等問題突出,這其實是長期積淀的社會問題的外露。
首先,是家庭關愛的缺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管是父母優秀的品質,還是不良的品質,都會在孩子心理留下烙印,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得好:「種田不除,一季荒,養子不教,一世枉」。家庭教育的缺失,諸如: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睦、父母和鄰居敵對、與親戚朋友仇視、父母決策的缺位等等,都會使孩子性格、心態發生扭曲,出現冷漠、嫉妒、孤獨、自卑、任性、過激、缺少同情心等等狀況,成為日後發生暴力傾向的心理誘因。
其次,是學校教育管理的缺陷。我國目前依然是應試教育體質,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均以考試優秀率、升學率、分數作為評判教育教學成果的標准,因此重智育、輕德育,陳腐觀念仍在起著作用。學校對那些因學習成績不好,而愛惹事的問題學生,疏於管理,他們失去了老師的關懷,同學的信任,在自卑心理的驅動下,從滋事打人中尋找成就感,錯誤認為「拳頭硬」才有出息。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作為老師,不僅承擔著傳授學業、解答疑惑的責任,同時也要向學生講述道理、傳播正義。學生正處於心理和生理不是很成熟的年齡,學校的職能不只是教會學生技能,更要承擔起育人的職責,如果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培養出來的人才與機器無異。
再次,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社會是一個大染缸,社會進步的同時,負面的影響無時不在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權力腐敗、網路游戲、黑惡勢力以及小說、電視劇、網路游戲社會不良風氣里的「暴力」充斥著青少年的業餘生活,進一步地毒害著青少年的思想,極易使青少年產生沖動和暴力傾向。
總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對青少年今後的成長與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三方合力,齊抓共管,角色到位,才能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事件的再次發生,還校園一片凈土。
第一,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同時要切實完善和落實懲戒機制,令行禁止、依法治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維護法律的權威和教育的尊嚴。同時,學校要通過法制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培養其健康的興趣愛好,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同樣給予他們關愛和庇護,讓他們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溫暖鼓勵。
第二,重視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好的家庭,孩子身心健康,有良好的素質教養。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當好孩子的典範,讓孩子在寬松、和善、關愛的氣氛中健康成長,成為善良,開朗,樂觀的人。
第三,凈化社會風氣,剔除不良影響。社會上應該積極營造傳播正能量的氛圍,盡量少放映色情電視劇,不向學生提供充滿幻想和暴力的游戲,對於那些孝順父母、勤儉治學、見義勇為的學生的事例進行宣傳,樹立標桿,讓其他孩子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