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白朗縣中學

白朗縣中學

發布時間: 2020-11-23 02:09:32

⑴ 有日喀則市康馬縣的相關資料嗎

康馬,藏語意為「紅房子」,原屬西藏噶廈政府江孜宗管轄。1960年康巴縣成立,隸屬江孜專區。1964年,日喀則、江孜兩專區合並,康馬縣歸日喀則地區管轄。

一、自然地理狀況
康馬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北麓,距日喀則市140公里,是以牧業為主的半農半牧邊境縣。境外與不丹王國接壤,邊境線長78公里,境內與亞東,白朗、江孜、浪卡子四縣相鄰。全縣總面積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鄉4100米,最高的鄉4500米。縣域內山大溝深,高山占總面積一半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80毫米,年平均溫度4攝氏度,冬春多風,風力在5級左右。湖泊有沖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龍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屬年楚河流域;礦產有金、銀、銅、鐵等。耕地面積4.7萬畝,可利用草場488萬畝,綠色植被覆蓋率7%。全縣轄8鄉1鎮、48個村民委員會、160多個自然村、人口3529戶20036人,藏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農牧區人口占總人口的94%,大部分農牧民群眾信教。

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國民經濟綜合指標。國內生產總值為8243萬元,同比增長16%。地方財政凈收入為145萬元,同比增長83%,首次突破百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1901元,同比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6672萬元,同比增長71%。

農牧區經濟。農村經濟總收入4741萬元。工業總產值124.9萬元;鄉辦企業9家、村辦企業28家,產值308萬元;個體工商戶220戶。糧油總產2350.28萬斤;牲畜年載畜量33.61萬頭,年末存欄24.15萬頭,畜產品商品率達到40%以上。

基礎設施。全縣有水庫4座,水塘99個,水渠350條,防洪堤壩228公里,農田、草場水利基礎設施基本能保證農牧業的正常生產;公路通車253公里,鄉(鎮)、村基本通車;電站1座,裝機容量1000千瓦,農網改造58.85公里,6個鄉(鎮)通電;6個鄉(鎮)通電話,48個行政村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縣城實現了閉路電視。

教育衛生事業。全縣有1所中學、9所鄉(鎮)中心小學、13所教學點。教師學歷合格率小學100%、中學91%;適齡兒童入學率98.78%,中小學在校生3441人,畢業生升學率小學100%、中學83.42%;「普六」義務教育得到鞏固,「普九」義務教育進展順利,基礎教育名列地區、自治區前茅。農牧科枝推廣站9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3名。「一甲」醫院1所,醫務人員33人,住院床位20張。鄉級衛生所9個,防疫站所10個。人口自然增長率7.08‰。

⑵ 桑珠孜區的社會事業

截至2010年,全區18個縣(市)參加了文藝演出,以原生態節目的形式和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參演人員達4000餘人。每年文藝隊演出300餘場,觀眾達40萬人次。
桑珠孜區組建了文物普查隊伍,對聶拉木、定日、崗巴等縣的文物進行了文化普查(補查)。截至2010年,共完成154處文物點的調查工作。在保護、利用好前兩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基礎上,推進第三批國家級普查申報工作,並對薩迦縣、江孜縣、桑珠孜區和拉孜縣的7個文物點進行普查,共收集、拍攝圖片800餘張,筆錄文字資料近10萬字。
2009年,全區共出動執法人員1263人次,檢查經營單位731家,收繳各類盜版及非法音像製品2015盤(張),收繳各類出版物10896件,停業整頓32家。
桑珠孜區總投資485萬元的亞東、定日、定結、白朗四縣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已竣工並交付使用,為144個村的「農家書屋」配套發放了書籍。 桑珠孜區有專業文藝表演團體1個,業余文藝宣傳隊2個,各縣鄉還有不少群眾自發組成的藏戲隊。桑珠孜區群藝館和縣文化館4座,新華書店16座。桑珠孜區有電影院2座,還有錄像、VCD放映廳、卡拉OK等設施 截至2009年底,桑珠孜區小學共有224所、初級中學23所、普通高級中學3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與「十五」末相比,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提高了1.4個百分點,初中入學率提高了2.84個百分點,高中入學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在2007年和2008年,已全面完成「掃盲」、「普九」任務,「普九」人口覆蓋率達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
「十一五」期間,對口援藏省(市)對教育事業的援助力度加大,桑珠孜區教育系統項目建設總投資7.4億余元,共新建校舍面積23萬余平方米。桑珠孜區組織實施了「農牧區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到2009年底,桑珠孜區已配備教學光碟播放系統,建立收視點235個,計算機教室78個,「班班通」教學資源系統111個,44%的鄉(鎮)完小實現了教學資源「班班通」。自治區財政廳、教育廳共投入964.3萬元,加強桑珠孜區職教中心基地建設;上海寶鋼集團投入845萬元,援建了仲巴縣職教中心。 截至2010年,桑珠孜區擁有各類醫療機構243家,其中縣級以上醫療機構22家、疾控機構19家、婦保院(站)8家、鄉鎮衛生院194家。全區有病床1873張,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2.5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02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53人。
到2009年,農牧民年人均免費醫療經費提高到180元,農牧區醫療制度縣、鄉覆蓋率均達到100%。
「十一五」期間,桑珠孜區共完成人民醫院附屬工程及周轉房、婦保院醫技樓建設;完成17個縣衛生服務中心附屬工程、8個縣衛生服務中心完善項目、8個縣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項目;完成72個普通鄉鎮衛生院、11個中心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及日喀則市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 從日喀則繼續南行,就可到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北則直達那曲,往東至拉薩、山南,西進則可直抵阿里。拉薩長途汽車站和八朗學和吉日旅社之間的北京東路,每天早上7:00起,有私營中巴開往日喀則。全區擁有各種機動車輛5000餘台,年貨運量達12.85萬噸,客運量近10萬人次。
桑珠孜區的主要公路有318國道、日(喀則)亞(東)公路、拉(薩)普(蘭)公路、中尼公路貫通東西南北。由新路前往日喀則距離250公里。 拉薩至日喀則班車在拉薩西郊汽車站(靠近拉薩河畔的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上車。拉薩到日喀則約5.5小時。返程在日喀則安康客運旅館對面的日喀則客運站上車時間需近5.5小時。現拉薩西郊汽車站有定班小車,大約4.5個小時到達日喀則;返程日喀則上車地點是日喀則東郊客運站,票價不變。
日喀則至江孜,一般是小麵包車(得利卡)或桑塔納拼車,途徑白朗縣、終點是江孜縣。桑珠孜區距白朗縣約40公里,白朗縣至江孜縣約50公里。每車坐乘客4人,每人25元。路程約1.5小時。等車地點與去拉薩相同。經過2005年的修繕,日(喀則)江(孜)公路路況大為改善,全程為平整的柏油路路面,若自駕車的話,時速可達每小時100公里。但由江孜至拉薩的路段仍未全線貫通。
由日喀則開往各地的長途汽車比拉薩所發車輛少,只開往拉薩及薩迦的有定期班次前往,亞東每日或隔日上午均有長途汽車前往,班次及時間視乘客人數而定。
前往拉孜的乘客還可在清晨06:00~21:00在扎什倫布寺外的廣場西側等候。所有車輛均要坐滿客才開出,所以客車有可能因旅客人數不足而臨時取消行程。

⑶ 哪位能告訴我雲浮市的羅定市、雲安縣、新興縣、鬱南縣以及市區的所有高中學校名字請幫我列出來,感謝

雲浮中學地址:興雲東路131號
電話:(0766)8982232

雲浮市田家炳中學地址:興雲西迴路70
河口中學廣答東省雲浮市雲城區
雲硫一中地址: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
雲浮電大地址:河濱西路109號
電話:(0766)8866065

樓主,可以進入網路地圖-雲浮市--視野范圍內搜學校即可得到

⑷ 2016日喀則市白朗縣中學中考成績表

一般可以通過當地的省市教育網或者教育信息網可以查詢,查找一下當地的教育網看一下是否有相關網站

⑸ 作者為什麼能把火燒雲描寫得那樣生動具體你從中學到了了哪些觀察方法

在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雲,叫做火燒雲,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雲,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天。
火燒雲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雲霞。火燒雲屬於低雲類,是大氣變化的現象之一。它常出現在夏季,特別是在雷雨之後的日落前後,在天空的西部。由於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使火燒雲的形狀千變萬化。火燒雲的色彩一般是紅通通的。火燒雲的出現,預示著天氣暖熱、雨量豐沛、生物生長繁茂的時期即將到來。我們已經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些顏色的光的波長不一樣,紅色光波最長,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分子和空氣里飄浮著無數細小的灰塵和水滴,它們都能夠把太陽的各色光線分散開來,這叫作散射作用。太陽光中的光波波長越短的,像紫色、藍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開來;波長越長的,像紅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陽光是斜射的,它通過空氣層的路程比較長,受到散射就減弱得很厲害。減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減弱得最少的是紅色或橙色光。這些減弱後的彩色陽光,照射在天空中、雲層上,就形成鮮艷奪目的彩霞。天上沒有雲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陽光里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藍色。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里行走沒有多遠就已經筋疲力盡,不能穿過空氣層。只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過空氣層探出頭來,將天邊染成紅色。
火燒雲可以預測天氣,民間流傳有諺語「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就是說,火燒雲或火燒天如果出現在早晨,天氣可能會變壞;出現在傍晚,第二天準是個好天氣。 作者:蕭紅
晚飯以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爺爺在牆根站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你老是金鬍子了。」
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人起到它背上,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鍾,那匹馬大起來了,馬腿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一條馬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兇猛,它在前邊跑著,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那麼大,也是那麼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想再看到那頭大獅子,怎麼也看不到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了。必須低下頭,揉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
作者簡介: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有悄吟、玲玲、田娣。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編輯本段]一、早年生活
1911年(農歷五月初五),蕭紅出生於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遠祖張岱,於乾隆年間從山東省東昌府莘縣逃來東北,到蕭紅祖父張維禎一代才從阿城縣福昌號屯遷到呼蘭。
蕭紅父親張廷舉,早年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范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統治階級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促使蕭紅最終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親姜玉蘭,生一女三子,蕭紅是第一個孩子。1919年8月母親病故。
同年12月,父親張廷舉續娶,繼母梁亞蘭對蕭紅姐弟感情一般。
蕭紅乳名榮華,學名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乃瑩。她深得祖父張維禎的喜愛,經常帶她到後花園玩耍。由於受到祖父以古詩為主的啟蒙教育,使蕭紅從小就打下較好的文學基礎。
1920年蕭紅進入呼蘭縣立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1924年升入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小學。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作文尤其突出。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呼蘭縣也掀起反帝愛國熱潮,蕭紅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上街遊行、示威,聲援上海工人、學生的愛國斗爭。
1926年蕭紅小學畢業,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上中學,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
[編輯本段]二、求學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
在蕭紅在哈爾濱讀初中期間,由六叔介紹,與哈爾濱道外三育小學教師汪恩甲訂婚。
在第一女中,蕭紅除喜歡繪畫外,還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校刊上發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鐵路的遊行,學生們情緒高昂,紛紛請願。蕭紅在這一抗日愛國運動中表現得堅定勇敢,一直站在斗爭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後,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1930年秋,蕭紅初中畢業。她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背叛家庭,逃婚來到北平,並進入女師大附中讀書。
1931年2月初,因無經濟供給,生活困難,蕭紅只好離開北平返回呼蘭。春節後她隨家搬到阿城縣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在福昌號屯的這段生活,為蕭紅後來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說、散文就是以這里為背景寫的。
[編輯本段]三、結識蕭軍
1931年10月,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違心地與汪恩甲一起住進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同居。半年後,蕭紅懷孕,臨產期近,汪恩甲卻不知去向。
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並因此結識青年作家蕭軍。兩人一見鍾情,互相愛慕。裴馨園、蕭軍、舒群等人給了蕭紅很大的幫助。
1932年8月,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蕭紅得以離開旅館,擺脫困境,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她住進醫院分娩,孩子生下後因無力撫養而送人。出院後,蕭紅與蕭軍住進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
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們患難與共,感情融洽。
1932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道里商市街25號(今道里紅霞街25號),有了自己的家。
[編輯本段]四、走上文學之路
1933年3月,蕭紅參加了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她的兩幅粉筆畫。同時,在蕭軍的影響下,蕭紅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可紀念的楓葉》、《靜》、《春曲》、《偶然想起》、《栽花》等是蕭紅最早(1932年)創作的詩歌。
《幻覺》是蕭紅認識蕭軍後,創作的一首詩歌(1932年7月30日),後發表在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上(1934年5月27日)。
1933年4月18日,完成第一篇紀實散文《棄兒》(載長春《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
1933年5月21日,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作品通過描寫王阿嫂一家的悲慘遭遇,憤怒地控訴了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篇小說發表以後,她陸續發表了《看風箏》、《腿上的綳帶》、《太太與西瓜》、《小黑狗》、《中秋節》等小說和散文,從此踏上文學征程。
「牽牛坊」是畫家馮詠秋的宅院,因院內種植牽牛花而得名,是位於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處平房。蕭紅、蕭軍經常到這里參加左翼文化人的聚會,常來的還有羅峰、白朗、金劍嘯、舒群等人。通過與他們接觸,使蕭紅開闊了眼界,增加了文學知識,而且還受到了一些共產黨員愛國進步思想的影響。
蕭紅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於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於公演前解散。
1933年8月,長春《大同報》文藝周刊《夜哨》創刊,蕭紅做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發表了《兩個青蛙》、《啞老人》、《夜風》、《清晨的馬路上》、《八月天》等作品。
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於1934年6月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
在青島,他們與先到這里的舒群一家住在觀象一路一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集中精力,勤奮寫作,這年9月9日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他們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系,並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
由於青島局勢緊張,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舒群被捕,蕭紅、蕭軍處境危險。1934年10月底,他們離開青島去上海。
五、與魯迅的交往 蕭紅、蕭軍到上海後,住在拉都路福顯坊內一處二樓上。魯迅先生非常關心他們到上海後的生活、思想和寫作情況,但因當時上海環境險惡,斗爭殘酷復雜,無法會面,只好通過書信聯系。魯迅先生多次給他們寫信,表示極大的關切,在精神上給他們很大鼓舞,為他們指明方向。
1934年11月30日,蕭紅、蕭軍在內山書店與魯迅先生第一次會面。他們向魯迅先生介紹了東北的斗爭情況和自身的遭遇,魯迅先生也給他們講了上海的斗爭局勢以及文藝界的情況,並同意推薦他們的作品出版。臨別時,為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魯迅先生將一些錢交給他們,並讓夫人許廣平將蕭紅的書稿帶回。
與魯迅先生的這次會面,對蕭紅、蕭軍來說意義十分重大。不僅加深了他們與魯迅之間的相互了解,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礎,也使他們得到魯迅的悉心指點,從魯迅那裡學會做人、做學問,為今後在上海立足,並從事文學創作,鋪平了道路。
12月19日,魯迅在梁園豫菜館請客,特意將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後來都成為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作和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不久,葉紫、蕭紅、蕭軍在魯迅的支持下結成「奴隸社」,並出版了「奴隸叢書」。
此外,魯迅還利用自己在上海的關系,積極向出版社推薦他們的作品,蕭紅等人的書稿不但被介紹到當時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鄭振鐸主編的《文學》,有時還轉到良友公司的趙家壁那裡。在魯迅的熱情幫助下,蕭紅到上海後寫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
隨後,散文《餓》,短篇小說《三個無聊人》分別刊登在《文學》和《太白》上。從此,蕭紅的作品便陸續在上海發行的《生活知識》、《中學生》、《作家》、《文學季刊》、《中流》等多家雜志上發表。蕭紅也開始在上海文學界嶄露頭角,成為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
[編輯本段]六、文學的收獲
1935年月12月,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一舉成名。
《生死場》原名《麥場》,後由胡風改名為《生死場》,是她以蕭紅為筆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場》以淪陷前後的東北農村為背景,真實地反映舊社會農民的悲慘遭遇,以血淋淋的現實無情地揭露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同時也表現了東北農民的覺醒與抗爭,贊揚他們誓死不當亡國奴、堅決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民族氣節。
《生死場》的發表,符合時代的要求,呼喚民族意識的覺醒,對堅定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鬥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蕭紅在作品中大膽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願望,抒發了她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魯迅在為《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稱贊蕭紅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生死場》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社會影響很大。蕭紅也因此成為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知名的女作家,從而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七、參與社會運動 1936年6月15日,魯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聯合簽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反對內戰,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發揮進步作用,創作優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斗爭。蕭紅是最初的發起人之一。
蕭紅的文學創作開始於1932年,到她去世,只有9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9年中,她創作了三部長篇小說《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三本短篇小說與散文合集《跋涉》、《橋》和《牛車子》;另有《商市街》、《蕭紅散文》、《回憶魯迅先生》等三本散文專集,以及一些散見於報刊的作品。蕭紅獨特的創造在於她打破了現代文學中小說通常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散文化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促進了現代小說觀念的更新,使小說取得另一種特殊意義的存在。蕭紅小說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的文體風格在我國現代文壇上獨樹一幟,構築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世界。
本作品中編選的小說大多是經較典型的「蕭紅體」作品,其中的《手》和《小城三月》還是她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逃難》、《馬伯樂》等幽默的諷刺類作品在蕭紅的創作中並不多見,既是學術界蕭紅研究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也是讀者較少閱讀的。但從這些作品中可見蕭紅多方面的創造才能,因此我們也將其選入,作為這一類作品的代表。

⑹ 黃山市休寧縣溪口鎮有哪個小學是28個學生,8個教職工的

官方的欺騙苗敢欺騙
在於欺詐,損害普通老百姓
,謊報業績冰山,充氣的冒泡亂七八糟的不滿。
偽造的千秋宏偉的各種犯罪的。
納稅人養著這幫人是繁忙的太無聊了
形式主義的東西像它!

熱點內容
合同三年試用期多久 發布:2025-08-15 21:11:20 瀏覽:947
初三化學配平視頻 發布:2025-08-15 20:10:50 瀏覽:739
鴻雁舞蹈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5 19:46:52 瀏覽:288
師德考核調查 發布:2025-08-15 18:12:45 瀏覽:340
暑期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15 18:08:35 瀏覽:531
天橋教師招聘 發布:2025-08-15 17:43:38 瀏覽:457
金壇黃老師視頻 發布:2025-08-15 17:07:27 瀏覽:986
日軍化學戰 發布:2025-08-15 15:22:39 瀏覽:923
教師考mpa 發布:2025-08-15 14:59:14 瀏覽:934
教師資格證題庫 發布:2025-08-15 14:53:13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