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❶ 謝冕的《永遠的校園》
看看簡單介紹,我想你會喜歡的。。。。《未央歌》以抗戰時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和昆明風情為小說的背景,而故事中的主角們是一群天真年輕的大學生,並由他們交織發展出一段屬於青春和校園的愛情。作者鹿橋把一個人分成四個人來做主角,是為了讓主角有機會施展出混身解數!配角們都是把這四個人聯系在一起。伍寶笙是理學院的,童孝賢與她同在生物系。余孟勤是文學院,藺燕梅也是,可是她在外文系。她一陣子因為愛求學而愛慕余孟勤,可是嫁給他的是誰也覺得不合適的伍寶笙。小童追隨著兩位愛護他的學長,卻得到藺燕梅的默許。從先進到後生,兩對年輕男女代表一個奮力上進的學生的四部份。彼此互相為至友、為畏友,有愛有怨、有笑有淚。 鹿橋(1919-2002),著名華裔作家、學者,本名吳訥孫,1919年出生於北京,先後就學於西南聯大及耶魯大學,系美術史專業博士,以後就教於美國幾所大學。著有《未央歌》(長篇小說)、《人子》(短篇小說集)、《懺情書》(早年作品集)、《市廛居》(近期作品及評論集)等文學作品,其學術論文多以英文出版,部分譯成其他文字,曾被列入美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2002年3月19日因直腸癌逝世於波士頓,享年84歲。直腸癌逝世於波士頓,享年84歲。● 抗戰時期長篇小說四大巨峰之一 香港文學史家司馬長風先生在他的《中國新文學史》中把鹿橋的《未央歌》看作抗日戰爭和戰後期間長篇小說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間三部曲》、沈從文的《長河》、無名氏的《無名書》。而《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讀來幾乎無一字不悅目、無一句不賞心」。 ● 「40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 1990年,由台灣《中國時報》評選。鹿橋的《未央歌》排名第一; ● 「20世紀漢語故事100強」 2000年,由香港《亞洲周刊》選評。14位評選委員來自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北美,代表不同華人地域得文學界,年齡也從不惑之年到年近古稀。大陸:余秋雨(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上海戲劇學院前院長)王蒙(小說家、中國文化部前部長)王曉明(文學評論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傳授)劉再復(文學理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前所長)謝冕(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傳授)台灣:王杏慶(又名南方朔,文學及時事評論家)施淑(文學評論家、台灣淡江大學中文系傳授)香港:劉以鬯(小說家、《香港文學》雜志總編輯)黃繼持(文學評論家、香港漢語大學中文系傳授)黃子平(文學評論家、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北美:鄭樹森(文學評論家、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比較文學系傳授)王德威(文學評論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傳授)馬來西亞:潘雨桐(小說家)新加坡:黃孟文(小說家) ● 「最愛一百小說大選」 2004年,由台灣聯合報系與被譽為「台灣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所舉辦的「最愛一百小說大選」活動,採用網路和書面投票的方式。鹿橋的《未央歌》(no.19)和《人子》(no.82)雙雙入選.
❷ 永遠的校園閱讀答案
永遠的校園 (節選)
謝冕
蒲公英小小的種子,被草地上那個小女孩輕輕一吹,神奇地落在這里便不再動了——這也許竟是夙緣。已經變得十分遙遠的那個八月末的午夜,車在黑幽幽的校園林叢中旋轉終於停住的時候,我認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聖的夜晚:命運安排我選擇了燕園一片土。
燕園其實並不大,未名不過一勺水。水邊一塔,並不可登;水中一島,繞島僅可百步余;另有樓台百十座,僅此而已。但這小小校園卻讓所有在這里住過的人終生夢繞魂牽。其實北大人說到校園,潛意識中並不單指眼下的西郊燕園,他們大都無意間擴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園觀念:從未名湖到紅樓,從蔡元培先生的銅像到民主廣場。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園既具體又抽象,他們似乎更樂於承認象徵性的校園的靈魂。
我同樣擁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園。我的校園回憶包蘊了一段不平常的記憶。時代曾給予我們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機遇,如今思來,可說是痛苦多於歡愉。我們曾有個充滿期待也充滿困惑的春天。一個預示著解放的早春降臨了,萬物因嚴冬的解凍而萌動。北大校園內傳染著悄悄的激動,年輕的心預感於富有歷史性轉折時期的可能到來而不安和興奮。白天連著夜晚,關於中國前途和命運、關於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辯論,在課堂、在宿舍、在湖濱,也在大、小膳食廳、廣場上激烈地進行。 這校園與我們青春的希望與失望相連,他永遠不滅。
這真是一塊聖土。數十年來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庄嚴無畏的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先天下的嚴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這更是一種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學與民主是未經確認卻是事實上的北大校訓。二者作為剛柔結合的象徵,構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這座校園作為一種文化和精神的現象加以考察,便可發現科學民主作為北大精神支柱無所不在的影響。正是它,生發了北大恆久長存的對於人類自由境界和社會民主的渴望與追求。
這里是我的永遠的校園,從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煙景,從鏡春園進入郎潤園。從成府小街東迤,入燕東園林蔭曲徑,以燕園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擴張,那裡有諸多這樣的道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裡行進著一些衣飾樸素的人。從青年到老年,他們步履穩健、儀態從容,一切都如這座北方古城那樣質朴平常。但此刻與你默默交臂而過的,很可能就是科學和學術上的巨人。當然,跟隨在他們身後的,是更多的學生,作為自由思想的繼承者,學生們默默地接受並奔涌著前輩學者身上的血液——作為精神品質不可見卻實際擁有的偉力。
這聖地綿延著不會熄滅的火種。它不同於父母的繁衍後代,但卻較那種繁衍更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種物質的遺傳,而是靈魂的塑造和遠播。生活在燕園里的人都會把握這種恆遠同時又是無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種北大特有的精神現象。這種存在超越時間和空間,成為北大永存的靈魂。
這是一片自由鄉土。從上個世紀末葉到如今,近百年間中國社會的痛苦和追求,都在這里得到積聚和呈現。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陸,這校園中青春的精魂曾為之點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者,從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審度漫漫的封建長夜,以堅毅的、頑強的,幾乎是前仆後繼的精神,在這片落後的國土上傳播文明的種子。近百年來這種奮斗無一例外地受到阻遏。這里生生不息地爆發抗爭。北大人的吶喊舉世聞名。這吶喊代表了民眾的心聲。阻遏使北大人遺傳了沉重的憂患。於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總有一種悲壯和憂憤。北大魂——中國魂在這里生長,這校園是永遠的。
懷著神聖的皈依感,一顆偶然吹落的種子終於不再移動。它期待著一種奉獻,以補償青春的遺憾,並至誠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國永遠綿延。
1.開頭寫校園「小」的用意是什麼?(4分)
2.文章內容中從不同的側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請分點概括北大精神的含義。(6分)
3.作者為什麼說北大是「永遠的校園」,請分點闡釋。(6分)
4.請你從寫作思路和寫作技巧兩方面,對本文做簡要鑒賞。(6分)
小題: .用誇張手法寫空間意義上的校園「小」,反襯精神意義上的校園的博大。(4分,各2分)
小題: .①以科學與民主為精神支柱;②北大的優秀學者,以豐博的學識、獨立的思想、嚴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銳的抗爭精神,影響和引領著後人;③北大的一代代學者,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後繼的精神在中國傳播文明。(意思對即可)(各2分,共6分)
小題: .①在北大的生活經歷是「我」永久的記憶;②北大學子代代傳承,使北大精神成為永遠;③北大精神是中國魂的代表和縮影,必將隨中國魂的綿延不絕而成為永恆。(①②點各1分,第③點2分,共4分)
小題: . 寫作思路:文章從作者個人在北大的生活經歷寫起,寫到對北大精神的領悟與贊美,之後頌揚北大魂與中國魂的共生與永存。層次清晰,過渡自然,能給人以很深的啟迪。(能概括出思路內容2分,簡析1分)(3分)
寫作技巧:⑴前後照應。作者在開頭把自己比做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落在燕園的土地上,結尾寫這顆種子在北大「不再移動」,與開頭相呼應,形式上便顯得完整而有趣。⑵逐層深入,由「北大魂」(北大精神)到「中國魂」,層次清晰地揭示主題。⑶作者把北大作為一個生命體,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對象來描寫和贊美。既可深入地展現北大的精神、個性與神韻,又可充分地抒發作者個人的崇敬與仰慕之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能答出兩點即可。每點1分,語言明確1分。如果答案能夠體現這篇抒情散文的特點,分析有理有據,亦可。)
❸ 求 肖復興的《永遠的校園》全文
歷史的車輪駛入了二十一世紀,撫今追昔,不勝感慨。在老教師的描述里,由此上溯十五年,這片土地仍然是一片沼澤和魚塘。眼前這個生機勃勃的校園是開拓者們用血汗凝就的。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紀、面對一個嶄新的校園,後繼者有許多想要表白的東西。
我們這一代有幸生活在一個風雲激盪的時代,這個時代賜予了我們無限廣闊的機遇,也帶給了我們無比艱辛的挑戰。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具備了哪些條件?還要作些什麼准備?我們已經昂起頭來呼喚了,還該怎樣埋下頭來實干?新世紀給我們的校園及每一位學子提出了一系列課題。
面對這些課題,學子們作了種種演繹與回答。BP99084李偉傑同學對記者說:「新的世紀是信息的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事業就是與電腦、網路有關的產業,這一產業也集中了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世界需要更多類似比爾·蓋茨一樣的人,如果有可能,我會盡力做一回比爾·蓋茨。」李偉傑言辭間透露出自信,正如毛澤東詩雲:「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在被訪的若干名同學中均表示,在新世紀里,要開一間有特色的屬於自己的公司,經管系一位張姓女同學說:「新的世紀來了,我常常問自己准備好了沒有,准備做一番事業的人當然要有準備,實際上我一直在默默地做、默默地學,為自己開間公司作準備,希望我的公司能連通四大洋,那樣的話,即使我有一天蒼老了,回憶我走過的人生,它不再是一杯淡而無味的白開水。」
理想的存在,使這個世界更加色彩斑瀾,使人類更加瑰麗動人,使大學校園更加意蘊久遠。盡管我們年輕的理想不夠成熟,但是卻很具體,很實在。AS96011陳春霞同學表示,她要做一位好教師,把書教好,這是她在新世紀里最大的期望。其次,她還想開一間「書吧」,一間高科技,既能使人學到東西又能起到休閑作用的「書吧」。外語系的曾敏同學則說:「我要做一名出色的律師」。新的世紀里在學子們面前有許多條路,有很多盞燈,她們在努力地尋找現實與理想之間便利的捷徑。
夢想牽引的生活、現實世界主宰的生活、情感與理想決定的生活,交織在二十一世紀。AS96101班范朝暉同學說:「我要考上研究生,這是我在新世紀想做好的第一件事。」AP98032何子麗同學則想環游大千世界;而中文系的一位男生則意味深長地說:「寫一首詩,一首小詩。」AP98031彭玫麗則想擁有一台私家車;AS96011的吳潔屏祝願她的朋友與親人健康快樂……如此等等。新世紀沒有給我們規則,生活本身也沒有規則,這些校園的年輕主人將會以水的形狀探尋新世紀的方向。
我們的校園在經歷過種種艱辛後,站在了新世紀的水平線上。開拓者們已經寫就了一曲樂章,但是,前途漫漫,行程遙遠,一代一代的大學生還將從校園中不斷走出,走上征途。校園之中的人不斷流動,恰如滴水之於一條源遠流長的長河;每一個人都在這走著人生的路,每一滴水都在不分晝夜地組成這條流動中的長河,這條長河將組成「永遠的校園」。
❹ 永遠的校園精神有哪些
校園精神呢,就是要積極向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學生不斷的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進步。
❺ 永遠的校園中作者對燕園的記憶有哪些。
永遠的校園中作者對燕園的記憶有:
1、關於中國前途和命運、關於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辯論,
2、個人校園生活
3、校園里有一種特殊的氣氛
❻ 永遠的校園回憶了作者哪些讀書之樂
你要學會概括
幾乎每一段都有一個意思
要總結出來才行
❼ 永遠的校園 肖復興
每個帶著你喜歡的氣息經停你生命的人,你都希望他不會再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只是如果你終於還是留不住他,也要想也許那個會停留一輩子的人正好在你的領空盤旋著,等待降落呢。
❽ 永遠的校園中的 象徵比喻排比的句子有哪些
花木為風雨所摧殘,激烈的呼喊靜寂以後,蒙難的血淚默默喚醒沉睡的靈魂(比喻)
燕園有一種特殊的氣氛,總是少有閑暇的急匆匆的腳步,總是思考著的眉宇,總是這樣沒完沒了的嚴肅和沉鬱。(排比)
擴展知識:
謝冕:《永遠的校園》
①匆匆五個寒暑的學生生活,如今確實變得遙遠了,但師長那些各具風采但又同樣嚴格的治學精神影響下的學業精進,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國籍同學組成的存在著差異又崇明了友愛精神的班級集體,以及在戰火消失後渴望和平建設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學進軍的總體時代氛圍,給當日的校園鍍上了一層光環。友誼的真醇,知識的切磋、嚴肅的思考、輕松的郊遊,甚至失魂落魄的考試,均因它的不曾虛度而始終留下充實的記憶。
②燕園其實並不大,未名不過一勺水。水邊一塔,並不可登;水中一島,繞島僅可百步余;另有樓台百十座,僅此而已。但這小小校園卻讓所有在這里住過的人終生夢繞魂牽。其實北大人說到校園,潛意識中並不單指眼下的西郊燕園,他們大都無意間擴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園觀念:從未名湖到紅樓,從蔡元培先生的銅像到民主廣場。或者說,北大人的校園觀念既是現實的存在,也是歷史和精神的存在。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園既具體又抽象,他們似乎更樂於承認象徵性的校園的精魂。
③我同樣擁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園。我的校園回憶包蘊了一段不平常的記憶。時代曾給予我們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機遇,如今思來,可說是痛苦多於歡愉。我們曾有個充滿期待也充滿困惑的春天。一個預示著解放的早春降臨了,萬物因嚴冬的解凍而萌動。北大校園內傳染著悄悄的激動,年輕的心預感於富有歷史性轉折時期的可能到來而不安和興奮。白天連著夜晚,關於中國前途和命運、關於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辯論,在課堂、在宿舍、在湖濱,也在大、小膳食廳、廣場上激烈地進行。
❾ 謝冕「永遠的校園」閱讀答案
第一個問題:
永遠是指時間長久,沒有終止。「永遠」是指作為曾在北大學習和工作過的人關於母校的難以磨滅的「夢和記憶」,是一端事關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
指北大的自由靈魂、治學精神、獨立思想、自由鄉土、永遠抗爭精神的延續和不滅。
個人校園生活的永久記憶——北大精神的代代傳承——中國魂的綿延不絕,三重意義漸次呈現,逐步加深,使得精神層面上的北大校園深深烙進我們的腦海,融進我們的血液,成為「永恆」的存在。北大的靈魂(社會精英意識、被選擇的庄嚴感、獻身精神和使命感),中國魂。
第二個問題:
1、具有向習慣思維和因襲勢力的抗爭精神——敏感銳氣。
2、不單純,富有個性——復合豐富的精神氣質(眼前的柔美與歷史的雄健合成,朝朝夕夕的弦誦之聲與歲歲年年的奮斗吶喊合成,勤奮的充實自身與熱情的參與意識合成)。
3、校園里有一種特殊的氣氛:機智、聰慧;灑脫、充滿活力。
4、民主與科學:北大的精神支柱(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庄嚴無畏的獨立思想,先於天下的嚴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勇銳的抗爭精神)
5、北大學子代代傳承,使北大精神成為永遠。
6、北大魂與中國魂共生與永存。
第三個問題:
內容上借小女孩吹落蒲公英種子,不知不覺中生根成長來喻寫自己就像這個種子一樣在不知不覺中與燕園結下了不解之緣,結構上引出下文。
❿ 萬州白土中學永遠的校園作文
剛剛寫下「校園」這個詞的時候,腦海里隨之閃現的是:美好、快樂、溫暖和幸福!2008年,我懷揣著一份期待,跨入了中學的校園。在這里我將渡過生命中最為寶貴的三年,中學的校園將會給予我許多,並會陪伴我走過永遠。
開始中學校園生活的時候,一切似乎是和小學有著截然的不同。有一股緊張的氣氛還有一份同伴之間的競爭和較勁兒。由於自己小學是畢業於名校,並且取得過輝煌的成績,剛來到中學校園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擔負起了新的班級的管理工作。也許是自信心過於高漲、也許是自己的優越感過於膨脹,我的初中生活開始的並不如意。私下裡同學們對我的評價是:傲氣。而我也在隨後的班幹部競選中——名落孫山。中學的校園送給我的第一份大禮就是: 挫折。
第一次的期中考試,成績遠遠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出色,自己並沒有像小學那樣獨占鰲頭。班幹部競選的失敗和考試的失利,使我第一次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我變得有點頹廢、甚至是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感覺。為了彰顯自己所謂的個性,我時不時地犯小錯、違反點紀律。我記得最為清楚的一次就是在語文課上,自以為寫作很棒的我,在期中考試的時候作文被扣掉18分。那一節課是老師給講解級部的優秀考場作文。老師在講台上逐篇講解著,台下坐著我的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有一絲的不服氣,也有一絲懊惱。就在老師讓別的同學分析文章的時候,我沒有經過老師允許就大聲喊道:「這樣的文章還得那麼高的分?應該扣掉20分!」說完,我還洋洋自得,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妥。當我抬眼與語文老師的目光對接的時候,我從老師的目光里看到的是失望、是惋惜;聽到的是同學們的鬨堂大笑。在那一個階段,這樣的錯誤我是經常出現。班主任老及時師發現了我的不正常,一點一點地不厭其煩地開導我、鼓勵我。在班幹部競選失敗的時候: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在我的眼中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一次的失利不代表什麼,老師希望你打起精神,找出自己的不足,用你自己的實力證明你是優秀的!」在我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老師又對我說:「老師看到你一直在努力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你也一次又一次地達到了老師對你的要求。」語文老師也沒有放棄對我的教導,我的成績哪怕是提高一分老師也會在班裡表揚我、鼓勵我。有的時候,我的文章寫的不是那麼完美,老師也是鼓勵我大聲朗讀,讓我重新樹立起自己的信心!老師的諄諄教導彷彿是一針強心劑,我又重新打起了精神,邁開大步向前沖。接下來的考試成績是一次比一次優秀。 校園讓我收獲了溫 馨和鼓舞!
在舍我其誰的班長競選失利以後,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學會了反思。靜下心來的時候,我不斷地觀察自己周圍的同學。那些洋溢著歡笑和青春的臉龐讓我感到親切,其實我們就是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同學之間要相互忍讓、要互相幫助、要真誠地對待人家。我逐漸放低了自己的姿態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當中。籃球場上,我和同學們一起為了班級榮譽而戰,就是同學之間有了偶爾的碰撞,我們也會相視一笑,不去計較;不管是跳繩比賽還是踢毽子比賽,我們班都是場上運動員在奮力拚爭場下的拉拉隊也是整個賽場最為響亮的。在集體的懷抱中,我找回了自我,漸漸地我不再抱怨、不再自視清高。當我再一次當選值日班長的時候,我看到了同學的笑臉、看到了老師欣慰的目光。 校園讓我學會了堅強、讓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友情!
當春風再一次吹拂在我們的臉上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青春已經在校園中飛揚。我忘不了班主任老師一次次在叮嚀:春天是一個浮躁的季節、春天也是一個讀書的季節。老師眼看你從一個小男孩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了。你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老師希望你像真正的男子漢那樣擁有寬廣的胸懷;我忘不了語文老師那親切的目光,哪怕是自己一次精彩的發言,也會從她哪裡收到贊美和鼓勵,使我自己不再害怕語文;忘不了被譽為「數學王子」的我,在數學考試的失利中,收到的是老師鼓勵式的調侃和加油,我暗暗告訴自己下一次我不會讓您失望;忘不了英語課上老師那詼諧幽默的話語,在他的帶領下我的英語成績是突飛猛進;更忘不了和同學之間的嬉笑打鬧;忘不了我們籃球場上的揮汗如雨、忘不了我和同學之間的惺惺相惜,還有選修課上的《於丹.論語》校園讓我收獲了快樂、 學會了思考。
生命之中因為有了校園讓我的生活不在單調,充滿色彩!我喜歡校園這個大家庭給與我的溫暖、喜歡班級這個小家庭帶給我的快樂;我喜歡老師亦師亦母般的關懷和問候;我喜歡同伴之間的純真和火熱;我更喜歡老校門口那棵亭亭玉立的蒼天大樹,它教會我古老和堅強;我更喜歡新校那些快樂的孩童,她常常讓我回味起校園里快樂的時光…….
時光不會為誰停留,時光也會飛逝。三年後,我將會離開這片培育我的校園,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我想,不管歲月如何流逝,校園里發生的每一個片段我都會永久珍藏,她會成為一個永久的回憶,我會穿越時光的隧道,時時回味、時時感念我永遠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