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垃圾
1. 校園垃圾不落地演講稿
你好你可曾注意過,掉落在腳邊的一片廢紙?你可曾注意過,走廊上的一個空瓶?你可曾注意地上的一個包裝袋?你是否做到過隨手將垃圾撿起,丟進垃圾桶,還我們的校園一個清潔呢?每當你漫步在校園中的時候,看見滿地的垃圾,想必會皺起眉頭吧。可同時,你卻不一定知道,也許就是自己隨手扔下一片垃圾的壞習慣給校園添加了一份臟亂;更不一定想到,自己主動彎下腰,撿起這片廢紙。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希望我們所處的校園干凈美麗?只是很多人還沒有想到,打破自己希望的就是自己那隻亂扔垃圾的手。在許多人眼中,彎腰撿垃圾是一件根本不值得去做的事,這樣想就錯了。因為這本是一件我們應該做到的光榮的事。當你撿起垃圾時,就會發現一種未曾體驗的喜悅:原來我很愛自己的校園;當你撿起垃圾時,從你身邊走過的同學也許會來幫你,也會想到:我應該向他學習,也為校園的環境獻上一份力。以後的日子裡,你會發現校園中又多了許多彎腰的身影。這時無論誰見到這景象,都一定會露出最燦爛的微笑。你是否也會感到欣慰而自豪:你看,我有這么多的夥伴在和我一起為校園的美麗而努力。隨手撿起垃圾紙屑,也許真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它體現出的,卻是你的一個好習慣,一份對校園的愛。只有當我們都願意彎下腰撿起散落的垃圾紙屑時,我們所擁有的校園才會體現出一份真正的美:一份不止是環境上的,還是大家心裡的美。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隨手撿起垃圾紙屑,用心創造美好校園!同學們,讓我們牢固樹立「垃圾不落地」的理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使我們美麗的校園更美麗,再以實際行動感染帶動朋友和家人,使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老師們、同學們,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我們行動起來,藉助「我的垃圾不落地,爭做文明小民」活動的開展,不斷改善學校衛生環境,提高學校衛生管理水平,提高全體師生環保意識,讓我們的校園更加整潔,讓我們的心靈更加潔凈。把地點改下就可以滿意請採納
2. 日本大學校園垃圾怎麼處理
日本大學校園垃圾怎麼處理,
要問文部科學省。
日本的垃圾分類的理念從小就被灌輸並實踐了(譬如喝完牛奶,必須把牛奶盒的紙盒剪開,洗干凈疊好,再將盒子、瓶蓋、吸管分別丟入不同的回收箱)。日本街道極少安放垃圾桶,據說是為了防止犯罪分子放炸葯。所以垃圾都要帶回家扔,也因此日本人有隨身帶塑料袋裝垃圾的習慣。
在日本,垃圾分類非常詳細,各個地方政府制定的垃圾分類標准也有所不同,地區政府會在政府網站上公布詳細的垃圾分類方法、丟棄方法以及政府收集各種垃圾的時間表。每個月還把這些資料發放到每一個住戶的信箱。日本許多公寓共用垃圾箱,這些垃圾箱分放不可燃垃圾、塑料飲料製品、玻璃瓶和鐵罐、塑料製品垃圾,以及專門放廚房垃圾(含有水分的垃圾),分類得非常細致。如果你不按規定扔垃圾,就會遭到周圍鄰居的白眼,鄰里的相互監督形成了非常好的機制。
一位住在日本的朋友說,她在家裡就需要把垃圾分成6類,然後按要求丟棄。有一次,她把垃圾分錯了,那垃圾袋上貼著她的名字竟在垃圾點擺放了好幾天,想必,這是日本教育那些「馬大哈」的一種辦法,而且,我們得承認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從那以後,那位朋友再也不敢把垃圾分類當成是小事一樁了。據說,日本有些地區甚至對不按規定處理垃圾的人進行曝光,在電視上播放。
此外,據富士市環保廳介紹,在日本處理垃圾花的錢是用市政府徵收的稅金。如果垃圾總量減少了,需要支出的錢就少了,那麼政府就會將省下的錢回饋給居民。這樣的獎勵機制也是對市民環保行動的鼓勵。
3. 大家對校園垃圾問題的看法有哪些
校園垃圾的問題主要在於校園中的垃圾桶過於稀少,雖然已經很多了,但是很多時候大部分學生的品德不高,都不願意走幾
4. 校園垃圾如何處理
1;多渠道,多形式宣傳
學校可以通過課堂來宣傳:課堂學科教學、研究性學習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班會課、晨會課是有效的途徑,要適當地以垃圾分類為切入點開展教育,使垃圾分類意識深入學生內心。
學校可以通過媒體來宣傳:要充分利用校園的電視台、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欄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讓垃圾分類的聲音傳到校園的每個腳落。
學校可以通過活動來宣傳:可以開展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競賽、徵文比賽、文藝表演活動、公益廣告語徵集、對聯創作比賽,主題班會活動等使垃圾分類內化為學生的行為。
學校可以通過組織來宣傳:要充分發揮團委、學生會、學校環保組織、青年支援者團等組織開展相關活動。
學校可以邀請專家開展講座,邀請環保局有人員來校指導。
在捷克的垃圾分類處理公司會經常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宣傳。針對學生開展分類垃圾講座,以及有獎問答。工作人員問哪種垃圾應當放在哪種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們答對了,就發送一個可愛的垃圾箱模型作為獎品。孩子們聽得認真,答得積極,現場氣氛十分活躍,垃圾分類的觀念也隨之在孩子們的心中萌芽。
2:每班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環保行動
在學校每個教室內就開始垃圾分類,可以放3個垃圾筐,在這些垃圾筐上邊掛幾個用塑料製作的標示牌,分別寫著塑料、廢紙、雜物等字樣在班級內就培養學生分類意識,並由學生輪流管理,人人參與,人人負責。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最終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周圍一片」的目的。
3:加強制度建設
學校要建立監督制度,建立由領導、教師、團委、學生會、班幹部等組成監督工作組,每天對班級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檢查評比,及時公布成績,並將之作為優秀班集體的考核項目之一。在班級內也要建立班級的監督條例,由每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監督每位同學的垃圾分類工作,對於不負責人的同學向老師匯報,向全班通報。在公眾的監督壓力下,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垃圾分類使者。
學校可以建立獎懲制度,對於垃圾分類做得出色的班級與個人,要進行獎勵與表彰,樹立典型,帶動全校學生向榜樣學習;對於不參與垃圾分類的班級與個人,不僅要通報批評,同時取消其優秀班集體或優秀個人的評定資格。獎懲分明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 校園里有人亂丟垃圾怎麼辦
鏡頭一:
一天中午,幾個學生買了雪糕後,高興地邊聊天邊吃雪糕。10分鍾以後,陸續有人吃完了雪糕,但是附近卻沒有垃圾桶。一個男生拿著雪糕棍,先是環顧四周,確認沒有熟識的人後,迅速地將雪糕棍塞進路邊的草叢中。其他同學見狀,也將雪糕棍紛紛扔進草地里。
鏡頭二:
「噗!」一團廢紙從教室窗戶扔出來,砸在老師的頭上。
鏡頭三:
周末,一群學生正在公園搞聚會。學生們用報紙鋪在地上,團團坐在一起又笑又說。過了一個小時,學生們不見了,草地上只剩下破碎的報紙在微風中呼啦啦響。
2、采訪學生:
采訪錄象中扔雪糕棍的同學甲說:「我沒想亂扔東西,可是我實在找不著垃圾桶。」同時他還說:「不能隨手亂扔垃圾,這樣不僅破壞了大環境,對自己的生活也帶來了不便。」
學生乙對有人隨地亂扔東西的行為總是覺得很氣憤,「我認為這種人沒有公德意識。」他說,班裡總有些人愛隨地亂扔東西,不僅有損班級榮譽,而且還破壞了大家潔凈的學習環境,「這些人應該上大街撿垃圾去,讓他體驗體驗亂扔垃圾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許多學生則認為,不隨手隨地亂扔垃圾,其實在於大家是否都遵守。他們指出,一個人扔垃圾肯定要遭到別人恥笑;大家都扔垃圾,別人會說你假清高。他們表示,要想讓大家都不亂扔垃圾,必須有人帶頭,人人約束。
3、展開討論:
⑴問題:隨手隨地亂扔東西的行為,是小事嗎?
「隨手隨地亂扔東西的行為,其實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看似不拘小節 實際是內心修養的外在表現,」
學生可不要把這種行為看成是小事,習慣成自然,小事都處理不好,大事也肯定處理不好。在生活中,學生到處亂堆放自己的東西,到用的時候才著急去找,有好多因此誤了大事,「任何一個行為習慣,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平時注意了,才能在需要的時候短時間內找到。」
⑵、改進方法
①以罰治臟,以罰治不文明,這已是被境內外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
一提治理臟亂差等不文明行為,似乎必提新加坡。大家都知道這個國家的清潔、美麗是與其嚴格的管理、嚴厲的處罰密不可分的。也正因為如此,旅行社在組織國人到新旅遊時,都不忘提醒遊人特別注意遵守該國的相關法規,比如在人行道50公尺以內穿越馬路,會被罰款新幣50元;第一次亂丟垃圾,最高可罰款新幣1000元;如為累犯則罰新幣2000元,還要加罰清掃公共場所;在公共場合或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煙,最高可罰款新幣1000元……大部分國人為了不在旅費之外再奉上不菲的罰款,無論先前有何習慣都會在出遊的那幾日變得文明起來。這就是處罰的效力!
其實,在我國香港,政府對不文明行為的處罰也是相當嚴厲的。特區政府派出大批衛生監督員,查處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行為。對亂扔垃圾及隨地吐痰者,會處以1500元港幣的罰款。對屢犯不改的人,還會採取更嚴厲的處罰,如對其加判社會服務,公開其姓名,直至對其判刑。對一些不講公德的公屋住戶,則實行清潔扣分制,隨地吐痰、在公眾場所便溺、高空擲物、亂扔垃圾等行為都會被扣分。扣分制分三級,甲類扣3分,乙類扣5分,丙類扣7分。扣滿10分香港政府會發警告信,若被扣滿16分,政府就會取消租約、收回所住房屋。
②教育與處罰雙管齊下,並常抓不懈!
當然,「不教而誅」,是遭到大眾譴責的公共管理行為。孔子曾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作為執法部門或公共管理部門有責任盡早告知有關人士違法、違規的行為及其後果,最大限度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但是,只教不「誅」,只教不罰,同樣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犯錯就要受罰,這道理大概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明白。可我們一些人卻沒有這個概念。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常常犯了錯,也沒有人來處罰,故犯起錯來有恃無恐。心理學早就告訴我們,如果一種行為的成本足夠高,人們就會三思而行。在目前許多人的自覺性還不高、良好習慣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理應加大不文明行為的成本,既教且「誅」,才能讓那些不文明行為者刻骨銘心。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開始,到如今的「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時間已過去差不多三十年了,但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重教育,輕處罰,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
因此,學校相關部門在大力宣傳《規范》的同時,相應的處罰措施也要能及時跟進,教育與處罰雙管齊下,並常抓不懈!唯有如此,學生種種不文明行為的頑症才有望鏟除。
另外要指出的是:孩子亂扔手中物品、不講衛生的行為養成,孩子有責任,家長和社會同樣有責任。「好的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因此作為家長,不僅要隨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提醒,還要帶頭做好表率,「家長都做不好,他就無法教育孩子怎麼做。」尋找不良行為 自己提出改進的方法
③學校還應該把學生是否具有文明行為,作為評選三好學生或者優秀幹部的前提。
④對於犯錯誤的人要進行處罰,同樣對於看見卻不制止這種錯誤行為的人也要給予處罰,目的告訴那些旁觀者,遇見不文明行為的時候,要勸阻或者協助制止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4、尋找其他不良行為:
要想杜絕學生中出現的這種不良行為,最好讓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不良行為,提出改進的方法,並進行實施。
注意,這是網上抄來的,只能算資料,得結合自己的話改一下,用相同的內容,但變成自己的文章
6. 跪求校園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有哪些
一、意義
1、減少佔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2、減少污染
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3、變廢為寶
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
二、方法
1、樹立垃圾分類的觀念。
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使學生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闡明垃圾對校園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呼籲學生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同時教會學生垃圾分類的知識,使學生進行垃圾分類逐漸成為自覺和習慣性行為。
2、改造或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
可將一個垃圾桶分割成幾個隔段或建立幾個獨立的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應逐步細化。垃圾分類搞得越細越精,越有利於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回收玻璃、紙、塑料和金屬類包裝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電池燈泡等特殊的垃圾。
垃圾桶上必須註明回收的類別和簡要使用說明,指導消費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為企業廣告的載體,企業可以承擔製作費用。
3、改善垃圾儲運形式。
對一些體積大的垃圾,應該壓縮後進行儲運。尤應注意的是,要對環衛局的垃圾回收車進行分隔式的改造,分類裝載垃圾。充分發揮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將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轉賣到企業。
另外,建立垃圾下游產業的專門回收隊伍,由廠家直接回收,實現多渠道回收,引入價格和服務的競爭機制,以此提高他們的服務質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6)校園垃圾擴展閱讀:
學生在校園等地產生垃圾時,應將垃圾按本地區的要求做到分類貯存或投放,並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垃圾收集
收集垃圾時,應做到密閉收集,分類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環境,收集後應及時清理作業現場,清潔收集容器和分類垃圾桶。非垃圾壓縮車直接收集的方式,應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內置垃圾袋,通過保潔員密閉收集。
2、投放前
紙類應盡量疊放整齊,避免揉團;
瓶罐類物品應盡可能將容器內產品用盡後,清理干凈後投放;
廚余垃圾應做到袋裝、密閉投放。
3、投放時
應按垃圾分類標志的提示,分別投放到指定的地點和容器中。玻璃類物品應小心輕放,以免破損。
4、投放後
應注意蓋好垃圾桶上蓋,以免垃圾污染周圍環境,蚊蠅滋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垃圾分類
7. 怎樣減少校園垃圾
校園垃圾分生活垃圾和教學垃圾兩大類
生活垃圾,顧名思義,教職工和學生需要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因此而產生的垃圾,主要集中在食堂,宿舍,
教學垃圾,主要指為服務教學活動而配備的器材設施教學用品等等報廢或使用完畢產生的垃圾。比如:教具,儀器,紙張,文具,等等
怎樣減少校園垃圾?
因為學校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場所,用品消耗量巨大,垃圾產生量也是非常大,
要減少校園垃圾,一個是提高物品的使用率,盡量避免不合理使用,避免浪費,在教職工學生當中加強節約意識的教育。另一個是提高教學研用品的重復使用率,在質量和品種上下功夫,選用重復使用率高的產品,特別避免選用一些質量差,不耐用的產品,人口數量大,小小的浪費,總量就會很大,量變引起質變。
厲行節約,倡導高品質的低碳生活,是一種良好的現代生活方式和意識,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應該對學生在學校期間,加強環保節約,倡導低碳生活的意識和習慣。我們國家在保持環境衛生,厲行節約方面,教育不是很成功,環顧四周,亂扔垃圾,隨手丟棄垃圾現象太普遍了。社會上的低檔低質貨太多,這些低檔產品,使用效率低,不經用,廢棄後產生的垃圾量很大。國家在一些產品的生產銷售上缺少門檻限制,讓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橫行,這樣,整個社會的垃圾產生量就會很大很大。
8. 校園垃圾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學校的環境污染問題
學校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搖籃。人們理想的校園環境應是一個幽靜、整潔、美麗、舒適的書香庭院。保護校園環境應該是每一位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責任。
一、校址與環境
新建學校的選址,必須考慮到環境條件,一是遠避工業生產區域,尤其是嚴重污染的鋼鐵廠、化工廠、採石場、采礦場等,至少不能在這些廠礦企業的下風向,以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危害。二是避開繁忙的交通區和鬧市區,以減少大氣污染物、雜訊污染的危害,以及交通事故的發生。三是校園內外還要有良好的綠化條件,操場、球場和健身場地盡量減少裸地,以防止塵埃的污染等。
二、教室的空氣污染
學校和教室的空氣狀況,首先受到當地所處環境的大氣條件影響,即使在大氣狀況較好的學校,教室里
「微環境」
污染也是存在的。整班同學濟濟一堂坐在幾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假如空氣不流暢,每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足以使人胸悶、頭暈、心煩,缺氧的危害時刻威脅著每位同學。如果有人患感冒帶病上課,病菌被帶入教室空氣中,擴大了疾病的傳染范圍;掃地時不灑水,就會引起塵埃飛揚……
因此,要經常保持教室內空氣清新,一是打開窗戶,或者用通風設備,使教室內空氣流通。二是課間到室外活動,吸收新鮮空氣。三是保持室內清潔,掃地時要灑水;盡可能使用無塵粉筆和吸塵黑板刷。四是患有呼吸道傳染病時,要及時治療和預防。還有,在教室內吸香煙是絕對不允許的。
三、教室的光線問題
教室的採光有兩種偏差:一種是光線太強烈,太陽光可以直接照射到課桌上,學生看書、寫字時,瞳孔不斷縮小,長此以往,引起嚴重的眼疾。另一種是光線十分昏暗,到了陰雨天氣時,連黑板上的板書也看不清楚,學生的視神經長期處在擴瞳狀態,引起眼內肌肉和神經的高度緊張,促發近視眼疾。教師在使用電化教具時,強烈的燈光長期照明也會刺激學生的眼睛。
四、校園的環境衛生
學校、教室的環境,同學校的環境衛生管理和師生的環境意識、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良好的校園環境,不僅有利於師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且反映了學校良好的校風和校容。如果亂扔剩菜、剩飯,亂堆垃圾,隨地解便,或不經常打掃衛生,或大聲喧鬧,或成天埋頭在教室里,也不打開窗戶使空氣流通等等,都是有害於人體健康的。學校的環境衛生影響到師生健康,師生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又關繫到校園環境。
9. 描寫校園環境不好的,有很多垃圾的句子有哪些
污水滿地流,廢紙滿天飛,塑料袋到處扔,飲料瓶隨手撇。
校園院裡面一堆一堆的建築垃圾隨處皆是。
一推教室開門,滿目狼藉,滿地的垃圾無人打掃,簡直就像垃圾場。
窗含西嶺千秋雪, 垃圾遮蓋半邊天。
以前我們的校園風景如畫,而現在風沙漫天,還夾雜著到處飄飛的塑料袋。
學校宿舍樓里的水房兼職就是污水處理場。
高考結束,同學們離線之後,校園里只剩下如白雪般鋪撒一地的廢紙。
昔日的教室不翼而飛,就給我們的只剩一堆廢物自己覆蓋在上面的白色垃圾。
我們的教室又亂又臟,簡直不堪入目。
每到周五教室後面的垃圾桶就會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校園里垃圾隨處可見,只要有草叢就有垃圾。
每到秋天樹葉落了,一堆一堆的垃圾也顯露出來了。
冬天的雪和垃圾混雜在一起,讓人分不清是什麼。
最討厭風了,不只是因為風沙漫天,還因為垃圾漫天。你能體會到迎面飛來垃圾袋嗎?
人是垃圾的製造者,而校園是垃圾的儲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