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新店子中學

新店子中學

發布時間: 2020-11-23 18:51:58

❶ 2016年遵化市新店子中學普通班的錄取分數線

2016年遵化市新店子中學普通班的錄取分數線

查成績單

上你們學校的網站 ,

或者等老師通知成績。

一般成績是不對外公布的,

最方便的辦法是問一下老師。

❷ 求遵化新店子七中的地址

新店子醫院道口往南走就可以看到了

❸ 新店子鎮中學8年級成績單

自己等著唄,網上誰認得你

❹ 遵化市新店子中學調到一中的老師

1、全國各省份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從今天開始已經陸續公布,但網路知道無法提供考生高考成績的查詢,請按照考生所在省份提供的高考成績查詢方式查詢高考成績。准確的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時間請到當地教育考試院的查詢。

❺ 地圖如何從北京市平谷區到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 黨壩

僅一條路最近,

在平谷向東南至薊縣,向東邦寬公路,向東——馬伸橋——遵化——三屯營——灑河——鐵門關——炮嶺——孟子嶺——寬城北局子,寬城北外環上平泉寬城公路——龍須門——黨壩。

下面的地圖是我收回畫線的,紅標A,就是平泉縣黨壩鎮。

❻ 秦皇島海港區 小學入學條件是什麼

對於海港區戶籍生源入學,要求房戶一致,並對落戶時間作出了具體規定。和之前的購房年限政策類似,海港區對入學落戶也設置了合理過渡期。

在確保戶籍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一致的前提下,2019年入學,學生及其監護人(父母至少一人)戶籍遷入時間在2019年4月30日(含)之前,2020年入學要求落戶需在一年以上(截至當年8月31日,含當日),2021年入學需落戶兩年以上,2022年及以後入學需落戶三年以上。

非海港區戶籍生源申請在海港區就讀中小學,居住證成為入學的必備條件。同時規定,2019年秋季入學,居住證取得時間需在8月25日(含)前。自2020年秋季招生入學起,居住證取得時間需在入學當年5月31日(含)前。由於居住證辦理時間較長,建議有入學需求的隨遷子女家長咨詢流動人口管理部門,盡早辦理。

(6)新店子中學擴展閱讀:

中小學招生報名期間所提供的監護人房產,購買時間需在一年以上,此後每年購房時間延長一年,直至購房滿三年為止。即2018年購房一年以上,2019年購房兩年以上,2020年及以後需滿足購房三年以上的要求;如學生監護人名下無房產,常年與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下同)同住,依據老人房產條件報名的,需同時提供學生監護人的無房證明,且學生及其監護人戶籍應與老人一致。

如果報名所提供的房產是學生監護人與其直系親屬共同擁有,監護人佔有比例不低於40%,佔有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除此以外學生監護人無其他住房,且該共有房產是在2017年4月15日以前購買的,則可按照第二批次相應類別進行報名。如報名時所提供的房產為學生監護人名下唯一房產,則不受該住房30平方米的面積限制。

❼ 普明中學的普中校史

一、私立華英學堂(—1912)
中國在戊戌維新後,廢除了科舉制度,於是學堂應運而生。1906年(即光緒三十二年),綿陽始建小學堂57所。其中在綿陽城內斌升街(現在的黃家巷)由西川基督教創辦了一所教會學校——華英學堂,這就是普明中學的前身。(華英學堂是一所由英國政府及教會資助的學校,它創辦之初,只招收教會人員及教徒子女入學,其生源只是男生。)
二、私立華英小學(1912—1916)
由於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隨之增多,華英學堂開始招收女學生。到1908年,學校的校舍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於是在綿陽南山寺(現在的綿陽南山中學校內)購買土地,新建校舍,並把全部男生遷到新校區。1912年(即民國元年)學校的校名也由華英學堂改為華英小學,英國聖公會傳教士裴成章為校長。 一、私立華英女中(1916—1925)
1916年(即民國五年)私立華英小學改為私立華英初中,繼承了華英小學的校址,依然分男中與女中。華英女中在綿陽城內斌升街,華英男中在綿陽城外南山寺。原西川基督教,由中華聖公會的英國傳教士朱孔陽、萬育生、孟育生負責,華英女中1923年到1928年間由英國人朱孔陽任校長。
二、私立育德中學(1925——1953)
1925年,華英男中被當時四川省政府收回,改為省立綿陽中學。1928年,華英男中從南山遷回城內斌升街原址,與留在原址的華英女中合並,改名為私立綿陽育德初級中學,這是綿陽境內最早實行男女合校讀書的學校之一。同時學校興辦了綿陽第一所幼兒園——私立育德中學附設幼兒班,私立育德中學開始由中國人擔任領導,第一任華人校長是吳介誠。
三、國立六中(1939----1949)
1937年冬,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火燃及齊魯大地,遍地狼煙,燒殺擄掠,民不聊生,人民群眾莫不義憤填膺,心急如焚。學校也是教者不能教,讀者不能讀,廣大教師、學生,不甘於當亡國奴,為尋求抗日救國的道路,紛紛離鄉背井,踏上流亡的征途,在當時山東省教育廳的安排下,一些尚未淪陷地區的學校師生,於1938年春,陸續集結於河南許昌等地。後遷至河南南陽賒旗鎮(今賒旗縣),組成「山東聯合中學」。校長由原山東省教育廳中等教育科科長揚展雲擔任。
不久,日寇不斷進逼,抗戰失利,許昌等地已臨前線,師生,家屬三千人,再次身背行囊,繼續跋涉,向南流亡,1938年四、五月間到達湖北鄖陽(今鄖縣)、均縣更名為「湖北中學」,直轄教育部,此次流亡途中,少數體弱女生及家屬乘木船溯漢江而上,失事、溺死二十九人,揚展雲引咎辭職,校長由蔣士健代理。
1938年夏,日寇溯長江而上,武漢告急,教育部下令學校搬至四川、於是,師生再度跋涉西上,沿秦岑、攀巴山、穿劍門行程二千餘里,歷時數月,經魯、豫、鄂、陝川五省,歷盡艱辛,有的拋屍途中,終於在1939年春,分別抵達四川綿陽、德陽、梓潼、羅江、新店子等地,於此,正式命名「國立第六中學」。
「國立六中」設校本部(高中、高職、高農),在綿陽城外原民生工廠舊址(現為 56018部隊駐地)搭草棚若干間作為校舍。下有四個分校:一分校在梓潼(師范),二分校在德陽(初中,後增設師范),三分校在新店子(初中,現為綿陽永興鎮),四分校在羅江(初中)。葛蘭笙為校長,楊書田、蘇郁文、田竹橋、孫維岳分別人四個分校的校長。42年後梓潼分校單獨成立梓潼師范,四分校撤消。德陽分校為一分校,新店子分校為二分校。人事上也有變更,呂壽鵬、王資愚先後為二分校校長,王振緒(曉倫)於1946年後任本部校長。1949年12月21日綿陽解放,1950年校本部(高中)並入川西區立綿陽中學,建立南山中學;永興二分校(全系初中)並入綿陽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綿陽縣立中學改為綿陽縣立第一中學。「國立六中」結束了歷史使命。當時在校同學,大部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或地方工作,部分在南山中學繼續學習。 一、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1953——1966)
1950年,由於中國教會提出「三自」原則,「自辦、自立、自養」教會。中國教會與外國教會斷絕了關系。英國教會停止向育德中學捐款,遂由人民政府資助辦學,後經育德中學申請1953年1月私立育德中學由人民政府接收。綿陽縣教育局教育科長張軍辟代表綿陽縣政府與私立育德中學校長宋耀漢簽訂協議,私立育德中學由私立變為公立,並更名為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任命趙天縱為二中校長,招收工農群眾子女入學接受教育。
1958年,綿陽地委機關擴修,需徵用土地,綿陽二中就從原校址斌升街遷往普明鄉凝祥寺(即現校址)。
二、川西綿陽高級農業職業技術學校(1944——1956)
普明鄉凝祥寺原系四川省立高級農業職業技術學校(簡稱高農校)舊址。有試驗地40餘畝,辦有四個初農班,從綿陽及附近各縣招考小學畢業生入學。宜賓人方維禎出任校長,學生免費入學就讀。1946年至1948年期間有學生500餘人,大都來自綿陽周邊縣市,教務主任何文彬,訓育主任蔣彬恃,並有園藝場和農場供學生實習,開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中專業課無課本,由老師講學生到農場實習)。原私立育德中學於1952年秋季新生報名報考學生199名,報小學畢業者69名,報同等學歷生資格者130名,其中有99名來自農村中貧農成分。為滿足學生求學要求,為工農開門照顧工農子弟,結合實際需要招收兩班,取錄103名及注冊報到學生有86名,以畢業資格報到錄取報到學生39名,同等學歷生47名。 三、四川省綿陽市第三初級中學(1954——1960)
1954年綿陽農校又與成都農校合並,1954年秋,在原綿陽農校校址上改辦普通中學,名為綿陽第一初級中學分校,6月根據教育廳通知命名為四川省綿陽市第三初級中學。
1956年,三中開始招收空勤學員,空軍學員必須填報登記表:了解背景材料(家庭背景,社會關系)並進行體格檢查、思想匯報。三年後(即1957年)的畢業考試中全校有70%左右的學生升入高中,其升學率名列前茅。1956年全國農業合作化達到高潮,需要辦農業和幹校幹部學校(簡稱農幹校)因三中原就是農業學校改辦的,於是1956年12月又將校址移交改辦綿陽專區農幹校。三中也因此遷至永興鎮(現綿陽水電校校址)。1957年綿陽二中遷至該址(普明鄉凝祥寺即原三中校址)。
四、綿陽普明初級中學時期(1960—1966)
1960年,綿陽專區文教局響應黨的號召,進一步精簡壓縮中學,這一時期,在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指引下,綿陽縣文教科決定對普通中學進行調整。將在凝祥寺的綿陽二中和在永興的綿陽三中合為一所學校,根據凝祥寺所在的普明鄉定名為「綿陽普明初級中學」。合校以後,原二中為本部,三中為分部,任命杜吉瑞為校長,調沈清祥任副校長。直到1961年秋季三中校舍要另作他用,才從永興鎮上搬到本部。合校以後 ,普明初級中學在文教科的領導下蓬勃發展。
綿陽市朝陽中學時期(1966——1976)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我校和全國所有中小學校一樣,也經歷了這一場浩劫。
我校在十年動亂中,「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連續不斷,給學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損失。
綿陽市普明中學時期(1976-1992)(一)
1978年,朝陽中學改名為綿陽市普明中學。78年開始,普明中學的教學逐漸走上正軌,恢復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軌道上來。
綿陽市普明中學時期(1992-2000)(二)
92年成立涪城區,普明中學歸涪城區管轄。這一時期,學校針對當時的生源狀況,推出了符合普明中學實際情況的教學指導思想 博學 敏思 礪志 躬行

熱點內容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
河北的歷史 發布:2025-08-28 18:22:54 瀏覽:19
教師的總結 發布:2025-08-28 16:37:59 瀏覽:28
西藏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28 16:16:51 瀏覽:47
中國建築歷史 發布:2025-08-28 11:43:53 瀏覽:161
威爾的英語 發布:2025-08-28 09:09:26 瀏覽:799
數學九上課本 發布:2025-08-28 07:49:47 瀏覽:763
廣安市教師公招 發布:2025-08-28 07:43:26 瀏覽:836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德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8-28 05:16:12 瀏覽:975
師德自查反思 發布:2025-08-28 05:14:48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