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風水劫演風水師德是誰

風水劫演風水師德是誰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08:50

『壹』 誰可以完全的告訴我下誅仙2的尊號稱謂啊

【任務尊號稱謂】↓ 名稱 途徑 顏色 描述昭華曜宵寶恆靈君 凡間主線任務 赤紅 再次脫離紅塵喧囂佛心凈世雷法尊者 佛界主線任務 赤紅 大徹大悟濟世之人陰陽兩道逆天魔尊 魔界主線任務 赤紅 魔界聖軍中的絕對主力隊員高虛浩清無極帝君 仙界主線任務 赤紅 成仙得道仙界帝君 【全服活動】↓太極皇朝永恆不滅 跨服PK大賽 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桃李春風一杯酒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天地為尊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天龍至尊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天上掉下個豬八戒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天下武功唯帥不破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天行道一劍弒神佛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統三界一唯夢獨尊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團結就是力量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玩的就是藝術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萬眾臣服依孤獨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網緣巔峰榮耀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唯我天一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唯有我獨尊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未知尊號即將揭曉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我狠危險請勿接近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我們是蝗蟲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我命運我主宰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我這稱號你沒有跨服PK大賽赤紅 誅仙08跨服PK大賽獨有尊號【游戲里的江湖尊號】↓三目真君 十殿閻羅之七 米白 擁有神通"天眼"攝魂幽使 十殿閻羅之三 米白 擁有攝魂之能的九幽冥使磚瓦匠 昔日重現 米白 對新建改造房屋得心應手的人替天行道 游歷-河陽-報仇雪恨 米白 替天行道的俠士狼見愁 游歷-河陽-鏟除凶狼米白 讓凶狼退避三舍的獵人鐵面判官 游歷-河陽-沉冤得雪米白 鐵面無私的判官通靈客游歷-河陽-七日離魂米白 具有通靈能力的奇人異士隱者游歷-流波-回首往事米白 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塵流波山超哥游歷-流波-當年情米白 橫行流波山的小混混尊者游歷-流波-山河扇米白 對修行高深之士的尊稱真人游歷-青雲-青雲魔蹤米白 修為達到了一定境界的出類拔萃人物七竅通六竅游歷-青雲-膽小如鼠米白似乎是傳說中的"天才"才能擁有的稱號逢賭必輸游歷-青雲-逢賭必輸米白 需要解釋嗎?衛道之士游歷-青雲-伏魔衛道米白 曾經保護過天機鎖的俊傑人物劍痴游歷-青雲-仙劍冰炎米白惟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的煉劍之士巡山夜叉游歷-青雲-巡山除魔米白無所事事,出沒於荒山野嶺的怪胎看破紅塵游歷-天音-不倫之戀米白看破世間紅塵的悟道之人點金手游歷-天音-點石成金米白有點石成金之能的奇人異士半仙游歷-天音-分金定穴米白所有的算命先生都這樣稱呼自己鐵臂羅漢游歷-天音-浮屠金缽米白除魔衛道的金剛羅漢【機緣的】↓北斗蒼劫斗者北斗星宿任務米白諳熟北斗蒼劫陣法的驍勇鬥士北斗蒼劫神將北斗星宿任務粉紅精通北斗蒼劫陣法的天宮神將北斗蒼劫聖君北斗星宿任務赤紅參透北斗蒼劫陣法的曠世神人北斗龍奇斗者北斗星宿任務米白諳熟北斗龍奇陣法的驍勇鬥士北斗龍奇神將北斗星宿任務粉紅精通北斗龍奇陣法的天宮神將北斗龍奇聖君北斗星宿任務赤紅參透北斗龍奇陣法的曠世神人北斗天罡斗者北斗星宿任務米白諳熟北斗天罡陣法的驍勇鬥士北斗天罡神將北斗星宿任務粉紅精通北斗天罡陣法的天宮神將北斗天罡聖君北斗星宿任務赤紅參透北斗天罡陣法的曠世神人北斗玄光斗者北斗星宿任務米白諳熟北斗玄光陣法的驍勇鬥士北斗玄光神將北斗星宿任務粉紅精通北斗玄光陣法的天宮神將北斗玄光聖君北斗星宿任務赤紅參透北斗玄光陣法的曠世神人愛拼才會贏藏寶圖任務拚命我不行;拼圖你不行若想得寶物,愛拼才會贏愛情第一高對詩粉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白金級光棍光棍節任務粉紅白金也掩蓋不了你光棍的事實光棍之神光棍節任務粉紅光棍中的光棍,不一般的光棍黃金級光棍光棍節任務粉紅真金不怕火煉,真光棍也不怕…怕火鑽石級光棍光棍節任務粉紅光棍史比鑽石的歷史還要久遠暴露狂活動-對詩粉紅冤枉啊,我被打劫了春日雲雨活動-對詩粉紅春雨貴如油【匠師的】↓手藝人生產任務米白懂得生產之道的工匠寶器新丁血煉值米白洪爐百煉真異現秘寶千錘道初成聚寶宗師血煉值金黃一門煉器皆弟子滿城仙工盡傳人煉寶學徒血煉值米白自有妙術煉寶器初窺門徑看新徒煉魂神匠血煉值赤紅神匠祠邊說神匠煉魂台前聚煉魂煉制名家血煉值深藍通徹造化需方士體煉自然是名家妙器仙工血煉值金黃仙家妙器出我手游遍天下誰不識巧手匠人血煉值明綠奪天妙術出巧手幻化神通有匠心血煉通士血煉值明綠溶血合物本奇術體悟本心自通明造物達人血煉值深藍胸中道法達天地袖裡乾坤貫古今【門派的】↓鬼道執法魔君群魔亂舞任務粉紅守護鬼道的魔君鬼王宗弟子入門任務明綠鬼王宗門下弟子合歡派弟子入門任務明綠合歡派門下弟子青雲門弟子入門任務明綠青雲門下弟子天音寺弟子入門任務明綠天音寺門下弟子廣德活佛主線赤紅打敗修羅後的天音封神尊號浩天真人主線赤紅打敗修羅後的青雲封神尊號戮世冥尊主線赤紅打敗修羅後的鬼道封神尊號萬劫天魔主線赤紅打敗修羅後的鬼王封神尊號逍遙神君主線赤紅打敗修羅後的合歡封神尊號逍遙仙子主線赤紅打敗修羅後的合歡封神尊號不可不戒深藍非戒不可出家人明綠與凡塵割斷的人鬼王宗護法魔將粉紅守護鬼王宗的戰士合歡派凈欲真人粉紅守護合歡派的真人戒財明綠禁財戒酒明綠禁酒戒肉明綠禁肉戒色明綠禁色青雲門護道尊者粉紅守護青雲門的尊者【神魔異志的】↓名稱獲得途徑尊號顏色描述天下無敵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等級排行榜第1名獲得的尊號一代宗師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等級排行榜第2~5名獲得的尊號寂寞高手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等級排行榜第6~10名獲得的尊號名動江湖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等級排行榜第11~50名獲得的尊號罕逢敵手排行榜獎勵登上神魔異志錄等級排行榜第51~400名獲得的尊號至尊財神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財富排行榜第1名獲得的尊號富可敵國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財富排行榜第2~5名獲得的尊號富甲一方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財富排行榜第6~10名獲得的尊號腰纏萬貫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財富排行榜第11~50名獲得的尊號薄有家資排行榜獎勵登上神魔異志錄財富排行榜第51~400名獲得的尊號至上仙師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俠義排行榜第1名獲得的尊號任者無敵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俠義排行榜第2~5名獲得的尊號俠之大者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俠義排行榜第6~10名獲得的尊號澤被蒼生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俠義排行榜第11~50名獲得的尊號名震江湖排行榜獎勵登上神魔異志錄俠義排行榜第51~400名獲得的尊號青雲門巨擎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青雲門貢獻排行榜第1名獲得的尊號青雲門柱石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青雲門貢獻排行榜第2~5名獲得的尊號青雲門棟梁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青雲門貢獻排行榜第6~10名獲得的尊號青雲門精英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青雲門貢獻排行榜第11~50名獲得的尊號青雲門新銳排行榜獎勵神魔異志錄青雲門貢獻排行榜第51~400名獲得的尊號【師徒的啊】這個其實很少有人去做的,除非是為了師德換東西...初傳法門師德值米白傳道大賢師德值限時開山祖師師德值金黃名門掌教師德值限時授業解惑師德值明綠桃李滿園師德值明綠天地初祖師德值赤紅威德宿著師德值限時為人師表師德值明綠一代宗師師德值金黃【仙緣】↓與子攜老情緣-大吉大利(男)金黃美妙的愛情讓你說出這等痴語執子之手情緣-大吉大利(女)金黃執子之手,與子攜真情永存含笑飲砒霜情緣-覆水難收金黃愛已遠,情已逝,心已死卻含笑飲鳩生死相許情緣-紅紅火火(男)金黃情愛無價生死相許愛比天高情緣-紅紅火火(女)金黃愛滿心田樂飛九天愛相依情緣-同心鎖(男)金黃與愛相依但與君知君相知情緣-同心鎖(女)金黃與君相知與愛相依飛星傳情情緣-寓情於花(男)金黃纖雲弄巧,飛星傳情,銀漢迢迢暗度萬種風情與君閱情緣-寓情於花(女)金黃良辰好景虛設卻有萬種風情與君閱§$S的神仙眷侶§粉紅§$S的雙修道侶§粉紅碧瑤精靈粉紅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三生七世,永墮閻羅,只為情故,雖死不悔。漂亮姑娘有人愛金黃有人願意為你赴湯蹈火,哪怕是進修羅煉獄為愛赴湯蹈火金黃為了愛,修羅煉獄也難不倒我我愛$S金黃那些曾經的海誓山盟,會由我們共同維護君心思我心花開並蒂金黃但願君心思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寡情薄義情緣金黃唉,也只能對他說曾經擁有始亂終棄情緣金黃唉,也只能對她說有緣無份比翼齊飛情緣-比翼再飛金黃落花離人淚微雨燕雙飛痴心如故情緣-步步高升(男)金黃三生七世,痴心如故【其他的一些垃圾稱謂】就不多說了,看↓江湖敗類米白江湖魔頭明綠江湖前輩明綠江湖十大惡人明綠江湖小混混米白江洋大盜米白金剛米白金槍不倒米白舉人米白聚寶盆米白絕世好男人明綠看破紅塵米白可愛的暴力女明綠可恥的貪婪者明綠可恥的逃兵米白辣妹子明綠蜀中的妹子浪跡紅塵的人米白浪跡天涯米白浪子米白老混混米白

『貳』 急啊!寒假作業啊!求隋唐時期的成語故事,歷史老師要我們寫的,每個300字共3個

終南捷徑
唐代的盧藏用曾經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不願出來做官以此博得世名,後來名聲越來越大因而做了大官。
後用這個詞來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請君入瓮
比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來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它揭露了酷吏的殘忍,也教會人們一種以牙還牙的鬥法;同時告誡人們不要作法自斃
武則天的兩名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當時有名的酷吏,成千上萬的人冤死在他們手下。有一次,周興被人密告夥同丘神績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宗案件,並且定下期限審出結果。來俊臣和周興平時關系不錯,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計。
一天,來俊臣故意請來周興,兩人飲酒聊天。來俊臣裝出滿臉愁容,對周興說:「唉!最近審問犯人老是沒有結果,請教老兄,不知可有什麼新絕招?」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說:「我最近才發明一種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個大瓮,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個大瓮,照著剛才周興所說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燒得通紅。來俊臣突然站起來,把臉一沉,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後命我來審問你,如果你不老老實實供認的話,那我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瓮了!」
周興聽了驚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只好俯首認罪。

唾面自乾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代武則天時期。婁師德的才能非常得到武則天的賞識,招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時候他對他弟弟說:「我現在得到陛下的賞識,已經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詆毀我了,所以你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讓。」他弟弟就說:「就算別人把吐沫吐在我的臉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婁師德說:「這樣還不行,你擦掉就是違背別人的意願,你要能讓別人消除怒氣你就應該讓唾沫在臉上自己幹掉。」

1.沆瀣一氣(崔沆、崔瀣)hàngxièyīqì
[釋義] 沆瀣:夜間的水氣。這里指唐僖宗時;擔任主考官的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開玩笑;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字。指「沆」、「瀣」兩人連成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語出] 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正音] 沆;不能讀作「kēnɡ」或「kànɡ」。
[辨形] 沆;不能寫作「沉」;氣;不能寫作「起」。
[近義] 狼狽為奸 同流合污 [反義] 志同道合 肝膽相照 精成團結
[用法] 含貶義。比喻氣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1)日本入侵者和偽軍~;鎮壓抗日英雄。
(2)這兩個人;一個尖酸;一個刻薄;~;到處惹是生非。
[成語故事]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地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2、鐵杵成針(李白)
[釋義]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語出] 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正音] 杵;不能讀作「wǔ」。 [辨形] 杵;不能寫作「許」。
[近義] 持之以恆 [反義] 半途而廢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持之以恆」都形容有恆心;有毅力;但~比「持之以恆」更加形象。
[例句] 王明同學雖然傷殘無手臂;但是他卻能用雙腳書寫;並獲兒童書法獎。他是靠鍥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成語故事]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3、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釋義] 比喻一個人的學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老師教的學生。
[語出] 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辨形] 李;不能寫作「里」。 [近義] 遍布天涯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歌頌教師或學校。一般作謂語。 [結構] 復句式。
[例句] (1)張老師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大半輩子;如今早已是~了。
(2)趙老師辛勤教學三十年;~。
[英譯] havestudentsalloverthecountry
[成語故事]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4、嘔心瀝血(李賀)
[釋義] 嘔:吐;瀝:滴。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於文藝創作或研究。亦指傾吐真情或懷抱真誠。
[語出] 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正音] 嘔;不能讀作「ōu」;血;不能讀作「xiě」。
[辨形] 嘔;不能寫作「漚」。
[近義] 煞費苦心 挖空心思
[反義] 無所用心 粗製濫造
[用法] 含褒義。多用於文學創作;也適用於其他腦力勞動方面。多用於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搜索枯腸」有別:~多用於較長時間或一個時期的工作;語意重;「搜索枯腸」用在較短的時間過程內;語意較輕;中性;正反兩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
[例句] 李老師~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國家棟梁。
[英譯] workone』sheartout
[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5、畫龍點睛(張僧繇)
[釋義]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語出]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正音] 睛;不能讀作「qínɡ」。[辨形] 睛;不能寫作「晴」。
[近義] 錦上添花 點石成金 [反義] 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 點石成金
[用法] 含褒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作文或講話時;用一二精闢的詞句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可用作主語、謂語、定語;也可用作狀語。
[例句] (1)老舍《戲曲語言》:「寫別的文章;可以從容不迫地敘述;可適當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動全段;~。" (2)一個好題目;常常對作品有~之妙。
[成語故事]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6、入木三分(王羲之)
[釋義] 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後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語出] 唐•張懷瓘《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正音] 三;不能讀作「shān」。 [辨形] 入;不能寫作「人」。
[近義] 力透紙背 鐵畫銀鉤 [反義] 略見一斑
[用法] 用作褒義。稱頌別人或評論深刻的用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
[成語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7、請君入瓮(周興)
[釋義] 君:人的尊稱;瓮:陶制的大壇子。一種口小腹大的大壇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對付她自己。
[語出] 《新唐書•周興傳》:「初;興未知被告;方對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之大瓮;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大瓮且熾火。徐謂興曰:『有詔按君;請嘗之。』興駭然汗;叩首服罪。」
[正音] 瓮;不能讀作「wēnɡ」。 [辨形] 君;不能寫作「軍」。 [近義] 以毒攻毒 以牙還牙
[用法] 多用於書面語。一般作謂語、定語。
[例句] 「~"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成語故事]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8、口蜜腹劍(李林甫)
[釋義] 嘴裡說得動聽;心裡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語出]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正音] 腹;不能讀作「fǔ」。 [辨形] 蜜;不能寫作「密」;劍;不能寫作「箭」。
[近義] 甜言蜜語 佛口蛇心 [反義] 心直口快 心口如一
[辨析] ~和「笑裡藏刀」;都形容狡詐陰險。但~偏重在嘴甜;心口不一;「笑裡藏刀」語義更重;更陰險。
[成語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的人,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想方設法給以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諂媚逢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裡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
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采呢?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對他疏遠了。
就這樣,李林甫憑借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幾年宰相。

9、泰山北斗(韓愈 )
[釋義] 泰山:東岳,在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語出] 《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
[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 五兄夢中題孔子廟欞星門柱聯有「~,景星慶雲」之語,敬意如此者,士之望、人之瑞,一代不過數人。(清•惲敬《答姚秋農書》)

10、司空見慣(劉禹錫)
[釋義] 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後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語出]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劉於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正音] 空;不能讀作「kònɡ」。 [辨形] 慣;不能寫作「貫」。
[近義] 屢見不鮮 習以為常 [反義] 絕無僅有 蓋世無雙
[用法] 形容某類事物或某種現象經常見到。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辨析] ~和「習以為常」都有「看慣了;不感到奇怪」之意。但~多用於書面語;「習以為常」多用於口語。
[例句] 這種種行為;在我們初來的東方人看來;多少存著好奇心和注意的態度;但在他們已~。
[英譯] amatterofcommonoccurrence
[成語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 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盪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 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 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11、夢筆生花(李白)
[釋義]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語出]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補語;含褒義
[例句] 李太白~,特睡鄉幻景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12、一字之師(鄭谷)
[釋義]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指改正別人詩文中的一個字或糾正一個誤讀、誤寫的字。
[語出] 明•張岱《與周伯戩之書》:「張乖崖以蕭楚才為一字之師。」
[用法] 一般作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李明是我的同學;又是我的~;我的好多作文都是經他手改的。
[成語故事]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一些文人往來。
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成語「一字之師」是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13、一飯千金(韓信)
[釋義] 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語出]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唐•沉亞之《旌故平盧軍節士》:「當渴飢之望也,~,未足者不能十金。」
[成語故事]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
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補充說明] 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徹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於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於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 的。

『叄』 誰能介紹個最恐怖的電影來啊

1. 【僵屍刑警】
2. 【毒牙殺機】
3. 【蜥妖】
4. 【深紅】
5. 【犀照】
6. 【天眼刑警】
7. 【凶男寡女】
8. 【極道殺手】
9. 【雙子】
10. 【金剛】
11. 【復仇的金子】
12. 【虎姑婆】
13. 【鬼騷】
14. 【再戰僵屍】
15. 【失驚無神】
16. 【猛鬼復仇】
17. 【阿修羅城之瞳】
18. 【幽冥追凶】
19. 【生化危機】
20. 【假發】
21. 【鐵血戰士2】
22. 【鐵血戰士】
23. 【詛咒】
24. 【五月魔女】
25. 【黑暗侵襲】
26. 【救命2之怪物】
27. 【樓上的兇手】
28. 【蠟像院魔王】
29. 【噬血地鐵站】
30. 【千屍屋II】
31. 【萬能鑰匙】
32. 【鬼玲瓏】
33. 【十十反恐】
34. 【神鬼帝國】
35. 【人皮獸】
36. 【人鬼大戰古世界】
37. 【粉紅色高跟鞋】
38. 【七夜】
39. 【疆屍刺客】
40. 【刺激2005II】
41. 【超級惡魔人】
42. 【2005新妖術】
43. 【活死人之夜】
44. 【靈幻仙珠】
45. 【電梯有鬼】
46. 【世界大戰】
47. 【疑神疑鬼】
48. 【夜魔】
49. 【類人體】
50. 【隱面人】
51. 【疑神疑鬼】
52. 【盒裝美人】
53. 【恐龍危機】
54. 【北美怪獸】
55. 【紅眼】
56. 【陰差陽錯】
57. 【半夜鬼叫門】
58. 【罪惡之城】
59. 【魔界幽魂】
60. 【鬼訊號】
61. 【買鬼回家】
62. 【東京超恐怖傳說】
63. 【斷魂咒】
64. 【黑夜傳說】
65. 【蛇咒】
66. 【鬼屋魔影】
67. 【地球毀滅】
68. 【捉迷藏】
69. 【王蛇對巨蟒】
70. 【魔間行者】
71. 【鬼來電2】
72. 【血腥比爾】
73. 【邪惡遺跡】
74. 【救命】
75. 【殺人不分左右】
76. 【驚天陰謀】
77. 【吸血裸女Ⅲ】
78. 【鬼別墅】
79. 【黑獄來客】
80. 【蛇女幽魂】
81. 【核震過後】
82. 【兇相】
83. 【不死咒怨】
84. 【幽靈鬼屋】
85. 【城市追凶】
86. 【魔幻界】
87. 【僵屍王】
88. 【死亡寫真】
89. 【噩夢】
90. 【恐怖日】
91. 【筆仙】
92. 【子夜冰封】
93. 【血連環】
94. 【2046】
95. 【隔世冤靈】
96. 【風水劫】
97. 【照出冤靈】
98. 【千里眼】
99. 【所羅王的寶藏】
100. 【守夜人】
101. 【隱形炸彈】
102. 【絕命終結站II】
103. 【生化危機之啟示錄】
104. 【失驚無神】
105. 【風水劫】
106. 【枕邊凶靈】
107. 【猛鬼追魂Ⅱ:魔界追】
108. 【決戰加勒比】
109. 【打鬼王】
110. 【邪靈速遞】
111. 【炭燒凶咒】
112. 【鬼來電】
113. 【深寒食人獸】
114. 【見鬼】
115. 【鬼焰】
116. 【失眠症(白夜追凶)】

就這吧,看了晚上做夢

『肆』 道德情感是什麼

【原文】事君盡忠,人臣大節;苟利社稷,死生不奪。杲卿之罵祿山,痛不知於斷舌;張巡之守睢陽,烹不憐於愛妾。

養子環刃而辱罵,真卿誓死於希烈。忠肝義膽,千古不滅。在地則為河嶽,在天則為日月。

高爵重祿,世受國恩。一朝難作,賣國圖身。何面目以對天地,終受罰於鬼神。昭昭信史,書日叛臣。噫,可不忍歟!

【譯文】侍奉君主應當盡心盡力,這是做臣子應有的大節。如果為國家和人民謀利,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顏杲卿曾痛罵安祿山,就算是割掉舌頭的痛苦也沒有阻止他的行為;張巡守衛睢陽沒有食物的時候,把愛妾煮給士兵吃而沒有流淚。

面對李希烈養子們的舉刀威脅和侮罵,顏真卿面不改色,對李希烈表示了誓死不屈的決心。他的忠義氣節,永遠都不會消滅。蘇軾也曾說:「他們的赤膽忠心在天上就像日月一樣光芒四射,在地就像山嶽一樣宏偉壯觀。」

有人享受高官厚祿,世代受到國家的恩德,可一旦大禍臨頭,為保全自己而出賣國家。這種人有什麼顏面來面對天地呢?他們最終是會受到鬼神懲罰的。難怪正史中都清清楚楚地記錄著叛臣的名字!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能動搖自己對君主對國家的赤膽忠心呢!

【點評】古人把「忠」作為人生第一信條。我們今天則把「忠」分成忠烈和愚忠。通常劃分的界線是,是否值得去為其盡忠。於是,我們把岳飛、諸葛亮等人說成是愚忠,因為那個蠢皇帝是不值得為其盡忠的,何不自立門戶呢?我們尚且不談論所謂的歷史價值。其實這個問題關乎一種價值觀。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王就是國家,忠君就是愛國。趕上好時機攤上個明主是臣子們的福氣。如果生不逢時,派上個很愚蠢的君王,那麼做忠臣就需要些勇氣了,時時做好要死諫的准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於是有了死得值不值得之說,這的確關乎價值觀。我們無法說哪種價值觀是正確的,只能說更敬佩哪種價值觀。有些時候,那些比生命、比現實價值更重要的東西。往往更值得我們敬佩。

的確,人生於世,就應該有點精神,就應該承擔時代所賦予的責任。

【原文】父母之恩與天地等。人子事親,存乎孝敬,怡聲下氣,昏定晨省。

難莫難於舜之為子,焚廩掩井,欲置之死,耕於歷山,號泣而已。

冤莫冤於申生伯奇,父信母讒,命不敢違。祭胡為而地墳,蜂胡為而在衣?蓋事難事之父母,方見人子之純孝。愛惡不當疑,曲直何敢較?為子不孝,厥罪非輕。國有刀鋸,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歟!

【譯文】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天地一樣廣大;為人子女服侍父母時,要懷著孝敬之心。對父母要輕聲細語、悅耳動聽,晚上要將父母安置好,早上要向他們請安。

做兒子的再難也難不過舜,他的父母用火燒倉庫,用土填井,想把他置於死地,他在歷山耕田,也不過只是大聲啼哭罷了。

要說冤,再也沒有比申生和伯奇更冤的了,父親相信後母的壞話,他們又不敢違抗父命:晉獻公祭地,地為什麼會凹起來?毒蜂為什麼會系在伯奇後母的衣服上?只有侍奉最難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兒子的純潔之心。父母的愛惡不太妥當,就算是心中有疑問也不能計較!

做兒子的不孝敬父母,這種罪可不輕啊。國家有刀鋸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的恩情深如大海,做孝子的怎麼能夠不忍受父母對自己的責難呢?【點評】父母之恩,等同於天;為人子女應盡孝道。這個道理幾乎每個人都懂,但往往做起來很難。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由於忙於自己的事情而很少有時間回家;由於兩代人觀念的懸殊,我們往往和父母發生爭吵。其實,是否真正孝敬父母,常常體現在這些瑣事當中:不能回家的時候,隔幾天給父母打個電話;有空的時候,少出去遊玩一次,回家看看;回家的時候,幫爸爸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和父母聊聊天,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情況;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坐下來慢慢溝通,平心靜氣地告訴他們你的想法。盡孝道,其實做起來就那麼容易。

【原文】仁者如射,不怨勝己;橫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齒於桓魁之害,孟子不芥蒂於臧倉之毀。人慾萬端,難滅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齒剛易毀,舌柔獨存。

強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為仁,請服斯訓。噫,可不忍歟!

【譯文】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樣,不應怪罪勝過自己的人;別人驕橫地待我,自我反思就行了。

孔子不記恨桓魁對他的中傷,孟子對臧倉的詆毀沒有絲毫怨恨,他們認為在己者有義,在天者有命,一己私慾又怎麼能戰勝天理呢?他靠他的財富,我靠我的仁德。牙齒再堅硬也可能毀壞,舌頭再柔軟也能得以保存。盡力去寬恕別人,這樣就離仁德很近了。

【點評】《說苑》中載有常樅和老子關於齒毀舌存的對話,說明性如剛硬的暴橫容易毀壞,而性如柔軟的仁義卻能長久保存,這是以柔克剛的道理。關於以仁止暴、以柔克剛的效果,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說明:晉武帝時,名將石苞鎮守淮南,他治軍有方,管轄地兵強馬壯,頗有名望。這引起了當時在淮南擔任監軍的王深的忌妒。他向武帝進讒言說石苞與敵國吳國暗中勾結,恰縫此前風水先生也對武帝說東南方將有大亂。於是,武帝便真的派兵去討伐。石苞知道皇帝的此舉,其中必有誤會,於是,放下武器步行出城,等候處理。武帝得知石苞的做法後,頓時恍然大悟:如果石苞真有反心怎麼會親自出城接受懲罰呢?如果真勾結敵兵,怎麼沒有敵人來救援呢?經過這件事後,武帝對石苞的懷疑打消了,並愈加重用他。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別人無禮對待,這則「仁」的箴言是否讓我們明白該怎麼做了呢?義

【原文】義者,宜也。以之制事,義所當為,雖死不避;義所當誅,雖親不庇;義所當舉,雖仇不棄。

李篤忘家以救張儉,祁奚忘怨而進解狐。

呂蒙不以鄉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愛客敗績而不誅。叔向數叔魚之惡,實遺直也;石蠟行石厚之戮,其滅親乎?當斷不斷,是為儒夫。勿行不義,勿殺不辜。噫,可不忍歟!

【譯文】義,也就是處理事情恰當准確。以它為准繩行事立身,是沒有錯的,就算是要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該處罰的,就算是親朋好友也不能包庇;該推薦提拔的,就算是仇家也不能故意發難。

李篤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救張儉,祁奚不計前嫌推薦解狐。呂蒙不因觸犯法令的人是同鄉而枉法,孔明不因敗績之人是自己的愛將而不殺。叔向多次責備叔魚的邪惡,實在是想留下正直人的名聲,石碚殺掉了兒子石厚,這樣的行為應該說是大義滅親吧。

該做決定的時候,猶豫不決,那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不要做不道義的事情,不要殺無辜之人。捨身取義,大義滅親,是大家所推薦的,為了義,又怎麼能夠不忍住自己的私情呢?【點評】其實道義就是維護正道的精神,中國古代社會之所以有那麼長時間的繁榮,可以說正是道義的力量使然。東漢靈帝時,正直而遭誣陷的張儉到孔家避難,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他。事發後孔融說他該負責,孔褒說「彼來求我,非弟之過」。他們的母親說她是家長,她該負責。「一門爭死」,俠義感人。孔融、李篤、祁奚、呂蒙、孔明、叔向、石等這些人讓人欽佩的正是他們自覺維護道義的精神。其實,無論在什麼時代,遵守道義都應該是個人修身處世的行為准則。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了道義,那他必然沒有歸屬感;一個社會不重道義,人們必將互相欺詐,社會終會走向沒落。一個人、一個社會都應具備一點精神。當我們面對「義」時,自己的私情又算得了什麼呢?禮

【原文】天理之節文,人心之檢制。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當以敬為主,非一朝之可廢。

鉬麂屈於宣子之恭敬,漢兵弭於魯城之守禮。

郭泰識茅容於避雨之時,晉臣知冀缺於耕之際。

季路結纓於垂死,曾子易簀於將斃。噫,可不忍歟!

【譯文】禮是根據上天的意志擬制的一些行為規范,也是對人們行為一種制約束縛。出門時就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長者,用民時就要像親臨重要的祭祀。一定要以恭敬作為基本准則,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廢除的。

鈕麂因宣子的恭敬而嘆服他;漢軍因魯城守禮而停止攻打。

郭泰在躲雨的時候結識了有德的茅容,臼季途經冀地在田間發現了冀缺的道德。

子路在臨死的時候都不忘系好帽帶,曾子將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辭世。他們都是沒有忘記禮教啊!他們對禮的恪守足以垂教後世!

【點評】在封建社會,禮義廉恥是人們要遵守的道德標准,而其中對於一個人「禮」的要求又居於首位。「禮」,說白了就是一種規規矩矩的態度。現代社會中,我們也依然將「文明禮貌、講究禮儀」作為對公民的基本要求。「禮」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可以使得社會變得有序而和諧;對於一個人來說,「禮」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使我們把事情辦得更順利。對他人能做到彬彬有禮,到什麼場合說什麼話,這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道德水平。試想,如果在老闆、客戶面前,你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甚至態度粗魯,有誰願意重用你,願意和你打交道呢?智

【原文】樗里、晁錯俱稱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義而亡。蓋人之不可智用之,過則怨集而禍至。故寧武之智,仲尼稱美;智不如葵,鮑庄斷趾。

士會以三掩人於朝,而杖其子;聞一知十之顏回,隱於如愚而不試。噫,可不忍歟!

【譯文】樗里、晁錯都被人稱譽為「智囊」,前者因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得以保全性命並得到善終;後者因性情耿直、仗義直言而被腰斬於市。

人不能沒有智謀,但凡事都施用智謀,則會引起很多人的抱怨,而招致災禍。所以孔子稱贊寧俞善用智謀,而認為被砍斷了腳的鮑庄智慧還不如秋葵。

士會用杖打兒子,是因為他才疏學淺卻炫耀於朝廷;顏回能聞一知十、舉一反三,可是表面上看起來卻很拙笨。有智慧的人還要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斷地增長智慧。

【點評】生活復雜多變,我們要學會一套生存的本領。任何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的個性、任性而為,但很多情況下,這樣做的結果是讓事情越來越糟,反而離自己的意願更遠。《紅樓夢》中,林妹妹性情耿直、眼裡不揉沙子,最終只落得個抑鬱而死,沒能和寶玉有情人成眷屬。假如她能學寶釵一分的「愚」,賈母也會將心偏向自己的外孫女吧。由此看來,做人要有原則,但做事不可不講究方法。有一句名言說:取相於錢,外圓內方。古錢幣的圓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為人處事,就要像錢幣一樣,「邊緣」要圓活,要能隨機而變,但「內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則。處世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這樣既可以保全氣節,也可以保護自己。

【原文】自古皆有死,民無信而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楊以承信而釋劫。

范張不爽約於雞黍,魏侯不失信於田獵。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頰舌自動,肝膈不知。取怨之道,種禍之基。誑楚六里,勿效張儀;朝濟夕版,曲在晉師。噫,可不忍歟!

【譯文】自古以來,人都會死,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如果失信於民,就不能保全統治。尾生因守信的行為而使他揚名後世,解楊也因為履行承諾而獲得釋放。

範式、張邵沒有違背告別時的歡飲之約,魏文侯不因為行酒和下雨的緣故而失信於虞人的狩獵之約。

世間有輕薄的風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說話不算數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這些人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厭惡甚至招致禍害。不要學張儀,誑騙楚國,把割地六百里的諾言改口為六里。晉國早上還受到秦國的惠顧,晚上即遭其攻擊,是咎由自取。唉!有信方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國,怎能不剋制對「信」的動搖之心呢?【點評】是否講誠信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昔日,商鞅在變法條令公布前夕,怕老百姓不相信朝廷變法的決心,就在國都南門立一根木柱,張貼告示說:「誰能把木樁從南門搬到北門,就給十兩黃金。」可是沒有人相信。商鞅於是又貼一張告示:誰能搬動這根木柱,而且從南門搬到北門,可得五十兩黃金。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的心理,把這根木柱從南門搬到北門,商鞅立即給他五十兩黃金。商鞅這種信守諾言的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他變法的決心,為變法成功爭取了群眾基礎。的確,對於個人來說要以信立身,對於國家來說要以信立國。誠信乃世間之珍寶,人無信不立!只有信才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進行溝通。

【原文】六氣之淫,是生六疾。慎於未萌,乃真葯石。

曾調攝之不謹,致寒暑之為釁。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聖賢之訓。

故有病則學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則守嵇康養生之論。

勿待二豎之膏肓,當思愛我之疾疚。噫,可不忍歟!

【譯文】陰、陽、風、雨、晦、照六氣過分了就會產生疾病。在沒生病時就謹慎預防,這是治病的最好良葯。

如果衣食調理不當,就會遭遇風寒暑熱的侵入而產生疾病。有病就應該及時治療,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醫葯卻迷信巫術,結果耽誤治病,枉送性命,實在是背離了聖賢的教誨。

所以,有病的時候要採用在病中轉移心思,靜下心來,那麼病就會好起來。沒病的時候信守嵇康的修心養生之道。

切勿等到病入膏肓再求醫,應當重視治病的苦口良葯。疾病尚有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

【點評】人生存在世間,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體的健康,你才有資格談將來。健康的身體往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肌體健壯,這就需要平時多注意鍛煉,在沒有生病之前注意加以預防;二是心理健康,緊張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常常讓我們倍感疲憊。學會自我調節,以平和樂觀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一切,這是我們都應學會的養生之道。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身體和生命賭明天的人越來越多。殊不知,疾病來時,總是悄無聲息。做工作我們要懂得細水長流的原則,如果總是疲於奔命、過於勞累,就等於竭澤而漁,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明白這個道理。

【原文】志不懾者,得於預備;膽易奪者,驚於猝至。

勇者能搏猛獸,遇蜂蠆而卻走;怒者能破和璧,聞釜破而失色。

桓溫一來,垣之手板顛倒;爰有謝安,從容與之談笑。

郭唏一動,孝德彷徨無措;亦有秀實,單騎人其部伍。

中書失印,裴度端坐;三軍山呼,張泳下馬。噫,可不忍歟!

【譯文】干什麼事情都不會被突發的事故所嚇倒,得益於事先有充分的准備:意志不堅定,膽量不夠且毫無准備的人,在突然發生的變故前只會手足無措。

勇者因為有思想准備,所以與猛獸搏鬥時毫無懼色,但是與突然而至的蜂蠍相遇時只能倉皇逃跑;憤怒時與和氏璧共存亡的人,卻也吃驚於鐵鍋被打破。

桓溫帶兵「朝見」皇帝,王坦之嚇得連手板都拿顛倒了,而謝安卻泰然處之.與其開懷暢談。

郭晞仗勢欺人,白孝德敢怒不敢言,而段秀實卻無所畏懼,獨自一人去見郭晞,勸其棄惡從善。

中書省丟失官印,裴度鎮靜自若;三軍高呼起鬨,張泳面無懼色。面對變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聰明的智慧,沉著的心態去應對,否則就會手忙腳亂。唉!當意外變故來臨時,怎能不抑制住心中的膽怯和驚慌呢?【點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你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都有所防備,很多情況下。我們都無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防備也無從談起。那麼。面對突發的變故,學會變通,沉著應對,便是最為重要的了。關於遇事沉著、機智應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中國駐美紐約總領事要離職回國,紐約市商會為其餞行。美國漢學家夏德被請來做總領事臨別致辭的翻譯。然而這位中國領事講的卻是一口福建話,夏德一句也聽不懂。在領事開始致辭後的一分鍾,夏德有些手足無措,他當然不能提出自己聽不懂。面對尷尬處境,夏德很快鎮靜下來,還表現出洗耳恭聽的樣子。領事演說完畢後,夏德從容站起,用英語聲情並茂重新演說一番。他的演說熱情洋溢,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夏德是怎樣聽懂的呢?其實,他只是將錯就錯,自己進行了一番發揮而已。然而,他的沉著機智卻使得事情順利進行了下去。由此看來,沉著鎮定地尋找方法,是遇變的良策。

【原文】富侮貧,貴侮賤,強侮弱,惡侮善,壯侮老,勇侮懦,邪悔正,眾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識盛衰之有時,則不敢行侮以賈怨;知彼我之不敵,則不敢抗侮而構難。

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謂忍侮於小。太王事匈奴,勾踐事吳,是謂忍侮於大。忍侮於大者無憂,忍侮於小者不敗。當屏氣於侵殺,無動色於睚眥。噫,可不忍歟!

【譯文】富有者欺壓貧窮者,有官得勢者欺侮無官失勢者,有力氣的人欺侮沒力氣的人,兇狠之徒欺侮弱小之輩,年輕人欺侮老年人,有勇氣的人欺侮懦弱之人,狡猾之人欺侮正義之人,多數欺侮少數,這是人世間的常情,人的通病。然而,如果認識到事物均有盛衰交替,那麼就不會輕易欺侮別人,而招來怨恨和禍害;當身處弱勢時,不去對抗無知狂妄之徒的欺侮,就能避免反抗所帶來的災禍。

商湯感化好事的葛國、周文王誠服作亂的昆夷,這些都是忍侮於比自己小對手。周武王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匈奴,勾踐臣服於吳國,這些都是忍侮於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不會招來災害;忍侮於比自己弱小的對手不會失敗。面對侵奪應不急躁,面對冷眼應不動聲色。以德報德,是一個君子應該做的;以怨報德,是小人的行為;以怨報怨是愚者的做法;以德報怨,才是仁者的所為。面對各種欺侮,我們必須明白一條:審時度勢,保存實力,以圖將來。唉!由此看來,遇到侮辱怎麼能不忍一忍呢?【點評】人與人之間總有強勢和弱勢之分。因此,社會中總也不能避免以強凌弱現象的存在。當你處於弱勢之時,要明白韜光養晦的道理,要能夠忍得一時之侮。勾踐卧薪嘗膽臣服夫差,能忍得十年之侮,最終實現了復國振興的宏願。「忍侮」的過程讓他積聚了強大的力量,具備了滅吳的能力。當你處於強勢之時,也要做到不以強凌弱,因為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強大,另外,善待處於弱勢之人,也可以贏得人心。三國時,諸葛亮七擒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又七次放還,換來的是孟獲的誓死相隨。由此看來,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要明白自己的處境和將來的目的。對於受侮辱和辱沒他人都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原文】謗生於讎,亦生於忌。求孔子於武叔之咳唾,則孔子非聖人;問孟軻於臧倉之齒頰,則孟子非仁義。

黃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馬援之薏苡。以盜嫂污無兄之人,以撻舅誣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荊棘滿懷,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禍天刑,彼將自取。我無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歟!

【譯文】誹謗生於仇恨,也產生於忌妒。如果去問武叔有關孔子的為人,則孔子不是聖人;假如問藏倉有關孟軻的言行,則孟子不行仁義。

(流言)把王吉的衣服說成是黃金,將馬援的薏苡的果實說成是明珠。污衊連兄長都沒有的人與嫂子通姦,誣陷娶孤女的士人毆打岳父,這是什麼樣的人啊!

人面獸心,滿腹詭計,口出惡言。這樣的人就算扔給豹虎,連豹虎都不肯吃。作惡的人一定會受到老天的懲罰。只要自己沒做虧心事,就無愧於天地。上不負天,下不負人,那麼就會心胸坦盪,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點評】誹謗他人,往往是出於忌妒和仇恨。一個人口出惡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讓人難以信服;喜歡造謠誹謗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因此面對別人的誹謗,我們只要問心無愧,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因為總有一天真相會大白於天下。

面對誹謗,憤怒或爭辯,只能讓自己陷於煩惱之中。然而,有時我們也需反省自己。無風不起浪,造謠誹謗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為是否也有過失和不足呢?從誹謗中吸取教訓也是面對誹謗應該做到的!

【原文】好譽人者諛,好人譽者愚。誇燕石為瑾瑜,詫魚目為驪珠。

尊桀為堯,譽跖為柳。愛憎奪其志,是非亂其口。

世有伯樂,能品題於良馬;豈伊庸人,能定駑驥之價。

古之君子,聞過則喜。好面譽人,必好背毀。噫,可不忍歟!

【譯文】不考慮是否合乎禮儀,一味奉承別人的人是諂媚的人。不辨是非,喜歡聽別人贊揚的人是最愚蠢的人。說燕石為美玉,將魚目當驪珠。將暴君桀尊為仁主堯,把強盜跖稱譽為賢者柳下惠。說話顛倒是非,這難道不是善惡不分嗎?世上有伯樂,能夠識別良馬;庸人和凡才又怎麼能夠確定壞馬和好馬的價格呢?古代的聖賢,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都非常高興。就連和盜跖一樣的人,也認為喜歡當面奉承別人的人,也一定是喜歡在背後詆毀別人的人。所以,要贊美別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別人稱譽自己,則一定要格外小心。

【點評】奉承話往往是沒有根據的,說話人往往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無法通過名正言順的方式博取對方的賞識,只好採取這種不花力氣而又有效益的途徑——諂媚。他們往往為了博得上司的歡心而不惜貶低自己的人格:說話的口氣和表情低聲下氣、俗不可耐。奉承話讓人一聽就大倒胃口,因此,喜說奉承話的人往往被稱為「馬屁精」。

然而,有一種話和奉承話相似——那就是稱贊。其實稱贊有時候也有一定的「奉承」成分,但它立身於「有其事」,而且稱贊往往是出於善意。稱贊的語言永遠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現代緊張枯燥的生活中,稱贊話可以緩解一個人緊張的神經,給生活帶去一份美麗。在辦公室共事,一般人往往容易注意別人的缺點而忽略別人的優點及長處。因此,發現別人的優點並給予由衷的贊美,就成為辦公室難得的美德。無論對象是你的上級、同事,還是你的下級或客戶,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贊美而動氣發怒,大家一定會心存感激而對你產生好感。

奉承話讓人生厭,贊美話讓人自信,如何來講,就要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原文】上交不諂,知幾其神。巧言令色,見謂不仁。

孫弘曲學,長孺面折,蕭誠軟美,九齡謝絕。

郭霸嘗元忠之便液,之問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車之履溫,都堂拂宰相須之丁渭。書之簡冊,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歟!

【譯文】與地位高過自己的人交往不阿諛奉承,是領會了和人交往的關鍵。花言巧語、察言觀色。被認為是為富不仁的小人。

公孫弘將學習的目的歪曲為阿諛獻媚,西漢的長孺為人倨傲、正直,能當面指責漢武帝的過失。蕭誠因柔善美言,張九齡因此而斷絕了和他的交往。

郭弘霸品嘗魏元忠的糞便,宋之問為張易之奉便器,趙履溫甘做安樂公主之牛馬,丁渭在都堂為寇準擦試胡須上的湯漬。這些人的諂諛行為,都被記在了史冊上,遭受後世的恥笑和唾棄。唉!諛媚之人遭世人如此唾棄,又怎能不收斂自己的諂媚之心呢?【點評】其實,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是那種以諂媚求榮的人。

喜歡諂媚的人可能會得寵,但卻往往很少有善果。文中提到的唐代的宋之問非常討好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在張易之大小便時,都會為其送上便具。然而,後來張易之失勢,宋之問也遭貶。趙履溫甘做安樂公主之牛馬,後來公主失寵,趙履溫父子共同受刑,百姓爭相割其肉。

另外,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諂媚之言。諂媚者遇到「不識相」者,往往自取其辱。文中所說的唐朝的郭弘霸在武則天時期憑借諂媚的本事當上了御史,御史中丞魏元忠生病,他前往探望,要求察看魏元忠的大小便,並用手指蘸了放入口中嘗,以此來判斷病勢的輕重,但魏元忠卻相當厭惡他的諂媚,並將其諂媚之話傳開,郭弘霸一時成為笑柄。宋朝時,參知政事丁渭在都堂為宰相寇準擦試胡須上的湯漬,寇準戲謔他說:「參政是國家的大臣,怎能為上司拭鬍子呢?」以致丁渭羞愧萬分。

面對權貴,不少人卑躬屈膝,這是一種自我貶低的做法。不畏權貴,表現出士可殺不可辱的氣魄,才是真正的勇士所為。而一個人只有盪滌諂媚之心,才會真正有所作為。

【原文】樂然後笑,人乃不厭。笑不可測,腹中有劍。

雖一笑之至微,能招禍而遺患。齊妃嗤跛而卻克師興,趙妾笑蹙而平原客散。

蔡謨結怨於王導,以犢車之輕詆;子儀屏去左右,防鬼貌之盧杞。

人世碌碌,誰無可鄙。馮道兔園策,師德田舍子。噫,可不忍歟!

【譯文】心中快樂,發自內心地笑,別人就不會厭惡。盧杞

『伍』 風水劫的介紹

在一個華裔家庭里,Yok是四兄弟姊妹的大姊。父親的左右手Chai一直傾慕Yok,而Yok卻只視Chai為長輩。

『陸』 新會一中的校情校史

新會一中,是許多新會學子嚮往的地方。它從風雨飄搖的清朝末年走來,是新會普通中學的起始,又是新會中學教育當之無愧的翹楚。其創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根深葉茂,並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它的辦學歷史雖曲折艱難,卻光輝燦爛。

辦學百年 根深葉茂

「廢科舉,興學堂!」1905年,會城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氣的新會人民得風氣之先,創辦了官立新會中學堂。官立新會中學堂不但開創新會普通中學教育的先河,同時也見證了新會一中百多年來艱難曲折的辦學歷程。

官立新會中學堂實際是從清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開始籌辦。時任新會知縣的陳伯侯奉命籌辦新式學堂,於孔廟明倫堂召集邑中士紳商討興辦中、小學堂的事宜。由於師資缺乏,先辦「初級師范」,學制二年,不久之後辦「中學堂」,譚鑣為堂長,學制五年。

辛亥革命之後,官立新會中學堂改稱「縣立新會中學」,譚為校長,學制四年,並停招師范班。至1921年,由於省教育廳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於是改稱「新會縣立初級中學」,並設教導主任、訓育主任、總務主任各一人,開始招收春、秋季學生。1924年,執掌校政20年的譚鑣逝世;是年同時招收女生,但男、女生同屆不同班。

至1931年3月,江門市政局奉命裁撤,江門重歸新會管轄,縣長沈秉強將江門市立中學易名「新會縣立第二中學」,而「新會縣立初級中學」則更名為「新會縣立第一中學」。至1937年暑期,新會師范學校將普中的高一班、高二班移交新會一中繼辦,成為新會一中辦高中之始。

據了解,清末辦中學堂的校舍是以孔廟考棚(孔廟右鄰)的房屋為校舍。大的五六間作課室,小的幾十間作學生宿舍。1926-1927年間,由於體育場狹小,拆鄉賢祠擴大體育場地,填池塘作校園。後來由於學生人數和班級增多,最後除大成殿外,孔廟及學宮全部作為校舍。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9年春,新會淪陷,新會一中遷往雙水上凌沖譚氏宗祠,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才重新遷回會城。這時,孔廟已被日偽政權拆毀,僅余大成殿、奎星閣、尊經閣幾座殘破建築物,因而校址改在新會書院,至今不變。

新中國成立後,新會一中歷經時代風雨洗禮,教育水平不斷邁上新台階,1958年被定為佛山地區重點中學,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1978年再度由省政府定為縣市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持續發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又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2007年11月,新會一中順利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成為我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新會一中已成為享譽五邑、全省知名的學校。

興學育才 不拘一格

一個多世紀以來,在源遠流長的岡州文化滋養下,新會一中櫛風沐雨、自強不息,雖三遷其址、十一次易名,愛校報國、興學育才之風仍代代相傳。

「母校由首任校長譚鑣執掌以來,校規嚴格,請的教師多是留過洋的人才或香港留學生。我讀二、三年級時的第二任校長談海,就是日本留學回來的。」於1924年考入當時新會縣立初級中學、迄今仍健在的新會一中校友余雅望回憶說,由於注重師資、尊師重教,新會一中在建校初期就有良好的起步基礎。如在1921年間,曾聘請留日歸來的理化生物教師林卓南。林老師講課時,常常引入唯物史觀學說,結合學科講解,使學生獲得新思想、新觀點。

從人力、物力上來說,新會一直是新會的最高學府。「南華諸縣新會為名城,新會諸校我校高程。」這是抗戰前新會一中校歌開頭的兩句歌詞,由此也可看出當時新會一中人的自豪之情。知情校友說,在抗戰前,新會一中在教學中,不但注重文化知識的培育,也十分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1935年秋入讀新會一中的黎永泉在《會城淪陷前夕的新會一中》一文中回憶說,當時校內有所謂「童子軍」組織,培養學生「智」、「仁」、「勇」的品格,有急救護理、野外生活、打繩結等各方面的學習。有一次,學校還組織學生到江門篁庄野餐露營,晚上有篝火晚會及劫營、守營等實地訓練活動,有聲有色。此外,每天下午放學前的最後一節課為課外活動,舉辦球類、田徑、歌詠、猜謎、故事等文體活動。在每天中午貼出一張表格,任人自由填報,屆時有專門教師負責支持活動。

新會作家明明是新會一中當年的「七三屆」。他回憶說,「七三屆」處在「文革」後期,學校(當時叫會城中學)已逐漸回復正常教學秩序,因為沒有高考任務,學習並不緊張,作業基本可在學校里完成,所以不少學生從來不用把書包背回家中或者說是根本沒有書包。正由於課業輕松,學生有大量課余時間,可隨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起來,『七三屆』並沒有培養出多少大官員、大老闆,卻培養出了好幾個文學藝術愛好者。」明明說,當時這一屆有一群愛畫畫的同學,形成了一個沙龍式的小圈子,如甄錦標、吳明耀、陳向京、楊小明、李卓見和他自己等。這些人後來均在文藝領域成就了一番事業。
【光耀校史】

那些人,那些事

新會一中百年辦學歷程,不但匯集了大量文化深厚、思想先進的知識分子,如譚鑣、施見三、林卓南等人,也同時培育了數之不盡的人才,當中不乏像地質學家陳國達院士、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王堅等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貢獻卓越,彪炳史冊。

譚鑣:新會一中首任校長

譚鑣,(1863-1924年),字康齋,號仲鸞,廣東新會環城南坦鄉人。身為新會一中首任校長的他是新會當時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梁啟超的表兄。

譚鑣一生思想進步,青年時中秀才,與表弟梁啟超赴廣州學海堂攻讀。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鄉試第九名舉人。後入康有為開設的萬木草堂就讀,受到康有為提倡的「今文學」和變法圖強思想的影響。此後,他參與了康、梁發動的「公車上書」及維新變法活動。變法失敗,他南下歸鄉,決意走「教育救國」的道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學制,廢科舉、興學堂。新會創辦初級師范學堂,委派譚鑣為監督,主要是培養師資。不久,又創辦新會官立中學堂,為新會第一間最高學府,譚鑣被委派兼任堂長(監督)。民國成立,改革學制,1912年新會官立中學堂改稱縣立中學校,監督改稱校長。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館。

譚鑣的治教特點鮮明,校規嚴格,極重教師素質。民國初期,中學師資缺乏,譚鑣不惜高薪聘請留學生任外語和理科教師,如英語科教師聘自香港書院或曾經留美的港籍人士。譚鑣在擔任學堂監督初年,還編輯《新會鄉土志》,聘黎昀、林燦予協助編輯,施雨崖等22人為調查員。全書按部頒例目,分15篇,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書。1924年譚鑣病逝,終年62歲,其門人築紀念台於縣中學校園左側之馬山,刻石留念。

陳國達:「地窪學說之父」

1912年1月22日,陳國達出生於新會南郊天馬鄉五福里一個貧苦的南洋歸僑家庭。1925年春,在姐姐的資助下,13歲的陳國達考入了新會縣第一中學,讀書非常勤奮,成績優異。在初中期間,對陳國達影響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學。他還對地質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喜歡野外考察的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他與同學們翻爬新會的山山水水。在大學時期,他的畢業論文也以此為題,寫出了《廣東新會地質試勘》一文。

陳國達終生致力於地質學的教學和研究,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他於1956年創立關於地殼演化規律的活化構造新理論「地窪學說」,突破了美國學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學說。「地窪學說」被稱為是決定當代地質學發展的新學說之一,它的誕生也被列入世界科技史大事年史。1990年,國家礦床成因協會理事會決定在礦床大地構造委員會中設立構造岩漿活化(地窪)學組,這是第一個以中國人創立的學說命名的國際學術組織。

陳國達被譽為「地窪學說之父」。他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窪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窪學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與地質之父李四光並稱為「南陳北李」。

王堅:新中國首批女飛行員

王堅,原名王桂琴,生於1933年,是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飛行教官、飛行中隊長。在抗美援朝中,曾出色地完成飛行任務。1952年接受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接見。

梁宗岱:愛國詩人

梁宗岱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愛國反帝的詩人、翻譯家、教授、制葯專家。解放前曾任北大、清華大學等名校教授。解放後歷任中山大學、廣州外語學院西語系教授兼院學術委員。梁宗岱精通法文和英文,並通曉德文和義大利文,擅長翻譯詩作,對歐洲文學有深湛的研究。著有詩集《晚禱》、詞集《蘆笛風》等,翻譯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浮士德》等。

熱點內容
上海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發布:2025-07-15 22:34:05 瀏覽:384
夏天的雷雨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20:44:07 瀏覽:606
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時間 發布:2025-07-15 20:21:42 瀏覽:534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發布:2025-07-15 19:20:08 瀏覽:236
有多少可以重來 發布:2025-07-15 16:35:06 瀏覽:279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