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小歡喜家訪

小歡喜家訪

發布時間: 2021-02-25 09:01:59

Ⅰ 小歡喜第幾集後媽喝的燕窩

  • 第15集

  • 李萌接到電話後心裡覺得可疑,決心去家訪。李萌來到宋倩家,宋倩才版知道了英子權這些天都沒有去上課的事實。宋倩氣極,到喬衛東家質問他,才發現英子也在,更令宋倩生氣的是英子居然把她辛辛苦苦燉的燕窩給喬衛東的女朋友小夢喝,宋倩憤怒離去。英子追到家,母女倆大吵了一架,互相都覺得十分委屈。方圓安慰喬衛東,兩人在屋裡坐了大半天;童文潔也想著辦法去安慰了宋倩。

Ⅱ 兒子和母親鬧矛盾了應不應該告訴孩子的父親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團結和諧一家人,告訴父親有講究,不可以作為拉贊助的方式,比如「你看你兒子怎樣怎樣」「你也不管管你兒子」

必定一般情況下,母子連心,沒有啥解不開的疙瘩

Ⅲ 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父母過高的期望,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軌跡,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作者:當歸尾(爸媽精讀主筆)

前幾天,看到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年僅9歲的小藝因父母對她的期望過高,患上了兒童障礙症,屬於抑鬱症的一種。

實在有點難以想像,小小年紀的孩子竟患上了抑鬱症。

據了解,小藝的父母從小對她的期待就很高,他們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她的身上,希望她能夠出人頭地,為家庭爭光。背負著沉重包袱的小藝,只能通過努力學習來報答父母對她的愛。

在父母的高期望下,小藝變得自尊心很強,凡事都喜歡爭強好勝。當她沒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時,她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認為自己對不起父母的付出,不配擁有父母的愛。

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中長大,孩子怎麼可能身心健康?

精神科主治醫生張瑾稱: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精神情緒障礙的比例逐漸增高,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造成的。

伍綺詩說:「父母越是關心你,對你的期望就越高,他們的關心就像雪一樣不斷落在你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父母的高期望,是孩子不能承受之重,活在父母高期望下的孩子,註定不會快樂。

父母過高的期望

是傷孩子最深的毒葯

電視劇《我的真朋友》中,有一幕牽動了無數父母的心。

有一個孩子,叫做艾文,患上了輕度焦慮症。艾文的爸爸、媽媽得知自己的孩子患病後,震驚不已:孩子怎麼就患上了這種病。

其實,這一切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長大後能有所出息,艾文的父母全方面、無死角培養他。除了幼兒園的課程以外,各式各樣的輔導班幾乎占據了艾文所有的時間。

為了達到爸爸媽媽的預期,他就連課間十分鍾都在努力學習英語

要知道,他還是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啊。承載太多期望的艾文,就這樣一點一點被父母給的壓力所吞噬。

他變得越來越內向和敏感,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總是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裡,不言不語。甚至有的時候他還會突然變得很暴躁,伸手去推其他的小朋友。

當他沒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時,他就開始不停地責怪自己:「爸爸媽媽,我對不起你們,我讓你們失望了。」看到這里,我的眼眶早已泛淚……

五歲正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本應該盡情玩耍、享受生活,艾文卻因為父母的期望,過早的失去了童年,活在痛苦之中。父母帶有期望的愛,是傷孩子最深的毒葯。

竇文濤曾在《圓桌派》說過這樣一段話:很多父母,希望孩子這個產品、自己最寶貴的這個產品,如我所願。

父母把自己當作製造機器人的那個造物者,我製造了他,那麼他按照我設定的程序,完成了目標,我人生得以圓滿。

父母們與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如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許他一世燦爛。

父母帶有期望的愛

是窒息的感覺

《武林外傳》中有一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佟湘玉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嫂子,可就小貝的教育上,未免顯得有點太功利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小貝的同學都在學習棋琴書畫,看著別人小小年紀就有那麼大的成就,她整個人都不淡定了,表現的十分焦慮。

於是,她不顧小貝的意願,同時讓她學習圍棋、吹簫、寫毛筆字、畫畫等興趣班,並稱這才是真正的四位一體。

對於一個小孩子而言,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太苛刻了。

被繁重課業壓的喘不過氣的小貝,歇斯底里到:「我不學了,我什麼都不學了,你們出去出去。」

面對小貝的苦苦哀求,佟湘玉沒有心軟,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人生的起跑線,你已經落後了,再不抓緊,這輩子你就完啦。」

一旁的大嘴真相了:這樣學習就跟狗熊掰棒子一樣,掰一個,扔一個,掰一個,扔一個,到最後啥都沒落下。

的確,讓孩子學習特長,應該以尊重孩子的意願為前提,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讓孩子淪為父母進行攀比的工具。

正如畫畫先生說的那樣:「讓孩子學東西可以,但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學,為了興趣、為了陶冶情操,那值得鼓勵。如果為了虛榮,為了和人家比,那還不如不學呢。」

父母帶有期望的愛,是窒息的感覺。

父母的期望就像一場永遠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孩子無論怎麼奔跑,父母都不可能滿足。

真正懂得為孩子著想的父母,會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賽道上盡情奔跑。

父母愛孩子的方式

藏著孩子的未來

精神科主治醫生張瑾呼籲:父母應該降低對孩子的期待,順應這個孩子的發展規律,去挖掘這個孩子的能量,讓孩子變成自己想變成的樣子,而不是變成父母期待他變成的樣子。

當父母們學會理解、接納、欣賞孩子時,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會讓你充滿驚喜。

1、對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

還記得那個父母都是985名校出來的高材生的故事嗎?兩人都是智商超高的學霸。

本以為繼承了優良基因的小威,也將是妥妥的學霸一枚。可是萬萬沒想到,小威的學習很不好,屬於班上吊車尾的。

小威媽話花高價給兒子報輔導班,自己一有時間就會帶這孩子一起學習。孩子的成績也沒見有所提升。

後來,媽媽放下焦慮,重新思考:我兒子雖然數學不行,可10歲的他能燒的一手好菜,這何嘗不是一種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陳忻說:對兒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發展現狀。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軌跡,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給孩子足夠的信任

傅園慧的爸爸曾在一期節目中分享過這樣一件事,他說:「傅園慧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成績跟不上。」

老師都委婉地說:「你家傅園慧是那種需要幫助的同學。」

傅爸爸知道了,沒有表現出任何焦慮,而是這樣對老師說:我家小孩因為學游泳,耽誤了課程。但我保證,二年級的她一定不比別人差。

當時小小年紀的傅園慧就坐在一張小凳子里,似懂非懂地聽著老師與爸爸的談話。

她也許不明白這次家訪的意義,但是她感受到了父親的信任。果然,二年級期末考試,傅園慧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期望效應」:你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會創造奇跡。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能夠激起孩子的上進心和自信心,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懂得欣賞孩子,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熱播劇《小歡喜》里,方一凡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理想,經常遭到親媽的吐槽。在媽媽眼裡,成績決定了一切。成績不好,其他的一切都是無用的。

媽媽的唯成績論,傷了兒子的心,他說:「我可能智商不如別人,但是我情商比別人高,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學習不好,但我在別的方面就是比他們要強。」

其實方一凡很優秀,他不僅陽光、開朗,還樂於助人,同學緣極好。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應當考慮到兒童天性的差異,並且促進獨特的發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並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

我們不要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應該學會欣賞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蔡康永曾講過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

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什麼?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這就是我們對他來到這個社會最好的回報。

或許,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比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更為重要。

熱點內容
上海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發布:2025-07-15 22:34:05 瀏覽:384
夏天的雷雨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20:44:07 瀏覽:606
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時間 發布:2025-07-15 20:21:42 瀏覽:534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發布:2025-07-15 19:20:08 瀏覽:236
有多少可以重來 發布:2025-07-15 16:35:06 瀏覽:279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