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師德之我見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習的榜樣,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育就是以心靈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聖事業。孔子雲:「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准,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師德就是榜樣,當今實踐師德是第一要務。
② 日記《教師之我見》 急需!!
1.教師之我見
自古以來,教師就倍受尊重,古時候師道尊嚴綿延幾千年,可謂源遠流長。步入二十一世紀,人們的意識形態轉變及社會進步,為教師賦予新的內涵: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就決定教師要全身心地與學生為伴,要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要用強烈的責任去塑造學生。教師與生俱來就是和學生打交道,就要擔當起為社會進步和發展、國家興旺和發達、民族的振興和文明培養人才。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不負重任。
做教師,就要做人格高尚的人。教師的高尚人格是指博大的胸懷、豐厚的知識、儒雅的性格。人格魅力不是與生俱有,而是隨著時間推移,經歷世事,不斷積累學習沉澱而成。而高尚人格的堪絕非朝夕,必經歷漫長而艱難的磨礪。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教師踏上從教之路伊始,就走上一條不斷學習之路,這樣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可現實並不樂觀,許多教師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僅靠微薄的知識得過且過,其結果被學生淘空一切而大吧江郎才盡,只能苟且偷生、偏安一隅成為社會的落伍者。回看歷史長河之中,無數教育先驅者,無不是在學習中錘煉品質,在實踐中積累反思,才具備高尚人格,成就一番事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人格一旦形成,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會感召身邊每個人,何況正處於品質形成初期、極易接受新鮮事物、模仿性特強的學生呢?有則廣告恰如其分道出其中奧妙:一男孩兒見自己的母親為年邁的奶奶端水洗腳,他也顫悠悠地打來水稚嫩地向媽媽說:「媽媽洗腳!」可見孝敬長輩這一傳統美德已悄無聲息感召了小男孩。所以,做教師,先要做個人格高尚的人,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就是今後千千萬萬個自己的真實縮影。
做教師,就要做有責任心的人。大而言之,教師對國家、民族和社會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教師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就會常懷憂國憂民之心,視社會進步與發展為已任,從而不遺餘力地培養祖國需要的棟梁之材。眼下,課程改革逐步實施這是順應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之需;是促進教育觀、人才觀轉變之需。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注重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人才創新精神。新時期的教師應該明白課程改革事關民族的振興、國家的興旺、社會的進步,所以怠慢不得。必須認真詮釋課程改革內容,領會課程改革要旨,用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反之,面對如此重大的改革,無動於衷,抱著應該教育的觀念不放鬆,用老辦法對待新問題,只會南轅北轍。其結果必然會誤人子弟、誤國誤民。小而言之,教師對學生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絕非空話和誇大其詞。每個學生都有思想,而且充滿活力,對教師而言,學生是張白紙,就看你如何去塗抹刻畫,但又不是機械地、墨守成規的地把自己的一廂情願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學生各自特點,有的放矢去塑造。每個學生在教師眼中都是鮮活的,都是可塑造之材。就看教師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教者主要任務就是要去挖掘學生潛能,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平台和機會,而不是抓住一點問題就不放,把學生「一棍子打死」,或者用老眼光看待學生,武斷地下結論,導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教師要重視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教學生求知;冷靜面對諸多問題,循循善誘地教學生做人。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和強烈的責任心,才會恪盡職守對待工作,心平氣和教育學生,坦然面對社會不公。這也是教師不會被瞬息萬變的時代無情淘汰之唯一法寶。
2.教師之我見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短短的教學歷程,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文 秘 家 園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拚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2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很多疑問,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2年來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
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
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今年我又細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③ 如何提高師德修養之我見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習的榜樣,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育就是以心靈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聖事業。孔子雲:「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教師師德通過哪些途徑來提高呢?一、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師德認識。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適應社會需要,就要有知識,這就要學習。同樣,人們的觀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學習。加強理論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方法。首先,加強政治理論水平學習 教師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學習理論,就不可能科學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能矢志教育,義無反顧,以堅毅不拔的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為人民教育事業而努力奮斗。其次,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一個要求。同時,通過專業知識學習,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就更能使教師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第三,加強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 教師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教師從各種關系和聯系中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任務,認識社會和人生。才能將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致於誤人子弟。教師必須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倘若學生給你提出的問題你總是不能很快准確地回答,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喪失了。學生對你沒有信心,極有可能對這門課也沒有了信心,你這門課還怎麼教。在現代社會中,每個社會個體都有不同於他人的長處和優點,學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師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師完全沒有資格在學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應該對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給予充分的尊重。筆者認為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教書育人。
二、加強自我修養,提高思想認識, 教師職業道德的培育離不開自我提高認識,自我加強修養,充分發揮內因的作用。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做到言教、身教的統一,並且要認識到身教重於言教的重要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我們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我們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處處為人師表,率先垂範。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