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家訪布置會

家訪布置會

發布時間: 2021-09-13 00:15:23

家訪效果怎麼

1、「家訪」很受學生和家人的歡迎,全家都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們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予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麼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特別是我自己工作原因,平時不夠關心孩子,更是讓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原來我的孩子也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女兒在教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著自己的女兒。王老師家訪精神飽滿,資料准備充足,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幼兒教師那份強烈的責任心。

2、老師家訪拉近了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心靈的距離。心靈的距離有時等同於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老師與我們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老師在家裡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一個流露關切的眼神,勝過許多天若口婆心的勸說、教育。老師家訪是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主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孩子的心田,必然會激孩子心靈的浪花,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3、通過與教師溝通,我們明白首先要一個構建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其次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精力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學習的重視,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再次是在「吃苦」教育上下功夫,多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對孩子的要求也不有求必應,讓她嘗嘗「被拒絕」的滋味兒,讓她慢慢學會堅強、自主和獨立。教師鼓勵、表揚的話語增強了我們家長、孩子的信心,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理解了老師苦心,領悟教育方法。



4、增強了家長的責任心並幫助他們科學教育孩子。教師借家訪廣泛宣傳,大力倡導家長參與教育,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程度,明確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貼近的老師。家訪增加了教師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機會,也增進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識。

實現教育學生方面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另外教師和家長溝通時還會發現教育過程中已經出現而未覺察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夠採取相應措施而不至於錯失教育良機。

5、促進了班級建設和管理。家訪過程中的交流進一步培養了師生間的感情,學生感受到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真誠的愛心,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克服缺點,服從管理,發揮他們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和學習,這對班級的和諧文明發展極為有利。

Ⅱ 老師要家訪,想讓幾個家長在一起,安排什麼場所比較合適

我覺得如果有需要幾個家長一起
和老師碰頭的話,
約在一個安靜的小茶館是很合適的。
幾位家長點上一壺茶,點上兩份小茶點。
開銷不會很大,可以談很久。
當然如果老師喝咖啡的話,也可以約在咖啡店。

Ⅲ 家訪的目的是什麼

家訪,是一種聯系家長獲取孩子在家學習情況的橋梁,也是實現家長與學校互動的重要途徑。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

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

Ⅳ 關於教師家訪的做法 教師怎樣做家訪

關於教師家訪的做法 教師怎樣做家訪?做好家訪還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備而訪。班主任家訪前要確定家訪的目標,討論的問題,同時要對被家訪學生在校的表現,各科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優點,缺點等都了如指掌.這樣即可以在家訪時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時效,又可以讓家長感到老師很關心學生,從而拉進家長與教師間的距離,便於更深入的交談.
2、要提前預約。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現在許多家長都忙於工作,常常不在家,如盲目家訪,不僅會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事先約好時間,也有利於學生家長安排好家庭事務,防止尷尬的場面出現.
3、要選擇時間。家訪時最好選擇在放學後,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不僅能聆聽到老師與家長談話的內容,又能讓學生當著家長與老師的面說說心裡話,從而增強家訪效果.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家長的工作.
4、要注意觀察。教師進學生家裡前,要注意觀察學生家庭周圍的社會環境;進學生家裡後,通過觀察學生與父母的交談,家庭的環境布置等,以此來了解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因素.
5、態度要謙和。教師和家長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與家長不是敵人,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們要相信大多數家長是通情達理的,要主動地與家長溝通。
6、要講究技巧。班主任在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時要掌握分寸.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長不要放鬆要求;對於某些方面較差的學生,不要一味指其缺點,要善於發現閃光點.
7、改變觀念,「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傳統的教育方法,使「家訪」這個詞等同於「做壞事」、「沒事不家訪」、「家訪沒好事」。
8、改變「家訪」的方式,家訪不應是主角缺席的「審判」。很多「家訪」的場合,老師或家長會讓學生暫避,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猜疑情緒,對家訪產生懷疑,容易產生誤會。

Ⅳ 家訪記錄表家長建議怎樣建議好

家訪記錄表家長建議其實是老師與家長的一種對孩子學習成長的溝通方式,可以提及: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總結孩子的進步與成長、提出老師對孩子某方面的教育要求、期望孩子在某方面的進步要求等。

1、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

感謝老師對工作的負責,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能夠主動來家訪,積極幫助孩子學習!自孩子上學以來。

2、總結孩子的進步與成長

在老師的認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進步,自理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雖然學習成績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相信,有這樣負責的老師,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3、提出老師對孩子某方面的教育要求

希望老師跟嚴格的要求孩子,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樣的東西主要是表揚,家長意見可以避重就輕,比如家長要求提高素質教育,增加實踐活動等。

4、期望孩子在某方面的進步要求

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只是形式和分工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為家長,既不要因為顧慮到孩子在學校受老師管教,就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或者對教師謹小慎微,畢恭畢敬,唯唯諾諾,生怕教師對孩子不好。

(5)家訪布置會擴展閱讀:

寫作要點及技巧:

1、要注意的地方,不能欺瞞老師。要實話實說。這樣老師才能對症下葯。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跟老師提提建議。

2、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決的辦法。老師家訪,最好孩子在場。這樣可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填表可以是對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優缺點,興趣等。

Ⅵ 老師家訪,我應該注意什麼老師為什麼家訪我,家訪一般干什麼啊

老師家訪也就是跟你家長說說你在學校的情況,聽一聽你家長的意見,和你家長一起討論以下OK

Ⅶ 2、家訪應注意哪些問題求解答

它的目的有:①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②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家庭教育狀況和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在家庭的表現;③和家長一起研究、改進對學生的教育。但在某些情況下,卻被一些教師理解成了「告狀」,當作自己處理問題時的一種手段。
家長受「出人頭地」的傳統觀念影響,往往對在校學生的子女寄予了很大希望。而有些班主任的家訪,則意味著孩子又在校出了問題,因而一般都十分惱怒,恨鐵不成鋼、不爭氣、給自己丟臉。待班主任走後對孩子呵斥怒罵、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在受責後往往遷怒於班主任,認為是教師在往家長手裡遞「棍子」,自然產生對立情緒,平日不是避開班主任,就是故意和教師頂著干。這樣不僅沒有起到家訪的作用,反而造成「後遺症」。
因此班主任在平時的家訪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的性和期望值
二、了解學生
家訪前,班主任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三、提前預約
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的情緒。
四、時間的選擇與控制
家訪時間最好選擇在學生放學後或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家訪的效果會更好。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耽誤家長的工作。
五、內容和方法
(一) 不要只在學生出了問題後才去家訪。
進行家訪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在可能的情況下,經常進行家訪主。如果等出了問題再堵,不如平時多疏導,防患於未然,以免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一種誤會,老師上門,壞事在身。讓學生對家訪產生一種恐懼情緒,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不良後果。
(二)不要只訪學生的情況。
學生的精神素質、學習情況往往受到整個家庭氛圍的影響,要教育好學生,就有必要了解整個家庭的情況。在家訪中,既要訪學生,又要訪家長,讓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和家長的交談,力圖對其經歷、學歷、性格特徵,以及對子女教育的認識、時間、精力、經驗等情況有所了解,同時還要注意從房間布置、家務安排、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觀察。這樣,就可以積累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建立「學生家庭檔案」,為隨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提供方便。
(三)不要只談缺點。
向家長反映情況,應力爭全面、客觀、具體,不能「報喜不報憂」,更不能只偏重於學生不足的一面,向家長「告狀」,欲借家長之手來管學生。有的家長不懂教育方法,往往以「棍棒教育」相配合,其結果會適得其反。教育目的達不到,反而會讓學生深得教師「無能」,失去在學生中的威信。因而在家訪時要特別注意,和家長溝通情況,不可忽略對學生進步一面的肯定,先鼓勵其發揚優點,不斷進步,然後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最後,還需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教師家訪的目的在於使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震動,認識上有所提高,並不是為了讓學生受皮肉之苦,希望家長能用教育說服的方式,而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靠武力壓服。
(四)不要將學生排除在外。
教師的家訪,除特殊情況外,和家長交談時,應讓學生也在場,以免使學生猜疑,產生誤解。堅持家長、學生、教師三方在一起的辦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產生誤解,讓家長、學生更誠懇地接受教師的建議與批評,而且當著家長面表揚學生,本身就會對學生產生一種有力的激勵作用。
(五)講究談話的藝術性
1、把握談話的主動性。有的家長出於種種原因不善於同教師交談,要麼只是默默地聽,要麼只是一味點頭稱是。班主任要巧妙地控制整個談話內容,有條不紊地轉變話題,鼓勵和啟發家長談你感興趣的事。
2、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要始終表現出你對學生的熱愛,對學生進步的喜悅,對其後退的憂傷,這會使家長十分感動,從而更加信任你,主動配合你的工作。
3、對護學生短的家長,不要沖動地責備,而要平靜地分析,使其得出結論,在教育學生,教師與家長無利害沖突而言。幫助家長放下包袱,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
4、班主任家訪時要注意斟酌語言,措詞要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學生性格上的弱點說成是人性上的「污點」,這就是用詞不當;或把學生行為上的缺點說成是品行上的「缺陷」,這就是詞不達意;或是把學生偶犯的過失錯誤說成是屢教不改的老毛病,這就是言過其實;或是把學生雞毛蒜皮的小錯誤,「陳穀子爛芝麻」向家長「告狀」,這就是小題大做……這樣談話的班主任肯定會引起家長的反感,其結果與談話願望正好相反。
在不便於直接說出本意的時候,抱著尊重對方的態度,可以採用同義代替、側面表達、模糊語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本意。例如某小學生經常吃別人的食品,拿別人的玩具,班主任為此家訪時,應該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類,以免傷害家長的自尊。
家訪交談時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確定自己的談話內容和談話方式,並且在情況突然變化時能迅速地調整其說話的內容與方式。例如,一位母親不許成績下降的學生參加春遊,班主任為此家訪。學生母親准備做晚飯,班主任抓住時機笑著說:「拿咱們做飯來說,如果做糊了一鍋飯,就不再做飯了么?我們大人不是也失過手嗎?」學生母親笑了。班主任又語氣溫和地分析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從而告訴家長,不要帶著怨恨教育孩子。

Ⅷ 老師來家訪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工作,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老師要來家裡進行家訪。那麼作為家長,要做好哪些准備呢?

1、安排好時間。
老師進行家訪之前,一般都會打招呼。家長要安排好時間,最好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在場。因為這樣可以讓所有人都了解孩子的情況。

2、拖鞋、紙杯、水果等物品的准備。
最好准備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紙杯,這樣可以更衛生。當然也可以准備一些瓜子、水果之類。老師不一定會吃,但是會顯示處家長的待客之道。

3、回想一下孩子最近的表現,取得了哪些進步。
尤其是在學習上取得了哪些進步,對學校和老師准備說哪些表示感謝的話語。這些話,可以讓老師在以後的工作中,對自己的孩子更加關心。
4、孩子存在哪些問題,尤其是在家裡面的問題,希望老師提出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還存在很多不足,在學校就拜託老師了,那麼在家庭教育中還存在哪些困惑,希望老師給點什麼建議?
5、衛生打掃,主要是客廳。
一個家庭的衛生情況,直接顯示出家風家貌。老師來之前一定要打掃好衛生,尤其是客廳,其他房間老師去的可能性比較低。這樣會給老師留下很好的印象。
6、與孩子溝通好,不要太興奮,同樣不要太拘謹。
老師要到家裡來,最緊張的可能是孩子。有些孩子會顯得很興奮,內向的孩子又會顯得很拘謹。這樣都不利於交流,讓孩子放輕松,就像家裡來了客人一樣對待。

Ⅸ 家訪效果怎麼寫

模版:

1、教師對學生有了一個全面了解。尤其是班主任,家訪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在家學習環境和表現等,做到心中有數,有利於以後更好地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學生。

2、增強了家長的責任心並幫助他們科學教育孩子。教師借家訪廣泛宣傳,大力倡導家長參與教育,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程度,明確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貼近的老師。家訪增加了教師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機會,也增進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識,實現教育學生方面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另外教師和家長溝通時還會發現教育過程中已經出現而未覺察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夠採取相應措施而不至於錯失教育良機。

3、促進了班級建設和管理。家訪過程中的交流進一步培養了師生間的感情,學生感受到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真誠的愛心,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克服缺點,服從管理,發揮他們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和學習,這對班級的和諧文明發展極為有利。

總之,此次家訪活動為學校和家庭之間搭起了一道溝通的橋梁,極大地和諧、融洽了家校關系,達到了訪出學校教師新形象、訪出學校工作新不足、訪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點子的目的。

Ⅹ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訪前和家訪後的工作

當今班主任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具體表現在:
(1)安全工作涉及的面廣,比以前更為復雜;
(2)家長對教育的管理要求過高和觀念的轉變要求班主任更為慎重地做好家長的感情投資和處理家長的突發事件;
(3)學生在新時期的一些個性變化要求我們既把學生當孩子,又把學生當成人;
(4)從培養人的素質的角度要求我們培養好班幹部,用學生身邊的榜樣影響教育學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5)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教育將產生更深遠的潛移默化作用。
就當班主任的年限來說,我是一個新的班主任,是個新手,從剛接班起,在學校各級領導的指導下,一直都很注重家校聯系。為此,我就家訪前和家訪後談談體會。
一、家訪前要注意的事項
1.善於把握時機。在學生取得成績或退步明顯時、後進生稍有進步時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要及時與家長聯系,反饋情況,從而達到平時教育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2.家訪前應該擬好家訪題目。即家訪工作的目標,簡言之,通過家訪要達到什麼目的,對學生今後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教師應對家訪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預先設想,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策略,避免家訪的失敗。
3.要了解學生。在家訪時學生家長會很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特別是老師的眼裡孩子怎麼樣。如果班主任事先沒有對這次家訪的學生做一個有效的分析與評價,就可能在面對家長時無話可說,造成尷尬的局面。所以,平常要對學生多加關注,特別是對學生的一些反常行為。
4.要了解家長。學生家長從事各行各業,他們的文化水平不同,性格也不同。班主任家訪是一定要面對學生家長的,所以在家訪前班主任有必要通過學生了解家長的性格特徵,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因為只有做了這方面的准備,老師才能在進行家訪時盡量避免話不投機等不愉快的場面,並針對其教育方式進行引導。
5.要了解學生家庭。為使家訪效果更好,應事先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如學生的家庭經濟、生活來源、父母關系及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通過對這些情況的了解,家訪效果就會更佳。
二、家訪後出現的問題及感受
雖然每次家訪都設想得很好,但還是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
1.家長對學生重視程度不足。明知孩子存在某些不良問題,但卻抱著一種讓孩子在學校得過且過的放棄態度,讓人感到很氣憤又無助。針對這一問題主要是採取下面兩種方法:想辦法通過該生的其他親屬來做其及家長的工作;求助於學校相關部門,協助處理。
2.家長無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無能為力。部分學生在家動不動就會跟父母吵,這往往跟學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有關。這一部分學生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或父親出外打工。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學生對班主任布置並要檢查的任務一般都會較好地完成的特點,對一些自覺性差的學生,給一本筆記本讓他記「流水賬」:在家裡哪個時間完成什麼都登記下來,並讓家長核實簽名,再針對不足讓其改正,當然這可能只適用於初中甚至是初一。
3.表面上很重視,責任卻全部由班主任承擔。表面重視,會與老師電話聯系,但一味地想把學生的教育問題由班主任解決。最常聽的一句是「我家孩子在家都不聽話,他對老師說的比較會聽」,當然這確實有可能,但不能因為比較聽班主任的話就要老師當保姆。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我更多的是給予家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4.家長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很多時候家長總對孩子提各種要求,但自己在行為上又不能給孩子好的榜樣。最常見的就是賭博現象,不僅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而且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三、家訪後班主任應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
1.每天把學生情況分類,有針對性地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在校情況。工作重點主要面向後進學生,多關注他們,多與這些孩子的家長溝通。要充分利用家校通和家長聯系,聯系要細致,如,利用作業記錄本及時反饋作業情況。由於平時大家工作忙,可以多進行電訪。和家長打電話,要明確交流的目的,注意時間和語言,多用關心的話語,多一些商量的語氣,多一點理解,給家長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許會使他們非常感激。和家長溝通要多報喜,少報憂。老師與家長交流要有耐心,即使對家長的看法不認同,也不能表露出不耐煩情緒。給家長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許會使他們非常感激。
2.及時向家長反映班級的現狀。平時要把班級的氛圍搞好,讓家長認同你這個班級。出現問題時,要採用有效的處理辦法,如果和孩子能直接溝通,把問題圓滿解決,就沒有必要麻煩家長。如果覺得有必要家訪,就一定要及時,盡快把問題解決。要盡量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與個性。
要通過家校通及時向家長反饋學校將要開展的活動,以便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班主任在向家長指出孩子缺點的同時也應要求家長向班主任反饋自己孩子在家的情況,再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家長教導孩子。利用家校通布置作業時可以向家長做出一些溫馨的提示,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以及對家長的友善。要利用一切和家長碰面的機會與家長交流,如低年級家長接送孩子就是很好的交流時機。
3.為了避免家長的誤會,班主任開展工作前應該先知會家長,充分利用家長會,不但要表揚學生,還要表揚家長。家長會上力求不批評任何學生和家長,而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與孩子及時溝通感情。孩子需要家長細心地關注。在家長快樂的導向之下,孩子其實很容易獲得快樂。比如,可以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幫助孩子回憶一些快樂的事情,這樣他就會以更多的自信和喜悅迎接新的一天。
(2)別「壓制」孩子的快樂。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需要帶著童真的想像力盡情玩耍,他們喜歡抓蟲、捏泥巴、看螞蟻搬家——這樣讓他按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他們會更快樂。
(3)讓孩子笑出聲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不要把感情放在心裡,高興時就大聲笑出來,對家長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處。所以,應讓家中充滿笑聲,記得經常給孩子擁抱。
(4)及時表揚孩子。家長一定要學會欣賞孩子,帶著與他一樣的興趣做他喜歡的事,而不是敷衍。並且在他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時,適時給予表揚。如果孩子的熱情能通過家長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良好的自尊和自信,這些品質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
(5)教導孩子關愛他人。盡量給孩子提供關心、幫助他人的機會,如讓他把家裡的舊玩具收集起來送給需要的小朋友、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要讓他們明白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心,懂得分享。這樣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孩子既發揚了一種美德,又享受到意外的快樂。
(6)別對孩子「逼人太甚」。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不能承受批評和責罵之重。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和批評,甚至拳腳相加,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他失去自信。即使孩子有什麼過錯,家長也應該「無條件地」原諒。
總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兩翼,我們應該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系,使二者各展其能,相互促進,實現教育的最大成效,而搭建二者之間聯系的最佳橋梁就是家訪。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特別是初中,由於學生在家的時間相當多,教師可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