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的由來
❶ 教師節的由來簡寫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由於教師節並非中國傳統節日,所以各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沒有統一、固定的形式。
(1)教師節的由來擴展閱讀:
教師節相關延伸:教師角色地位: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教育活動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因此教師的角色地位主要通過師生關系來確定。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對此,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承擔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務,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教師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客體,但是學生作為有一定認知與實踐能力的人,也是作為主體在活動著。針對教師作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學生也在這種活動中主動地認識著、實踐著。學生也把教師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教育資源作為認識與實踐的對象。
鑒於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在現代教育思想中,人們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著主體的作用。
❷ 教師節的由來要簡短的。100字。
早在1932年,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專一國際勞屬動節」為教師節,但教師節沒有單獨的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開始,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編輯於 2019-09-01
查看全部32個回答
男士禮物-「京東」精品,品質優選!
根據文中提到的教師節為您推薦
男士禮物-「京東」精選優質產品,精品鉅惠,品類齊全,一站購齊,讓您享受購物,享受生活!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教師入編考試考什麼 備考資料匯總 2020考編 ,真題詳解
根據文中提到的教師節為您推薦
歷年教師考試模擬試題,教師考試必備!「一起考教師」app提供免費教師考試精品題庫,免費真題模擬考試系統,知識點全覆蓋。
北京清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❸ 教師節的來歷.簡短一點.
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 18年前,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誕生了。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
教師節的建立用了5年時間,談起教師節的由來。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案由: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
提案人:徐伯昕 吳貽芳 史念海 李霽野 張明養 葉至善 徐楚波 鄭效洵 馬力可 霍懋征 葛志成 方 明 巫寶三 張景寧 葉聖陶 雷潔瓊 柯 靈(註:原件簽名順序) 理由: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❹ 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節的由來
從孔子那個時代起就有教師節。最初,每個老師門下都有若乾弟子,這些弟子每年總會相約在師傅生日那天舉行一個簡朴而莊重的儀式,用虔敬的心態向師長送去敬仰和祝福。
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當時,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孔子生日)。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教師節。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未來。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辛勤勞動。
我國教師節的演變
【「6.6」教師節】: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爽秋、程其保等發起,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
【「8.27」教師節】: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8月27日為教師節。
【「5.1」教師節】: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並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