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教師教育網
教育局都設備科來管理采購教學物資等設備的。
國家教育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定全國教育事業的具體方針、政策並組織實施。
(二)研究制定全國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擬定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規模、速度和步驟,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教育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教育體制改革和辦學體制改革的實施。
(三)負責全國基礎教育(含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含社會力量辦學),協調、指導、監督區、縣(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教育工作。
(四)主管全國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隊伍建設工作,負責全國中小學校長資格認定;參與制定全國教育系統人事管理工作的有關政策和規章制度;指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組織實施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分配工作。
(五)統籌管理本部門的教育經費;參與擬定教育經費籌措、教育貸款、教育收費和教育基建投資等方面的規章和辦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國家確定的教育經費增長的原則,監測各區、縣(國家)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按有關規定對全國教育基本建設和局屬教育事業單位經費及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指導全國教育系統內部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工作。
(六)負責全國各類學校網點布局規劃調整工作,學校基建、校舍和校產及教育用地的管理。
(七)負責管理全國學歷教育及考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招生計劃。負責繼續教育、成人自學考試、掃除青壯年文盲。
(八)負責管理並協調、指導教育系統的外事工作;負責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出國留學人員的審核;負責協調同港、澳、台地區的教育交流。
(九)負責國家教育局機關和局屬單位勞動工資、人事調配、編制管理及領導幹部的考核、管理工作;指導全國教育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
文明建設。
(十)指導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和國防教育工作。
(十一)組織和指導全國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指導教育理論研究、教育學會工作。
(十二)代政府管理國家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教育督導和評估工作。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十三)負責全國教育系統教育信息的統計分析及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工作。
(十四)承擔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有關具體工作。
(十五)承辦國家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❷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
做事先做人,教書先育人,著名教育家張伯苓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良好的品德是成功的基礎,在當今社會,學生面臨的壓力很大,心理極易出現問題,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培養學生的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是找到自我的開始,只有找到了自我,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有目標,有動力去實現自我。老師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是正確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擁有了自信後更要讓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積極樂觀的對待人生,在失敗時不氣餒,坦然面對得失。培養學生誠實高尚,堅強獨立的品格,誠實是最高貴的品質,堅強獨立是生存的基礎。除此之外更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感恩的心,讓學生懂得承擔,為自己做過的事負責,並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自己得到的一切。
這簡單卻細膩的十九個小細節很全面的概括了,教會學生做人的重要性,和從哪些方面入手,深入淺出,意義深刻。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教會做人,然後就是傳授知識,教書不是教學生死讀書,而是讓學生收獲學習的方法,老師只是引導作用,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讓學生在短時間能有更多的收獲,增強學生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也是教人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方法的有效途徑,印度著名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種行為,你會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個命運。培根也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 ,收集運用信息的習慣 ,積極參與交流的習慣 ,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學生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有了好方法,好習慣之後,還要要懂得時間的分配和規劃,好的計劃是實踐的必要前提准備,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規劃的方法,監督學生計劃的執行 。
中國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說:「教育的靈魂,就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我國教育發展最缺少的就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了,在多元化環境的今天,只有創新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更多的機遇「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創新要從小培養,由於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很多孩子的天性被扼殺,應試教育下很多人成了背書工具,學習機器,過於刻板,而缺少思考,我們應該讓學生跳出圍牆,大膽創新,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更是多彩的,我們應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她們在自由的天空下呼吸,而不是樹立那麼多條條框框,應鼓勵學生去創新,去嘗試,既培養了學生能力,又保護了學生幼小的心靈,讓學生敢於創新,更懂得了實踐的重要性。我們要因材施教,注重人本教育,教出有靈魂的人。
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事與做人。其實,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實質也就是做人。
最後兩部分(做事部分與交往部分)其實是對前兩部分的補充和延伸,再一次強調了為人處事的重要性,其實教育要培養的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所謂「無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沖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並從教育的細節入手身體力行。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教育是靈魂的對話,要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是心靈的工程師,教育是最美的語言,《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讓我受益匪淺。具有很強的學習和借鑒意義,讓我明白了怎樣才能更好的教育,怎樣做到育人,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我將充分貫徹這些思想,為祖國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同時自己也要做一個德藝雙馨的人,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❸ 【精品文獻】讀《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有感
讀《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 個教育細節》有感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可能是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關心的話題。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張平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 個教育細節》一書。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書的序言部分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所謂「無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沖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並從教育的細節入手身體力行。書中從四個部分: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有效關注教育的66 個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有位哲人說:「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事與做人。」其實,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實質也就是做人。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只有具備了做人的各項品質才能更好地學習、做事,也才能與周圍的人和諧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然後才是傳授知識。 編者將教師最需關注的66 個細節一一闡述,而在闡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論述,在闡述一個品質細節前,編者都引用了兩句名人名言來概括該品質的重要意義,緊接著運用一些鮮活的真人實例來具體論述,最後,編者提出培 養這些良好品質的方法和建議,使這本理論性很強的書增加了不少的文學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讀者的興趣。 書中講述的教師最需關注的教育細節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貴的,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可見身心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從小就跟著酷愛體育運動的父親走村串戶,穿林渡水。4 歲時,他從父親那得到一支獵槍,之後開始獨立活動,開始了釣魚、打獵和探險的生活,而年幼時的這些經歷成了《老人與海》的寫作素材。 強身是重要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更要強調「強心」。我是一名體育教師,鍛煉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是體育教學的目標,然而,作為體育教師更要在教學思想上和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教育,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爆發。在一次籃球運球的接力比賽中,女同學小林體型較胖,運球速度較慢,但和她一組的同學並沒有嫌棄她。比賽還沒有開始,隊友們就給她出主意:小林,要運穩不掉球就行了!你別急,心一慌球就不聽你話了
❹ 教師《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筆記3篇
你好
最好的教育?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人特別想知道、想解決的一個爭議頗多的問題。特別對於家長、老師,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成才,少走彎路。最近,讀了《什麼是最好的教育》一書,細細品讀,受益頗多。
這本書全書分為做人、學習、做事和交往四個部分,圍繞著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即本書所說的教育細節),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質是學做人、誠實、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責任心、積極心態、堅強、樂觀、耐心、謙虛、獨立、勇氣、幽默、感恩、勤儉節約、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學習篇包括:方法、習慣、自學能力、興趣、思維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新力、探究力、勤奮、問題意識、活學活用、合理安排時間、整體規劃、休閑;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標、使命感、有計劃、毅力、挫折、面對失敗、行動、自我激勵、做喜歡做的事情、勞動、選擇、踏實、自我保護;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裡需求、知足、真誠、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寬容、愛心、傾聽、語言表述、友誼、距離、合作意識、孝、師恩難忘、處理沖突和分享快樂。其中每一篇的第一個教育細節都是這一部分的總論,即做人、學習、做事和交往四篇都有一個分別的總論。然後各篇的分論點各自獨立成篇。
到底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呢?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很多名人也都對這個問題發表過自己的觀點,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教師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探究問題的答案。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是最事宜孩子特點的教育,有人說最好的教育是創造力加考試分數並重的教育……其實,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
「無為」教育,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非常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定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無為」教育,讓學生理解了什麼是尊重,什麼是平等,體驗到了獨立人格的尊貴和老師的真愛之心。在心與心的愉悅中,學生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的思想升華了,靈魂凈化了,成績提高了。
那麼「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做些什麼呢?需要教師親身垂範,它是無言的、最有效的身教;「無為」教育,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傾聽體現這寬容、尊重與理解,更有利於在傾聽中因勢利導;「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智慧激勵,智慧吉利源於尊重、源於信任,也往往最能促使受教育的心靈震撼;「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室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在親歷經歷中實現情感體驗,獲得認識的飛躍、精神的升華;「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從教育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教育很廣闊,它不等同於單純的學習,而是包含了做人、學習、做事和交往四大部分,《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就是詳細地從這4個方面來闡述了教育。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