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東老師
上課認真講課本內容,不要把自己的經歷,經驗拿出來污染學生。學生取得好成績的時候鼓勵,對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要鼓勵,對那些不關注學習的學生要贊揚他們的心態好,不罵學生,不打人。學生有問題(課本內容)的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講解。學生傷心找你的時候,別裝逼了,你幫得了他一時,以後他要是發現當時你誤導他,豈不是要被記恨,老老實實叫他和好朋友或者父母好好交流,去運動運動,散步就可以了 。
長沙雅禮中學特級教師王相榮
魏書生簡介
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兼局長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全國中學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0年生,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後被評為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省功勛教師。
他是全國優秀班主任,再差的學生到他手上,個個品學兼優;他是全國語文特級教師,用二十節課教完二百節課的內容,學生成績好得出奇;他初中畢業,從未上過大學,卻被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趙憲初--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級教師,為教育界公認的「一代名師」
上海市著名數學特級教師杭順清
我國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
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
盧 元(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過傳忠(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張思明,中國當代教育家,國家特級教師,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資深數學教師,是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北大附中數學特級教師周沛耕
浙江省的特級教師、浙江省的功勛教師、中國當代教育家楊青校長
當代美術特級教師陸長根
上海·特級教師·李春華
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肖培東
浙江省特級教師壽多涓
『叄』 看看影響教師的好書有哪些
Top10書目信息
教學與行為干預
1.《教學與行為干預(RTI)》,[美]卡拉·肖爾等著,王小慶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美國暢銷教師工具書,當中小學老師遇到「學不會的孩子」時,請試試這個科學方法。
目前,處於成型期的干預反應模式(RTI),已不再局限於最初對閱讀障礙學生進行鑒別的功能,還被廣泛用於為學生提供數學及行為方面的針對性干預。無論是用於學前兒童還是高中生,該方法在許多學校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全書採用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RTI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紹,包括RTI的發展歷史,針對不同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實施策略,教育部門領導者如何領導實施RTI 等。其目的在於指導教學實踐者使用這一既有挑戰性又極具價值的模式,並能對學生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
2.《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安迪·哈格里夫斯、邁克·弗蘭著,高振寧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分析了當前教育界對教師和教學所存在的許多錯誤觀念,詳細介紹了什麼是高質量的教學,有哪些途徑可以促成並維持這種教學,這對中國學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以專業資本理論為視角來探討教育政策,認為過去的許多教育問題在根本上都是由於過度強調商業資本、忽略專業資本建設所造成的,指出重視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建立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這對我國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3.《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美] 沃爾特·米歇爾著, 任俊 閆歡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你是否:無法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喜歡的物品總是念念不忘,立馬就要買到手?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緒,讓珍視的伴侶瀕臨崩潰?減肥遙遠無望,擺脫不了眼前一頓美食的誘惑?工作嚴重拖延,還在沉溺於社交網路和在線游戲?快買快賣導致投資頻頻失利?本書告訴你:自控不僅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選擇。看到第二顆棉花糖,自控便無須努力。
自控力與意志力的熱論都源於50年前開始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論一經報道便獲得廣泛關注,然而這場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卻遭到了極大的誤讀。《棉花糖實驗》是實驗設計者、自控力之父沃爾特·米歇爾對實驗來龍去脈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眾對棉花糖實驗的普遍誤解的同時,還給出了對從孩子的養育、僱傭新職員,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個人決定的最明智建議。
學習之道
4.《學習之道》,[美]芭芭拉·奧克利著,教育無邊界字幕組,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本書從腦科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出發,跨學科解讀學習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
大腦如何處理圖形、文字、數字等信息,不同類型的學習匹配哪種信息通路。學藝術、學語言、學音樂、學數理,各種事物的學習原理有何差異?對於你而言,為什麼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如果你翻開這本書,我相信你對學習是認真的。
記憶組塊、提取練習、穿插學習法……數十項科學研究,繪制學習原理全景地圖;最全面的學習法則,通往精進之路。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
5.《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魏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是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魏勇的隨筆集。作者在書中真誠分享好課的秘密: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教師要以真實的自我跟學生相處,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需要跨界,要設計好的問題。課堂是拆圍牆、開窗戶的工程。好課要讓學生滿腹狐疑,要給學生驚喜!……這些心得源於作者獨特的思考與實踐。《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絕大多數文章是作者來到北京十一學校後寫成,讀者從中亦能深刻體會十一學校的教育氛圍與教師文化。
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
6.《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美]馬里奧·希森(Marilou Hyson)著,霍力岩、房陽洋、孫薔薔譯,教育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積極的學習品質是兒童學習的基礎,是兒童良性發展循環的起點,是兒童終身學習的重要保障。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要重視兒童學習品質培養的問題,並將學習品質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與健康、語言、社會性等內容並列,寫在了聯邦政府的相關文件中。該書是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多年來關於學習品質問題研究的一個成果總結,在系統梳理學習品質的概念、結構要素、框架標准以及積極學習品質的重要作用之基礎上,具體論述了該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兒童的積極學習品質,從課程選擇、教學方法、評估、教師、家庭等多個角度提出了培養兒童積極學習品質的工具,將對兒童學習品質的研究推進到了實踐層面,對我國幼兒教育界認識、把握以及落實《指南》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孩子是個哲學家
7.《孩子是個哲學家》,[意]皮耶羅·費魯奇著,張晶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孩子是個哲學家》是一本寫給天下父母親的書。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皮耶羅?費魯奇對育兒生活焦頭爛額的體驗與我們普通的父母別無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他敏銳的雙眼發現了繁瑣育兒日常背後我們身為父母而發生的深刻心靈轉變。
孩子長大了,父母變老了。這僅僅只是一種流於表面的物理事實。而在孩子與父母彼此交織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我們的心靈之中。那麼,身為父母,除了日復一日的操勞和一長串的賬單,孩子們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饋贈?
「孩子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人們常常如是感嘆,然而像作者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覺察卻並不多見。《孩子是個哲學家》正是這一觀念的絕佳闡釋。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
8.《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美]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Tsabary)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是美國著名正念心理學家沙法麗?薩巴瑞博士飽含勇氣與智慧的嶄新力作。從豐富的臨床研究與青少年咨詢經驗出發,沙法麗博士發人深省地指出,親子沖突的根源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與管教——它們總會觸發孩子的不滿與反抗。如果父母能夠放棄「我的孩子應該如何」的執念,轉而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尊重孩子的需求,就能夠與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結,從而引導孩子自我確認、自我激勵和自我實現。這種充滿覺醒、聯結與愛的養育方式,最終會令育兒變為一場父母與孩子相互支持與陪伴的成長之旅。
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
9.《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王尚文、郭初陽、顏煉軍著,東方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而混亂的時代。面對海量的知識、信息,弱水三千,如何獨取一瓢作為基礎人文教育的源頭活水?沒有公認的好辦法,因此茫然,甚至迷亂。有人主張回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蒙學讀本,但它們的內容難免有時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徑,但篳路藍縷,開拓為難。
面對如此糾結的境地,需要真誠的行動和實驗,本書的三位編者以瓶管之識,編輯此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選擇。
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基礎人文選本,自應「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而全球化時代文明經典的採集,顯然不應再受限於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壘,應該面向「天下」的文明經典。老子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於自身傳統,才能再造現代文明。
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
10.《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肖亞洲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地處晉西黃土高原的山西石樓縣,與《人生》《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的家鄉——陝西省清澗縣,中間僅隔一條黃河。以《人生》《平凡的世界》為起點,再回頭審視這30多年來的中國農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作者將自己置身於厚重的土地,用腳步丈量鄉村,用眼睛觀察現實,用心靈感受農民。水土嚴重流失的溝壑,暖意猶在的窯洞,陷入困境的紅棗產業,游離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新生代農民工,逃婚的農村女青年……
盡管生存於那樣一方閉塞的天地、那樣一種惡劣的環境,黃土地上的人們從未丟棄堅強、執著、淳樸、寬厚和善良。黃土高原上的痛和悲,總是帶著溫暖與堅韌,沉重卻不乏希望。本書共八章,作者以包容、客觀的立場和眼光,發現和呈現一個「遠未實現現代化卻漫溢著現代性」的轉型期鄉村社會生態,解開被現代性的宏大敘事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的真實境況。
附:「影響教師的100本書」的書目
一、教育理論類
1. 《教學與行為干預(RTI)》,[美]卡拉·肖爾等著,王小慶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2.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安迪·哈格里夫斯、邁克·弗蘭著,高振寧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3. 《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美] 沃爾特·米歇爾著, 任俊 閆歡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4. 《教育方法學》,[日]佐藤學著,於莉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 《同一性 青少年與危機》,[美]埃里克森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6. 《美國基礎教育:觀察與研究》,王定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7. 《首要教學原理》,[美]M.戴維.梅里爾(M.David Merrill)著,盛群力、鍾麗佳等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8. 《教育中的理論與抵制》(第二版),[美]亨利·吉魯(Henry A.Giroux)著,張斌、常吟、左繼容、傅書紅譯,閻光才、張斌校,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9. 《學會教學》(第九版),[美]理查德·I·阿侖茲(Richard I. Arends)著,叢立新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二、教育心理類
10. 《寫給教師的心理學》,[英]斯科特·巴克勒、保羅·卡斯爾著,張浩、郝傑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11.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美]蓋伊·溫奇(Guy Winch)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12. 《青春期心理學: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和面臨的問題》(原書第13版),[美]金·蓋爾·多金(Kim Gale Dolgin)、菲利普·賴斯(F.Philip Rice)著,王曉麗、王俊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13.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金玉編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14. 《男孩的人生目標大不同》,[美]邁克爾·古里安(Michael Gurian),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15. 《去情緒化管教: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有教養的大腦》,[美]丹尼爾·西格爾、蒂娜·佩妮·布賴森著,吳蒙琦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16. 《我在美國做學校心理學家——走進真實的美國中小學生活》,謝剛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17. 《對話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詢與治療》,黃蘅玉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18. 《讀懂初中生——心理特級教師的咨詢手記》,楊敏毅、黃莉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三、教師專業成長類
19.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魏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20. 《有效教學設計:幫助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美]凱·M·普萊斯(Kay M. Price)、[美]卡娜·L·納爾遜(Karnal L. Nelson)著,李文岩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21. 《教師花傳書》,[日]佐藤學著,陳靜靜譯,鍾啟泉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9月出版
22. 《課堂研究》,鍾啟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3. 《書語者——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潛能》,[美]唐娜琳·米勒著,關睿、石東譯,阿甲審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24. 《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蔣軍晶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25.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肖培東語文課例品讀》,肖培東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6. 《我這樣做老師》,魏書生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7. 《重新想像學習: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英]格雷厄姆·布朗-馬丁著,[伊朗]紐莎·塔瓦科利恩攝,徐曉紅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8. 《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金陵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29. 《促進教學的測驗與評價》,趙德成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30. 《怎樣評價學生才有效——促進學習的多元化評價策略》,[美]埃倫·韋伯著,陶志瓊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31.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怎麼看?怎麼辦?》,柳夕浪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32. 《新高考來了,怎麼看,怎麼辦》,顧明遠、翟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33. 《給小學教師的100個簡單的科學實驗創意》,[英]特雷西·安·阿斯頓著,韓小寧、劉白玉、頓小慧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34. 《像冠軍一樣教學:引領學生走向卓越的62個教學訣竅》,[美]道格·萊莫夫著,丁浩、趙婕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35. 《教育的重建》,楊東平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36.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林格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37. 《智慧靈性的小學語文教學》,陳延軍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8. 《合作學習技能35課: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未來競爭力》,[美]哈維·斯莫基·丹尼爾斯、南希·斯坦尼克著,馮魯華、楊婷婷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9.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常生龍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0. 《設計·製作·游戲:培養下一代STEM創新者》(中小學STEM教育叢書),[美]瑪格麗特·赫尼、[美]大衛·E·坎特主編,趙中建、張悅穎主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41. 《做最好的中學教師:高效課堂管理的十三堂課》,[美]卡蘿爾·西蒙·溫斯坦(Carol Simon Weinstein)、[美]英格麗德·諾沃德沃爾斯基(Ingrid Novodvorsky)著,田慶軒、顧翼梅、田墨濃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42. 《老師如何提問,學生才會思考》,[美]南希·塞西爾、珍妮·法菲爾著,劉夏青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43. 《怎麼想,就怎麼教——從默會知識到思維教學》,丁際旺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4.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竇桂梅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45. 《美國中小學課堂觀察——一位教育學教授的筆記》,李海林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46. 《教育為誰》,李鎮西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47. 《傾聽課堂:教師行動研究例析》,胡慶芳等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48. 《王崧舟與詩意語文》,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組編,王崧舟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9. 《華應龍與化錯教學》,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組編,華應龍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50. 《沒有圍牆的教室——美國女老師30年愛心課堂手記》,[美]弗朗西斯·H·卡庫嘎瓦著,仲小燕譯,譯林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1. 《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小學數學探索性作業設計與實施》,劉善娜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2. 《教師的互聯網素養》,程慧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四、學前教育類
53. 《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美]馬里奧·希森(Marilou Hyson)著,霍力岩、房陽洋、孫薔薔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54. 《學習的心智傾向與早期教育環境創設:形成中的學習》,[紐西蘭]瑪格麗特·卡爾,溫迪·李,卡羅林·瓊斯,安·史密斯,凱特·馬歇爾,朱迪思·鄧肯著 周菁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5. 《兒童游戲通論》,劉焱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6. 《幼兒園自主游戲觀察與記錄——從游戲故事中發現兒童》,董旭花等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7. 《蒙台梭利教育精華:讓孩子自信又獨立》,[法]夏洛特·普桑(Charlotte Poussin)著,尹亞楠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58. 《幼兒園備課·說課·聽課·評課》,俞春曉等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9. 《園長的札記》,游向紅著,學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60. 《幼兒園:教什麼?怎麼教?——「耶魯一期」美國研修手記》,劉華蓉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61. 《破解家園溝通的44個難題》,胡劍紅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五、綜合類
62.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美]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Tsabary)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63. 《孩子是個哲學家》,[意]皮耶羅·費魯奇著,張晶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64. 《學習之道》,[美]芭芭拉·奧克利著,教育無邊界字幕組,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5. 《特權:聖保羅中學精英教育的幕後》,[美]西莫斯·可汗著,蔡寒韞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66.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美]羅伯特·普爾著,王正林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7. 《媽媽教的數學》,孫路弘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8. 《地球通史》(牆書系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9. 《巨嬰國》,武志紅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70.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訓練課》,[日]福原正大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71. 《發現你的天賦》,[英]肯·羅賓遜(Ken Robinson)、[美]盧·阿羅尼卡(Lou Aronica)著,路慧編,李慧中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72. 《乘數效應:發現學校里的天才》,[美]利茲·懷斯曼、洛伊斯·艾倫、伊利斯·福斯特著,韓雪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73. 《心理營養:林文采博士的親子教育課》,[馬來西亞]林文采、伍娜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74.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美]羅娜·雷納著,鍾煜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75. 《平和式教養法》,[美]勞拉·馬卡姆博士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76. 《加油向未來 科學一起嗨》,《加油 向未來》節目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09月出版
77. 《孩子:挑戰》,[美]魯道夫·德雷克斯、[美]薇姬·索爾茲著,甄穎譯,三聯書店2015年1月出版
78. 《小集團思維:決策及其失敗的心理學研究》,[美]歐文·L·賈尼斯著,張清敏、孫天旭、王姝奇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79. 《好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0-6歲幼兒習慣養成教育》,晏紅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80. 《學習的科學:如何學習得更好更快》,[美]愛德華·D·赫斯著,汪建軍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81. 《母愛的羈絆》,[美]卡瑞爾·麥克布萊德(Karyl McBride)著,於玲娜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82. 《頑皮的孩子是天才》, [美]狄波拉·塔爾梅奇、傑米·塞勒著,張薔薔、林笠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83. 《優秀的綿羊》,[美]威廉·德雷謝維奇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84. 《讀懂孩子的塗鴉世界》,潘鏡蘭著,譯林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85. 《不和媽媽說再見》,趙銳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86.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劉稱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1月第3版
『肆』 當代特級教師有哪些
長沙雅禮中學特級教師王相榮
魏書生簡介
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兼局長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全國中學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0年生,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後被評為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省功勛教師。
他是全國優秀班主任,再差的學生到他手上,個個品學兼優;他是全國語文特級教師,用二十節課教完二百節課的內容,學生成績好得出奇;他初中畢業,從未上過大學,卻被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趙憲初--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級教師,為教育界公認的「一代名師」
上海市著名數學特級教師杭順清
我國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
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
盧 元(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過傳忠(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張思明,中國當代教育家,國家特級教師,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資深數學教師,是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北大附中數學特級教師周沛耕
浙江省的特級教師、浙江省的功勛教師、中國當代教育家楊青校長
當代美術特級教師陸長根
上海·特級教師·李春華
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肖培東
浙江省特級教師壽多涓
http://www.zgsfj.com/viewthread.php?tid=112368
http://61.132.216.243/alarm/unalarm.html?user=hfb05487&uip=60.166.52.13&AVPASS=PHDGBITAVPASS&AVURL=http://blog.cersp.com/20000/1039025.aspx
http://hi..com/tejijiaoshi/blog/item/2b6e25d01c5f2c8ea0ec9ccc.html
『伍』 《新語文教學研究》讀後感(史素青)
[《新語文教學研究》讀後感(史素青)]
接觸蔡偉先生的《新語文教學研究》一書,實屬偶然,《新語文教學研究》讀後感(史素青)。
那是三月末的一天,全國首屆「新語文」尖峰論壇在金華召開,本人因是特級教師肖培東的工作室成員之一,故而有幸得以參加,更因此而有幸地得到了蔡偉先生的饋贈。回到溫州之後,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有關語文教學的理論專著。
此專著除去緒論「新語文教學宣言」,共有十二章內容,分別是「語文教師:讓新課程走進新課堂」「語文課堂教學的控制」「語文課堂教學形式」「語文課堂教學協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中小學生閱讀狀態及應對策略」「閱讀教學形態與創造性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藝術方法」「作文教學流行觀念批判與人本化作文觀的建構」「生活化的作文教學藝術」「現代作文教學模式的建構」以及「現代作文評改的理論與實踐」。看著這十二章的小標題,我們就能比較清晰地感知此專著的重要內容之所在,即它已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提升到了創新層面來進行研究與實踐。
在接觸這本教學專著之前,我也偶爾接觸過一些有關語文教學理論的書籍和觀點,但或許是教學水平尚未到一定的高度吧,我對於那些大家理論只能了解個皮毛,並未使自己真正地從中受益。但從教十年後的今天,我突然意識到要想讓自已在語文教學上有更長足的進步,有著更好的發展,我必須要知曉一些教育教學理論,讓它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最終讓自己在自己的實踐中再提升出屬於自己的理論。基於此,我在讀此專著時,特別在意蔡先生理論及其實踐的效果。
蔡偉先生結合目前中小學生閱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創新層面上提出了對策,並在結合新課標的前提下,分析當代中學生閱讀的不良行為,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指導,提出矯正原則及矯正方法,並最終在闡釋閱讀教學不同形態概念的基礎上,營造了一個「新閱讀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以寬容心態對待「多元解讀」,在閱讀教學中重視運用創造性策略,此外,蔡偉先生還積極探索文言文及古詩詞閱讀教學的創新模式,如將「表演法」「聲教法」「故事法」「留空法」「讀注法」等一些新穎的概念與閱讀教學結合,這對於我們一線教師無疑有著極為具體的指導作用和參照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為會某些課堂表現欠佳而煩惱,雖然也為之不斷地在反思,但收效甚微。然而,讀罷此書,我卻在剎那間茅塞頓開:傳統閱讀教學之所以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負擔沉重,其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教學形式與方法的單一,沒有顧及到沉重的內在需要,讓抽象講解替代了課堂的一切活動,讀後感《《新語文教學研究》讀後感(史素青)》。而教師缺乏藝術的手段,課堂里缺乏藝術的氛圍,在壓抑封閉的環境里,沉重是很難讀好書的。
在蔡先生所介紹的一些教學方法里,我最近特別感興趣的就是「聲教法」,為了讓自己的專業水平再提高那麼一點兒,我還專門報了溫大的繼續教育跟蔡蓉老師學習《誦讀藝術》這門課程。雖然蔡先生說「『聲教』是筆者生造的一個概念」,但我認為它還是很有啟發性的。「聲教」主要包括讀、誦、吟、唱、背五項內容,它們的共同特徵便是出聲的閱讀,對象一般為教學文本,核心就是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聲教法」也並不適合任何一篇課文,但它特別適用於古詩文教學。我們知道,古代詩詞非常講究音韻,特別是唐宋以來的詩詞,大都有一套嚴密的韻律體系在制約,那些作品不但整齊,而且講究平仄對仗,易讀易記,琅琅上口。而蘇教版必修四里選了大量的古詩詞,曾經我也會藉助多媒體資料播放名家的朗誦,但事實表明,任何一位名家的朗誦都比不上教師在課堂上的現場表演,因為這樣更具感染力,也更能帶動學生的情緒表達。「聲教法」常用的方法有讀、誦、背,但不管是哪種方法的運用,我們都還可以根據所教詩詞的內容配上合適的音樂作背景,以造成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如本人在教《琵琶行》時參照蔡先生所說,配上了張曉峰所作的同名琵琶小協奏曲,就大大地加深了學生對原詩的理解。
當然,「聲教」還需要採用多種形式,例如教師范誦,師生對誦,齊吟,輪誦,分角色吟誦,背誦擂台等等,其目的就是藉助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聲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創新的系列研究之餘,蔡先生還就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樣給了我很實在的指導和幫助。
曾記得一位教師說過:為寫作而寫作是可悲的,為高考而寫作是痛苦的,只有為生命而寫作才是真實的。反觀我自己的作文教學,我很汗顏,因為在有意無意間,我總是忽略了學生的「為生命而寫作」。蔡先生在書中指出生活化是作文教學高效之途。但「作文教學生活化並不是將生活與作文教學簡單相加,也不是隨心所欲,任意而為……我們在開展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時候首先需要遵循五大原則」,即設計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合作性原則以及活動性原則。此外,還要做到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環境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和教學評價生活化。王蒙說過,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一旦學生擁有了豐富的真情實感,才能見山而情寄於山,遇水而情融於水,才能以悲天憫人的姿態,給予這個世界應有的人文關懷。不能否認,蔡偉先生的研究讓我從教十年之後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新語文教學研究》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是一兩千字的感悟和反思,它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今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和再提升,我相信,有這本書的理論作為指導,我的實踐肯定會有更大的成效!
2010/04/13
〔《新語文教學研究》讀後感(史素青)〕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陸』 李華平上了一堂什麼樣的《背影》課
【背影專題】李華平上了一堂什麼樣的《背影》課?
聽朋友說,李華平老師要走出「象牙塔」為川師一中的孩子們教授《背影》,很是激動。10月27號一早起床便來到川師一中的學術廳。第一節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給孩子們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培東老師的課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引導孩子們深入扎進文本的字里行間,扎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慢慢地讀,細細在品。孩子們在肖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里領略著主人公小亨特掛在懸崖上無助的恐懼,爬下懸崖後的欣喜。因為看過、聽過肖老師很多的課,課如其人「優雅風范,潤物無聲」便是我對肖老師的課的一貫感受。自不必多說,不斷地學習和研究肖老師的課,便是我定格的心態。
第二節是李華平老師的授課。六年前,曾經慕名走進過華平老師工作的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聽過他的《荷塘月色》,留存在我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感受是:充沛的激情、嚴密的邏輯、豐厚的文化底蘊。學生從華平老師課堂上所獲取的是散文學習的方法。時隔六年的今天,華平老師走出高校這個象牙塔走進初二的孩子,他的授課會留給我們什麼期待呢?帶著這種期待,我選擇坐在了離學生,離授課老師最近的最佳觀課點。
從開課到聽課結束,「堅守語文教學的正道在於撬動學生學習的支點」這一感性認識逐漸清晰起來。
一、授人以情,撬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支點
華平老師躬身於學生之間,語音,細若蚊足; 手勢,充滿愛撫。與學生交流了什麼,我確實沒有聽清楚。但從孩子們愉悅的表情可以看出,華平老師已經先聲奪勢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他已經慢慢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內心。有些納悶:在省骨培訓課堂上聲如洪鍾他今天怎麼變得如此的輕聲細語?他是深諳「親其師,信其道」的師訓的。
該開始正課了吧?
PPT視頻出示箴言:「真正的人才是跳出來的,不是挑出來的; 人生的機會是搶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 語文的味道是品出來的,不是吞出來。」此箴言似乎與該課授課內容無關,好像李老師在帶領學生搞「野炊」。正如有專家評課所言,如果一堂課缺少些許「有用的廢話」,孩子們是無法真正走進課堂深處與老師一道遨遊的。細細品味華平老師的「野炊」,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從本堂課的小處說起,李老師自創的箴言激發了潛藏在孩子們內心深處的言說慾望,為該課的成功推進舉起了一顆重重的石頭。孩子們在朗讀箴言的過程中將發言的信心、精讀文本的方法內化於心,為課堂後期踴躍發言奠定了情感基礎。華平老師這一招箴言奉送,遠比那些要求學生「要積極發言、要大膽發言」等蒼白無力的開場白高明得多。從孩子成長的大處看,哪一個人由成長到成功不是這三條箴言在起作用呢。如果我們教師每堂課都像這樣為孩子們送上箴言,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即便是孩子們暫時不能取得成功,成長將是必然的。採取溫文爾雅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力求撬動孩子學習的情感支點是一堂成功的課的前奏曲。
該開始正課了吧?讓人意想不到是……
二、授人選擇,撬開學生閱讀的經驗支點
李老師准備了三套學習方案「指向文本閱讀能力提升的閱讀學習、指向文本一般閱讀方法的閱讀學習、指向寫作能力提升的閱讀學習」讓學生選擇。李老師在進行充分的課堂調查的基礎上尊重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選擇了第二種學習方案。李老師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將學生學習的起點建立在已有的能力基點上,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哪兒,一直是困擾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地把自己認為對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為學生「學」考慮得少,為自己的「教」考慮得多。不管學生「買賬」還是「賣帳」,一味的兜售教師自己的想法,成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通病。李老師「建立在學生閱讀起點上的閱讀教學策略」給了我們語文教師很好的示範。
開課前的小插曲讓我記憶猶新。請同學們記下本堂課40分鍾完成的時間,時間到了麻煩那位同學告訴他一下。作為大學教授的李老師,應該在跟成人授課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以90分鍾(或者更多)為單位的課堂時間觀念才不違背常理,可是,他走下成人課堂來到只有40分鍾或者45分鍾的初中課堂,能堅守40分鍾的班級教學常規,我們暫時拋開「勇氣」一詞的片面理解去探尋勇氣背後的教育內涵。我們都知道,初中課堂40分鍾(45分鍾)的規定是與學生的身心發育情況引起的注意力的專注程度作為理論依據的。然而,有些專家課堂,授課老師們為了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隨意延長課堂時間而置學生的生命成長的規律而不顧,已經令我們憤慨過。今天我們在對李老師做法之於「勇氣」的理解基礎上可不可以多一層「尊重孩子生命成長的規律」的理解?供商榷。
三、授人以漁,撬起學生閱讀的方法支點。
(一)授課過程邏輯結構嚴密。
從李老師授課過程的邏輯結構:①閱讀箴言,鋪墊激情→②初步感知,了解大意→③到篩選信息,了解背景→④提煉信息,把握內容→⑤細讀文本,體會情感→⑥再讀箴言,強化意念。整個授課過程從形式到內容,形成一個由淺入深的、系統的邏輯學習結構鏈式。在課堂最後的回顧反思階段李老師向學生強化這種閱讀學習鏈式,其目的不言自明,讓學生懂得閱讀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我想,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長期立體的訓練學生閱讀的「漁」,學生捕捉到平靜水面之下的「魚」應該不是難事。
(二)授課過程設置問題梯次漸進。
在「初步感知,了解大意」階段,李老師設置了下面兩個問題「這是一篇 (體裁)的文章」、「這是一篇 (內容+體裁)的文章」。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之上,這兩個問題先後呈現。面對學生的回答,李老師不是將自己預設的答案一股腦兒的兜售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不斷自我修正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地登高望遠。
(三)從文本語言的矛盾中探尋寫作背景
「作者朱自清在什麼背景寫的這篇文章,其實作者已經言說了,同學們能找出來嗎?」李老師拋出此問,課堂超乎尋常的安靜。此安靜,不是茫然無措膽怯地迴避老師顯現出來的被動安靜,而是學生帶著問題,思維翻江倒海的內動過程。當然,學生尋找文本信息點不那麼准確之時也正是老師出手相助之時。此時,李老師抓住時機,提示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章最後一段話。讓學生漸漸領悟:父親的膀子疼痛得厲害,也充其量是患了一種肩肘炎,但患肩肘炎離「大去之期不遠矣」的矛盾背後深深地潛藏著父親的另外的復雜情感—-盼望兒子能早日回家探視的依戀情懷。李老師引導學生緩緩地走進朱自清先生父親的內心世界後自然地得出結論:「作為兒子的朱自清先生深深地懂得,病情不太嚴重的父親真實的內心需求,父親的這一需求深深地觸動著朱自清先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感動。朱父之於兒子的情懷與朱自清先生「久未見父亦盼見父」的情感產生了共鳴。這共鳴觸動著朱自清先生提起了手中的筆成就了此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正如王榮生先生所言,「作者要說的,作者在文本中都說了」,然而我們很多老師,總習慣於到文本外面去尋找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本課,華平老師引導學生真切地踐行了「一切信息來源文本」的信息捕捉理念。
(四)精選課外材料解碼語言內涵
「家中光景很是慘淡」,除了文本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等寥寥數語以外,沒有其它語言能讓學生體會到「慘淡」的內涵。此時李老師用PPT顯示「花廳上只剩下幾幅清人的字畫,一張竹簾。往日的巨大古鍾,朱紅膽瓶,碧玉如意,板橋手跡早已進了當鋪。」並讓學生反復閱讀體會。「慘淡」的內涵學生雖仍然不能言說(並不是所有的詞語的內涵我們都能言說),但結合前面的相關文字材料學生通過想像、聯想,朱自清先生家中「慘淡」的光影更加形象的紮根在了學生的意念之中。為學生營造了一種雖不能言說卻意象清晰的畫面。李老師補充的材料,讓「慘淡」的畫面更豐滿,讓「慘淡」的情感更豐厚,為激發學生的情感做下了堅實的鋪墊。課堂上一學生不由自主的站立起來背誦龍應台《目送》的一段文字引來全場掌聲,足以證明「精選課外材料解碼文本語言內涵」的效度。
借川、浙兩省著名特級教師鍾亮、肖培東老師的現場評課作為這篇聽課感悟的結語。「華平老師的授課把握了文本體式特點,教會學生有目標的學(有方向的學)目標定位清晰,用活了課文這個例子,四個環節落腳點在方法上,無旁逸斜出,返樸歸真(鍾亮語)。沒有一個人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完美而來的,提升一個細節,在「背影」文字精彩處加強朗讀的力度(肖培東語)。」
什麼是語文教學的正道?著力撬動學生語文學習的支點!
『柒』 目前教師界有哪些名人
目前教師節有哪些名人?有很多,比如各個教師發放時啊。嗯,書法呀。然後硬筆呀!又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