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有關於老師的故事

有關於老師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7-14 15:06:14

Ⅰ 關於老師的小故事

一個學生去參加三好學生的頒獎大會,但他沒有被選上,這是。她的同學哄她,說:老師喊你去領獎,他真的跑了上去,可是校長問他:你上來干什麼,他說:上來領獎!這是下面的同學說道:他真的信了,好傻!他感到十分窘迫,這是老師趕忙說道:由他呀!哦,原來是我忘記了!這是校長說道:你平時都很嚴厲,你今天怎麼這樣!其實他並沒有得獎的,老師為了幫自己的學生,另可讓自己被校長說。

原文其實還有一節,是他長大後回憶這件事,十分感動,為了節省篇幅,省略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不行還有一個

永遠的第十一位教師
在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學校里,因辦學條件差,一年內已經先後走了七八位教師,當村民和孩子們依依不捨的送走第十位教師後,人們寒心的說:「再不會有第十一位教師能留下來了。」後來村裡找了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來代一段時間的課。一個月後,女大學生被分配到城裡工作。當女大學生收拾好行裝,離開住所,准備離開的時候,她背後突然意外的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聲音在山谷中回盪,久久不決——那是她第一次教給孩子們的詩。她回過頭來一看,一群純真的孩子齊刷刷的跪在遠處高高的山坡上——誰能受得起那天地為之動容的長跪呀!她頃刻間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識的孩子們純真而無奈的挽留呀!
女大學生的靈魂就在瞬間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她毅然決定留了下來——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間,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學......後來這位女大學生積勞成疾,被送往北京醫院治療......
當鄉親們把她接回山村時,人們見到的只有被裝在紅色木匣內的她的骨灰......
後來,這個村裡有了不成文 的規定,不論誰來教書,永遠都是第十一位教師......

如果還不行再給你找一個

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老師再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他把那個女孩背到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救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背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如果還不行,我就無語了

Ⅱ 關於老師的小故事。

恩老師
感恩老師,給我前進的動力;感恩老師,給我飛翔的翅膀;感恩老師,版給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權師,給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師就像是一支紅燭,一點一點的融化我們心靈的冰川,走近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遠離寂寞。她給我們的愛,輕輕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師的愛,無私中透露著平凡,卻又暗含一些偉大。它像一股暖流,滲入我們的心田;像一種呼喚,幫助我們落寞的心靈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陣春風,給我們溫暖和溫馨。我們的老師,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台,是他們奉獻的戰場。他們的幸福,是桃李滿天下,是學生喚他的一聲「老師」。感恩老師,用優異的成績,用可驕的成功,用你一點一滴的進步來告訴老師,「老師,我能行」

Ⅲ 令人感動的關於老師的真實小故事

5月12日,山搖地動、天花板砸下來的瞬間,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坍塌之際,用自己的身體護住4個學生,孩子最終獲救,他卻獻出了自己51歲的生命……

2008年5月12日下午,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1點50分,譚千秋老師夾著政治課本走進了高三(1)班開始給孩子們上課。14時28分,教室突然劇烈地搖晃起來,同學們的尖叫聲劃破校園的寧靜——地震了!

譚千秋大喊:「同學們,地震了,快跟著我往樓下跑!」同學們在他的指揮下,沿著樓梯蜂擁而下。這時,有學生喊:「教室里還有幾個人!」譚千秋一聽,立即轉身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他看到高二(1)班教室里,劉紅麗等4個學生正嚇得直哭,不知所措,連忙沖著他們大喊:「不要哭了,快跟著我下樓!」
就在此時,已經被劇烈震動搖了約1分鍾的大樓中間突然裂開一條長長的縫,樓體剎那間裂成兩半,而這道裂縫,正好在樓梯邊,逃生的路被堵死了!譚千秋見狀,急忙叫孩子們躲到課桌下面。
由於太驚慌了,孩子們躲進桌子下時,將課桌擠翻了。隨著震動,水泥天花板發出可怕的「嘎嘎」聲,眼看就要砸向孩子們的頭頂,譚千秋奮不顧身地撲了上去,扶正課桌,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孩子們。就在這時,水泥預制板塌了下來,砸在譚千秋的身上……「不要喊,也不要哭!哭喊只會增添恐怖!」不知過了多久,劉紅麗聽到了譚千秋老師夢囈般的聲音,「不要哭,男同學要堅強,女同學要堅韌!」譚千秋說,堅強、堅持,是成功獲救的基本條件,在無法自救的情況下,保存體力等待救援是最佳且唯一的求生之道。聽了譚老師的話,孩子們不再哭喊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被深埋在廢墟中的譚千秋和4個學生努力地堅持著。從絕望和恐懼中漸漸平靜下來的劉紅麗這才發現,譚老師用手臂護著他們,課桌沒有倒,水泥板和爛磚沒有傷到他們,但譚老師的手卻被壓住了。幸運的是,兩個水泥板呈三角形擠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空間,譚老師才能夠跟他們說話,給他們打氣。
廢墟中 如果有意外這就是最後一課
譚老師就要虛脫了,他很困,很渴。擔心自己失去知覺後學生們更恐懼,他努力堅持著!堅持著!
就在這時,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劉紅麗的大腿被一塊突然擠過來的尖利物品刺破了,很疼,她驚叫著哭喊起來。「紅麗,紅麗,你傷得很嚴重嗎?」聽見劉紅麗的哭聲,譚千秋焦急地問道。劉紅麗心驚膽戰地說:「不是很嚴重,老師,我怕!」「不要害怕,只要傷得不嚴重,就要忍著,冷靜,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怕劉紅麗和田剛他們堅持不住,譚千秋時不時地鼓勵他們,給他們打氣。但幾個學生發現,老師的聲音越來越弱了,田剛感覺到,一股熱熱的、粘粘的液體從什麼地方流下來,滴在他的臉上。「譚老師,您受傷了啊?」譚千秋平靜地回答:「我手臂給蹭破了,受了點兒小傷,不要緊。這么大的地震哪能不受點傷呢?你們要沉住氣,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譚千秋越來越虛弱了,聲音也越來越小聲。這時,劉紅麗和田剛似乎預感到了什麼,連忙問譚千秋感覺怎樣。「我沒事,就是有點困,有點渴!」譚千秋輕聲笑道,「你們都能堅持,我當然更得堅持了!」
劉紅麗說:「老師,您困的話就睡一會兒吧,睡一會精力會好些!」但譚千秋卻說,他不能睡,他要堅持,要與他們一起跟恐懼戰斗,等待救援。為了不睡著,他還讓劉紅麗、田剛他們幾個不時地叫他一聲,以趕跑「瞌睡蟲」。然而,譚千秋的精力越來越差了,聲音也漸漸聽不到了。劉紅麗和田剛哭出了聲:「老師啊,您一定要堅持啊!」見老師沒有回答,他們便用手敲擊課桌,直到老師發出聲音。

天黑了,暴雨,寒冷,殘垣斷壁不停地坍塌、斷裂……「孩子們,我沒事的,放心……」譚千秋努力地回答著,「你們要堅持!記住我的話!如果老師有什麼意外,這權當是老師給你們上的最後一課吧!」

又一次大的餘震發生了,又一塊水泥板砸向了他們,隨著一聲沉悶的巨響,他們再次驚慌地哭喊起來。待他們停止哭喊之後,卻突然發現,譚老師沒有安慰大家,沒有叫大家鎮靜!「譚老師!譚老師!」然而,譚老師再也沒有回答他們……

被拯救 堅持到底一定要活著走出廢墟

「同學們,別哭了,譚老師為保護我們,已經犧牲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的生命!」哭喊了好一陣子,田剛強忍悲痛,對另外三個同學說,「譚老師讓我們堅強、堅持,我們一定要聽他的話,努力堅持,保存精力,等來援救!我們一定要活著走出廢墟,把譚老師的故事告訴天下人!千秋老師的故事一定會感動千秋!」

災情發生後,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郭鐵男少將在第一時間趕到東汽中學垮塌現場,指揮搶險救人。現場的慘狀讓所有人吃驚:4層高的教學樓只剩下幾面隔牆;二樓以上的水泥板僅由斷續的細鋼條連著,齊刷刷豎著懸掛在傾頹的殘壁上;二樓以下,幾乎完全呈粉碎狀堆積;旁邊的主樓也嚴重變形,許多空洞洞的窗口外,懸著破碎的窗簾……中國地震救援隊、廣東武警某部官兵先後趕來,參與救援。

5月12日晚9時許,當救援人員挪開一塊斷裂的預制板時,他們看到了一個頭發花白、後腦內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漢子,趴在一張已被砸得變形了的課桌上,而課桌下,是4個已經昏迷、尚有生命跡象的學生。他們連忙將孩子們救出,迅速送往臨時醫院搶救。

這4個學生,就是因譚千秋用身體保護而逃脫死神之手的劉紅麗、田剛、付強和余建,那位趴在課桌上的漢子,就是譚千秋老師。

Ⅳ 有關贊美老師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關於老師的故事。很感人,你聽說過嗎?
5月13日,四川德陽的歷史會記下一個難忘的名字: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在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他用自己的雙臂和生命,換回了4個學生的生命。

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其含義至少有二。一是責任重大,培育新人,綿延文明,傳承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二是師德崇高,為人師表,愛生如子,在任何時候,當老師的都要把學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如今,在這場罕見的災難中,災區的老師,顯現出無愧於這個職業的犧牲精神。映秀鎮小學年僅29歲的青年教師張米亞,跪仆在廢墟中,用雙臂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活了,而「雄鷹」已經氣絕。漢旺鎮小學有5位遇難的老師,至死他們的懷里都抱著孩子。北川縣一中班主任劉寧,在地震突發時,機智勇敢地保護59名學生安然脫險,卻永遠失去了當時也被壓在廢墟里的女兒。

成都財貿職高女教師周航,在危險襲來的瞬間,毫不猶豫地向學生高喊:「你們先走,不要慌,老師殿後。」

這是怎樣的一種無私而無畏的勇氣啊!不管他們是本能反應,還是理性選擇,我想,有良知的人們,都會從中看到師德的博大和光芒。

我們的教師,特別是長期默默無聞辛勤工作在農村、山區的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艱苦的環境中,忠於職守,教書育人,心向神聖卻依然平凡。今天,在生與死、親人與學生的抉擇中,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最真實的愛,用血肉為學生築起一道永生的長城,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課,從而成為百姓心中的救命恩人,孩子眼裡的神聖英雄。

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師德,理當彪炳千秋。
老師就是燃燒著的夜燭,照亮了我們心中的路,燃盡了自己最忠實的付出。我敬重老師,所以,我感謝教過我的老師們。

Ⅳ 有關老師的故事

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曾是全班倒數第一。因成績不好,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逐漸對學習沒有了興趣。
當天邊的第一縷余暉照耀大地時,同學們都踏著步伐回家了。而我,還在辦公室里接受輔導。
平時老師只輔導一些學習方法,我不甚在意,但有一天,李老師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故事:「我上小學四年級時,學校舉行田徑選拔賽,誰要是跑在前七名就入選。我曾有賽跑的夢想,於是每天都苦練跑步,但那時我的腳得了病,一跑起來就疼,可我還是忍著疼痛堅持了下去。在比賽當天,我居然得到了第六名,我入選了。我能堅持下來,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從不說自己做不到。」李老師欲言又止,我也悶不吭聲,在一片沉默中,李老師又說:「上帝面前有一架天秤,他把我們每個人都放進天秤的一個盤里,另一個盤則放入與生命等重的收獲。你的生命重如泰山,你就收獲泰山;你的生命輕如鴻毛,你就收獲鴻毛,而在學習期間,你應該努力學習,戰勝學習旅途中的魔障,收獲最有價值的人生。」我聽了李老師小時候的故事後深受啟發,她對我說的話讓我受益匪淺。
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老師的用心良苦,在她的指引下,我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不但完成老師交給的作業,還要預習第二天要上的功課,有時間還看課外書
經過一番努力,我的成績穩中有升,期末考試時竟然得了全班第一,也讓同學們對我刮目相看,老師也看著我會意地笑了,這也讓我體會到了「天才在於勤奮,成功來自努力」的真正含義,「人的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Ⅵ 有關尊敬老師的小故事 100字

1、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當時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後,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雲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後,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2、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

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

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裡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台。

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4、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

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台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5、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Ⅶ 關於老師的感人故事 很急、

①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②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苟曉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樓教室里。突然,整棟教學樓開始晃動、顫抖。他幾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學們,趕快跑!」幾乎同時,他沖到陽台上,大聲呼叫其他班的老師和學生。

大部分學生從午睡之中被突然驚醒後,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曉超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再一次抱起兩名學生,再一次向樓下沖去時,頂樓轟然倒塌。被苟曉超抱下樓去的學生得救了。然而,苟曉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斷雙腿,胸部也受到了重傷,倒在血泊之中……

學校其他教師和村民立即實施救援。看到有人准備搬自己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苟曉超斷斷續續地說:「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學生。」他艱難地用手指著頂樓說:「上面……還有學生……還有……」

苟曉超今年5月2日剛剛結婚,5月12日回到學校上課。當日下午,苟曉超所在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鎮中心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苟曉超又被緊急轉往縣醫院。因傷勢過重,苟曉超在半途中輕輕地閉上了雙眼。

③她遇難的孩子被挖出了,她奪眶而出的眼淚終於如山洪暴發:「娃……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娃娃,你的臉怎麼這么臟啊?」聶曉燕打開帶在身邊不知多久的嶄新粉紅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媽媽給你洗干凈。」她和丈夫用手帕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發和臉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地震時,孩子們都在睡午覺,聶曉燕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子裡!聶曉燕老師,你用你那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高尚人品為孩子打開了生命之門。

④王周明是名年輕教師,是50多名學生的班主任。地震發生時,他指揮學生分兩路,從教室的前、後門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間,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把還沒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這時,一根粗大的橫梁打在他頭上,他的頭蓋骨被擊碎……

學校行政辦公室主任張文說,他從外面趕回學校時,這個女孩一見他就哭了:「王老師為了救我,被砸死了。」

⑤廢墟中,她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

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

這位老師叫向倩,去年大學畢業,到什邡龍居小學當英語老師。向倩的父親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學副校長,他悲痛欲絕:「我可以理解,作為教師,應該這樣!應該這樣!」

(7)有關於老師的故事擴展閱讀

權利義務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職業要求

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

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

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

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一律為恥。

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

淵源流變

教學生知識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里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里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工作,教書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直至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Ⅷ 關於老師的故事

十幾年前,在我上學的時候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曾經在一次演講中用過這段素材。現在雖不能完全記得,但還有一點印象,說給你聽聽:
永遠的第十一位教師
在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學校里,因辦學條件差,一年內已經先後走了七八位教師,當村民和孩子們依依不捨的送走第十位教師後,人們寒心的說:「再不會有第十一位教師能留下來了。」後來村裡找了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來代一段時間的課。一個月後,女大學生被分配到城裡工作。當女大學生收拾好行裝,離開住所,准備離開的時候,她背後突然意外的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聲音在山谷中回盪,久久不決——那是她第一次教給孩子們的詩。她回過頭來一看,一群純真的孩子齊刷刷的跪在遠處高高的山坡上——誰能受得起那天地為之動容的長跪呀!她頃刻間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識的孩子們純真而無奈的挽留呀!
女大學生的靈魂就在瞬間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她毅然決定留了下來——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間,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學......後來這位女大學生積勞成疾,被送往北京醫院治療......
當鄉親們把她接回山村時,人們見到的只有被裝在紅色木匣內的她的骨灰......
後來,這個村裡有了不成文 的規定,不論誰來教書,永遠都是第十一位教師......
這個故事,讓人流淚......

Ⅸ 古今名人與老師的故事有

1、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範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能寫詩,八歲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

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

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

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3、民族英雄岳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岳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後,每到初一、十五,岳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4、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

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

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誡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

怎麼辦呢?在封建社會裡面,後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後妃、子女可以坐轎後,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

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後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後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鬆。」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於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後人傳為佳話。

5、周恩來向老師贈款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 長張伯岑突患腦塞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 會並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岑師千古, 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岑逝世後,總理一直惦記 著張家人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總理給張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並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 張夫人和子女。

6、一代偉人毛澤東:尊師重教光輝榜樣

人民領袖毛澤東, 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而他在尊師方面,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毛禹居,毛澤東小時的私塾老師。1959年, 已是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重回故鄉韶山, 3

毛澤東親自向毛禹居老師敬酒,毛禹居老人說:「主席敬酒, 豈敢豈敢!」毛澤東卻說:「尊老敬賢, 應該應該! 」楊昌濟, 楊開慧的父親,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就學時的老師,毛澤東認為:楊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

他常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楊先生的住處登門求教, 討論問題,改正筆記,楊先生也特別器重他。

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澤東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師,1937年徐老60壽辰時, 毛澤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師,您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必定還是我的老師。」1947年徐老70壽辰時,毛澤東又題詞「堅強的老戰士」送給他,表示尊敬和祝賀。

熱點內容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
從化教育局 發布:2025-09-17 06:16:02 瀏覽:247
歷史課評課 發布:2025-09-17 05:02:47 瀏覽:682
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7 01:33:44 瀏覽:182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9-17 01:12:32 瀏覽:660
師德師風考核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16 22:50:26 瀏覽:234
對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2:05:57 瀏覽:986
一年級上冊語文拼音練習 發布:2025-09-16 21:14:15 瀏覽:472
英語碟 發布:2025-09-16 19:47:24 瀏覽:412
什麼開放 發布:2025-09-16 17:40:01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