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條例
『壹』 教資考試《工作條例》對班主任的要求是怎樣的
要求班主任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身心健康、富有人格魅力,善於做思想教育工作。
條例中規定,班主任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目標導向。切實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培養和形成,培養學生健全、獨立的人格;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體每一個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相應的教育方案,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要特別注意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和邊緣群體,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要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尊重學生,注重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式,做學生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善於發現和激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始終在成功的喜悅中提高自己、發展自己;要建立完善班級管理制度。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班級日常管理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積極進行班集體文化建設;要指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有益於身心發展和道德養成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道德體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要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加強與學生、同事、家長、社會、社區的聯系;要大膽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創新班級管理和建設的有效模式。
『貳』 班主任工作細則
為發揮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班級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並為班主任(班級)評優及發放津貼等提供依據,特製定本細則。
一、考核辦法:
1、班主任考核分為《班主任常規工作考核》和《班級工作成績考核》兩部分,分別佔50%和50%。
2、班主任常規工作考核分採用得分制和倒扣分制相結合的方法;班級工作成績考核為班級綜合考核分。
3、班主任考核分數=班主任常規工作考核分×50%﹢班級工作成績考核分×50%。
二、班主任常規工作考核內容:(每月考核一次)
1、學期初及時制訂本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學期結束前,能及時撰寫班主任工作總結,並按時上交者得5分,遲交者扣2分,不交者扣5分。
2、能認真組織好每周一次的班隊活動課,每學期不得少於15次,班隊活動課時間不得少於40分鍾,要求班隊活動課有主題,有過程,有記錄。每舉行一次得10分,少一次扣10分。(以班隊活動記錄為依據)
3、每天上好晨間談話課,並及時做好記錄。滿分30分,少上一次扣1分。(以學校抽查和晨會記錄為依據)
4、經常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每周至少對1-2名學生作一次家訪或與家長書面聯系一次,每少家訪或書面聯系一次扣10分。(以上交的家校聯系卡為依據)
5、每學期開家長會至少2次,且記錄規范詳細,有雙方意見或建議。每組織一次的5分,少一次扣5分。(以家長會記錄為依據) 6、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能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服裝整齊,秩序井然,每次得10分,。(以常規檢查為依據)
7、能做好對班幹部的選拔組建,培養和指導工作,明確分工職責,班級管理無漏洞,經常了解班風,學風情況。每月至少組織1次班級學生幹部會議,要求有會議記錄,每組織一次得5 分。(以班幹部會議記錄為依據)
8、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項集體活動。每缺少一次扣5分。
9、按時參加政教處組織召開的班主任會議,每參加一次得5分,遲到或早退者扣1分,缺席者扣5分。(以會議記錄為依據)
10、積極撰寫有關教育管理方面的論文,在縣級以上刊物發表或評比中獲獎,縣級每篇加3分,市級每篇加5分,省級每篇加8分,國家級每篇加10分。
11、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國家級一、二、三等獎分別得7、6、5分;省級一、二、三等獎得6、5、4分;市級一、二、三等獎分別得5、4、3分;縣級一、二、三等獎分別得4、3、2分;不同獎項可累計,同一獎項以最高獎統計,最多加分不超過20分。(以競賽公布的結果或榮譽證件為准)
12、能科學、規范管理班級,無重大安全事故、違紀違法現象發生,得20分。如果發生重大違紀違法現象,扣20分。
13、學生好人好事經班級推薦書面上報政教處並受到表彰,每人次得5分。
三、班級考核內容:
1、出勤(10分):學生出勤情況,遲到、早退和曠課每人次扣1分。(以政教處抽查和值日教師檢查結果為依據)
2、衛生(20分):教室內外、地面、牆壁、走廊及衛生責任區等處衛生情況。(以值周教師衛生10分制檢查結果為依據)
3、兩操及集會(20分):升旗、課間操學生出勤和紀律情況。缺一人次扣1分,集合拖拉、退場無序者一次扣2分(以值周檢查和學校抽查結果為依據)
4、常規紀律:(總分30分違規一人次扣0.5分)
①課外活動時的紀律情況。(以值周檢查和紅領巾監督崗檢查結果為依據)
②愛護校園花草、樹木、環境,節約水電等資源情況;(以學校抽查和紅領巾監督崗檢查結果為依據)
③愛護電力、消防等公共設施,愛護課桌板凳、門窗壁畫等公共財產情況;(以值周檢查結果為依據)
④日常行為是否規范,紅領巾、隊章是否佩戴並規范等情況。(以值周檢查和紅領巾監督崗檢查結果為依據)
5、教室布置(10分):教室的環境布置情況,要求做到教室布置合理化,桌椅擺放整齊化,潔具放置隱蔽化,教室衛生清潔化。一等得10分,二等得8分,三等得6分。(以值周抽查結果為依據)
(以上五項每周考核一次)
6、參賽:參加各種校內競賽活動(含校運動會),獲一等獎得10分,二等獎得8分,三等獎得6分。不同獎項可累計,同一獎項以最高獎統計。(以競賽公布的結果為准)
四、班主任津貼發放: 班主任津貼按月發放:考核參照以上內容。月考核津貼按月考核成績代金,公式為:14個班級的總月津貼/所有班主任的月考核成績*個人月考核分數=本人所得津貼。
五、班主任的獎罰:
1、根據班主任工作考核成績,學校每學年組織一次優秀班主任的評比,班主任考核總分名列前5名者,有資格參加優秀班主任的評選。
2、班主任如有以下情況者,學校將按考核結果的80%發放月津貼。
(1)、不能經常深入班級、深入學生,不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家長意見較大者;
(2)、因失職、瀆職造成班級較大事故者或對班級學生中出現的違紀行為教育處理不力者;
(3)、因工作不努力、不負責而導致班級班風、學風差或不服從學校安排而導致工作無法開展者。
(4)有體罰或變相體罰班學生的行為者。
六、班級評優按照第二條分數高低取前三名。
『叄』 求國家制定的《班主任工作條例》
好象是這個:
班主任工作條例
第一: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意義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和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在聯系本班科任教師中起著紐帶作用。在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中起橋梁作用。如果說學校是把學生渡往科學之城的大橋,那麼班主任就是大橋的橋墩。
第二:班主任的任務和職責
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根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社會主義公民。具體任務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教育學生遵守學生守則,增強法制觀念, 做好幫教工作並做好記錄,為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打下良好基礎。
二、教育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會同各科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養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各科成績,從而做好學生的糾偏工作。
三、關心學生身體健康,教育學生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
四、關心學生安全,做好每月一次及隨時的安全排查工作並有記錄.
五、關心學生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發展正常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各種活動中注意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
六、進行班級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級常規,指導班委會和本班的團隊工作,培養班幹部,提高學生的自立、自理能力,把班級建設成為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
七、負責聯系和組織科任教師商討本班教育工作,互通情況,協調各種活動和課業負擔。
八、協助學校做好德育考核和獎懲工作。
九、聯系本班學生家長,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十、建立並使用班主任手冊
第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則和方法
一、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學生,了解社會信息,針對學生特點和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開展多種教育活動,努力使自己的工作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正面教育,積極疏導,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寓教育於各種有益活動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表揚先進,發揮榜樣的作用,要講究思想教育的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幫助,一視同仁,注意發揚民主作風,善於發現和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努力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和侮辱學生,在對全體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廉潔從教,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思想政治、道德、行為、儀表等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
五、努力做到「全」、「細」、「勤」、「情」、「行」、「恆」的六字工作要求,
即: 全——學生工作全面抓,全面關心學生成長。
細——耐心細致,潤物細無聲。
勤——嘴勤、腿勤,盯班緊,了解情況及時處理。
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相待,以情動人,嚴而不苛,愛而不溺。
行——行為規范,言教身教,言必信,行必果。
恆——持之以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六、堅持「一日常規」
(1)按時作息,督促檢查學生起床上早操。
(2)及時檢查學生出勤情況。
(3)認真參加課間操。
(4)每天按標准組織學生搞好衛生,星期二組織好衛生大掃除。
(5)檢查自習紀律、人數、督促學生及時完成各科作業。
(6)督促學主搞好午休、晚就寢。
(8)隨班參加校內外活動,如開會、勞動等。
七、發揮「班主任手冊」的作用。應記內容:
1、班級工作計劃。2、學生思想動態分析。3、班會備課。4、家長來訪記錄。5、與學生談話記錄。6、指導班、團工作記錄。7、學生學習情況分析。8、班內各項活動記錄。9、班主任會議記錄。10、學校布置工作落實情況。11、班內各種建制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