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Ⅰ 小学5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
【试题答案】在下(试题下)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基础知识。(0.38)
1. 看拼音写词语。(0.08)
zhāo pái mí máng
( ) ( )
yí dòng mǐn ruì
( )( )
méng lóng wéi gān
( ) ( )
zhuàng liè háo mài
( )
2. 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0.09)
动静: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葡萄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光十色: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将词语与它们的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0.06)
(1)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惊涛骇浪
(2)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脱口而出
(3)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惊天动地
4. 照样子,改句子。(0.06)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照学过的内容填空。(0.09)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写的是邱少云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事迹。
(2)《挑山工》一课中“我”的“不解之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山风雪路》一课中的老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 阅读能力。(0.60)
(一)记忆积累(0.12)
先按要求写出课文原文,再按要求填空。
(1)偏坐金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0.14)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0.02)
2. 这段话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___________________。(0.06)
3.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0.0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森林是绿色的宝库(0.16)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0.04)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对的画“√”,错的画“×”。(0.06)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3.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画出来。(0.02)
4. 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0.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购买上帝的男孩(0.18)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抱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0.02)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0.03)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0.02)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6)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0.05)
【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0.38)
1. 看拼音写词语。(0.08)
zhāo pái mí máng
( 招 牌) ( 迷 茫 )
yí dòng mǐn ruì
(移 动 ) ( 敏 锐)
méng lóng wéi gān
( 朦 胧 ) ( 桅 杆 )
zhuàng liè háo mài
( 壮 烈 豪 迈 )
2. 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0.09)
动静:开关 彼此 上下
葡萄灰:茄子紫 梨黄 草绿
五光十色:千奇百怪 成千上万 五颜六色
3. 将词语与它们的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0.06)
一连三,二连一,三连二
4. 照样子,改句子。(0.06)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怎么能不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呢?
5. 按照学过的内容填空。(0.09)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写的是邱少云同志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挑山工》一课中“我”的“不解之谜”指的是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走的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
(3)《深山风雪路》一课中的老吕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人。
二. 阅读能力。(0.60)
(一)记忆积累(0.12)
先按要求写出课文原文,再按要求填空。
(1)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2)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周总理。
(二)(0.14)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白杨》。(0.02)
2. 这段话中写了风沙、雨雪、干旱、洪水。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地震、泥石流。(0.06)
3.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0.06)
(1)高大挺秀 (2)生命力强 (3)适应力强
(三)森林是绿色的宝库(0.16)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0.04)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小红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育成绩也特别棒。
2.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对的画“√”,错的画“×”。(0.06)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3.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画出来。(0.02)
4. 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0.04)
答:森林的作用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物质,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没有森林就会物种灭绝、洪水泛滥、沙漠扩大,生存环境恶化。
(四)购买上帝的男孩(0.18)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0.02)
喜出望外:因为意外的惊喜而感到高兴。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0.03)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0.02)
略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叔叔的病很重,很难治好。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吃了能治病的奇妙东西。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人们的爱心。(0.06)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0.05)
答:文中的小男孩拿着1美元硬币到处去买上帝和那个老人出钱救了邦迪的叔叔而不图感谢让我感动,因为他们能说明人们都是有爱心的。
祝你成功!!!!!!!!!!!
Ⅱ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你好,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的话一般都是加减乘除的一些知识,你可以根据你老师教你的一些知识进行巩固之后进行结合。
Ⅲ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结。
1、数的认识(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分数百分数)
知识要点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等知识点。 重点确定在数的意义概念的理解,数的读写,数的整除。
本部分重点加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具体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为主,适当穿插进行整数和小数的简单计算、约分和通分练习。复习本部分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灵活处理,对于班级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放慢,万事开头难,本部分知识必须做到教一点使学生会一点,切忌贪多图快。复习题可参考以前的专项复习题或专项复习试卷。
2、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意义与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易方程)。
这节重点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全面概括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结合教材按照先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法则,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必须搞好学生相关的口算训练和基本的四则运算练习,然后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要加强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
3、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练习题可刻印或参考试卷。
4、几何初步知识(线和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能让学生对周长、面积、体积进行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
练习题可刻印或参考试卷。
5、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比和比例意义和性质的同时,必须做到使学生正确辨析概念,加深理解,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会判断简单的正、反比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求比值、化简比,按比例分配,应用比例尺计算,解比例。在练习中很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练习题可刻印或参考试卷。
6、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本部分是复习的重点)
练习题可参考教材或试卷。
7、应用题解(整数和小数应用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
这部分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一步计算)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两步以上)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重点)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
Ⅳ 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知识整理(写重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一、图形的变换
⒈轴对称的意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⒉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
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⒊旋转的意义与性质。
旋转就是物体围绕着某一个点或某条轴做圆周运动。
图形旋转后,大小形状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绕哪个点旋转、旋转的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的度数。
二、因数与倍数
⒈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b=c(a、b、c均为不等于0的整数),那么a、b就叫做c的因数,c就叫做a、b的倍数。
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⒊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⒋2、5、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个位上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同时是2、5、3的倍数。
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⒍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⑴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⑵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⒎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或分为质数、合数、1)
⒏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⒐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⑴两个数中,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⑵两个只有公因数1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或=(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2+长×宽×2+宽×高×2
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长×宽+宽×高)×2 即:S(长方体)=2(ah+ab+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即:S(正方体)=6a2
⒌体积的含义、常用的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和立方厘米(cm3)。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升)=1000立方厘米(毫升)
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即:V(长方体)=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即:V(正方体)=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⒎容积及容积单位。
箱子、油桶、仓库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而计量液体的体积则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⒈单位“1”的含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⒉分数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0) a÷b=a/b(b≠0)
⒋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以及假分数与整数和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一个自然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0除外)与指定分母的积作分子,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则化成整数;不能整除的,则化成带分数,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所得的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⒌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⒍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求,也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乘半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⒎ 最简分数、约分、通分的意义。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的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把异分母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⒏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把小数化成分数,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把分数化成小数,则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化,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写出近似值。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计算。
⒋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⒌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
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⒍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
整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⒎分子是1的分数加(减)法法则:分母的乘积作积的分母,分母的和(差)作积的分子。
六、统计
⒈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平均数能够最为充分地反映一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的作用,但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中间的位置,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着眼于对一组数据中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它的大小只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多数的水平。
⒊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同,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⒋把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统计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某个问题。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的种类很多,通常按表内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两种。只统计一个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统计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统计图比统计表形象具体,能直观反映出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特点: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七、数学广角
⒈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有两点: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⒉找次品的规律。
人们在实验中发现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数目与待测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