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一下册语文

初一下册语文

发布时间: 2020-11-20 22:41:34

① 初一下册语文26课文

文【苏教版】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编辑本段]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像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劈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身体已经进入一半了,只露出了屁股和尾巴,屠户在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能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编辑本段]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编辑本段]内容分析本文讲的是一个屠夫凭借智慧和勇敢战胜两只狼的故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刻画了狼的贪婪、猖狂和狡猾,尤其对狼的行动、神态的描写,如“一狼径去”,另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等,更是传神地揭示了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在刻画屠夫这一人物上,也颇见作者的匠心。“屠惧”,表现了屠夫的怯弱、畏缩;“屠大窘”、“暴起”、“断其股”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屠夫由不得已到拼死自卫的心理过程。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编辑本段]字词分析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通假字“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威胁,胁迫指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敌人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虚词的用法(1)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以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3)“其”的含义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编辑本段]注释1.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三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现在淄博市境内)人,清代文学家。2.屠:宰杀牲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3.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4.止:通“只”5.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6.从:跟从。7.并驱:一起追赶。8.窘:困窘急迫。9.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0.顾:看,看见。11.积薪:堆柴。薪,柴草,这里指麦秸。12.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13.弛:放松,这里指卸下。14.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15.少时:一会儿。16.径去:径直走开。17.犬坐于前: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18.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19.暝:闭眼。20.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21.暴:突然。22.毙:杀死。23.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24.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25.尻:屁股。26.股:大腿。27.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28.盖:这里有“原来”的意思。29.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30.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参考资料:网络

② 初一下册语文书上要背的内容有哪些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an 一声)。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i 四声)鸣啾啾。 万里赴戎(rong 二声)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只把重点拼音标出】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

5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0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④ 初一下册语文阅读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

(二)鲁迅生活片断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回答问题

1.文中方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 )

A、情绪 B、感情 C、激情 D、热情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

A、教育 B、教诲 C、拨亮火花 D、为大众服务 E、听鲁迅讲课

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

A、夹铅笔 B、免得误学生 C、改正 D、讲义错字多 E、不拘小节的先生

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是( )

A、早来晚走 B、吃饭 C、鲁迅请我吃饭 D、津津有味 E、小饭摊

4.本文写的几件小事表现鲁迅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5.本文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三)临窗看柳

(1)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2)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3)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4)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起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支体公,你也会明白许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间。

(1)煞 ;(2)柳絮: 。

2.“料峭”的含义是 。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其目的是为了: 。

3.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从下列词语选出两个:活泼 乐观 严肃 勤奋 积极 圆滑)

4.首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最后一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答: 。

5.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的写法。

6.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

答: 。

7.全文共4段,请用“||”来划分段落,画在下面。

(1) (2) (3) (4)

8.文中运用不少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

拟人: 。

参考答案

(一)1.句号 “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 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1.D

2.第一部分:开头……“抨击时弊”。第二部分:“那时先生上课……免得误了学生。”第三部分:“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点头。”

3.第一部分小标题是:拨亮火花;第二部分小标题是:“不拘小节的先生;第三部分小标题是:早来晚走。

4.本文通过三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青年的谆谆教诲。

5.本文是以事情的性质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三)1.(1)shà(2)sù

2.微寒 衬托柳枝生命力顽强(或:突出柳枝的特点)

3.乐观 积极

4.不完全一样 前一个指实景,后一个指更广阔的天地

5.人的心情 柳 人 借物写人(写“象征”算错)

6.明白了人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更应在失利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7.(1)||(2)(3)||(4)

8.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

⑤ 初一下册语文文学常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杂文成就最高。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3、《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 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主要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本文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标题《最后一课》指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9、《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歌塑造了木兰深明大义、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乐府”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简称“乐府双壁”。
10、《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臧克家,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新诗发展的见证人和开拓者。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三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有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
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俊友》(又名《漂亮朋友》)。
福楼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他是莫泊桑的老师
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前夜》、《父与子》等。
左拉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歌德是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俄国的契诃夫 代表作《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法国的莫泊桑 代表作《项链》、《羊脂球》《漂亮朋友》
美国的欧·亨利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12、《孙权劝学》选取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3、《观舞记》选自《冰心全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诗集有《繁星》和《春水》。
14、《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15、《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这篇文章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
16、《荒岛余生》一文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作者是英国十八世纪著名小说家笛福,译者是徐霞村。鲁滨孙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个殖民者的形象,他后来就在岛上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17、《珍珠鸟》一文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等。
18、《斑羚飞渡》一文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了哲理内涵,风格独特。
19、《华南虎》一诗选自《诗刊》,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除《华南虎》以外,还有《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等。
20、《马》一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的主要著作是用了40年的时间写成的36卷的《自然史》。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21、《狼》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22、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代表作《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他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⑥ 初一语文下册古文原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5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
(一天)忽然
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
并且
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
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
传给全乡的秀才欣
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
人认为他才能奇特,
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
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
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
(他已
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
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
(舅舅)说:
“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
“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
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

明,如此有才智,没
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尚且成为平凡的人;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
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
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15
《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起初,
孙权对吕蒙说道: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
由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
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于是
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非常惊奇地说:
“你如今的才
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
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
友后离开。

20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
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一个八尺长的屏障,
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个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
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障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梦话。接
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哭,妇人
一面拍着孩子,
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
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
这个时候,
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
嘴里哄孩子的哼唱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
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
各种妙处都具备。全场的
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不久,
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
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
盆子等器具翻倒倾斜的声音,
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
客人们
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
,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
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
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
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
千百
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
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
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
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
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
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
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
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障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
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5
《短文两篇》

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口渴,
想要喝水,
到黄河、
渭水喝水;
黄河、
渭水的水不够,
往北去大湖喝水。
没到,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
手杖化成桃林。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做皇帝,
(共工于战中大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
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
所以太阳月亮星宿向西北移动。地向东南方塌
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向东南方流去。

30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担中的肉卖光了,
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只狼,
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
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屠夫又把骨
头扔给它们,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光了,但
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夫非常困窘,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
打麦场的
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
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
睛好像闭上了,
神情很悠闲。
屠夫突然跳起,
用刀砍狼的脑袋,
又几刀杀死狼。
屠夫刚想走,
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
另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
打算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去,
来攻击屠夫
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
了狼。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
笑料罢了。

⑦ 初一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 2走一步,再走一步 3短文两篇:蝉 贝壳 4紫藤萝瀑布 5童趣
第二单元:6理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 8人生寓言 9我的信念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11春 12济南的冬天 13夏感 14秋天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第四单元:16化石吟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的蝈蝈 19月亮上的足迹 20山市
第五单元:21风筝 22羚羊木雕 23散步 24散文诗两首 金荷花 荷叶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梅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26皇帝的新装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下:第一单元:1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3丑小鸭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5伤仲永
第二单元:6黄河颂 7最后一课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土地的誓言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作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16社戏 17安塞腰鼓 18竹影 19观舞记 20口技
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 22荒岛余生 23登上地球之巅 24真正的英雄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两小儿辩日
第六单元; 26珍珠鸟 27斑羚飞渡 28华南虎 29马 30狼

⑧ 初一下册语文湘教版课文内容

语文

(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⑨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

我初三了。这是老师给我们总结的所有知识点。都是答题方式。。。记住这些。以后对你一辈子都好、学姐可是从优盘里抠出来的呢。。。学姐只能帮你到这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⑩ 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D )(1分)

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

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

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X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调换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X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

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

作品:①《金色花》6 ②《济南的冬天》4 ③《皇帝的新装》5

④《风筝》2 ⑤《春》1 ⑥《天上的街市》3

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

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风格

热点内容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发布:2025-07-13 14:42:16 浏览:896
对教育的 发布:2025-07-13 14:06:14 浏览:28
绿色的金鱼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3 12:15:47 浏览:779
宫颈多久查一次 发布:2025-07-13 09:36:59 浏览:682
逆羽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3 09:16:35 浏览:476
幼儿英语口语培训 发布:2025-07-13 08:37:47 浏览:292
2017全国数学文科二卷 发布:2025-07-13 07:49:17 浏览:155
水泥多久干 发布:2025-07-13 07:12:13 浏览:105
中考语文要点 发布:2025-07-13 06:16:00 浏览:386
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 发布:2025-07-13 06:07:45 浏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