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中国数学水平

中国数学水平

发布时间: 2020-11-22 19:59:30

『壹』 中国最牛数学系在哪所大学

中国内地数学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

2.北大数学学院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19人,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长江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他们不仅在数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还长期坚持在教学岗位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1952年以来,数学科学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奋斗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其中包括30余名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和王选院士是数学科学学院校友中的杰出代表。数学科学学院在2001年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2002年、2007年、2012年北大数学均名列全国首位;2017年北大数学和统计学均获评A+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3.数学科学学院下设五个系:数学系、概率统计系、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系和金融数学系,拥有四个本科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研究单位,与数学科学学院紧密结合,形成院所结合的体制;数学科学学院还拥有“数学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究机构,教育部“高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也挂靠在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应用并举,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数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4.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最好的数学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尖子和几乎所有取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中国学生均在这里学习和成长。数学科学学院全力为学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环境,配备门类齐全的图书资料,充足的计算机数学实验室,覆盖面广的多种类型奖学金和科研资助。本着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指导思想,学院实行全院统一招生。本科生前四学期修相同的基础课程;第四学期末,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所选专业方向的学习。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可通过免试推荐形式在国内外直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的半数选择出国留学;参与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和金融保险工作。信息科学中的图像、信号处理、信息安全,金融领域中的金融模型、风险、定价、精算等都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数学科学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

『贰』 中国现在数学水平如何

对数学来说,过去的半个世纪是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数学各个分支之间出现了一些有活力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越来越展现出一种内在的统一性;与此同时,数学在外部的应用也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自觉性,这种应用的自觉性不仅体现在已有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上,也体现在一些数学的最新发展中。这两个特征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活力。

近年来的所有数学上的重大突破,绝大多数都反映了各主要学科中许多思想日趋统一和各个分支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这使得数学的整体观念又重新出现了,不同领域的数学家们又重新意识到他们是在从事着一项共同的事业。

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数学。从网络计算、信息安全和生物医学技术到计算机软件,通讯和投资政策都需要数学。这种依赖性不仅表现在依赖于那些已经有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依赖于数学的最新突破。一些数学的最新发展很快渗透到应用之中,通过应用又将其它领域中的观念引入数学本身,刺激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待别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生了可直接应用的数学技术,成为许多高新技术的核心。作为一个例子,在波音777设计过程中,数学模型和强有力的模拟技术代替了许多实验,加速了设计的速度。

数学发展表现出来的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和在外部应用中的自觉性还将在下个世纪中继续下去。这样的发展现状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首先在教育中数学应该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要强调数学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注意加强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注意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而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的整体观念的建立可以帮助理解数学,加强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反之,综合应用能力的加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数学的整体性的认识。

数学应该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从历史上看,数学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在古希腊的时候,几何就是全部的数学。我们现在代数中的一些命题在那时候都是用几何语言来叙述的,而后来工程技术的需要又曾经使代数成为整个数学的主体。现在我们讲的求和公式1+2+…+n=n(n+1)/2在古希腊的时候是用下面的图来表达的,而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讲的就是算术平均大于几何平均,至于几何作图与二次方程的求解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数学的分工还不是那么的明确。现在我们还时常赞叹那时候的数学家怎么懂得那么多,曾经在那么多的领域中做出过贡献。二十世纪初叶起数学被人为地划分成众多的分支学科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使得数学的研究范围大大地扩大了,发展速度也大大地加快了。但是数学还是一个整体。几十年过去以后人们又回头重新建立这种整体的观念。数学教育中要讲一点历史。通常历史的发展与认识论的规律符合得很好,也与逻辑上的先后符合,这对于帮助建立数学的整体观念是有很大好处的。

我们现在在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数学内容,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从我们能看见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在不少地方数学各分支学科的差别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这样数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就必然有一些自然的联系。看清楚这些联系。会帮助我们领会数学的精髓,知道数学讲的到底是什么。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观念和工具,无论是代数的方法还是几何的方法,关键是要能够解决问题。

讲到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绝对不是指那些人为编造出来的难题。我们所处的世界是那么的复杂,我们所遇到的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二次方程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再将二次方程的题目分成若干类型的做法对数学来讲是毫无意义的。综合应用能力指的应该是利用数学手段来解决现实世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而无论最后解决问题时用的是代数的还是几何的或者是综合了两者的方法。通过一些典型问题,了解数学的想法是怎样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我们了解数学到底讲的是什么。在了解数学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运用数学的手段帮助理解其他学科,这是数学的真谛。我以为所有的数学工作者都有义务帮助加强数学和数学以外的学科的交流。

恐怕读者会问基础教育的对象不一定将来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数学教育要与数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呢?数学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对数学的需要,有时也是为了满足数学自身的某种需要,而这种自身的需要反映的往往是社会的更深层次的需要。从数学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会反映社会对数学的这种需求。特别是数学现在发展的这种趋势,非常好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人人需要的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使用数学。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因,而建立数学的整体观念的确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加强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除了数学发展的趋势以外,数学本身也有一些特征是在数学教育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数学是一种文化。我经常用来说明这一点而举的一个例子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索要的奖励的传说。发明者要求国王奖励一些米,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以后的每一个格子里放上前一个格子里的两倍,这样米答应了。当然国王的承诺是无法兑现的。国王犯的错误与我们平时写文章时用的错别字没有什么区别,在这种意义下说数学也是一种修养。实际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采用很大的数字使我们在实际上无法完成某种任务的想法现在就被用于信息安全领域,被用来设计银行的密码。另外数学教育对提高分析与决策能力,推理与创造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现在提倡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年代里,数学教育肩负着一个尤其重要的任务。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建立数学的整体观念和提高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都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关。教师本人对数学的认识甚至对数学以外的一些学科的了解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所实施的教育的质量。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是改善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关键。不仅如此,因为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是大学教育的任务,所以各个大学数学教育的质量也与改善我们的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现在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制度的改革固然也是重要的,但是将什么都归罪于制度不是很公平。如果不是太功利主义的话,就不需要完全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跑,那还有什么事情改不了?所以就我个人的理解,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

在迈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希望我们大家可以把握住数学发展的脉搏,使我们数学的基础教育变得更加理想一些。

『叁』 国内的高中生数学水平比国外的更高吗

国内的高中生数学水平比国外的更高。
1、我国一直很重视教育,高中课程的难度一直在不断提高,现在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很多都是外国大学的数学教材内容,只要是能够跟上教材的学生,其数学水平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的,所以国内的高中生数学水平比国外的更高。
2、主要的发达国家中,英美等国的高中生数学水平呈下降趋势,日、法等国的高中生数学水平基本上保持不变。不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还较低,他们的高中生数学水平更加不如国内了。
3、现在很多人都在抨击国内的教育水平,认为国内的高中生数学水平并不高,都是填鸭教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水平是三百多年现代教育的结果,用国内不到七十年的教育得到的结果与三百多年现代教育的结果相比较是不公平的。
4、国内的高中教育水平是世界最高的,不仅仅只是国内的高中生数学水平比国外的更高,现在英国对国内的教育方式的兴趣和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肆』 中国人的数学能力怎么样

和欧美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们考SAT、SSAT或者GRE、GMAT的时候,都会理所当然地以其数学部分满分为前提去进行备考。显然这些考试中数学计算的部分是我们轻而易举的得分点,在美国私校的面试过程中,老师们也会对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青睐有加。然而,我们如此强大的“数学能力”,却为何在数学研究上鲜有建树、与国际一流水平相去甚远?再扩展一些来看,中国搞基础科学研究的人要么在中国转了行,要么出国去做研究,为什么我们的理科教育水平难以从应用层面提升至创造层面?本文从十分专业的角度,细致地分析了中国人数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的问题,读罢豁然开朗。
世界人民已经懒得吐槽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了,正如他们已习惯于惊叹中国学生的天才。脱离计算器就不会四则运算,美国学生闹的笑话层出不穷,每隔一段时间,舆论就兴起“救救孩子”的呼吁。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能力之强,令大多数美国中学生咋舌。
中国人的数学为什么“好”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自1985年中国参赛以来,19次获总分第一。美国只有一次获得过总分第一。
好事的美国媒体当然会反思。《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将落后的原因归纳为语言问题。
也就是说,中、日、韩、土耳其等国语言带有天然的数学优势,比如汉语,10个基础汉字就能呈现所有数字,而英语却要20个不同的单词,影响了头脑运算效率。
运算过程中,“凑十法”(make a
ten)的应用与否也影响颇深。就是说,若能将数字首先凑十计算,似乎就更加清晰快速。如“9+5”,用“凑十法”可分解为“9+1”,然后“10+4”,而英语母语者却不能顺畅的将之分解。同样,“11+17”能被中文等换为“10+1+10+7”,“eleven+seventeen”就无法如此。
一些学者也反复思考这一问题,最经典的应当是有怪才之称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他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一书中以《稻田与数学》为题专门分析研究了中国人的数学为什么特别好这个现象。
格拉德威尔的解释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除了前面提到的10个基础汉字就能呈现所有数字外,他还认为,汉语的单音节使得中国人在处理数字时,心算速度天然会更快;中国人在语言上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汉语中表达分数的方式,天然就比其他语言更简洁直观。
但格拉德威尔认为,中国人的数学好,还不仅仅是前述种种语言优势,中国以水稻为主的农业耕作文化具有同样的决定性。因为格拉德威尔注意到,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日本、韩国人数学能力同样突出——适宜水稻栽种的地区,农夫一年四季都要忙碌,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时间,他们会远比小麦耕作农夫更精打细算。另外,中国古代一直是分散的小农户,经济的独立性,使每个农夫都必须像企业家一样学会计算。漫长历史中的竞争选择,会使得以水稻耕作为主的社会数学能力更为突出。
不过,格拉德威尔的分析虽然头头是道,但无论是他对现象的观察,还是对现象的解释,都有非常严重的错漏。这甚至可能使他的研究变得毫无价值。
中国人的数学“好”么?
第一个问题是,数学好的标准是什么?数学研究水平中国最差!
如果我们说某个人群的数学好,指的是数学研究水平,那么问题来了。数学一旦延伸到大学或研究领域,笨笨的美国人立刻站起来了,而中国人的数学优势也神奇地缩小。
世界数学研究中,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随后的以色列和日本等国也领先中国。即使是在中学数学向中国取经的英国,数学研究同样大幅领先。如果将话题的讨论范围扩展到研究和应用领域,反而会出现一个新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数学研究不好。
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为例,除中国外,1985年以后的许多金牌获奖者们已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法国、俄罗斯、美国、匈牙利和巴西等国的竞赛选手们都有获得菲尔兹奖、克雷数学奖等,而中国的参赛者却在研究水平上整体落后于曾经击败过的对手。而曾经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的“数学天才”柳智宇,现已在龙泉寺出家,法号圣宇。
美国的数学研究尤其强大,不仅在纯数学领域,物理化学以及需要大量数学知识的金融学、需要离散数学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方面也处于领先。美国在这些倚赖数学的领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整体数学水平也绝不弱于其中国同行。
为什么中国在中学数学竞赛中表现得如此出色,但在向后的发展中却后劲不足?
无论是过去的苏联、东欧,还是今天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些初高中数学计算能力较强,并且数学竞赛水平高的地区,唯一的共性就是它们有着强大的国家应试教育体制。
实际上,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有本质区别,初高中的计算能力也与大学数学也并不相同。
同时获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菲尔兹奖的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数学竞赛和数学学习非常不同。尤其研究生生涯,学生们不会遇到像数学竞赛题那样描述清晰,步骤固定的题目,尽管竞赛思维在解决研究型问题的某些步骤速度很快,但这无法扩展到更广泛的数学领域,更多问题仍赖于耐心和持久的工作——阅读文献,使用技巧,给问题建模,寻找反例等。
此外,奥林匹克竞赛中的题目虽然难度更大,但考验的是技巧,创造性上要求却更低,但后者是研究领域的核心能力之一。
总的来说,数学竞赛所需的是熟练和技巧,依赖天赋,但依靠大量的集中培训亦可取得成就。而高等数学的研究和学习则靠持久的工作和深入的理解,与技巧性的算术(arithmetics)不同,数学研究讲求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对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有深刻理解力远重要于特定类型问题的求解。
著名数学家威廉•瑟斯顿(William
Thurston)曾把数学竞赛比作“单词拼写比赛”。他认为,单词拼写比赛获得名次并不代表成为优秀作家,数学竞赛也一样:好成绩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数学。
数学学习考验的是学习和思考的深度和质量,而数学竞赛需要的是“早熟程度”,要和时间赛跑,要比同龄人学得快。对一个聪明的学生来说,后者更加容易。并且,即使天赋有限,凭借高强度的训练也能在后者取得进步。
可以说,教育中训练强度的差别造成了普通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集中培训的强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赛成绩。

『伍』 中国古代数学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达到了高等数学的水平吗

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早起比西方先进,但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于实用,不像西方数学版,实用性不大权,但是成体系,到后来,西方的数学水平超过了中国,近代,中国的数学发展迟滞,西方数学却迎来了大发展,尤其是在高等数学上。

『陆』 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真的很好吗

中国学生的数复学能力真的很好吗?
制——长期以来,从大众到专家误解了“什么是数学”,错把“术数”当成数学,因而认为中国数学教育水平高。老师让学生把精力都花在“术数技巧”提高上,而忽略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从大众到学者再到数学家,中国人的数学能力在世界上是偏低的,不论历史还是现实都是如此,这是制约中国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
昨天《央视新闻》报道关于教育部的一则消息,说一位白发的英国学者赞叹中国高中生数学考题之难,说英国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才学勾股定理,而中国学生高中生就开始做复杂得多的数学题。还有一个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是成功的,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优于西方国家同龄的学生。其实,这种良好的感觉来自于对“什么是数学”的错误理解。

『柒』 中国大多数人的数学水平是怎样的

我认为国内数学文化和土壤还没有达到要求。中国数学缺乏高等数学研究需要的土壤和文化。好比足球,为何欧洲和南美牛逼,因为人家已经有了足球文化。法国数学之所以几百年来屹立不倒,和法国文化重视数学非常有关系。现代数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之一,因此有着特有西方人思维方式和逻辑习惯。西方人擅长分析,抽象思考,这些都是东方人薄弱的环节。

『捌』 中国数学水平在全世界怎样

某些领域有点优势,比如曾经的数论和一些分析领域,华人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家,但是国内的你懂的。。

『玖』 来讲一讲,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到底有多高吧

王文素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由于内容涵盖量之大,运算方法之先进,被现在数学研究者公认为明代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准。由于研究之费心,成书之困难,王文素自言道:“诸家算籍甚差讹,暮玩朝参已证磨。有意刊传财力寡,无人成就恨嗟多。

『拾』 爱因斯坦的数学水平怎么样

谣言:

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成绩极差,特别是物理和数学,他的数学曾经甚至还考过1分,但最后他依然成为了划时代的物理学家。

辟谣: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独立创建的相对论,是当今物理学界的两大分支之一,同时在另一大分支量子力学方面,爱因斯坦也有很大贡献,他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只考一分这样一件事,经常被许多人拿来谈论。有的人以此安慰自己,说难怪自己数学差。有的人则颇带白日梦的想法,觉得自己数学差将来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苗子。但殊不知,爱因斯坦数学差这件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确实考过一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数学差,相反,这是爱因斯坦数学好的表现。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采用的是一种六级评分制,这种制度分为六级,每一级一分,而爱因斯坦的一分恰好是等级最高的一级,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神童,数学常常拿满分。

1895年,爱因斯坦16岁时便自学完微积分。这为他日后在相对论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此外,爱因斯坦在国际数学顶级杂志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过10多篇文章,也能说明他的数学很好。

1933年6月,爱因斯坦在牛津大学的斯宾塞讲座(Herbert Spencer lecture)中发言。在阐述“理论物理的方法”的过程中,他讲到:“假设理论物理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无法从经验中获得,而必须由我们自由地创造出来,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至少在我看来,正确的道路是存在的,并且我们也有能力找到它。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验使我们相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是靠一些最显而易见的数学原理来实现的。因此我相信,那些能够解释自然现象的基本物理概念及将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物理定律,是可以通过纯数学的方法来找到的。

当然了,实际观测仍然是检验那些数学模型的物理功效的唯一标准。但是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原理仍然扎根于数学之中。对于爱因斯坦来说,这个声明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段话实际上是对他当时进行物理研究所使用方法的真实写照。从1922年起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爱因斯坦一直致力于找到一个可以建立起整个物理学基础的大统一场论。爱因斯坦的探索正是源于上面那段话中所表达的一种信仰,即对数学的创造力及其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基础地位的信仰。

辟谣专家:刘歆 中国科学院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复核专家:陈亦飞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热点内容
焦作杨老师 发布:2025-09-23 05:21:56 浏览:325
利息历史 发布:2025-09-23 02:44:42 浏览:709
物理化学第四章 发布:2025-09-23 02:25:19 浏览:665
结婚性教育 发布:2025-09-22 23:14:49 浏览:268
2018年班主任工作计划 发布:2025-09-22 20:35:27 浏览:803
用老师写一句话 发布:2025-09-22 18:34:43 浏览:500
自动挡汽车的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22 17:22:21 浏览:87
惠州教师招聘网 发布:2025-09-22 17:12:38 浏览:808
教师晨读 发布:2025-09-22 16:43:22 浏览:137
美女老师的贴身高手 发布:2025-09-22 15:25:50 浏览: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