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
㈠ 需要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内容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5.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6.鸿门宴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心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疏理探究】
优美的文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这是目录 祝你学业有成啊
㈡ 高一语文必修一
你是哪里的。。我这里是苏教版的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劝学 荀子
师说 韩愈
赤壁赋 苏轼
这是要背的...
㈢ 高一必修一语文练习册
多读课外书,有些小说也可以看,这样有助你文笔更开阔,不要都看些文绉绉的书,要有自己的笔风,夸张的,另类的,看看人家的内心感觉,但不要过度
㈣ 高一语文必修二作业本 答案
语 文 必修2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板块一精神支柱
1.(1)jiàngyùniè(2)涩恪圮蕴2.寂漠—寂寞声名狼籍—声名狼藉
3.(1)地坛母亲为什么生怎样活(2)欧·亨利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
4.(1)不能换。“身临其境”指亲自到那种境地中去;“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2)不能换。“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缩手缩脚”形容做事顾虑多,不大胆或因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
5.(1)以整齐优美的倒装句式写景抒情,流露出作者一度失落又竭力寻找精神支点的矛盾心情。
(2)用拟人手法和看似轻松俏皮的语言,表现了肺炎对琼珊的打击之大,说明其病情之重。
6.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表面上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但内心火热、善良,富有同情心及自我牺牲精神。
7.这叶子不仅是维系琼珊生命的“最后的”一片叶子,更是一位老画家艺术生涯中最精彩、也是“最后”的杰作。
8.“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另一个世界”是指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
9.因为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
10.对自己严重的病情近乎绝望,而在绝望中又期待着奇迹发生的矛盾心态。
11.苏艾以为琼珊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想极力转移她的注意力,淡化其病情的严重性。
12.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
13.花是美好的象征,母亲想让“我”通过看花,感受生活的美好,进而决心能好好地活下去。落叶让人感到冷落萧条,更易加深“我”因残疾而引起的消沉,所以母亲不让“我”看落叶。
14.既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15.兄妹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好好儿活下去。
板块二生命之歌
1.(1)kēngxiùzhéyè(2)髦藉穹宕
2.闪铄—闪烁遗撼—遗憾厌繁—厌烦
3.(1)e(2)a(3)b(4)c(5)d4.(1)a(2)c(3)b
5.(1)(第一天:)看望亲爱的老师,约朋友来家,林中散步,看落日(第二天:)看戏对地球及人类历史的关注(或: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关注)(第三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2)微笑顽强毅力杰出成就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6.(1)海伦的心灵世界充满光明,她心里装着世界。她深味这世界是一部书,是知识照亮其心灵,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成为她战胜厄运的精神源泉和动力。(2)作为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海伦能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现实生活,她懂得痛苦和不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为此,她以顽强不屈、积极乐观的精神去直面它、正视它。
7.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充分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止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以此启示人们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
8.度过漫长冬天以后的喜悦和欢乐。
9.(1)残暴的冬天曾给我们带来沉重的毁灭般的打击。(2)冬天曾经使我们遭受难以摆脱的痛苦。
10.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被冬天征服,一到春天就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
11.人类只有平等地看待、尊重其他生命,世界才会充满无限生机,人类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12.每个生命种类的生存权利都是大自然赋予的,而非人类的恩赐,因此人类不能任意践踏、摧残生命。
13.(1)生命是高贵而美丽的,我们要尊重其他生命的生命权。(2)尊重其他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
14.提示: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人类如不敬畏其他生命,最后毁灭的是人类自身。
第一专题检测
1.C(A宿sù,蓓bèi;B昵nì,瞅chǒu;D熨yù,藉jiè)
2.D(A暴燥—暴躁,苍桑—沧桑;B安祥—安详,一愁莫展—一筹莫展;C帐款—账款)
3.B[A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C不名一钱:意思是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D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4.C[转变:由一种情况变为另一种情况。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启用:开始使用。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②提拔使用。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指养活。]
5.B(A前后不照应;C“非常”与“酷爱”语义部分重复;D成分残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前应分别加上“产自”。)
6.A(注意整体把握及句式连贯。)
7.示例:您家的饮用水来自这里,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水源清洁
8.示例: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
9.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啼鸣。
10.说明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11.“鸟尸”象征死亡,“鸟啼”象征新生。两者在文中形成鲜明对比,既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又说明鸟啼之声给人诸多启示。
12.分别比喻“痛苦”和“快乐”。启示人们: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不应回避它。
13.“那”指渺茫不可知的地方——提前结束人生之旅后所到之处。“这些”指风险——人生的逆境、苦难。其作用是:一个远指,一个近指,对指代对象起强调作用。
14.与“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只有那一点点”一句形成对比。说明要发现“佳境”,就必须带上勇气和信心去闯过逆境。
15.D、E(D“对比手法”说法有误;E“循环反复”认识欠妥,“本文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人生观”的说法有悖文章主旨。)
16.略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板块一遭遇战争
1.(1)qiǎngbǎolìchàjūzhānqiàopánshānè(2)簸噬惠嗜惬惫搪窒
2.A(惟妙惟肖)
3.(1)删去第二个“不”。(2)“尽管……可是……”改为“因为……所以……”。(3)“见到……气味”搭配不当,将“以及”改为“闻到了”。(4)“常常”修饰“写信”,应移至“没工夫”后。
4.示例:含泪的控诉
5.体现了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地方,可传播人类文明的学校却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美术教室成了“手术室”。这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哀伤,深刻揭示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
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教师命令学生学写这句话,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7.一方面揭示了战争给老妇人带来的巨大伤痛;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是为了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
8.表现小姑娘的幼稚无知,更主要的是为引出下文故事、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9.含义:老兵一家的遭遇引发众人思考。车厢里的“妇女和孩子”,哪一家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作用:表象的“静”隐含内心的“动”,用“静”结尾,此时无声胜有声。
板块二黑暗中的心迹板块三历史画外音
1.(1)bǒqíngzhuómiùzhìliàofēnbì(2)辜籍虐霎霆匮笼匿
2.(1)b(2)b(3)a
3.示例:妈妈归来(失去和得到)出征(爸爸,别去)寻找(活着并记住)
4.示例:别让战争惊扰我的梦。
5.第一层意思:思考战争的性质;第二层意思:憧憬未来的人生。
6.示例:同意。安妮认为战争不单单是由一小撮人制造的,还与人类灵魂中丑恶的部分有关。我们习惯上把战争看成是一小撮政客和资本家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担负的责任。这在安妮这样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不是政客或资本家能亲手所为的,而是来自民间的普通士兵做的。
7.以自己的步伐去接受生活,连同生活的一切责任与难题、成功与失败、种种经验与孤立无援。
8.(1)磨炼思想;(2)敢于行动(把握现在);(3)充满希望;(4)果敢抉择;(5)关注现实;
(6)纯洁德行;(7)勇于献身。
9.(1)拉斐尔和但丁分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诗人,他们所描绘的是完美的极乐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对所谓超现实的“完美”不感兴趣,只关注人间的、活生生的、尘世里的生活,愿为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战斗。(2)死亡是一个人必然的归宿,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必须为自由而战斗,为自由而献身。
第二专题检测
1.D(A模mú;B颤chàn;C削xuē)2.C
3.C(A“众多平凡普通”与“芸芸众生”语义部分重复;B“神气活现”含贬义,修饰“表演”不妥;D“议论”不能说“惟妙惟肖”。)
4.B(A“观看……气味”搭配不当;C“传媒”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种属概念并列;D“大约”和“左右”重复。)
5.凡尼亚寻找自己的父亲,一定打量过无数像“我”这样的人,但每次都很失望。他想这次同样如此,于是只有“叹气”。
6.一直遭受灾难和痛苦打击的索科洛夫,在有了收养凡尼亚的想法之后,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重新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勇气,内心的阴影减少了些。
7.索科洛夫虽然屡遭打击,但他有一颗善良和同情之心,有着顽强刚毅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这决定了他不会失去对爱的渴求,不会失去对生活的希望。遇上凡尼亚是偶然的,收养流浪儿却是必然的。
8.不能享受豁免。纳粹处心积虑地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已上名单的不会得到豁免;盖世太保对他已非常愤怒,终有一天会除去他,他把自己列入名单,正好如盖世太保之愿。(解答此题,要从小说中看到纳粹的凶残以及背叛民族的叛徒的必然下场。)
9.他并未精神失常,确因完成任务而无比兴奋,忘乎所以。表现这个犹太人人伦尽丧、毫无廉耻,也深刻揭露了纳粹的罪恶。(从“他充满血丝的眼睛发亮了”、“再苦苦思索”等,可见他是在尽力完成纳粹交给的任务,并未精神失常。他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由纳粹的毫无人道造成的,所以这样写也是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10.内容:一个犹太人充当纳粹线民,出卖了同胞,也葬送了亲人和自己。寓意:为虎作伥,难逃覆亡。
11.略
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
板块一后人之鉴
1.(1)lù(2)pù(3)qǐn(4)chán(5)jì(6)zhà(7)yǎo(8)yán(9)piāo(10)chēng
2.(1)结构助词,的(2)代词,它,指国土(3)代词,指上文所说的道理(4)结构助词,的(5)动词,到(6)代词,指秦人
3.(1)介词,凭借(2)连词,才(3)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4)介词,拿,用
4.(1)介词,到(2)介词,比(3)介词,同(4)介词,到(5)介词,比
5.(1)向北建造向西转折(2)早上唱歌晚上弹琴(3)有限度不满足,无限度
(4)更加更加(5)消灭,灭亡灭族
6.(1)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介词,表示另提一事(2)智慧和力量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旧事,成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4)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现一般写作“勾心斗角”)(5)指金玉珠宝等物指精华或出类拔萃的人
7.(1)使……退,击退。动词使动用法(2)礼待,礼遇。名词作动词(3)一天天;一月月。名词作状语(4)向北;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5)乘辇车。名词作状语(6)唱歌;弹琴。名词作动词(7)灭族。名词作动词
8.(1)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弊在赂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9.(1)宋代苏轼、苏辙(2)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泊秦淮
10.(1)突然(2)人民,百姓(3)拔,攻占(4)顽固
11.(1)宫车的隆隆声不断远去,不知它到哪里去了。(2)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3)宫殿建筑中参差的瓦缝,比人全身布帛的丝缕还要多。
12.(1)“一人”与“千万人”分别指“秦皇(非仅指始皇)”及“天下(秦朝)百姓”。(2)“秦”与“人”分别对应于(1)句的“一人”与“千万人”。(此处的“秦”很容易按常规错解作“秦国”、“秦朝”之类。)(3)“秦人”表面上看是个集合概念,其实专指“秦皇”。
13.D(①山西:古义为“崤山之西”;④休息:古义为“休整、发展”;⑤出身:古义为“挺身而出”;⑥无穷:古义为“一切”。)
14.(1)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2)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可天下诸侯却能依靠它们挡住来自西方的侵略,所以不如好好地团结、亲近韩、魏来对付秦国。
15.(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2)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3)六国自弱,而取夷灭。
板块二千古江山
1.táoguāncílèixièmò
2.(1)旧时的营垒(2)花白的头发(3)寻找(4)哪堪,不能
3.千古:久远的年代。两句同义。用在词中,均产生一种历史的纵深感。风流: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或业绩)。两句同义。
4.(1)雄姿英发强虏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2)英雄无觅舞榭歌台斜阳草树金戈铁马
5.婉约辛弃疾
6.(1)大江东去浪淘尽(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仓皇北顾
7.(1)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2)料得明朝,樽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8.曹操对孙权、刘琮一褒一贬,形成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孙权与之对垒而获尊敬,刘琮束手而降为其耻笑。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政局中,不也有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虽然此处词人只说曹操的前一句赞语,但不由让人联想起他后面那句斥骂人的话,从而意识到其潜台词:当朝主议和的,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吗?此言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9.两首词都气魄宏大,意境雄浑。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都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两首词都灵活自如地使用了典故。
10.上阕:物、壁、雪、杰;下阕:发、灭、发、月。
1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荒城颓壁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睨柱吞嬴,回旗走懿
12.当年骊山上的华清宫和阿房宫一样已荡然无存,如今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野草和莽莽的树林。
13.打赢了的,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夷为平地;赢家到头来也同样会变成泥尘焦土。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和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予以强烈的谴责。
14.(1)举起(2)招来,获得(3)探求(4)安定(5)根据(6)先前(7)凭借,依靠(8)停止
15.C(假设关系连词,那么;A介词,在/介词,比;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连词,因为/介词,用、拿。)
16.(1)估计不见传记的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2)这些都是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人,人民怎能吃得消?国家又怎能承受得了呢?(3)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4)他们大多不能自己穿差的、吃差的去奉养人,而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人。
17.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或: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18.为了说明很好地安抚这些“天民之秀杰”对于确保国家的安定局面至关重要。
板块三永志不忘
1.qǐngshòushèqiáojiānyì
2.(1)尤在—犹在,召呼—招呼(2)敝空—蔽空,倾刻—顷刻(3)归究—归咎,承当—承担
3.(1)记住(2)很,极(3)逐级登阶(4)举起,抬起(5)形容风声及旗帜等被风吹动的声音(6)其,他们的
4.(1)?菁(2)×(不可一世)(3)?菁(4)×(一无声息)5.(1)×(2)×(3)?菁
6.就这个受降仪式而言,这一句话是最重要的信息;“命令”、“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等词语最能体现盟军的最后胜利和日本的彻底失败,充分显示出正义力量的威严。
7.这些动作表现了重光葵表面故作镇静而内心沉重,他想用种种做作的动作来掩盖精神崩溃的状态。
8.这两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重光葵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的故作矜持,“看”是完全多余的,投降书在签字仪式前看过,再看或者是摆一摆身份,或者是想镇定一下,以免失态。梅津美治郎的动作表明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不同的行为表现了日本代表不愿意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最终彻底失败的复杂心态。
9.写水兵们的笑声,一是因为现场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纪实性的描写;另一方面也借水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表达作者和无数人内心胜利的喜悦和对敌人的蔑视。在这里特别点明时间是“9时10分”,是因为这个时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这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阵营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
10.荷马·比格特虽然也注意到有些细节(如“用力地签上他的名字”、“先小心地签完美国文本”等),但是写得较为粗疏,尤其不可取的是用自己的结论代替了客观细致的描述(如“草草地签上名字,好像急不可耐一样”、“重光葵焦急地在旁边瞧着”等);而《落日》作者对人物动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更能体现新闻的客观、真实的特点。
11.指的是通过拒绝服兵役等方式抵制战争的勇于斗争的和平主义者。由于一般的人都受到战争“宣传的毒害”,所以民众对于采用拒绝服兵役之类的极端方式来求得和平并不完全认同,因而一开始只有少数人为之奋斗。
12.我们要用和平主义的精神教育孩子,使孩子们避免受到战争宣传的毒害而成为好战分子甚至战争狂人。
13.因为原有的教科书美化战争,隐瞒战争的恐怖,用恨引导孩子们。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保护和平为目的来教育孩子们。
14.“阻挠人类进步”的战争祸害当然是我们要加以铲除的,可是,为了求得最终的和平,我们还要去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有时免不了也要采用暴力的方式。
剩下的打不下来了,把邮箱给我,我发给你吧
㈤ 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㈥ 高一语文必修一优化方案课后作业本(配苏教)答案
我也需要啊 有了请各位告诉我
㈦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必背课文(人教版)
前两天我们学业水平测试
老师专门给记了必背。
不知道楼主哪儿的。反正我们是新课标。
老师说考试的时候得出各个版本都有的文章。
嘿嘿。所以,偷个懒。
就好好掌握这些吧:
沁园春 鸿门宴 采薇 归园田居 兰亭序 赤壁赋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劝学 师说 念奴娇 永遇乐 滕王阁序 项脊轩志 陈情表。
至于重点课文,老师大概都讲每个单元的前两课。
其实课文无所谓的 主要是文言文一定得好好学。每篇。
㈧ 高中语文必修一作业本参考答案
http://wenku..com/view/61da1f267375a417866f8ffd.html
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6.*鸿门宴............................................ .....司马迁 ...........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
8.小狗包弟.............................................. ...巴金 .............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
11.包身工....................................................夏衍 ............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曹智 白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