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生活数学游戏

生活数学游戏

发布时间: 2021-07-21 17:18:53

Ⅰ 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的精 神一直伴随着数学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数学
的发展: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游戏是数学人才发现的有效途径。此外,游戏还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Ⅱ 有关数学的小游戏

一、《拼图形》(守恒练习)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材料:用彩纸(视觉上吸引孩子)剪成同样大小的圆若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方形若干

要点:

以圆形为例

(1)取一个圆形图案放在操作台的左上方当样本。

(2)将其他等大的圆形沿不同位置一刀剪成2份,将这些混放在一起。

(3)让孩子从2中的图形中选出2个拼出1中的圆形图案,然后与桌子上方的样本比一比是否一样大。

(4)家长不要给以过多提示,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5)可以让孩子亲手剪纸试试,然后孩子再将他们拼好。

(6)请孩子用语言表达一下。

二、《看谁数得对》

游戏目的:

1、使幼儿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义;

2、训练幼儿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内容:

1、家长准备小猫、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张(可自选)。

2、家长先拿出小猫卡片说:你们是小猫,先叫几下(幼儿会叫“喵、喵”)现在我们做游戏。我说小猫叫一声,你就叫“喵”,我说小猫叫2声,你就叫“喵、喵”,依次说到4声。做完游戏后,家长和幼儿对换角色继续下去。说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继续游戏,直到幼儿熟练掌握。

游戏指导:

1、游戏时,幼儿叫声不对,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不能直接叫所要的声数。

2、此游戏可以多个小朋友一同进行。

三、《看谁的记忆里强》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

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4、可以请小朋友来家中一同玩游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快。

四、《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游戏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好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杆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

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 当幼儿钓到第4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个数,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游戏指导:

1、幼儿钓鱼时,家长要鼓励幼儿不慌不忙的钓鱼,锻炼耐心。对于钓不到鱼的幼儿,家长可以手把手的帮助。

2、幼儿在达到游戏目标时,若有兴趣,把鱼放在里面重新进行。

五、《卡片数字游戏故事》

游戏目的:

1、 训练幼儿对数字大小的认知能力。

2、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

这个数字游戏故事,可以在睡前也可以在饭后散步时。可以和宝宝开始讲了: 小蜜蜂,小蝴蝶,小蜻蜓比赛谁飞得快。开始,它们不相上下,分不清谁飞得最快。 突然,小蝴蝶惊叫一声,摔了下来。 “你怎么了?”小蜜蜂,小蜻蜓连忙停下来,关切地问。

原来,刚才小蝴蝶不小心撞在一根树枝上,翅膀受伤了。 小蜜蜂,小蜻蜓替小蝴蝶包扎好伤口,让它好好休息。 “都是我不好,害得你们也玩不成了。”小蝴蝶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玩的。”小蜻蜓说:“让我们来玩卡片游戏吧。” 小蜻蜓找来四张硬纸,在每张硬纸上分别写上:1,0,5,2,这样便组成了四张卡片。“我们怎么玩呢?”小蜜蜂,小蝴蝶同时问。 小蜻蜓想了想,出了5道题,分别是:

1)用这四张卡片排出一个最大的四位数。

2)用这四张卡片排出一个最小的四位数。

3)用这四张卡片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三位数?

4)用这四张卡片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四位数?

5)和这四张卡片可排出能被2整除的二位数?(这题中的数字任选,看宝宝年龄)宝宝也来和小蜜蜂,小蝴蝶一起来想一想吧,看看你快还是小蜜蜂小蝴蝶快。

游戏指导:

关于这个数字卡片游戏,可根据宝宝的年龄来选数字定难易程度。

(2)生活数学游戏扩展阅读:

《摆棋子》(分类练习)

目的: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弹子跳棋

要点:

(1)将所有弹子取出放在一个盒子里。

(2)在家长的提示下,请幼儿先取一种颜色的弹子,选一个阵脚开始摆棋子,年龄稍大的可以一边摆一边唱数1-10。

(3)依次将六种颜色全部摆完。家长可以同时教孩子颜色的汉字和英语单词。

(4)可以双手同时摆,训练双手的灵巧性。

Ⅲ 生活中有哪些数学游戏

数独,五子棋,黑白棋等等都可以算是

Ⅳ 有哪些适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1、关于“左右”的

学生对“左右”的区别,总是不那么准确,于是,上课临时编了几句,效果还不错,故记之。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

生:我的左手在这里(边说边伸手)

师:伸出你的右手来

生:我的右手会写字(边说边伸手)

其实这几句,很多地方有类似的,觉得比较有效果的是后面那句“右手会写字”,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左右”的区别了。

2、关于数的“分与合”

A、猜拳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 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

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

2和4合成6 先是老师和学生猜,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猜,最后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猜。

B、拍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 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听”的专注能力。

3、《找朋友》

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4、《摸几何图形》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5、《搭积木》

游戏目的:

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6、《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7、《猜猜看》

游戏目的:

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游戏过程:

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

(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Ⅳ 生活中的数学小游戏

邻居李大妈购买了一套新房子,正准备装修。今天我们去做做装修小参谋吧!
(1)各室地面是什么形状?
(2)算一算。
客厅需地板砖多少块?
卧室需多少块地板砖?
厨房需多少块地板砖?
(3)付钱。
李大妈购买地板砖应付多少钱?
其中一个卧室宽2米,另一个卧室宽3米,长5米,客厅宽4米,厨房长3.5米,卫生间长1.7米。
装修材料公司提供的项目价格:(单位:厘米)
客厅地板砖规格:60×60 单价:15元
卧室地板砖规格:60×60 单价:15元
厨房地板砖规格:50×50 单价:6元
卫生间地板砖规格:40×40 单价:3元
(怎么算呢?)
问题行吗?

Ⅵ 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游戏

有8张骨牌 每张骨牌上有2个数字 分别为5.5 6.3 5.3 4.3 4.2 3.2 3.1 3.0
按照给定的摆放图案 使每个横行竖行和两个对角线的4个小块的数字相加都相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规定的摆放位置就是第一行 两个横放 第二行和第三行都是一个竖的一个横的再一个竖的 最后一行还是两个横放的

Ⅶ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玩的数学游戏

一《找朋友》

1、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游戏准备: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3、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二、《摸几何图形》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2、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3、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三、《搭积木》

1、游戏目的: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3、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四、《拼一拼,摆一摆》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3、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和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五、《猜猜看》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2、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3、游戏过程: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7)生活数学游戏扩展阅读:

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可以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天赋。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确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在孩子一年级期间,我们经常和他玩各种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他的数学思维,还由此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玩积木: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如何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学生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教师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学生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教师就启发学生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学生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能使学生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师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当学生带来各种玩具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玩具。当各种颜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毛巾,从而初步渗透集合的概念;游览公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数公园里有多少花,当学生无法数清时,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玩具等。

学生生活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环境中,数学启蒙教育的契机俯拾即是,如水果店的水果是分类放置的,动物园里的各种小动物是分类关在不同的动物园舍内的,小学生由矮到高排队,碗、碟从大到小往上叠等现象,都为学生提供了有关数学的感性认识。

学生园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餐点、睡眠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让学生逐步感知数学知识。如在盥洗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对应现象:一只杯子内放1把牙刷,1个小学生用1条毛巾,并知道小学生和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位小学生没有来,就会出现小学生少、毛巾多的情况;进餐时,教师请每组的值日生盛一碗饭,放一把调羹,再把饭一一送到本组小学生的手中,感知对应的方法。吃点心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数出自己盘子里点心的数量。有一次吃龙虾片,教师先请学生数出自己盘子里龙虾片的数量,然后问他们每人有几片,如果再给1片是几片。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就奖励他1片。餐点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会按顺序做事:先将毛巾展成大正方形擦嘴,再将毛巾对折成长方形擦脸,再对折成小正方形擦手,最后依次把杯子、盘子、毛巾放好;午睡穿脱衣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从中渗透数数的内容。

Ⅸ 发现生活中的两个数学问题,做一个数学游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数数你名字的笔画数和另一半的笔画数,大数减小数,值小于3表示等对指数较高

Ⅹ 生活数学趣味游戏

最多5*5=25分,最少1*5=5分

热点内容
课程与教学概论 发布:2025-09-06 01:18:43 浏览:437
老师用教鞭 发布:2025-09-06 01:01:58 浏览:219
英语折 发布:2025-09-06 00:22:22 浏览:383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9-05 23:42:37 浏览:800
班主任感人故事 发布:2025-09-05 23:40:38 浏览:531
幼儿园教师师德感想 发布:2025-09-05 23:21:19 浏览:762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汇报材料 发布:2025-09-05 23:10:33 浏览:117
烟圈教学 发布:2025-09-05 18:57:49 浏览:478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9-05 18:12:06 浏览:129
北医网络教育学院 发布:2025-09-05 16:14:15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