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七下数学第一单元

七下数学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 2021-07-24 15:20:49

Ⅰ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不要去总结了,准备学下个学期的吧,自学点吧,。不然初三更是...........加上学习物理化学英语也要学好。其他看看就行了

Ⅱ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第一章是什么

如果是北师大版,第一单元:整式的运算。新人教版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华师大版,一元一次方程。新苏教版,平面图形的认识,浙教版,三角形

Ⅲ 七下数学第一单元证明题,带图。

图在哪里哩,,,,,

Ⅳ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全部概念例题也要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台球桌面上的角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
它们的主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即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定理,共有三条: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共有三条: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对任意一个正数可能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2.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统计工作包括:
①设定目标;②收集数据;③整理数据;④表达与描述数据;⑤分析结果。

第四章 概率
¤1.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不总是各占一半,都为50%。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3.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4.了解几何概率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事件发生概率=
第五章 三角形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就不存在;
②三条线段“首尾是顺次相接”,是指三条线段两两之间有一个公共端点,这个公共端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性质定理,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对于这两个性质,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实质,应用时才不会出错。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则:
①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
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关于三角形的中线、高和中线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如图1;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边,如图2;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二.图形的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或者说只是满足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都不是全等的图形。
四.全等三角形
¤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所谓“完全重合”,就是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
五.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六.作三角形
1.已知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即(“ASA”)来作图的。
2.已知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即(“SAS”)来作图的。
3.已知三条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即(“SSS”)来作图的。
八.探索直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为“斜边、直角边”或“HL”。这只对直角三角形成立。
※2.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因而也可用“SAS”、“ASA”、“AAS”、“SSS”来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一个锐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线段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7.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供参阅部分;)

Ⅳ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水平测试题
选择题(第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 的计算结果是 ( )
A. B. C. D.
3.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测验中的计算摘录,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 ②;
③; 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若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则比大1的整数的平方是 ( )
A. B. C. D.
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6.如图,矩形花园ABCD中,AB=,AD=,花园中建有一条矩形道路LMQP及一条平行四边形道路RSTK,若LM=RS=,则花园中可绿化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7.(1)当___________时,等于__________;
(2)___________
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要给个长、宽、高分别为、、的箱子打包,其打包方式如图所示,则打包带的总长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0.如果,那么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11.右表为杨辉三角系数表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指导读者按规律写出形如(为正整数)展开式的系数,请你仔细观察下表中的规律,填出展开式中所缺的系数。


12.某此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当年所发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芽,发芽规律见下表(设第一年前的新芽数为),照这样下去,第8年老芽数与总芽数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0.001)
第×年 1 2 3 4 5 …
老芽数 …
新芽数 0 …
总芽数 …

13.某体育馆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板镶嵌地面,第一次铺2块,如图(1);第2次把第1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2);第3次把第2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3)……依此方法,第次铺完后,用字母表示第次镶嵌后所使用的木板总数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12分)计算:

15.(18分)已知, (),求的值。
16.(18分)某商店积压了100件某种商品,为使这批货物尽快脱手,该商店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5倍,再作3次降价处理:第一次降价30%,标出“亏本价”;第二次降价30%,标出“破产价”;第三次降价30%,标出“跳楼价”。3次降价处理销售结果如下表:
降价次数 一 二 三
销售件数 10 40 一抢而光
(1)“跳楼价”占原价的百分比是多少
(2)该商品按新销售方案销售,相比原价全部售完,哪种方案更赢利?

Ⅵ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这是初一下册的题吗

Ⅶ 七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华东师大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方法,配方法,换元方法,直接方法)
实践和探索.
这是第一单元.

Ⅷ 想要一份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水平测试题
选择题(第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
的计算结果是


A.
B.
C.
D.
3.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测验中的计算摘录,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
②;
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若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则比大1的整数的平方是


A.
B.
C.
D.
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B.
C.
D.
6.如图,矩形花园ABCD中,AB=,AD=,花园中建有一条矩形道路LMQP及一条平行四边形道路RSTK,若LM=RS=,则花园中可绿化部分的面积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7.(1)当________时,等于________;
(2)________
分解因式:________.
9.要给个长、宽、高分别为、、的箱子打包,其打包方式如图所示,则打包带的总长至少要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0.如果,那么的值为________.
11.右表为杨辉三角系数表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指导读者按规律写出形如(为正整数)展开式的系数,请你仔细观察下表中的规律,填出展开式中所缺的系数.

12.某此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当年所发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芽,发芽规律见下表(设第一年前的新芽数为),照这样下去,第8年老芽数与总芽数的比值为________.(精确到0.001)
第×年
1
2
3
4
5

老芽数

新芽数
0

总芽数

13.某体育馆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板镶嵌地面,第一次铺2块,如图(1);第2次把第1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2);第3次把第2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3)……依此方法,第次铺完后,用字母表示第次镶嵌后所使用的木板总数________.
14.(12分)计算:
15.(18分)已知,(),求的值.
16.(18分)某商店积压了100件某种商品,为使这批货物尽快脱手,该商店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5倍,再作3次降价处理:第一次降价30%,标出“亏本价”;第二次降价30%,标出“破产价”;第三次降价30%,标出“跳楼价”.3次降价处理销售结果如下表:
降价次数



销售件数
10
40
一抢而光
(1)“跳楼价”占原价的百分比是多少?
(2)该商品按新销售方案销售,相比原价全部售完,哪种方案更赢利?

Ⅸ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
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数学第一章相交线
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垂直
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做a⊥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①一靠(已知直线)②二过(定点)③三画(垂线)
4、空间的垂直关系
四、平行线
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 同位角:“同方同位”即在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② 内错角:“之间两侧”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
③ 同旁内角“之间同旁”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
3、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①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 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五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说明: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图形的位置;②“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这也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为平移的关键.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1、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 用“数对”表示位置,对应列上的数字在前,行上的数字在后,记为(x,y).3、 “数对”表示位置,易错的是(x,0),(0,y).4、 认识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两个事物一个在另一个的方向.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1、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2、 计算方法:(1)、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 (2)、当分母和整数可以约分时,要先约分.二、分数乘分数1、意义:就是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2、计算方法:(1)、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分子和分母有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三、运算律的运用1、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四、倒数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求法:把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3、1的倒数就是1本身,0没有倒数.五、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列式:标准量×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列式:标准量×(1±几分之几) 标准量土标准量×几分之几3、 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列式:几分之几4、 用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一、 类型1、 分数除以整数,表示把分数平均分成整数份.2、 分数除以分数,表示b/a中有多少个d/c.3、 整数除以分数,表示a中有多少个c/d.二、 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0除外).三、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四、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简便算法.五、 解决问题1、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列式:甲/乙.2、 乙数的几分之几等于甲数.列式:甲数=乙数×几分之
乙数=甲数÷几分之几.3、 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列式:甲数=乙数×(1土几分之几)甲数=乙数土乙数×几分之几.标准量:“比”字后面的为标准量.4、 若求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就是求长和宽的比:长/宽.若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求长和宽的比:长/宽.六、 比的意义:用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符号“:”比的结果叫做比值.1、 在a:b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2、 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a:b=a÷b=a/b.3、 求比值两项的单位名称要统一,比值是一个数,没有单位.4、 比的基本性质a:b=am:bma:b=a÷m:b÷m5、 比化成最简整数比:(1) 有分数,前项和后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 无分数,前项和后项都除以最大公约数.(3) 有小数,可先化为整数或分数.6、解决问题总量×被分份数/总份数=要求的量 第四单元圆一、 圆的认识,由曲线围成,外形美,易滚动.1、 圆心,用o表示.2、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3、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4、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5、 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圆又无数条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二、 圆的周长1、 圆周率,是周长与直径的比,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 公式:c=πd或c=2πr3、 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和直径.三、 圆的面积1、公式S=πR22、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能分别求圆的面积.3、环形面积公式S=πR2-πr24、扇形、弧、圆心角.5、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6、 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第五单元百分数1、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号“%”2、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3、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是具体的数,不能写单位名称.另外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和大于一百的数.4、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化为小数: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化为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为分数:可先化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为百分数:先把分数化为小数,再化为百分数.5、解决问题①、达标率,发芽率的公式.(甲占乙的百分之几.)达标率=达标的人数/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的数量/种子的总数×100%②、甲比乙少(或多)百
分之几.确定单位“1”.③、甲增加了百分之几是多少?增加了多少?6、折扣,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折扣问题求实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7、纳税.①、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的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叫做纳税.②、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按一定的比率纳税叫做税率.③、税率=应纳税款/各种收入×100%应纳税款=税率×各种收入.8、利率.①、存款的好处.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③、取款=本金+利息-利息税(本金+税后利息). 第六单元统计一、 扇形统计图1、 能反映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2、 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3、 利用扇形统计图计算分析.二、 合理存款1、 教育储蓄.2、 国债利率3、 设计存款方案4、 合理存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rdkk590 2014-10-01

热点内容
欲为良师必有师德有感 发布:2025-08-25 20:10:56 浏览:400
英语上 发布:2025-08-25 20:01:40 浏览:504
苏牧老师 发布:2025-08-25 18:04:56 浏览:47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 发布:2025-08-25 16:56:51 浏览:228
南京教育咨询公司 发布:2025-08-25 14:53:20 浏览:632
2017年陕西数学 发布:2025-08-25 11:13:28 浏览:808
千笔教学 发布:2025-08-25 10:13:14 浏览:178
最美乡村教师马剑霞 发布:2025-08-25 09:48:41 浏览:504
认识米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8:32:43 浏览:788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3:51:39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