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1-07-30 23:21:27

A. 急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情况 备注
第一单元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3. 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4.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6.品位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1.字词:
烂漫.绯红驿站不逊匿名瞥见畸形杳无消息
2.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体裁:
回忆性散文。
3.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时候的生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书法了作者对他的怀念。
4.文章结构:
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45,写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离。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第二课时.
1.文章线索:
①明线:以我和藤野先生交往为线索,围绕藤野先生崇高品质组织材料。
②暗线: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写自己弃医从文,很多事情是围绕内在线索组织材料。
因此文章虽然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征: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②塑造人物方法:
选择典型事例。为了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文章具体写了四件事: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
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外貌、语调、衣饰等写出了他治学严谨、生活朴素的学者形象。载入对请过留学生辫子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3.语言特点:
朴素含蓄,精炼深刻。
如:①东京也无非时这样
②中国时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时低能儿
③在那时那地,我的思想却变了
2.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1.字词:
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
2.文学常识: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3.文章内容:
首先继续了儿时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往事,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的几个事件:1.母亲对我的管教2.母亲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3.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最后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4.作品情感:
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第二课时:
1.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特征:为人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严格。
②塑造人物的方法:选择典型事例;
2.情感抒发方法:
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与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的情感相辅相成;
②用童年视角回忆往事。
3.语言特点:
朴质、真切,不加修饰。
3.我的第一本书 第一课时:
1.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2.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现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主要作品有《华南虎》等

B.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重点知识归纳

►整体扫描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五个现代文单元共19篇课文,分为记叙性散文、现代诗歌、戏剧文学、演讲词和报告文学。其中,戏剧文学、演讲词和报告文学是本册教材出现的新文体,也是教学中的新内容。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包括9篇古文和10首诗词,多为历代名家名作。全册还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次写字练习。
►重点再现
第一单元是四篇课文都是记叙性散文,有的叙事,有的写人。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写作手法上,以叙述、描写为主,夹以恰当的抒情、议论。首先,要掌握散文的线索,这是解读散文的关键。《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永久的悔》以吃的东西“白的、黄的、红的”为线索,《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苏姗·安东尼》以苏珊·安东尼争取选举权的男女平等的斗争活动为线索。其次,在掌握了线索以后,还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性格。我们是否体会《背影》中儿子的真情挚爱、《永久的悔》中儿子的“悔”、《铁骑兵》中八路军的机智勇敢、《苏珊•安东尼》中主人公的信念和斗争精神?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加以分析,进而把握散文中叙事与人物刻画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是五首现代诗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对养育之恩的讴歌,《樵夫,别砍那棵树》是对美好往事的留恋;《长城谣》抒发了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致空气》运用象征手法寄寓了对真善美的赞颂。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获得审美享受。
第三单元是戏剧单元。走进文艺殿堂,欣赏戏剧人生,聆听独具韵味的百态生活。我们可以从《日出》中了解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可以从《钦差大臣》中认识沙皇专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可以从《 放下你的鞭子》了解父辈在外敌侵略下的遭遇,激发爱国热情。
第四单元是议论文单元。这些演讲词文章,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颇能启迪智慧。这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学会《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激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学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的方法,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培养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感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崇高献身精神,体会文章激情飞扬、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第五单元是报告文学单元。品味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可以激励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寻找时传祥》一文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学习时传祥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掌握《阿 炳在1 9 5 0》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从阿炳坎坷的一生中汲取生活的营养成分;学习《滑铁卢之战》一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的重点内容(必背)的提纲

八年级下
语文重要知识点
散文阅读
1、反复读文,掌握具体内容:选用了哪些材料,所选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思路是怎样的,文章中心线索是什么
2、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1)反复诵读,抓住“
文眼
”,从语言的变化、结构、用词、语气等方面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揣摩弦外之音。
(2)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文章所描写的生活景象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与作者
一样的感受
,引起感情上的共振。
(3)准确把握散文的深刻寓意扣思想内涵,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3、品位散文
语言特色
(1)抓关键的字词,理解其言外之意。
(2)注意
修辞手法
的使用,特别注意句子的
比喻义
、象征义。
(3)注意句式的变化和语气的转换,理解作者的感情。
(4)正确朗读,反复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小说阅读:
1、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线索
(写什么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间
有什么关系

发生了什么
矛盾和冲突)
2、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形象: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以及
细节描写

3、分析
环境描写
把这些描写与上下文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其是衬托人物性格还是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或者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分析小说的语言
小说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而分析描写的词、句往往是要求考生去抓住某种描写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情节发展等作用而考虑。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的主张、见解);论据(证明作者见解的材料);论证(以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
1、找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位置:标题、开头、结尾、(归纳)每段的
中心句
论据类型:说理、事例
2、分析
论证方法
(1)和论据相联系的方法(要明白它们分别证明什么)
事实论证

举例论证
),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2)以
逻辑推理
为基础的方法:
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引申论证
(3)综合性的方法:
对比论证
,逐层深入论证
(这两种方法只提供行文思路,使用它要求助于前6种方法)
3、把握议论文的结构

论——本
论——结
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分析其结构,是分析“
本论
”的
论证结构

(1)纵式:逐层深入
(2)
横式
:并列式的
(3)综合式
4、领会议论文的
语言特点
:概括、严密、辨证
说明文
阅读
说明文类型:解说事物(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
阐明事理(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
1、理解文章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概括
2、分析结构和
说明顺序
总—分—总
结构:
总—分
分—总
过程(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分说”的顺序



果/果

逻辑顺序
具体
抽象
现象
本质
简单
复杂
3、辨别说明的方法(弄清楚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数字)、分类别、作比较、引用、画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为了说明某项内容)
4、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周密
如:“几乎”、“左右”、“大约”、“最”、“绝大多数”……

D. 急~八下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 注拼音
狼藉( ) 唾( )手 陨( )落 讪( )笑 差( )使 狞( )笑
轻蔑( ) 簌簌( ) 迂( )腐 颓( )唐 交卸( ) 妥( )帖
琐屑( ) 奔丧( ) 懵( )懂 淹没( ) 骚( )乱 喋喋( )
彬彬( ) 鄙( )视 荆棘( )( ) 忸怩( )( ) 凌( )辱
叱( )骂 隘( )口 蹲踞( ) 荒莽( ) 蝉翼( ) 轻嘘( )
鼾( )息 窒( )息 厮( )守 遮蔽( ) 心弦( ) 拯( )救
嬉( )戏 火钵( ) 悉( )索 山巅( ) 愤慨( ) 作揖( )
暴躁( ) 忌惮( ) 嗫嚅( )( ) 喃喃( ) 萧( )条
纨绔( )( ) 爵( )位 造谣( ) 官衔( ) 钦差( )( )
糟蹋( ) 煎熬( ) 枷( )锁 兑( )现 呱呱( ) 蜕( )变
赎( )罪 心急如焚( ) 彷徨( )( ) 赋予( ) 不知所措( )
磐( )石 匿( )迹 惊骇( ) 义愤填膺( ) 一隅( ) 悚( )然 蹂躏( )( ) 褴褛( )( ) 凶神恶煞( ) 蛊( )惑
寻觅( ) 惨绝人寰( ) 诚挚( ) 黯( )然 耗( )尽 倏( )然 疲惫( ) 色( )子 黑魆魆( ) 岿( )然不动 瘫( )软
目眩( ) 忐忑( )( ) 仓皇( )( ) 怯懦( )( )
二、 填词语
寄人( )下 有( )无恐 数以千( ) ( )往直前 ( )目伤怀
不能自( ) ( )拾皆是 ( )手可得 立( )之地 ( )井( )乡
( )若木鸡 文质( )( )( )固不化 无所( )( ) 安( )守己
寻欢( )乐 ( )无忌( ) 造( )生( ) 鸡犬不( ) 南腔北( )
( )手旁观 不知所( ) ( )人听闻 义( )填( ) 安之若( )
摇摇欲( ) 心急如( ) ( )( )坠地 幸( )乐( ) 毛骨( )然
令人发( ) 凶神( )( ) ( )然不同 高山( )止 ( )然而生
千古( )唱 疲惫不( ) ( )命( )从 孤注一( ) ( )然不动
优柔( )断 ( )篇巨制 ( 0人心弦 ( )雀无声 震耳欲( )
( )目相待 ( )鸡起舞 ( )风相应
三、 文学常识
1、《背影》的作者是_____。 2、《永久的悔》的作者是_______.
3、《铁骑兵》的作者是________ 4、《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_________
5、《日出》选自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 6、《钦差大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_
7、《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 朝__________
8、《细柳营》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
9、《孙权劝学》、《祖逖北伐》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史 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字_______ 家______家________
10、《公输》选自_____________ 11、《清平乐•村居》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12、《朝天子•咏喇叭》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____14、《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15、《醉翁亭记》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16、《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1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18、《山居秋暝》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19、《长相思》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四、熟记注释下的词语解释和课文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
五、修辞方法辨析
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 )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 )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 )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 )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 )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 )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 )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 )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 )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 )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 )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 )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
光。 ( )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 )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 )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 )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
六、病句辨析
语病类型
《考试说明》中规定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例题分析. 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
1、 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语序不当,“焚毁并洗劫”改为“洗劫并焚毁”。)
2、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
( 搭配不当,两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和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构成一个宾语。前两个短语是动词性的,后一个是名词性的,谓语“充满”只能跟最后一个短语搭配。)
3、在我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事实材料之后,就一定能彻底揭开地球变暖的奥秘。
(成分残缺或赘余,本句缺主语。可将“我们”移到“在”之前。)
4、当校团委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
(结构混乱,本句把“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和“大家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两种句式套在一起,关系纠缠不清。改正的方法是保留一种句式。)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 “副总经理”跟他是同伙。)
6、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舞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不合逻辑,“避免” 的应是“再次发生”。)
7、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这是个反问句,“谁又能否认”和“不”构成了三重否定,结果就否定了需要学习雷锋,不合逻辑)
练习
一、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
例1.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毁并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
例2.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张学良的苏金榜同志和扮演蒋介石的石荫昌同志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独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例4.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二、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数量增减表示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
例5.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很低,与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相比,便宜三倍。
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例7.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将近400余人。
例8.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三、介词短语
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的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例9.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例10、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例1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例12.我们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也要不断提高。
四、否定词
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容易犯否定失误方面的语病。
例13.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例14.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例1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例1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例17.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例18.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1991年全国高考题)
例19."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
例20、《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六、两面词
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时,宜从前后是否照应的角度检查语病。
例2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例22.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七、赘余词
前面用了一个词语,后面又用一个与之相重复的词语,造成句子成分多余。
例23.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2003年全国高考题)
例24.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2003年北京高考题)
例25.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例26.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八、时态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27.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例28.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熟悉这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
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知识要点]
一、 句号。
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 如:请你等一下。 二、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 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五、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如:十二三岁 七八个人 ①学校距这里二三里。 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如:公安干警 中小学生 大专院校 男女老少 省市领导 调查研究
6、 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如:①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 ②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3、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如: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七、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顾四周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如:①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②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 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八、引号:
1、表示引用。
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
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因为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
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计”。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如:“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如:为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有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如:“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我……对不起……大家,我……”
十、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戏曲名、影视歌曲名等。如:《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

热点内容
学电工要多久 发布:2025-08-03 02:56:22 浏览:249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 发布:2025-08-03 01:14:29 浏览:672
灭火器的保质期是多久 发布:2025-08-03 00:52:07 浏览:592
变脸教学设计 发布:2025-08-03 00:35:34 浏览:921
怎么看微信一年总账单 发布:2025-08-03 00:03:00 浏览:917
教育学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02 23:30:54 浏览:20
南阳五中教师 发布:2025-08-02 23:23:24 浏览:20
韩语教学网 发布:2025-08-02 23:19:02 浏览:947
师德考核考评制度 发布:2025-08-02 19:39:38 浏览:125
肚子胀气放屁怎么办 发布:2025-08-02 17:43:02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