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必修五成语

语文必修五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7-31 00:32:48

❶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哪些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有《归去来兮辞 》、《陈情表》、《逍遥游》、《项脊轩志》

❷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答案

必修5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陈情表》
一. 虚词
1. 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 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 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 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 一词多义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小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悯臣弧弱(动词,悲痛,怜惜)
(3)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动词,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 变式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我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5.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6.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项脊轩志》
一. 虚词
1. 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4)以手阉门(介词,用)

2. 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
(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
(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3. 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二. 实词
1. 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
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
(3)墙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4)比去,以手阉门
古义:及、等到、并排的 今义:较量、紧靠

2. 一词多义

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
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
不能得日(名词,阳光)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
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借书满架(名词,书,书籍)
或凭几学书(名词,字,文字)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自,由)
从余问古事(介词,向)

余自束发(介词,从,由)
自语曰(代词,自己)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

以当南日(动词,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副词,理当,该当)

3. 词类活用
(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
(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
(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
(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7)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
(8)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
(9)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
(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
(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
(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

3. 变式句
(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
(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枝影摇动,煞是可爱。
2.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译文: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动静)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3.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报任安书》
一. 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 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 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 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 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幽于圜墙之中(通“圆”)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2. 古今异义
(1)所谓强颜耳
古义:厚颜无耻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2)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3)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6)南面称孤
古义:面向南
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落入,沉没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不一般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古义:言论
今义:谈话时所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3. 一词多义

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

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
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2)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为动用,为……而死)
(6)韩非囚秦(动词被动用,被……囚禁)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 疑问句
(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2)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 省略句
(1)(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
(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
(4)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
(5)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 变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语后置)
(2)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3)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 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2.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译文: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
3.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文: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译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5.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渔父》
一. 虚词
1. 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2. 于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 而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2.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3.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4.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 重点语句翻译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逍遥游》
一. 虚词
1. 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而徵一国(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
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3. 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 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兰亭集序》
一. 虚词
1. 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2. 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暂得于己(介词,对或在)
(4)终期于尽(介词,到)

3.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2)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

4. 之
(1)暮春之初(结构助词,的)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结构助词,的)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结构助词,的)
(4)夫人之相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
(7)感慨系之矣(代词,它)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它)
(9)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5. 所
(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2)趣舍万殊(通“取”)

2. 一词多义

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4. 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3. 变式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❸ 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成语汇总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 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❹ 人教版必修5语文成语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转弯抹角 荡然无存 马革裹尸 草木皆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揭竿而起 大庭广众 微不足道
连声诺诺 触目伤怀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低眉顺眼 生死祸福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胸中有丘壑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相安无事 天衣无缝
在劫难逃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转弯摸角 锐不可挡 名付其实 铸剑为梨 丰功伟迹
眼花潦乱 大廷广众 消声匿迹 连声喏喏 穷困撩倒
束手无测 一愁莫展 巧妙绝论 令人消魂 重峦叠障
惟妙惟削 张皇失措 围追堵接 弄巧成绌 见议思迁
莫不关心 适得其返 无精打彩 毛骨耸然 安祥
遣责 烦燥 维幕

成语练习: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1、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2、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
3、慌慌张长,不知怎么办才好。( )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
5、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
6、宏伟美丽。( )
7、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
8、伟大的功绩。( )
9、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
10、深得难以测量。比哈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
11、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生路,比喻身处绝境,终能找到出路。( )
12、形容人老实本分。( )
13、微小而不值得一提。( )
14、离开了队伍。( )
15、穷困愁苦,颓丧失意。( )
16、形容十分精妙逼真。( )
17、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其他的无法与之相比。( )
18、没有料到,形容意外。( )
19、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
20、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定适宜的办法。( )
21、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22、另有一种子巧妙的心思。( )
23、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
24、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
25、形容整齐有秩序。( )
26、相差很远,很不相同。( )
27、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
28、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
29、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
30、形容非常赞赏。( )
31、相处没有冲突。( )
32、永远没有尽头。( )
33、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
33、命中洽谈室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掉。( )
34、灿烂多彩。( )
35、比喻没有办法。( )
36、事物要适应自然的选择。( )
37、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
38、说起来没完没了。( )
39、赛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
40、虽然看见了却好像没看见一样。显然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
41、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 )

成语练习答案:
1、转弯抹角2、月明风清3、张皇失措4、永垂不朽5、不可名状6、富丽堂皇7、荡然无存8、丰功伟绩9、面如土灰10、深不可测11、天无绝人之路12、老实厚道13、微不足道14、失群落伍15、穷愁潦倒16、惟妙惟肖17、巧妙绝伦18、意想不到19、独一无二20、因地制宜21、重峦叠嶂22、别具匠心23、胸中有丘壑24、水深火热水25、井然有序26、迥然不同27、玲珑奇巧28、周而复始29、神通广大30、拍案叫绝31、相安无事32、永无止境33、天衣无缝34、在动难逃34、五彩斑斓35、束手无策35、物竟天择36、无动于衷37、唠唠叨叨38、充耳不闻39、视而不见40、不折不扣

❺ 语文必修五都有什么篇目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6*逍遥游(庄子)7*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朱光潜)9说“木叶”(林庚)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❻ 求高中语文四字成语

必修一
1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 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 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 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 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 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 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 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 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 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 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必修二
1蓊蓊郁郁 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二三其德 形容三心二意。
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 ;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10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1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12日月不淹 日月飞快地运转,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3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14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15去日苦多 ;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16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17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18群贤毕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
19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21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22放浪形骸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6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27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8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29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0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1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2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33责无旁贷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34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35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
36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37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38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39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40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
41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42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43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44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45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46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47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48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必修三
1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寄人篱下;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3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4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
5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6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7沸反盈天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9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10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11胆战心惊,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12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13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15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16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7千呼万唤—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18切切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19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20整衣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21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22暮去朝来—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3门前冷落—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24杜鹃啼血—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25司马青衫—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26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27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2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9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0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31包举宇内;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32囊括四海;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33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34因利乘便。凭藉有利的形势。
35云集响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36斩木揭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37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38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9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40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必修四
1. 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 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5.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 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 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 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20.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 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 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 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 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 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 忐忑(tǎn t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 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 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 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 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39. 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 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 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 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 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 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 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51.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52.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3.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54. 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55.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56.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57.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58.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59.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0.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必修五
1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梁山 ;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4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5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7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8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9【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10【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11【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12【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13【腾蛟起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14【钟鸣鼎食】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15【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16【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17【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8【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9【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0【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21【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22【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23.【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25【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26【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27【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8【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9【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30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1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32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3.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34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35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36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37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38 朝不谋夕 ;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39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40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41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42 人命危浅 ;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43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4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5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6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7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补充
1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2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3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4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6不即不离:不靠近也不分离。
7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都计较
8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9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窍门。
10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❼ 高二必修五谈中国诗里有哪些成语

立竿见影lìgānjiànyǐng
[释义]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语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立竿见影。”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立;不能写作“利”;竿;不能写作“竽”。
[近义] 马到成功 立见成效
[反义] 旷日持久 劳而无功
[用法] 用于比喻事物见效很快。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典故。求高手告知

兰亭集序(王羲复之)赤制壁赋(.苏轼)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诗经》两首

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热点内容
学电工要多久 发布:2025-08-03 02:56:22 浏览:249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 发布:2025-08-03 01:14:29 浏览:672
灭火器的保质期是多久 发布:2025-08-03 00:52:07 浏览:592
变脸教学设计 发布:2025-08-03 00:35:34 浏览:921
怎么看微信一年总账单 发布:2025-08-03 00:03:00 浏览:917
教育学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02 23:30:54 浏览:20
南阳五中教师 发布:2025-08-02 23:23:24 浏览:20
韩语教学网 发布:2025-08-02 23:19:02 浏览:947
师德考核考评制度 发布:2025-08-02 19:39:38 浏览:125
肚子胀气放屁怎么办 发布:2025-08-02 17:43:02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