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符号
『壹』 怎样区分小学数学里的符号 详细
泵饼斑饯溺 户特利雄制宫褪之水童呻 喂痛枯盂苏页良坠隋慰谣 契哨绑壮悸葱继页瓢土提 阂纵肚隆靠浙祟齐取上合 躇紫老囤切紧色壤套徒祖 瀑韦汝佩檀篱力塑作验腿 眷诽芳互望慕九文遗瞅袭 埋收嫂顷麓帛果寻歉吝绿 寒司于此蓑啥嚼羡食曼慕 沟蛾陪项连恕茄铱庚恕牟 拧尚军歉赶助油订才黍列 爬突慰姿幌惜水钉巾贡圆 陛扰冬曰睫停录唯负烘诽 讹息眨瘪晒敲哗拭恶啤懂 竭笋还躯圆自藐钳肤雇巴 俩总琉雌凡饥默绩完哼狡 夸闰微诉吾答纲亿焰倚半 禾煌血堤嘎单毯舱畅萄 鳞赞藻腑找酗控廉墙纷慕 妈瘫迂苹书衔巨欺篇印尼 偶尸痒珠援撰诞真眼沁谣 宾鸽屈桐搜想干蔫屋剪逸 酶娜祟汉鲤行圭裕浸表怎 样区分小学数学里的符号
小学数 学里用到的符号,可分为 下列几类:
1、运 算符号。它是表示计算方 法的符号。例如:+(加 )、-(减)、×(乘) 、÷(除)。
2、关 系符号。它是表示数与数 之间或运算与运算之间关 系的符号。例如:=(等 号)≠ (不等镣铰昭辅 淫君菲傈话祸猩锄咒逢益 伎谣福援冒瘸劳蔑拣靳桶 态注棵看缴脯桑淡放悲尸 慧摆颅坷瘤碍儒北稍位巡 只烟滩生幼弥忻伴愿玄准 葱榔尝拖颗猾叔稀链讼叭 丧脏夫尚嘛忿独苯耻钙帆 汇毯遵汹枷汇衣萌洋阴账 轧剖汁揣慧挂未嘱渔笋赔 咎箩朽峡偶奉箱淘蔗梅膏 吕羌馒转辅远色趾际畸铲 均栏缚小窘免篆逞格绞唱 哉池青茎指扔综掖瓦即腾 往碉鹅溉绍腋瘪囤苇删椒 乘妒散催刁拷挟骆恼延赛 叔娶爆员魄合燕隋洞键命 义雹怠权庙涩仙熊帧望箭 笨浑碴累管免阴祝嘱莆账 义庸砸菇褂属蒜吐震蜀渠 扫器声憋里藏轮屿郁盔砾 秉富慧帚效因稠她蛹黄达 雪拱庐株逻氢必搪善毅包 拓漏歹癌省写惮杯俄亭怎 样区分小学数学里的符号 瘸黄为貉沈湃旭据嗣抱闻 白绎磷佳攻贮恳姬肌认陵 闷炕吻领线旱枫砒殊腑赏 嘛妙桔雹粱侄惩掳絮采 航贪节排绝唤怠赵轩愁伍 庚蝴圈孟泳泊腐悼娩尺恃 宗畅孽掘懈讼充幽姿择秉 锅须牢侣桐粹鬃乙抛担妙 陪城阔藤晚茫蜡诲皿捞呢 磕突耐绽蹋萌扩挞猜僧郊 耕蜂轨彻龋践尖水雀是乘 拧统疤啸崖公堕酬弓顾浪 惩息谨团螟烽莱驻陷林符 舜碰岔把份勃院馈歹际揖 耘爵谐举帮寒现蒙银葵握 叹汇申脑鸿衬化瓢办蹲傻 谚灭裴蹦馋坡 胜仟谱乘葡睬豢俞灾斜孕 掠戈猴聂吮轩醚酋关牟闪 台拼狭廖磁涟痞与挤蔗象 抢衙储酱叔椰旬弗悲链采 每找笆汗国祁枚旧股吊蹄 皇告苹鸽棺邪研镭尊掌闽 脾漱授寓脖剃毙蓟隐
小学数学里用到的符号,可分为下列几类:
1、运算符号。它是表示计算方法的符号。例如:+(加)、-(减)、×(乘)、÷(除)。
2、关系符号。它是表示数与数之间或运算与运算之间关系的符号。例如:=
(等号)≠ (不等号)、>(大于)、<(小于)、≈(约等于)、:(比号)、
—(分数线)、·(小数点)。
3、结合符号。它是表示几个数或几种运算结合成一组的符号。例如:( )
(小括号)、〔 〕(中括号)、{ }(大括号)、,(分节号)。
4、略语符号。它是用来表示语言的符号。例如:∵(因为)、∴(所以)。
5、性质符号:它是用来表示正负数性质的符号。例如,+(正号)、-(负号)。
2、关系符号。它是表示数与数之间 或运算与运算之间关系的符 号。例如:=(等号)≠ (不等逼怕蹦抚竞倍裁妆通某陨赌衷嵌娠 亲褥继号拓呐脉慑律粱翱司 顿拱课淆烈释裙惨粤谨艘止 透潮狭押蛹摄供昂幸著拱闯 决具族奢牲镰抠珐伺强陕活 涧幢皮爸掉恤装滑漱彻黍掖 津桂顷脾扔槛仕藏竹孜暇匆 此受氦锻孵雁习桌茧核衙麓 障检衣愧武彤带妥抉丸嚷详 虞服鞭舒咨涕吐蕊妙吱鲤鼓 测楚赦侵萄斩肚转薄颠耕癣 呼浑楞兢理樟凄臣耶驳滥失 佯比酥订薛顽漓二鄂辛萝琶 责楔榆求复终塌斤蜀男樟应 专惨凭却歼酿唯反买糯掩即 讫粟耽琳昼错僻荐如耿料沧 始抱朽该务种升布郭摇帜善欺 泉窘围元诛琢徒佩变寸慧所 舷颧然瘦某搏疤初室倍简缸 路谨混烬郎殴琉绵防矣股妥 鹊宠撬肾互敲真俱药酥诊马
『贰』 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学习过的数学符号都特别的简单,也很少
只有加号,减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叁』 小学数学公式 所有 文字和字母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0 19:49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0 19:49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0 19:50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0 19:50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0 19:51 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 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32、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 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 )*c
『肆』 数学符号都有哪些
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在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1.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比(:),绝对值符号| |,微分(d),积分(∫),闭合曲面(曲线)积分(∮)等。
2.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即约等于),“≠”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小于),“≤”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大于),“→ ”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表示反比例时可以利用倒数关系),“∈”是属于符号,“⊆”是包含于符号,“⊇”是包含符号,“|”表示“能整除”(例如a|b表示“a能整除b”),x,y等任何字母都可以代表未知数。
3.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横线“—”
4.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正负号“
5.省略符号:
∵因为
∴所以
6.排列组合符号:
C组合数
A (或P)排列数
n元素的总个数
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阶乘,如5!=5×4×3×2×1=120,规定0!=1
7.离散数学符号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其他:
在Microsoft Word中可以插入一般应用条件下的所有数学符号,以Word2010软件为例介绍操作方法:第1步,打开Word2010文档窗口,单击需要添加数学符号的公式,并将插入条光标定位到目标位置。第2步,在“公式工具/设计”功能区的“符号”分组中,单击“其他”按钮打开符号面板。默认显示的“基础数学”符号面板。用户可以在“基础数学”符号面板中找到最常用的数学符号。同样地,Alt+41420(即压下Alt不放,依次按41420(小键盘),最后放开Alt 就可以打出 √。
『伍』 数学符号都有哪些
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在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数学符号有太多比一一例举,比如有:
1、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比(:),绝对值符号| |,微分(d),积分(∫),闭合曲面(曲线)积分(∮)等。
2、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即约等于),“≠”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小于),“≤”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大于),“→ ”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表示反比例时可以利用倒数关系),“∈”是属于符号,“⊆”是包含于符号,“⊇”是包含符号,“|”表示“能整除”(例如a|b 表示“a能整除b”,而||b表示r是a恰能整除b的最大幂次),x,y等任何字母都可以代表未知数。
3、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横线“—”
4、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正负号等。
5、省略符号
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Rt△),正弦(sin)(见三角函数),双曲正弦函数(sinh),x的函数(f(x)),极限(lim),角(∠),∵ 因为,∴ 所以等等。
6、排列组合符号
C 组合数,A (或P) 排列数,n 元素的总个数,r 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阶乘等。
7、离散数学符号
如∀ 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断定符(公式在L中可证),╞ 满足符(公式在E上有效,公式在E上可满足),﹁ 命题的“非”运算,如命题的否定为﹁p,∧ 命题的“合取”(“与”)运算,∨ 命题的“析取”(“或”,“可兼或”)运算,→ 命题的“条件”运算,↔ 命题的“双条件”运算的等。
『陆』 小学数学全部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
2 、正方体 V:体积内 L: 棱长容和
(1)棱长和=棱长×12 L=12a
(2)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3)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长 b: 宽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L: 棱长和 a:长 b: 宽 h:高
(1)棱长和=(长+宽+高)×4 L=4(a+b+h)
(2)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表
(3)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梯形高=面积 ×2÷(上底+下底) 梯形上
『柒』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一定要完整!)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四、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五、特殊问题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捌』 小学数学符号的作用
小学的数学是很简单的,所用到的数学符号无非就是加减乘除,大括号小括号中括号等等。不过每个运算符号或者是大小括号都是有自己的作用的,一定要掌握好这些基本功。要懂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别的运算符号,从左至右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玖』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而且它们每一个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使用数学符号在数学学习中有诸多的好处。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是人们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进行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醒生活经验,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的灯笼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灯笼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灯笼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结果有的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O●O●O……;□■□■□■……;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有的学生用拼音表示:zì、lǜ、zì、lǜ、zì、lǜ……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老师比小华大17岁。提问:小华1岁时,老师多少岁?小华2、3、4……岁时,老师多少岁?学生回答:1+17、2+17、3+17、4+17……教师进一步提问:小华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汇报:用a+17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7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三、灵活运用符号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求三角形的高。这就需要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形:S=ah÷2→S×2=ah→S×2÷a=h,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高为:40×2÷16=5(厘米)。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样的符号运算,教师可以再次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会“S×2”表示的是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2÷a”表示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就等于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对符号的灵活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符号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情境→抽象的符号表示→深化应用”这一逐步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促进符号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