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综合运用题

语文综合运用题

发布时间: 2021-07-31 09:02:19

语文综合题答题技巧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试题
所谓语文综合性试题,就是一道试题不仅仅考一个语文知识点或一种语文能力,而是要考查我们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知识积累情况,考查我们是否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间接考查我们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
例1、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
(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回首,在看看那一条条路,有的崎岖,有的坎坷,有的平缓,有的通畅,选择走哪一条路是至关重要的,想好了就去走,不要管别人的嫌言碎语,因为你奋斗过,所以路上的脚印便是证明:你的汗水结出了果实,你播洒的种子泛出了嫩芽。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改错题,按以往的命题方法,往往是命题者根据考点编制一道试题,人为地把一些错误编在试题中,往往是一道题考查一个语病,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晰了,但缺少生活的真实感,因为实际生活中的语病往往不会那么单一纯粹,总是要复杂得多。因此,以往的改错题对我们学生来说完全是纸上谈兵,对我们今后运用语言也没有实际的帮助。现在,试题选用了学生的作文片段,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言材料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把这段文字改得正确,改得通畅。
此题至少有10处错误,既有标点问题,又有用词问题,还有语言组织问题。可以说我们平时写作时常犯的毛病和常见的问题都集中在此语段中,要改好它,我们必须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还要有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个试题就考查了我们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及运用能力。此语段虽有许多处错误,但只要答出其中的4处就可得满分,命题者充分尊重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差异,给我们更多选择的余地,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例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你将担任发布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号召力和鼓动性。
试题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这一情景来设计一段开场白。试题着重检测学生在特定场景中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既有一定的限制,又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学生回答此题时,既要了解有关主持的常识,又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必须根据特定的场合来选用词汇,语言必须简明得体。诸多要求集于一题,对我们每一位考生都是一个考验。
请看考生的回答:
(1)“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征服月球已经不是那么遥远,生物技术已经不是天方夜谈,器官的移植使许多人获得健康,其中的奥妙是什么?相信大家一定都想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共享这些知识吧!科技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2)“时间飞逝,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在这充满挑战的新世纪里,人们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科技”二字。科技使人们富裕,使民族团结,使国家昌盛。作为国家的未来栋梁,我们要热爱科学,学好科学,为此我们特举行这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我宣布发布会正式开始!”
(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曾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更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今天,科技高速发展,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世界科技有一定的了解,为此,我们召开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
考生的精彩回答也从侧面说明了试题的编制切中了学生的兴趣点,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机会,真正使考试评价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一种手段。考题的综合导向是十分明显的,命题的思路和新课程倡导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❷ 上海中考语文里的综合运用是什么意思

3.综合运用能力(此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将原来的8分题加默写的3分并为综合语文内学习能力的考查容。此部分注重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全国卷中语文综合能力学习部分的要求基本一样,比较灵活,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特别关注。)
(1)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2)能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川沙精锐语文组

❸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综合运用题

一、 读下面一则笑话,回答问题。
幼儿园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上常识课。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动物?
学生:蛇、穿山甲、青蛙、山鸡……
老师: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一:在山洞里。
学生二:在树林里。
学生三:不对,不对!老师,它们生活在饭店的笼子里!
老师:(吃惊地)啊?!
1、 说说笑话侧面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不良现象?
2、 请用一句话揭示笑话反映现象产生的最终恶果。
3、 请为笑话揭示的现象拟一条警示广告语。
二、 读下面一则笑话,回答问题。
一位小学老师上班闯红灯被交警拦住。
老师:请放我走吧,我的学生们正等我上课呢。
交警:你是老师?
老师:是的,我是小学老师。
交警:太好了!请你把“我闯红灯了”这句话写上三百遍,就放你走。
老师:为什么?
交警:我上小学时,每次犯了错误,老师就罚我写三百份检讨。今天,我终于等到报仇的机会了!
老师……
1、 说说笑话揭示了我国当代基础教育存在的什么弊端。
2、 你对此问题有什么见解?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三、 阅读歌曲《儿行千里》的歌词,回答问题。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头
替儿再擦擦鞋为儿在缝缝扣
儿行千里揪着妈妈的心头肉
一会儿忙忙前一会儿忙忙后
一会儿又把想起的事塞进儿的头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 妈妈眼里流
1、 读完歌词,你想起了哪些与之主题、内容相同的诗句或歌词?
2、 歌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3、 如果你在母亲节这天,想把这首歌通过电台点播给你的母亲,你准备说些什么?
[解析]
[考查目标]
1、对材料中反映的相关现象的关注、理解程度。
2、联系上下文,对语言材料深层内涵的理解能力。
3、对生活中广告、标语等宣传语及诗词的积累、感悟能力。
4、生活中特定情景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题型特点]
1、前两则材料是笑话,后一则材料是歌词,均来自生活,贴近学生,形式常见,内容丰富而轻松。
2、符合语言综合运用题的要求,但题材新颖,题中少见。
3、对教师和学生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学以致用有导向作用。
[思路点拨]
题一:注意材料中的动物类型和学生三的回答“生活在饭店的笼子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这与他生活所见有什么联系?野生动物被装在饭店的笼子里,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题二:注意材料中“老师”的身份和交警最后话中“我上小学时,每次犯了错误,老师就罚我写三百份检讨”的内容。思考:老师的作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交警在成人之后对违规教师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说明了什么?
题三:注意歌词第一节中对母亲的描述,第二节中“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等诗句,不难看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❹ 语文综合应用

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偏难。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读或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可能读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阅读又分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为若干小项,如古文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阅读。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会做胡猜的现象。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章,但题很可能做错;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难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与题旨与题干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字数要求而又通顺。其实,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分数不过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能轻视。再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样对后进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量缩小差距。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阅卷者赏识从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另外,对你做历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文。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没辙。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写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效信息漏掉。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语文题,填写成语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的。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
“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这句话用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应该是最恰当的。语文知识的特点是零散、随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时间内集中复习而收到有效的结果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处处留心。如高考中的诗词填空题,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留下的诗词曲赋浩如烟海,要靠全背下来以对付那五道题,无疑是最傻的办法,而且也不可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诗句,只要能随时留心,将它们记下,便足以应付这一题了。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到临考时再去集中“抱佛脚”,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背了许多生僻的句子,而应该掌握的却没有记住,这样便是事倍功半了。况且,文科中的历史、政治也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看、去记、去思考的,如果平时功夫下到了,就可以减轻考前的负担,腾出许多时间给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不会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除此之外,古文和现代文阅读也需要在平时下功夫。古文如同汉语中的“外语”,由于没有“语言环境”,许多词汇,尤其是虚词的用法和通假字很难靠突击来掌握,因此一定要多读。读得多了,便有了“语感”,再做古文题目就容易了。高考复习时间紧,因此不必抽出专门时间去读古文,可以在复习其它课程的间歇中穿插进行。正文的篇目也不要多,中学课文中所选的就可以了,课文中选的大多是名篇,读起来既能调节大脑,又能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关于现代文阅读应多注意科技短文,因为作为文科学生,本来平日里就对科技知识关心甚少,高三一年忙于应付考试,自然科学知识也就“自然”地成了我们的薄弱环节,做题时常会被那一串串名词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所以平时亦应在复习中穿插阅读些科技文章,使自己熟悉和适应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时就可以避免不习惯造成的错误了。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它的成功更是平时阅读、思考和练笔的结果。但由于高考前时间紧张,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去做大范围的阅读和练笔,因此一定要多思考,尽量多接触些作文题,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并比较各种角度的优劣和自己对从这些角度进行论述的掌握情况;时间充裕时还可以列出提纲甚至将文章整个写出来,进行集中的写作训练。思考的面广了,头脑开阔了,便不会面对考题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并且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进行阐述,高考作文也就容易成功。另外,考场作文的范围一定要“小”,人生、社会这样的“大问题”,看似有很多话要说,容易写,其实非常难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阐述清楚,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造成语言混乱、辞不达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误;但如果从一件小事入手较深入地分析一个小问题,从一个细节入手进行论述——所谓小切口深分析——便可以游刃有余了

❺ 300道语文综合应用题第18页答案

http://shequ.docin.com/app/teamMessage/showTeamTalk_v2?teamId=3499&cardId=4972414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❻ 小学六年级毕业语文考试基础知识综合运用题

个个培训学校的网站上都有小学六年级毕业语文考试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方面的试题,你可以去下载。如巨人,杰睿,顺天府学等

❼ 语文综合性学习练习题

⑴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得体即可)
⑵示例①版:留下城市文明权,带走农家快乐。 示例②:“农家乐”,乐农家。(要求内容明确,表述明晰)⑶要求:推荐内容要具体,特点要鲜明;语言表达富有文学性.这个是开放性的,要自己想!

❽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二、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
(1)示例1:同情"欢乐"成长示例2: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2)示例1:[即兴演讲方案]
①确定演讲题目;②推选主持人和评委;③现场抽签决定演讲次序;④即兴演讲(不超过5分钟);⑤语文老师进行点评;⑥宣布比赛结果。
示例2:[综合活动方案]①组织各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及推选评委;②可分为手抄报组、辩论组、故事组等分头准备;③各组分别交流展示;④评委点评;⑤语文老师总结。
(3)示例: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曰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参考答案: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依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 否定 想象”的格式造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参考答案:鲁迅握着一支写出无数杂文的笔,不,那非是一枝笔,它是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匕首。/母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不,那不是皱纹,那是她一生操劳的勋章。/母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不,那不是皱纹,那是她让女儿看的关于人生艰辛的无字书。/你的耳边充满着唠叨,不,那并非是唠叨,它是父母对你的爱。/圆明园遗址到处是残垣断壁,不,那不是残垣断壁,那是我们民族永远也不能忘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天空划过几颗流星,不,那不是流星,那是上苍在启示我们生命是多么短暂。

热点内容
英语考研难吗 发布:2025-08-01 15:12:57 浏览:924
老师抱我 发布:2025-08-01 12:06:44 浏览:279
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发布:2025-08-01 10:41:10 浏览:663
郭守杰老师 发布:2025-08-01 10:36:05 浏览:915
家庭教师蓝波 发布:2025-08-01 10:16:13 浏览:464
2015年师德师风演讲稿 发布:2025-08-01 08:57:47 浏览:569
硬盘温度多少是正常的 发布:2025-08-01 08:52:03 浏览:975
怎么加群 发布:2025-08-01 07:52:46 浏览:813
老师穿着暴露 发布:2025-08-01 07:40:15 浏览:75
如何调压 发布:2025-08-01 06:47:35 浏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