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总结
㈠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1. 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差别,我们小学学习的内容以及难以程度都是相对比较简单,思维的复杂程度也相对比较简单,也就是说思维的深入程度和需要改变的比较少都是直来直去的那种思维方式,进入中学我们接触和学习的知识难度在增加,遇到的问题也在增多。2. 针对这些学习上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初中的同学尤其是初二同学,他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学习数学:
1)首先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的理解和识记上,必须做到熟烂于心,比如说在学习数学上首先的是要把书上的公式和书上的例题学习透彻能够熟记于心,因为所有考试所遇到的问题基本都能在课本的某些章节和某个例题上找到影子,把这些例题和这些公式公理的推导过程做到熟练的程度,在做习题和考试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遇到这些课本上的知识的影子的时候能够记起它们,这就是同学们在考试时不会心慌而又有信心的保证和制胜的法宝。
2)第二个学习上的法宝就是多做题,从中总结出自己的一个应对技巧,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会在他的学习和处理问题当中体现出来,不管怎么说只要能把问题解决了,不管什么思维方式都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上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的陪练是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知识和做习题考试当中的一种自我总结,以下我提出一个具体的步骤:首先你遇到问题时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的它要你干什么,要你求什么,其次是你要开始在自己脑海中搜索你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了,哪些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相关的哪些是这些问题中要用到的知识,这个就体现了你对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最后是把你所搜索的与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加以整理和运用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熟练的过程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这还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去总结。
㈡ 初二完的一篇数学总结800字
介绍你去网络
㈢ 数学总结
时间如流水,一学期已经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掩卷长思版,细细品味权,过去这一学年里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我自己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而充实的。现在,我把自己在这一学年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索,力求在以后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1、课前准备 小组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认真听课 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
3.钻研教材 注重打基础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
4 课外作业 按时完成作业,小组bu抄袭作业
五、存在的不足 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㈣ 初二数学知识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㈤ 如何学好初二数学方法总结
首先,在平时的学习数学当中,事先需要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预习的目的呢,就是为回了能够更好的在课堂上吸收老师答所讲的知识,通过预习之后.我们把握的程度一般就在80%左右了.随后在预习当中,不懂的地方就要在课堂上解决.不会的地方需要注重的表明起来,之后会了就多做些例题进行巩固.
而且具体的预习方式方法如下:把整本书的题目先都做完,同时画出知识点的含义.这个过程大约在半个小时左右,如果在时间允许的状况之外,还可以先做一下会写的练习题,不会的空下,等到明天老师讲课的时候再做.
其次呢,在学习数学上是需要和练习题一起结合的,如果说你只在课堂上听课是没有用的.因为你虽然说你是听懂了,但是你做题还是不会的,所以数学注重的是做题,在听懂的基础上还是要多做些练习题的,因为练习题多做了.之后你的.能力才会慢慢的增强.如果说遇到了难题,不懂的题一定要提出来,不懂就问,不能把它咽下去,谁也不说,否则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这些题目,你依然不会.
然后呢,就是复习,写完作业之后呢,对于当天学的内容需要再看一遍,巩固一下基础知识.然后再买些练习册,或者是在网上搜一些题再做一下.这样有助于你数学成绩的提高.
㈥ 初二数学期中总结
我数学靠了**,错了一道勾股的填空。我平时成绩还可以,只是数学不什么复习的。
总结这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较好的得以应用。通过考试也发现了自己马虎的毛病,尽管这道题只有2分,但是,如果是在重要的考试中犯了同样的错误,这2分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这就提醒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仔细、认真,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
今后还要注意勤复习,多总结,温故而知新。不能因为懂了,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要知道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时间比较宽松、有精力的情况下,希望能够看点有难度的题目,多和同学交流,不死读书,尽量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己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平时的作业中,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道题,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中,才能做到充实、自信、更上一层楼,无怨无悔。
今后的学习将会越来越沉重,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也是更好的锻炼自己承受压力和挑战的机会,也是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只有直面这些压力和挑战,放松心情,充实得过好每一天,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㈦ 初二数学期末总结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从整体上看体现了立足课本,注重双基。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各章内容所占比重应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相适应 ,并把对知识的灵活性的运用的考察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结合起来。知识涵盖率95%以上。题型结构搭配比例基本适当,各知识点分值比例分配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解答情况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内容分析:
本试卷共三个大题二十四个小题,涵盖了全册的大部分知识点:其中1,2,3,7,8,9,10,11,13,14,15,17,18,20,22,24考察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第一次函数的内容,所占分值较大共62分。 5,6,8,12,16,19考察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共19分。第三章实数的运算出的题目较少, 分值是四分。四边形这章内容出的题目也不多,直占3分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明显。
2、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知识不系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不能举一反三。 不会对数学问题实质进行归纳,规律性的东西不善于总结。 3、做题步骤不严密,作图不规范。 四、典型错误:
1.解第1 题时没有进行审题,不会解不等式组。这个题目有点超纲。 2.解第4题时审题不全面,忽略了题中的两种情况,错选成A
3.第2,3,7,9,14,18各题都是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部分学生出错率也较高。
4.第18题是一个较复杂的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本题得分率及低。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5.解第19题时 第一题时很多同学没有化简到最终结果,导致出错。 6.第19题(2)做的最好 。
7.解第20题时主要错误是画图不规范,做题的步骤不规范。
8.解第24时,错误也较多,有的是步骤不规范,推理不合理,有的是步骤太繁琐,不能用最简便的方法去做 。
人数 均分 及格率 优分率 588
分值 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20 20-0 人数
2
26
46
48
54
57
60
77
89
128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六、对教学的建议和今后改进措施.
1、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精心备课,细心研究,从教师环节上,要认真砧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不拘一格地完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2、把握数学教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双基”的基础性作用.应以严谨的作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3、加强例题的教学,新教材的特点鲜明,它所呈现的素材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相对不足,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补充例题,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初二下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我们要做到:
(1)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对于学有余利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去学习,拓宽其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4)作业和练习的安排要有层次有梯度,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的来完成,使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5、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