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迅
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册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楼上说的有的是初中的,有的没有。
原来的有:
《呐喊》自序(鲁迅)
祝福 (鲁迅)
拿来主义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灯下漫笔(节选)(鲁迅)
药
阿Q正传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确实大大的缩水了~
回答希望满意~
⑵ 语文书上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鲁迅课文有哪些
小学有《少年闰土》《一面》,初中《风筝》《故乡》(《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孔乙己》《社戏》,高中《药》
望采纳谢谢。
⑶ 高中课文里鲁迅的作品
高中的新课标的话就三个 :《纪念刘和珍君》 、《祝福》 、《拿来主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文学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
《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上6课)等作品
论文集:
《门外文谈》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等。
⑷ 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册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⑸ 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
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
⑹ 高中语文,课文,有鲁迅的嘛
有鲁迅的 《纪念刘和珍君》 《祝福》 《拿来主义》 这是现在的高中课本中的鲁迅文章
⑺ 高中语文里有鲁迅的文章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有的 全国各省陆续启动“高中课改”,采用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在结构和思路上变化较大,课文也作出相应调整。记者翻阅目前全国各地采用的6个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发现,绝大多数网上传言被“删除”的经典名篇依然在教材中。 文/本报记者黄茜、徐静 阿Q、老夏、刘和珍……很多人在高中时代,通过语文教材认识了这些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并且终生难忘。如今却有网友发帖称,发现20多篇经典文章被语文教材删除,其中包括鲁迅的诸多名篇。 但国家教育部随后称,目前有北师大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获准出版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除了“粤教版”微调、在必修模块中将鲁迅的《药》换为《祝福》之外,其他的版本今年并未调整。 “阿Q们”到底去了哪里?网上热议的“鲁迅大撤退”真相如何?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各种途径查看了6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发现经典名篇并未被大量删除。 遍查6个版本教材 经典绝大多数都安在 包括鲁迅作品在内的经典篇目到底在哪里?记者通过各种途径,逐一查阅了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课文目录,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经典篇目依然“安在”。 “人教版”: 《纪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提供的教材目录,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在第一册“阅读鉴赏”部分第三单元,是该单元的首篇课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就是鲁迅的《祝福》,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八篇文章为鲁迅的《拿来主义》。 还有一些传言被删的名篇实际上也“安然无恙”,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在第二册第二单元第六篇;《雷雨》在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在第四册第四单元。 “粤教版”: 《祝福》、《拿来主义》、《阿Q正传》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分为“必修”5册和“选修”15册。今年“粤教版”修订后,鲁迅文章《祝福》替代了《药》。记者看到,必修教材还收录了《拿来主义》、《阿Q正传》(节选)等鲁迅作品。 在粤教版的必修教材中,有些网上传言被删的名篇也安在,《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过秦论》、《项脊轩志》、《雷雨》等。 广州市第七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邵长思介绍,“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5册必修课本中,阅读篇目调整了3篇。具体为:必修2中梁启超的《论毅力》改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必修3中鲁迅的《药》改为《祝福》;必修4中王蒙的《善良》改为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即使今年是“粤教版”高中教材7年来首次大幅修订,也未如网友所说一般,“删除了20多篇经典”。 “鲁人版”: 《为了忘却的纪念》、《祝福》、《雷雨》 山东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共5册。 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均在第四单元出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必修文章。在鲁人版的高中必修教材中,鲁迅共有两篇文章入选,分别为《为了忘却的纪念》和《祝福》。 此外,一些网上盛传被“剔除”的经典名篇,实际上还在教材中。如曹禺的《雷雨》在第三册、第三单元“洞察世事沧桑”中,鲁迅的《祝福》也是该单元的必读文章。传说被“剔除”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该教材的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体味至爱亲情”选读文本中。《孔雀东南飞》在第五册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中出现,也是该册的首篇文章。苏洵的《六国论》则入选第五册第三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苏教版”: 《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祝福》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有《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以及《祝福》。此外,《鲁迅作品选读》则是选修教材。 据悉,目前江苏和浙江两省,外加山东、山西、安徽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苏教版教材。 在苏教版中,也有网上流传被“踢出”的文章入选,如《五人墓碑记》入选第二册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廉颇蔺相如列传》入选第三册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 “语文版”: 鲁迅最好的作品《铸剑》 语文出版社版本的教材(以下简称“语文版”),《雷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劝学》、《师说》等著名文章都被选入“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版本选择的鲁迅的作品是小说《铸剑》。有人评价其为“鲁迅小说中最好看的作品之一”。此外,曹聚仁写的《<新青年>时代的鲁迅》,为学生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看鲁迅。 事实上,记者翻阅语文出版社的初中教材目录发现,至少有三篇鲁迅的文章入选,分别为九年级上册的《孔乙己》,九年级下册《故乡》,七年级下册的《鲁迅自传》。 “北师版”: 《呐喊》、《论睁了眼看》、《祝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版)高中语文教科书2004年通过教育部审查,开始试用。在入选篇目上今年没有改动。除5本必修教材外,还有9本选修教材,包括《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中国新诗选读选修》、《外国短篇小说选读选修》、《红楼梦》选读选修、《唐诗欣赏》等。 北师版语文教材共选三篇鲁迅的文章。《呐喊》入选第一册第三单元“往事悠悠”,《论睁了眼看》入选第三册第四单元“五彩文章”,《祝福》入选第四册第三单元“熟识的陌生人”。此外,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还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北师版”教材中有不少现代诗入选,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致橡树》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外,传言被“踢”的《项脊轩志》还在“北师版”必修第一册中。 20多篇经典被删是误会 实情是从必修调到选修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帖子声称的“语文教材剔除20多篇经典”,实际上是一种误会——并非教材修订了,而是部分省、市(区)启动“高中课改”,采用“新课标教材”替代了原有的旧教材。 新课标教材打破了以前由“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于是才出现了“粤教版”、“苏教版”、“鲁人版”等高中语文教材。 更重要的是,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后,整个语文课程的结构改变了。反映在教材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以“粤教版”为例,就有5册必修课本、15册选修课本。 课改后必修课的课时相对减少,使得课文篇目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此前发表文章称,以“人教版”为例,必修课只占1.25学年,余下1.75学年用作选修与复习。“总课量少了,课文总篇数也相应要减少。就是说,鲁迅篇目在必修课中的减少,是由于课程结构变化与整个课时减少决定的。”记者了解到,一些篇目只是从“必修”调整到了“选修”,并非被删除。 要厘清“鲁迅大撤退”这个话题,必须了解一个重要背景:我国各省、市(区)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时间不一致。如广东省是全国首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验区,从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采用“粤教版”语文教材。而有些省份,如四川省、青海省今年才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何教材变动 总牵动“神经”?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国伟: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形的时期,下一代的教育当然受到重视。人们对语文课本篇目的关注,也说明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和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此外,这也表明语文教材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不能让绝大多数人满意,语文教材在篇目选择上仍有改进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成为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文字、语言、修辞、逻辑和创作等,这些都统归到语文的名下,语文承载着复杂多样的任务。因为概念的模糊,对语文包含的内容发生争论也是必然的。 语文的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是单纯给语文知识,还是带有其他目的。在我看来,语文不但是给提供知识,还要给人向上的精神、人生的方向,培养自由活泼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进而提升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这是中学阶段的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所无法提供的。 当然,并不是说教材篇目不改革,但改革要考虑教材相对的稳定性、延续性和经典性。篇目应选择在历史上有定评的,健康有益的多补充,教材修改要想得很细,要慎重才行。如《诗经》、诸子,屈原、李白的诗作,司马迁的《史记》,肯定应有篇目选入教材中。 在网上,关于删除鲁迅文章的讨论最多。在我看来,在20世纪,能够达到上述语文培养目的的人中,鲁迅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体现着新时代的精神,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文章中的总体精神为我们所接受。
⑻ 中小学(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哪些鲁迅的文
小学课本:《少年闰土》
初中课本:
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三册《社戏》、《故乡》
第四册《孔乙己》
第五册《论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册《藤野先生》
高中课本:
第一册《呐喊》自序
第二册《祝福》、《拿来主义》
第三册《纪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
第四册《药》
第五册《阿Q正传》
高中语文读本:
第一册《孤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第二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点比喻》、《捣鬼心传》
第三册《为了忘却的纪念》、《春末闲谈》
第四册《狂人日记》
第五册《阿Q正传》的成因、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示众》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
(8)高中语文鲁迅扩展阅读:
鲁迅的人物评价: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竹内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⑼ 高中语文里有鲁迅的文章吗
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1、必修一:第一册第三单元第7课《纪念刘和珍君》
2、必修二:第三册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3、必修二:第四册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
简介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