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五年级数学1

五年级数学1

发布时间: 2021-08-01 01:22:00

① 小学一至五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

基本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n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棱长总和: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常用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面积 单产量=总产量÷面积 面积=总产量÷单产量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单位:
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
一世纪=100年 一年=四季度 一年=12月 一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一季度=3个月 一个月= 3旬(上、中、下) 一个月=30天(小月) 一个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天 一天=24小时 一小时=60分 一分=60秒
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七个月)
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四个月)
特殊分数值:
=0.5=50% = 0.25 = 25% = 0.75 = 75%
= 0.2 = 20% = 0.4 = 40% = 0.6 = 60% = 0.8 = 80%
=0.125=12.5% = 0.375 = 37.5% = 0.625 = 62.5% = 0.875 = 87.5%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换算。
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和任何数互质。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整除
如果c|a, c|b,那么c|(a±b)
如果,那么b|a, c|a
如果b|a, c|a,且(b,c)=1, 那么bc|a
如果c|b, b|a, 那么c|a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4(或25)的倍数的特征: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
7(11或1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之差(大-小)是7(11或13)的倍数。
17(或59)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3倍之差(大-小)是17(或59)的倍数。
19(或5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7倍之差(大-小)是19(或53)的倍数。
23(或29)的倍数的特征:末4位与其余各位5倍之差(大-小)是23(或29)的倍数。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是这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用6去除大于3的质数,结果一定是1或5。
奇数与偶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临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奇数≠偶数
小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纯小数:个位是0的小数。
带小数:各位大于0的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无限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到无限位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如3. 141414……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利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内角和
边数—2乘180

② 五年级快乐数学1+1所有答案

第一种答案:1+1=0
(你是头脑比较零活的人)
这种人适合做人事工作,他可以用一个人对付另一个人,自己鱼翁得利,比较会整人,仕途会爬的很快,用谁交谁,真正的朋友很少。

第二种答案:1+1=1
(你的学历可能比较高,明知道等于二,但认为不会出现这么简单的问题,脑子比较复杂)
这类人的优点是一般具有管理协调能力,具有凝聚力,能让两个人拧成一股绳,这种人适合做企业的领导者。

第三种答案:1+1=2
(一般幼儿园小朋友会脱口而出)
这类人具有原则性,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按规律办事,做事严谨,比较适合做学者,科学家,如搞搞"神七"等
第四种答案:1+1=3
(你属于家庭主妇型),
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是好丈夫、好妻子型,会生活的人,和这样的人结婚比较幸福。

第五种答案:1+1>2
(你是外向型人,做事有激情)
这样的人能把每个事物的优点发现出来。有头脑。能把有限的力量发挥至无限,可以做政治家、军事家等。

第六种答案:1+1=王
(你属于不无正业型,也可能你是小学在读)
这样的人做科研工作或做技术开发。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

第七种答案:1+1=丰
(你很冷静,看问题有深度)
这种人做发明家比较合适,想象力丰富,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强。

第八种答案:1+1=田
(你很有思想,喜欢换位思考)
这种人空间想象力丰富.做设计师比较合适.
第九种答案:是我同事女儿回答的。
(庵秩撕苣压槔啵?
在小丫头二岁的时候(当时他只认识二十以内的数字)我两只手每只手伸出一个食指。靠在一起问她:“宝宝,一个加上一个等于几个”她大声说:“11”。 (我晕)
数字如此之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1+1=1表示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宝宝
1+1=3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小宝宝后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1+1=4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成了一个四口之家

③ 五年级数学1.2、0.8、0.56、0.04各代表什么意思

1.2、0.8、0.56、0.04这些都是小数。

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0.4=0.400,0.060=0.06。

(3)五年级数学1扩展阅读: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2)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3)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④ 五年级数学题1道小数

行1km用汽油多少千克:0.096/1.2=0.08(KG)
1kg汽油可以行多少千米:1.2/0.096=12.5(KM)

⑤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书1-20页题(人教版)

解:儿童票每张x元
2x+4×2=11
2x+8=11
2x=3
x=1.5
答:儿童票每张1.5元

⑥ 数学1到5年级的单位换算

长度单独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元=5角+5角

10元=5元+5元

100元=50元+50元

时间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年有4个季度

1月分上中下旬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6)五年级数学1扩展阅读:

常见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2 、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4 、长方体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

5 三角形

面积=底×高÷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7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8 圆形

(1)周长=直径×∏=2×∏×半径=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r

⑦ 五年级数学单位“1”能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我们知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怎样理解其中的单位“1”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全面掌握单位“1”。
1.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或计量单位。例如:一个苹果我们可把作为单位“1”,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三分之一。
2.单位“1”也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把半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那么半个西瓜就是单位“1”,是二分之一个。
3.单位“1”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例如:把8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单位“1”就代表8支铅笔。如果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如果是18支铅笔,如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分六分之一,就是3支铅笔;如果平均分成18份,每份是十八分之一取其中7份,就是十八分之一.
4.单位“1”所代表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其中的每份大小或多少页就是不一样。例如把15只乒乓球平均分成5份,每份3只,是单位的五分之一,把5只乒乓球平均分成5份,每份1只,也是单位“1”的五分之一,但由于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五分之一分别表示的数量也不一样。
5.分数中的单位“1”比整数里的“1”范围更广泛。整数“1”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它只表示某一具体事物,而分数中的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⑧ 小学数学1-5年级数学题及答案。最好少一些,也不要太少!!!

1\2×8=
1\3×9=
4\9×7=
9\11×8=
3\6×2\9=
5\9×7\2=
1\10×9\4=
23\4×2\6=
76\5×1\38=
87\9×3\19=
15\4×1\3=
56\2×1\8=
2\9×3\18=
1\4×3=
12\13×26=
19\6×3\2=
2\3×7\2=
6\7×14\2=
16\7×21\4=
29\3×6=
1\2×6=
1\6×9=
4\3×7=
9\4×8=
3\12×2\9=
5\9×7\5=
1\10×9\2=
24\4×2\6=
76\7×1\38=
87\6×3\19=
12\4×1\3=
56\2×1\7=
2\9×6\18=
1\4×7=
3\13×26=
17\6×3\2=
2\3×9\2=
6\5×14\2=
16\7×28\4=
29\2×6=
1\2×7=
1\4×9=
4\3×9=
9\4×11=
3\15×2\9=
5\7×7\5=
1\23×9\2=
24\4×1\6=
76\13×1\38=
87\9×3\19=
12\5×1\3=
56\12×1\7=
2\9×15\18=
1\11×7=
3\19×26=
17\8×3\2=
2\6×9\2=
6\15×14\2=
16\14×28\4=
29\2×4=

120+90 120×5 230+52+70 1.5×4
148+37 420×20 236-76-136 2.5×8
54+97 70×80 84÷6 0.12×3
145+55 2100÷30 38+72+62 2.4×0.2
350+470 76+24 305-37-63 7.2×0.01
32+268 67-48 120÷24 5.1×0.3
199+76 28×20 9000÷5 7×0.05
12+18+14 25+67+75 360÷18 0.25×0.4
46+49+51 35×102 560÷40 0.8×1.25
84+27+73 24×25 630÷45 1.4×0.5
100-43 320×5×2 168÷4 0.06×1.5
420-150 50×15×4 1260÷30 0.36×0.2
200-82 72×4+28×4 (240+36)÷6 6.2×0.3
175-56 8×(125+50) 14×60 3×0.2×0.5
151-99 (25+24)×4 250×8 2.5×0.7×0.8
323-197 640÷40 25×38 (2.5+0.9)×0.4
760-403 300÷12 28×25 0.25×16
203-80 200÷8 15×12×5 7×1.6+7×0.4
60+250 4500÷300 8×27×125 8×(2.5+1.25)
174-48-52 9100÷70 (150+50)×8 8.4×0.2-1.6×0.2
416-216-78 4024÷8 6×29+6 2.6÷0.2
520-145-65 420÷35 4×(25+18) 6.4÷0.8
328-209 360÷18 74×12+26×12 1÷0.125
295+198 810÷27 2.5+3.2 0.32÷0.04
315-198 213÷3 9.8-4.8 7.2÷0.9
99+232 76+24 1.29-0.18 0.56÷0.28
543-306 67-48 2.37+0.9 1.5÷30
227+173 50×60 9+0.1 4.2÷0.01
175-35 125÷5 8-0.72 0.35÷0.7
436+208 112+88 0.25+0.75 8.1÷0.03
621-199 250-28 1.2-0.8 0.24÷0.6
45+65+55 180×3 12.3+0.7 0.125÷0.25
157-48-57 12×4+13×4 2.4-1.8 0.49÷0.7
62+160+38 48×50 1.34+0.22 70÷0.5
27×3=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 37+26=
76-39= 605+59= 30×23= 12×8= 27+32=
48+27= 4500×20= 73+15= 120×600= 200×360=
6800×400= 280+270= 4×2500= 6000÷40= 5×1280=
310-70= 400×14= 470+180= 1000÷25= 160×600=
20×420= 290×300= 8100÷300= 7600÷200= 7600÷400=
680+270= 980÷14= 4200÷30= 6×1300= 1300×50=
200×48= 930-660= 530+280= 9200÷400= 840÷21=
180×500= 8000÷500 = 1900÷20= 200×160= 8700÷300=
300×330= 3×1400= 7000÷14= 600÷12= 9600÷80=
140×300= 8800÷40= 9600÷800= 750-290= 5×490=
760×20= 7500÷500= 370×200= 650÷13= 8600-4200=
210÷3= 40÷5= 160÷40= 350÷70= 13×3=
12×6= 23×4= 720÷90= 24×3= 13×5=

39×4= 51×9= 77×7= 874×3= 304×5=
106×10= 178×3= 78×9= 163×3= 724×7=
78×9= 24×5= 37×8= 104×5= 847×4=
8×42= 78×2= 245×0= 306×103×0= 132×6=
350×1000= 317×4= 302×783×0= 264×8= 937×4=
285×4= 134×3= 125×8= 25×4= 300×52=
5×42= 15×8= 125×4= 21×8= 572×8=
153×46= 173×10= 15×80= 384÷4= 1846÷10=
1460÷20= 50÷2= 78÷4= 462÷5= 374÷10=
640÷80= 15×5= 23×3= 12×2×5=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32×3= 48÷16= 12×8=
24÷2= 96÷6= 78÷2= 78÷3= 48÷4=
48÷3= 28×2= 3×26= 16×4= 48×2=
3×19= 12×5= 27×3= 4×24= 24-8=
67-59= 45-28= 54-17= 12×3= 15×6=
14×4= 37×2= 36÷3= 90÷6= 56÷4=
74÷2= 130-50= 53-26= 100-37= 95-57=
36÷12= 90÷15= 56÷14= 74÷37= 15×5=
48÷16= 76÷2= 90÷45= 12×7= 5×14=
64÷4= 6×16= 91÷7= 84÷6= 60÷12=
96÷24= 320÷40= 450÷90= 560÷70= 14×7=
770-70= 51+49= 83-18= 890-35= 4×24=
32÷2= 96÷8= 85÷5= 64÷16= 70÷35=
25×4= 6×15= 48+52= 70÷14= 5×14=
12×30= 73+27= 40×20= 80÷20= 14+86=
480÷80= 600+40= 150÷50= 630÷70= 36÷2=
550÷5= 15×6= 300÷60= 16×3= 70÷5=
2×45= 13×4= 54+87+13= 39+144+61= 567+299=
327-198= 27×4×5= 18×35= 32×25= 15×28×2=
32×30= 22×30= 6×201= 17×5= 4×60=
4500÷900= 1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0÷20= 2500÷50= 16×5= 32×20= 67×4=
2400÷40= 3600÷60= 87÷3= 25×16= 48×9=
696÷3= 125×6= 48×25= 780÷20= 72-45=
360-85= 720÷45÷2= 3000+200= 48×125= 35×8=
80-4= 420÷35÷2= 25×32= 45÷15= 78÷2=
45×12= 6×85= 69÷23= 67+25= 710-420=
50×90= 22×8×5= 12×5= 6300÷30= 690-420=
102+284= 480+290= 930÷30= 23×3= 800×30=
2100÷70= 612÷12= 360+140= 1800÷30= 880÷20=
45×14= 3×90= 32+15= 28×7= 40×60=
32×20= 468+197= 6×80= 4700÷10= 729+302=
45-18= 2400÷20= 25×6×4= 25×28= 15×6=
125×48= 125×16= 15+22= 102×34= 4500÷45=
25×40= 490÷35÷2= 360÷45÷2= 35×18= 264-198=
2800÷25÷4= 45×22= 521-305= 3500÷25÷2= 25+40= 5600÷16= 67+28= 35×18= 75×19+75 41-23=
45×22= 45×6= 375+99= 7000÷70= 45+45=
624-198= 9600÷30= 630÷90= 720÷9÷4= 320×2=
50×50= 33×6×5= 12×40= 26×20= 62+18=
560÷35÷2= 25×4= 254+99= 45×12= 750-570=
50÷7= 57+19= 60÷60= 70×60= 91-28=
58+79+42= 80×5×6= 90-25= 35×35+65×35=
125×80= 44-15= 1800÷90= 125×16= 97+18=
10×24= 45×14= 26+14= 81÷27= 69÷23=
4×50= 20×2= 300×6= 120×3 = 50×600=
16×70= 150×20= 60÷30= 80÷20= 240÷40=
210÷70= 400÷50 = 1000÷100= 25×4 = 125×8=

⑨ 小学一到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我国第一次健美操比赛是1986年4月在广州 举行的“全国女子健美操表演赛”。

健美操在我国正式推进是在1982年底,上海电视台录制的娄琢玉的形体健美操,持环健美操等专题节目。1963年6月,我国体操健将戚玉芳在北京崇文区工人俱乐部教授健美操,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也办起了健美操训练班。1984年夏天,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孙玉昆编创的女子健美操节目。1984年北京体育学院为适应健美操的发展,成立了健美操研究组。1985年北京体育学员温庆荣、牛乾元、张绍程、康亚维、刘文君、秦淳、陈燕等7人创编了在全国得到广泛推行《青年韵律操》等六套健美操,并完成了六套健美操的录像制作。1986年12月他们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健美操试用教材》,并正式为体育学院本科学生开设了健美选修课。

在我国健身健美操发展的同时,以竞技为主要目的的竞技健美操也在发展中。我国第一次健美操比赛是1986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女子健美操表演赛”。这次全国女子健美操表演赛,开创了我国健美操比赛的新路,探索了我国健美操比赛方法,展示了我国健美操发展的成果。

1987年5月,由康华健美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长城杯”健美操友好邀请赛。这次比赛进行了男女单人操,混合双人操,男女3人操和混合6人操(男3女3)等6个项目的比赛,这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竞技健美操的比赛。

1988年6月,由康华健美康复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长城杯”国际健美操友好邀请赛,有中国、美国、日本、香港、克拉克国际健美中心、巴西等六个国家,地区和体育组织共30名运动员参赛,同时在北京成立中国健美操协会筹委会,以促进国际健美操运动的发展。

1995年12月13日-19日,中国健美操队一行7人赴法国巴黎参加了由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健美操锦标赛,这是中国开展健美操运动以来第一次参加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健美操运动,加强技术交流,学术研究和国际间的交流,1992年2月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健美操运动的开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健美操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健美操协会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运动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将使中国健美操运动进入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发展的新时期。

⑩ 1到5年级所有的数学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10)五年级数学1扩展阅读

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

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的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热点内容
如何去痘坑 发布:2025-07-28 16:00:56 浏览:102
海峰教育 发布:2025-07-28 15:38:20 浏览:540
湘君文言文 发布:2025-07-28 13:53:17 浏览:32
清华数学系 发布:2025-07-28 12:09:19 浏览:628
九年级语文期中 发布:2025-07-28 11:01:39 浏览:995
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 发布:2025-07-28 11:01:03 浏览:202
地理学博士点 发布:2025-07-28 04:05:20 浏览:110
什么是网络地址 发布:2025-07-28 02:48:59 浏览:217
a了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28 02:40:42 浏览:398
2012考研数学二答案 发布:2025-07-27 23:12:08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