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高中衔接数学

初高中衔接数学

发布时间: 2021-08-04 21:33:44

A.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怎样解决

由于高中新教材未与初中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高一新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与教学特点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特点:
1.初中教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用书,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高中教材是内容大集中,能力大发展,大学内容多下放的教学用书,对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初中内容“浅、少、易”,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高中内容“起点高,容量多,难度大”,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
(二)初中数学教学特点:
1.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2.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
3.学生上课或听、或思、或练,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
4.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三)高中数学教学特点:
1.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
2.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4.要求学生上课必须手脑并用,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养成错题自觉正误的良好习惯;
5.要求学生思维广阔,考虑问题全面、深刻,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挖掘出问题的实质;
6.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三、处理好“衔接教学”的几点措施
1.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稳进度;夯实基础,降低难度,逐步提升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子、交、并、补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后,我们补充了“乘法公式”一节,“因式分解”两节。在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之前,补充“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各两课时,然后对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二次函数间的相互转化进行适当拓宽,并将集合知识运用到不等式中,逐步提升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转化、化归意识。
2.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上课时,重点内容要指导学生做笔记、要求学生错题及时改正,揭示解题规律与方法,并小结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上课积极思考问题,作业独立完成,以及解后反思,章末小结的良好学习品质。
3.教师上课教态应和蔼,讲授基本概念与方法须耐心、细致,切忌急躁、冒进初中学生都是带着一种好奇与向往之心来到高中的。他们即使基础较差,但都渴望在高中阶段取得理想成绩。如果教师一开始讲授过快,过难,多数学生会跟不上,学生满腔的热情可能会因几次课听不懂,几次考试成绩不佳而降到“冰点”。因此,教师除“低起点,小步子”进行教学外,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正面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清基础知识与方法。
4.进行题型归纳,加强规范训练,注重知识落实如上完“函数单调性”新课后,利用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应进行专题训练,掌握其基本步骤,再补充“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闭区间上二次函数最值求法”、“抽象函数问题”三个专题,让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典型例题与解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题规范性与条理性训练,典型例题详细讲解,完整板书,做学生的典范。对学生演板和作业中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正,阅卷中应严格扣去不规范的分。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检查,批改后及时反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练习不到位,就不能实现从“懂”到“会”的质的飞跃。
5.严格控制考试难度,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一毕竟不同于高三,教师不能用高三的标准来要求高一的学生,不能一个知识点“一锹挖到底”,要循序渐进。高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放在首位。新课阶段每章最好采用“课本—新课学案—章末复习学案”三段式,考试应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情况为主,大综合题少出或不出。每次考试难度系数控制在0.65—0.7为宜。

B. 初中数学和高中有衔接的有那些我要补回来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
八个知识点入学前需要巩固学习
很多新高一的同学,暑假里都忙着“衔接”,步入高中,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趁着暑假来全方位提升自己,让这一级台阶迈得更稳。但是到底该衔接些什么内容,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直击问题的核心呢

衔接≠上新课、
竞赛培训、巩固复习课
每年的暑假,都有不少新高一的学生去参加初高中衔接的课程,王红权老师提醒我们,做好衔接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盲目参加,要分清楚到底是不是衔接,衔接的是哪些知识。“不是要急于学习高一的新课本,而是将一些初中应该提高与拓展的部分进行巩固。”
目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高一新知识,衔接课变成了新课。
误区之二: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初中竞赛内容,衔接课变成了竞赛培训课。
误区之三:衔接课程仅仅是巩固初中知识,衔接课变成了复习课。
数学语言更抽象了
思维方法更理性了
提醒,高中数学和初中有很大不同:
一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二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加之时间紧、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建议同学们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并且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这8块内容入学前可以再巩固下
■重磅解读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这8块内容入学前可以再巩固下
初高中知识“脱节”在哪里?“衔接”教育的误区又有哪些?大家可以根据这份资料,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学习。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比如说:
(1)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
(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
(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bc+2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5)两数差立方公式:(a-b)=a3-3a2b+3ab2-b3。
2.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
4.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考的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5.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在初中,我们一般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到了高中却不再学习,但是高考中又会出现这一类型的考题,因此王老师建议: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运用它求含有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代数式(这里指“对称式”)的值,能构造以实数p、q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
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轴、给定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
初中教材中同样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在高中,这部分内容被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

C. 怎样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

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部分学生在升入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也不乏初中的数学尖子。部分学生认为:我在数学上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高中数学实在太难了,导致对学好高中数学失去了信心。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学生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初高中的衔接不好,产生了以上的问题。
1、知识内容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2、思维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来讲,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必须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又由于一开始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所以一方面,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思想,觉得经过了一个苦难的初三,现在可以松口气了;另一方面,即使努力了,而考试的分数却比初中有所下降,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失去信心,尤其是对于那些中考考得还不错的同学,更要有此思想准备,不要因此自暴自弃。 同时要树立信心,只要我们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就一定可以克服以上的困难。
2、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1) 注意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的系统。
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未知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发展、更新旧知识,形成新知识,构建新系统。因此,初中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去学习高中的知识,并不断的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体系。
(2)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与高中数学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类: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数学方法大体上有: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等等。

D. 初高中衔接(数学)

首先,此题应该是一元二次方程吧!若是一元一次方程不会有两个根。

其次,你那个方程是不是给错了,那是一元一次方程。

若题目是: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 m^2 - 9 )x + m - 1 = 0 的两个实数互为相反数,是确定 m 的取值范围。

给出如下解:

根据韦达定理可得

m^2 - 9 = 0 解之得 m = 3 或 m = -3

m -1 < 0 解之得 m < 1

所以 m = -3 ,

另外,由于 0 的相反数是 0 ,所以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解为 0 时,有

m - 1 = 0 即 m = 1 也成立。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3,1}(集合表示)

注:

① 看题目,已经涉及到高中的知识,所以称『有一个解』改称为『有两个相同的解』也应当讨论

② 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根是 x1 , x2 ,则有以下式子成立

x1 + x2 = -b/a ………………………… ①

x1 * x2 = c/a ………………………… ②

E.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初中学生跨入高中的大门,都怀着远大的理想,但面临新体系、新教材,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如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学习。使有些初中优秀的学生成绩下降。甚至变成中等生或后进生,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难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动摇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导致退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看了几篇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文章之后,很受启发,以下也就这问题发表一下本人的浅薄之见。
一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内容的原因: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
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而高中教材虽然也降低了难度,由于受高考的制约,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差距,反而加大了差距。
2、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的原因:在初中阶段,数学教材内容少,每节课的容量小,进度慢,对重点难点内容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讲解,反复演练,从而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从教学方法上看大多数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限制。自学能力较弱,主动学习的意识淡漠。进入高中以后,数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解疑。且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通过
引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立思考去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习方法的原因: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的全,练的多,练的熟,考试时学生只要掌握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高成绩。因此学生惯于围着教师转,独立思考的少,对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自己总结的少。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要自己多看一些参考书。然而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连完成作业也有问题,导致虽然下了不少工夫,但效果不佳。
二 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抓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知识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要给学生讲清;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二)、衔接好教材内容: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
(三)衔接好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自学能力: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F. 所有数学初高中衔接内容

最重要的是函数啊!!!
数学初高中衔接是函数,初中的最后大题一般都是函数,上了高中,你就会知道初中学的知识是很基本的,很多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所以你也要注意其他知识点!!

G. 数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
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
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
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难免会导致很多知识的脱节和漏洞。本书当然也没有详尽列举出来。我们会不断的研究新课程及其体系。将不遗余力地找到新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目录

第一章 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 二次根式
1.1.4 分式
1.2 分解因式
第二章 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 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三章 相似形、三角形、圆
3.1 相似形
3.1.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 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五心
3.2.2 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3.3 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
3.3.2 点的轨迹
3.3.3 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
3.3.4 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

H.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新生需掌握的八个知识点

怎么学初中数学是很多的学生都在烦恼的问题,一般到了初中之后学习的方式就需要有一些改变了,那么,怎样学初中数学?我们来看看学习数学的四多!

知识点
1、多看
这是指认真的阅读书籍,很多的学生都不会认真的看书,还有一些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样看,这是他们分数低的原因之一,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的适合需要准备纸、笔,将书籍当中重要的内容以及难点和需要思索的问题几下,对于书籍当中的公式、定理等等可以自行了解一些,这样有助于理解,还可以使我们在上课的适合更加认真听课.
②阅读
预习会使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但是我们在预习当中所标记的内容通过老师的讲述、阅读,我们可以完全的了解数学当中的难点.
③复习
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解决使我们更清晰的记忆老师所讲的内容,加深理解,以便于可以灵活的运用,当然在下课做复习题之前需要再次深读书本的内容之后在写作业,当学完一个单元的适合需要进行总结,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二、多想
这主要是说要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自己思考问题是必须要有的能力,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所有的难点解决,并且有利于提升自己.
三、多做
这点是指练习题,要想数学有一定的提升,就需要多做练习,做题就是为了完全消化学到的知识,以便于能够完全的应用,然后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思考,可以使各种公式等等更加灵活的使用出来.

知识点
四、多问
这是指在预习或者做题的时候遇到难点的话要提出疑问,这是学生进步必须要有的,一般疑问多的学生才可以学得更加好,在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如果难点还是没有解决,可以像同学、老师进行询问,这样才可以攻克这些难点.
以上这四点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重点,如果完全熟悉这四点,相信你的分数会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如果你在学习数学当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来改善,这样可以使自身养成更好的习惯.
四、多问
这是指在预习或者做题的时候遇到难点的话要提出疑问,这是学生进步必须要有的,一般疑问多的学生才可以学得更加好,在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如果难点还是没有解决,可以像同学、老师进行询问,这样才可以攻克这些难点.
以上这四点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重点,如果完全熟悉这四点,相信你的分数会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如果你在学习数学当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来改善,这样可以使自身养成更好的习惯.

I.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一般有什么内容

第一章来集合是概念问题,比较自容易懂。后面函数部分的二次函数也是初中接触过的内容,简单问题上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作为高中过来人,我给你的建议是一定注意数学的学习。 如果数学不是你的长项,那你一定要跟紧老师的进度,注意适当预习。因为我就是数学比较差,思路跟不上,所以有些时候会觉得吃力。我觉得预习可以有不少帮助。如果数学是你的长项,那恭喜你了!数学这一科如果拿下,那高中你就会十分得心应手(当然,其他的也不能太差,你懂我的意思的)。
我觉得初高中衔接的重要点在于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老师一般不会硬性要求你做什么练习做多少练习,但是自己一定要跟紧。课堂上老师一般也不会像初中一样能带动所有人当堂消化课程,所以自己课下一定要努力一些才行。
高中和初中的不同不仅仅只是你担心的课程内容上,更重要的是心态和节奏上。楼主的担心我也很理解,我高一的时候也是特别担心。现在是假期,建议你先背背单词,读读英语报纸杂志什么的,注意听力。同时,可以把数学物理课程的课本先看看,对难度有个估计。
加油吧,高中会是十分精彩的3年!

热点内容
幼儿英语口语培训 发布:2025-07-13 08:37:47 浏览:292
2017全国数学文科二卷 发布:2025-07-13 07:49:17 浏览:155
水泥多久干 发布:2025-07-13 07:12:13 浏览:105
中考语文要点 发布:2025-07-13 06:16:00 浏览:386
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 发布:2025-07-13 06:07:45 浏览:28
英语考公务员 发布:2025-07-13 05:54:03 浏览:243
2017全国一卷语文题型 发布:2025-07-13 05:12:55 浏览:652
教师尿裤子 发布:2025-07-13 03:39:22 浏览:909
自体脂肪填充哪里好 发布:2025-07-13 03:32:04 浏览:174
幼儿园片段教学 发布:2025-07-13 02:47:43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