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 2021-08-07 09:41:56

① 小学语文课堂到底该教些什么(转载)

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呼号声和应试教育的战场上,那一线夹缝才是语文教育的真谛?或许,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反映。 编者们牵强附会地把一些类似教材放在一个预定的单元组,殊不知有些作者的文章有其个性内容,勉强地按这些要求去做,就失去了教材本身应该带给读者(学生)的个性的享受。况且,一本《教参》,很多时候左右着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化,有时候甚至充当标准答案的角色,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教这些东西?教师的教学也要个性化应该不仅仅指教学方法或风格,也应该包括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内化。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是如此,会学习的人要会思考,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所以孔夫子就说:学而不思则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应该就是这个。本人认为,处理教材,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怎么去教,教师自己首先要去读懂这篇文章,哪怕只懂一点!只有懂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编组意图,明白了应该教什么,才能着手思考怎么教。

② 小学语文课堂怎么上

语文来由于孩子们的知源识有限。不能够讲的太多,一般都是让他多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另外,语文课堂还要注意拓展就是相近的,或者相似的文章可以放在一块,让学生去欣赏。这会还要进行拓展。归纳运用。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热闹起来

一、设计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思维,它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导入的类型有很多,有猜谜语,讲故事,听歌曲等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学《窃读记》这一课时,一曲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忐忑》,让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继而是眉飞色舞参与进来,在交流歌曲感受和联系实际说体会之后,话题一转,“林海音小时候就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窃读记》,一起来感受林海音在窃读时丰富的内心感受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去了解课文,寻求答案。
二、发挥引导灵智,顺应学生发展
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随情引导
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自我感受”。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成为课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更能使之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相连,成为学生攀登获取新知的阶梯。如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学生对疼爱、慈爱感受得到,而对严厉的、负责任的爱却仅表现出来理解不赞成的一面。其间正好有一个叫张学佳的孩子因不完成家庭作业而被父亲打了,(这是我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的)于是,我问他:“你怎样看待你爸打你这件事?”“他就是不喜欢我!看我哪儿也不是顺眼!”于是,顺情我顺情引导,组织学生们对这件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再现自己内心。其中,有很多同学都认为父亲的行为有些过激,但那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如果张学佳能好好学习,即使成绩不是很好,父亲也不会这样待他。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或许存在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一面,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爱,它会警醒自己误入歧途。以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学生有话可说,理解深入。
随性引导
教师紧紧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独特的思维、智慧、创造力当作一种精妙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纵容”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学生成为拒绝盲从、秉持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操守者。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问道:“他们就不怕死吗?”在一阵“不怕”声中,王海洋的一声“怕——”显得格外刺耳,同学们哗就笑了。我一愣,迟疑半晌,然后请他说说你的看法。“他有他的孩子和妻子,有他的父母,要能活下来他们就会和自己的亲人团聚的。他们很想活下来,可是现在却不行了,要想活下来就当了叛徒,还不如让他们去死。”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五位壮士在叛徒和死亡之间选择了死亡,这正是英雄的五壮士最感人的一面,这样的发言为英雄的壮举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随误引导
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错误。随误引导就是教师依据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将错误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来开掘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如我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时,一个同学读成了huá山,同学们纷纷纠正,“这两座山有什么区别吗?”“华山在陕西,是五岳之一,那里山势险峻,是一个旅游圣地。”“花山是河北的一小村子,是毛主席为了躲避敌人的围缴的,他可没有心思旅游。”同学会哗笑了。教师及时强调:“以后读这个词的时候可千万别读错了。”
三、巧用教学“留白”,放飞学生想像
动情处留白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但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如讲《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让学生体会毛主席作为普通父亲和伟人抉择的的情感体验。当“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 ”学生就一下子就进入了氛围中,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深深融入到毛主席的思子情感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疑点处留白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课时,文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怎样理解?可以换作哪个词?你觉得哪个词运用最好?为什么?这样提问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逐步体会“绿”字的传神。
四、结尾拓展引导,留下无穷回味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论创作》)一节课的结尾,学生精力比较疲惫,注意力比较分散,思维比较迟钝。因此,在“曲”终之时,教师可以留下一串“省略号”,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推理延伸。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结尾时,一曲阎维文的《母亲》可能会勾起学生自己和母亲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镜头,引发许多感想。这样课虽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习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和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和快乐。

④ 小学语文课堂到底该教些什么

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呼号声和应试教育的战场上,那一线夹缝才是语文教育的真谛?或许,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反映。 编者们牵强附会地把一些类似教材放在一个预定的单元组,殊不知有些作者的文章有其个性内容,勉强地按这些要求去做,就失去了教材本身应该带给读者(学生)的个性的享受。况且,一本《教参》,很多时候左右着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化,有时候甚至充当标准答案的角色,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教这些东西?教师的教学也要个性化应该不仅仅指教学方法或风格,也应该包括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内化。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是如此,会学习的人要会思考,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所以孔夫子就说:“学而不思则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应该就是这个。本人认为,处理教材,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怎么去教,教师自己首先要去读懂这篇文章,哪怕只懂一点!只有懂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编组意图,明白了应该教什么,才能着手思考怎么教。

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上课前必须认真、充分备课,至少超前三课时备课。

2、教案书写一般内容:

(1)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可操作、可检测);

(2)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确定);

(3)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搜集资料等等);

(4)教学过程(锁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5)板书设计(简明准确,富有创意);

(6)课堂或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

(7)教学反思(每单元至少一篇)。

3、备课类型包括识字课(低年级)、阅读课、习作(写话)课、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教案应分单元按课文、按课时撰写,课时数以教学参考用书相关规定为参照。教案设计以个人钻研为主,提倡集体超前备课,提倡按单元整体备课。

4、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材,熟悉任教年级、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地把握每单元教材的特点。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定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备、六结合。

一备《语文课程标准》;二备教材(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四备教学资源(教材背景资料,生活体验等与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所有信息);五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六备作业设计、学具、教具(要体现个人特色及课型特点)。

六结合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主导和主体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6、提倡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激发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益。

(5)小学语文课堂扩展阅读:

教学基本功:

1、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教态亲切、自然。

3、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上课铃响,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3、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4、讲普通话,吐词清楚,声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内容向人请教。

网络-小学教师

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意思

《小学语文教学》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期刊。创刊26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山西省一级期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五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语文报刊编辑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教育传媒·读者喜爱优秀教育期刊”。

⑦ 小学语文讲课技巧

你好,针对你的问题,我给出以下建议:
(1)毕竟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你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多夸奖,多表扬,贴标签,这些都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特点。
(2)讲课时建议多涉及生活中的有趣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雪中玩,玩中学
(3)和小朋友做朋友,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朋友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教学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⑧ 如何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平时上课时往往是老师热情饱满,可学生在听课时总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低,所收获的知识也不是很多,长期以来,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厌恶语文,那将是最可怕的结果。针对我在教学中发现的这一问题,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并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尝试改变教学方式,锤炼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课堂气氛变的活跃了。现就针对这一问题,谈点我浅薄的认识和建议。
课堂气氛为什么会沉闷?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不高。再追根而问,教师为什么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哪方面没有做好呢?大家可以看这样一个实际教学事例:那是在听一年级的公开课,老师上的内容是学习汉语拼音,老师教的很细很细,一个字母反复地指导发音,老师带读,孩子跟着读练习发音,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老师带读完后,又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完后,老师就指着“b”、“d”教学生如何区分,“b”是一竖加个右半圆,“d”是一竖加个左半圆,老师又在黑板上书写,让学生来看。这个老师的教学非常认真,仔细,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堂课内容。可我们来看学生的整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跟着老师刚念不久,声音就变底了,也开始东张西望了,在指导字母的书写时,孩子们就变的没有精神了,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着东西。老师教得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吸收的知识少,显然,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后来,我们在一起评课、议课时,我们达成了一点共识:教学方式单一,是造成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首先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而精彩的表演。

热点内容
教师节彩铅 发布:2025-07-08 16:20:39 浏览:975
老师的始祖 发布:2025-07-08 16:07:30 浏览:585
幼儿园老师安全责任书 发布:2025-07-08 15:51:12 浏览:85
班主任推荐语 发布:2025-07-08 15:40:04 浏览:547
舞蹈老师小蕊 发布:2025-07-08 15:33:13 浏览:470
护肤老师菲菲 发布:2025-07-08 15:21:12 浏览:720
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谁最优秀 发布:2025-07-08 15:12:29 浏览:490
英语日记例文 发布:2025-07-08 14:54:10 浏览:973
全国卷英语2017年 发布:2025-07-08 14:44:12 浏览:921
与老师聊什么 发布:2025-07-08 14:31:26 浏览:134